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表型性状分析和16S rRNA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进行菌株的鉴定.结果显示,DW027菌体呈杆状,革兰氏染色阳性,产芽孢.在LB平板培养基上,菌落呈白色、圆形.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标准序列的同源性达99%,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2.
从黄颡鱼中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BP-1,经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菌为发酵型,能运动,革兰氏阳性杆菌.获得的16S rDNA基因序列长度为1478 bp,Gen Bank数据库中登录号为KP299290.该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多条短小芽孢杆菌16S rDNA基因序列相似性高达99%,系统进化树上与短小芽孢杆菌亲缘关系最近,从而判定菌株BP-1为短小芽孢杆菌.这为短小芽孢杆菌的鉴定和分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食源中筛选的具有抑菌活性、初步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的4株菌,进行16SrDNA分子鉴定,采用PCR扩增技术,建立4株菌的系统发育进化树,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并通过琼脂打孔扩散法测定4株菌发酵液的抑菌谱.实验结果表明,4株菌16SrDNA基因序列基本一致,为同源蜡样芽孢杆菌,命名为BC2345.4株菌的发酵液具有较宽的抑菌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沙门氏菌等常见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主要研究西沙群岛野生诺尼叶片中可培养内生菌的多样性。利用常规平板分离方法进行菌株分离。通过测定真菌核糖体基因翻译间隔序列(ITS序列)和细菌16S r DNA基因序列,结合系统发育研究对所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分析。共分离到32株内生菌,分为19种。其中2种霉菌,共2株,分别属于炭层菌属(Nemania sp.)和毛壳菌属(Chaetomium sp.);细菌17种,共30株,分别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 sp.)、微球菌属(Micrococcus sp.)、土地芽孢杆菌属(Terribacillus sp.)、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 sp.)、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 sp.)等7个已知属,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为绝对优势属,共20株,11种。  相似文献   

5.
从新疆艾比湖分离得到中度嗜盐菌A6,该菌能够在0%~20%NaCl的条件下生长,为有芽孢的杆状菌。采用真细菌16SrDNA通用引物PCR扩增A6菌株的16SrDNA,得到的片段长度为1512bp。使用NCBI~Blast软件在Gen-bank数据库中对其进行同源性检索,A6的16SrDNA序列与多种地衣芽孢杆菌16SrDNA序列同源性高达99%。使用MEGA3.1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A6菌株与地衣芽孢杆菌的亲缘关系最近。由此判断A6菌株属于芽胞杆菌属。结合生理生化分析及对A6菌株的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和Ⅲ型乙醇脱氢酶基因的序列同源性分析,初步确定A6菌株有可能是地衣芽胞杆菌的1个新种。  相似文献   

6.
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产纤维素酶的细菌B1,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同源性序列分析,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经微波-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筛选出正突变株B1-1,其纤维素酶酶活达到0.373 U/mL,经5次传代后,该菌株遗传性状稳定,且胃肠道耐受性良好;B1-1菌株最佳产酶条件为20 g/L麦芽糖,2.5 g/L硫酸铵,pH值为5.0,37 ℃下培养36 h.  相似文献   

7.
为分离鉴定一些对番茄灰霉菌具有拮抗作用且适合当地生境的生防细菌,以金华连续10年的番茄种植保护地土壤为材料,分离细菌,并以灰霉菌为靶标菌对其拮抗效果进行检验,对候选菌株进行格兰氏染色,将其16S rDNA序列与GenBank中已知标准菌株的16S rDNA序列比对,利用Neighbor-joining方法构建进化树,通过菌株发酵液灌根番茄后48 h,离体叶片挑战接种番茄灰霉菌,以及温室盆栽接种实验明确其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分离获得5株疑似芽孢杆菌,其中1株(JH-2)对番茄灰霉病菌具有较高抗性,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与标准菌株AB735995.1解淀粉酶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聚于同一分支,同源性高达99%;菌株JH-2发酵液处理的番茄叶片病斑面积为对照处理的77%,防治效果为22.3%;菌株JH-2处理后对番茄灰霉的防治效果为38.9%.以上结果表明,解淀粉酶芽孢杆菌JH-2灌根后,可以触发番茄植株系统抗病性,增强植株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8.
应用多相分类手段对絮凝菌株XHUA9进行了分类研究,并对分离提纯的发酵产物进行紫外和红外分析.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菌和模式菌株Paenibacillus hunanensis的序列同源性为96.7%,基因组DNA-DNA同源性杂交值为51.6%.菌株的主要极性脂肪酸为双磷脂酰甘油、磷脂酰甘油、磷脂酰乙醇胺和磷脂酰肌醇.菌株优势醌为MK-7,主要优势脂肪酸为anteiso-C15:0和C16:0.菌株(G+C)摩尔分数为51.9%.根据上述结果,菌株XHUA9鉴定为类芽孢杆菌属内的新种,命名为Paenibacillus shenyangensis sp.nov..紫外扫描和红外检测等结果表明,菌株XHUA9所产絮凝剂的主要成分为多糖类物质.  相似文献   

