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微纳米马达药物递送技术是一种基于药物载体自身可发生自主运动的新型体内药物递送模式,可以在无损模式下促进治疗药物在病变部位的有效富集、滞留与渗透。简述了微纳米马达药物递送技术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微纳米马达的给药方式、药物负载方式、微纳米马达药物递送体系的靶向能力、微纳米马达在生理环境下的药物递送运动、微纳米马达自主运动在提高细胞摄取和组织渗透性方面的促进作用,以及微纳米马达药物递送体系的具体应用案例等,展望了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作为微纳尺度的动力装置,微纳马达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和驱动力大等优点,在传感检测、微纳加工和环境治理等方面表现出突出的优势,特别是在生物医疗领域具有巨大应用前景。本文阐述了生物医用微纳马达的制备及驱动控制方法,总结了微纳马达在药物靶向运输、细胞识别捕捉、纳米手术、吸附毒素及溶解血栓等生物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并讨论了其在生物医疗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具有提高相对微生物浓度、增强生物污水处理效率等优势。本文系统阐述了PVA(聚乙烯醇)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特点与优势,分析了PVA包埋微生物的方法,指出了常用包埋方法(物理交联法、化学交联方法)在PVA载体应用过程中的弊端,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和优化技术。文章深入探讨了PVA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水处理过程中的应用,分析了该方法在水处理应用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得出建立生物活性较好、机械强度较高、水溶膨胀性较低、操作相对简单的固定化优化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水处理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肥料科学研究中几个热点问题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微生物肥料作为一项新的农业措施,在提供绿色食品、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以及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中的作用业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为促进我国微生物肥料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作者提出微生物肥料科学研究中值得深入探讨的几个热点问题,如开展寡糖在植物生长中的调节功能与利用研究,应用微生态学与PCPR理论来促进微生物肥料产业的发展,把微生物肥料产业的发展与资源有效利用、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等相联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近十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用微生物膜电极法测定 BOD 研究的论文,综述了对这种新型方法研究的进展情况,包括概况、微生物膜电极的制备及测量装置、电极性能试验和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6.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传统分离培养微生物的局限,分子生物学技术避开了传统微生物培养分析的环节,直接从样品中抽取总DNA,然后通