9.
针对分离自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地区的3株形态一致的菌株BM-9、BM-12和BM-15进行鉴定并分析其抗马铃薯晚疫病菌活性。形态鉴定结果表明,三个菌株菌落形态呈透明或半透明状,颜色为乳白色或肉粉色,表面凸起,边缘光滑,出现完整菌膜,在涂有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上培养6 d左右可观察到棕色颗粒状物质。细胞呈短杆状,(0.425~0.51)μm×(0.425~1.7)μm。16S r DNA序列分析表明,这三个菌株的16S r DNA序列同微枝形杆菌属(microvirga sp.)的序列相似度均达到98%以上。结合形态特征及16S r DNA序列分析结果,菌株BM-9、BM-12和BM-15属于微枝形杆菌属。三个菌株均有明显的溶大肠杆菌活性及不同程度的抗马铃薯晚疫病菌活性。其中菌株BM-9抗马铃薯晚疫病菌活性最强,平板对峙抑制距离为15 mm,菌丝的生长抑制率达到60%。本研究进一步加深了对微枝形杆菌属的了解,为未来微枝形杆菌属针对性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土壤中微生物以单一海因类似物作为唯一氮源富集、分离和纯化,利用双层琼脂法筛选获得产海因酶菌株,以基因工程手段提取其DNA,并进行特异性的16S rDNA测序,最终利用Blastn工具将其基因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进行序列比对。研究表明:该菌与Bacillus megateriumQM B1551(NC004604)序列相似性达到98%,证明该菌为巨大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1.
为分离筛选大熊猫肠道中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的芽孢杆菌菌株,首先对8份大熊猫粪便进行高温水浴处理,利用刚果红平板法进行初筛和复筛,DNS法测定酶活力.结果分离出126株菌株,其中8株菌株纤维素降解能力较强.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8个菌株均属于芽孢杆菌属,其中1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1株阿萨尔基芽孢杆菌(B.axarquienis),2株西姆芽孢杆菌(B.siamensis),4株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methylotrophicus).实验表明大熊猫肠道中存在多种降解纤维素的芽孢杆菌,其中新发现的有大熊猫源的阿萨尔基芽孢杆菌和西姆芽孢杆菌,丰富了大熊猫肠道菌群的研究,并为高效生产纤维素酶提供新的菌种来源.探究了大熊猫消化道内高效的纤维素降解菌,有利于实现高纤维类饲料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2.
结合形态学和16S rRNA 基因测序的方法,对一株溶藻细菌 M T22进行菌种鉴定.结果显示, M T22菌体呈杆状,革兰氏染色阳性,产芽孢.在LB平板培养基上,菌落呈白色、圆形.16S rRNA 基因序列分析表明,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的序列同源性达99%.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对铜绿微囊藻有溶藻活性的菌株,采用试管法筛选溶藻效果好的细菌,显微观察高效溶藻菌的溶藻作用方式,对其热稳定性、耐酸碱能力及紫外稳定性进行考察,并采用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溶藻菌种类。共筛选获得7株具有溶藻效果的细菌,其中F15菌株对铜绿微囊藻溶藻效果最好。菌株F15的溶藻活性物质为胞外产物,当其生长到对数期时,其胞外产物的溶藻效果达到最大,按体积比1∶6将其加入藻液,培养3 d后,铜绿微囊藻的去除率达55%以上。该溶藻活性产物对加热、酸碱及紫外线处理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16S r DNA序列分析表明,F15菌株与Bacillus cereus strain ATCC 14579同源性最高,达99%,被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F15菌株溶藻效果好,稳定性高,具有开发成生物控藻菌剂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稻瘟病菌NO-1为指示菌,从神农架地区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微生物,命名为ⅠT2.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研究和16S r DNA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初步鉴定为链霉菌属.不同发酵条件对链霉菌ⅠT2菌株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链霉菌ⅠT2菌株较适合的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6.5~30℃,发酵转速150 r/min,发酵时间48 h.利用PCR扩增获得ⅠT2菌株的att B位点序列,链霉菌ⅠT2菌株的att B位点序列长277 bp,与S. griseus M095的att B位点核心区域的序列的相似度为97%,具有发生交换的核心区域5'-TT.含有ΦC31att P位点的整合型质粒p SET152可通过att P位点与链霉菌ⅠT2菌株通过其染色体上的att B位点发生位点特异性重组.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采用广泛性筛选,用解离目标矿物复筛方法,寻找开发出性能优异的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解磷细菌。采用该方法,从贵州铜仁万山钾矿产区分离培育出一株解磷菌株,命名为TK.1。通过细菌生理生化测试,形态学观察,16S r DNA同源性分析,NCBI数据库对比分析研究,该菌属于节杆菌属。TK.1菌株与商业菌巨大芽孢杆菌解离煤矸石的对比研究表明:TK.1菌株解磷指标及效果优于巨大芽孢杆菌,是一株性能优异的解磷细菌。新型解磷细菌的开发,使煤矸石有可能成为生产微生物矿物肥料的原料,解决煤矸石污染问题,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从软腐白菜根系土壤中分离出产生香气的细菌,通过对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比对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对该类群菌株进行初步分类鉴定.结果表明,12株产生烘焙香气细菌的形态学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与短稳杆菌(Empedobacter brevis)LMG 4011T(AM177497)一致,16S rRNA基因序列与短稳杆菌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9.86%,初步鉴定该类菌为短稳杆菌.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哈密瓜汁超高压杀菌的新方法,以新鲜哈密瓜为试验材料,通过形态特征的传统鉴定方法分离得到2株芽胞菌,采用细菌16S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进行PCR并扩增出这2株菌的16SrRNA基因全序列。测定16SrRNA基因序列,将获得的序列用blast软件与Genbank中相关菌株的16SrDNA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两菌株均为枯草芽孢杆菌。采用100~500MPa超高压协同35~55℃处理5~20 min进行枯草芽孢杆菌的杀菌实验,结合哈密瓜汁的理化指标和最大程度保持哈密瓜汁原有特殊风味,得出45℃、300MPa、保压15min为杀菌的最优参数,能使哈密瓜汁中的枯草芽孢杆菌降低5.23个对数。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牛粪中的纤维素降解效率,筛选牛粪发酵菌剂的优良菌种,采用连续稀释平板法,以羧甲基纤维素纳(CMC-Na)为碳源,从新鲜牛粪和腐熟牛粪中对纤维素降解菌株进行初步分离。对所得菌株进行纤维素水解圈测定,并进一步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纤维素酶活,再结合菌落形态、生化反应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菌种鉴定。研究结果表明:从牛粪样品中初步分离得到了56株纤维素降解菌,进一步水解圈测定筛选出13株菌,其中菌株NA10的水解圈最大,水解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H/C)为5.35,该菌纤维素酶活(CMC)和滤纸酶活(FPA)分别为55.13 U/mL和35.47 U/mL。观察NA10菌落呈乳白色圆盘状,表面光滑不透明。显微镜下,可见NA10经革兰氏染色呈阳性,为短杆状、链状排列,中生芽孢。生化反应显示NA10符合芽孢杆菌属安全芽孢杆菌的特征。经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的安全芽孢杆菌(Bacillus safensis),将其命名为Bacillus safensis NA10。本文分离得到一株具有降解纤维素潜力的菌株,可作为制备发酵菌剂的优势菌种之一。  相似文献   

19.
从湛江湖光岩世界地质公园的火山岩石中分离到一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菌株,命名为菌株HGY25,该菌株对多种食品致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16S rDNA碱基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菌株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其生长的最适pH值为7.0,最适生长温度为37℃。  相似文献   

20.
从河北省围场县某养殖场患病死亡的犊牛脏器样品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株,对其进行常规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16S r DNA基因序列测定、动物致病性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的生化鉴定特性与粪肠球菌的生化鉴定特性相符;分离菌株16Sr DNA基因序列与粪肠球菌的同源性为96. 2%;在系统发育进化树上分离菌株与粪肠球菌聚为一簇;分离菌株对小白鼠具有一定的致病性,并将其命名为EFC QHD-1;分离菌株EFC QHD-1对替米考星、复方新诺明、卡那霉素等耐药;对环丙沙星、氟苯尼考、阿莫西林等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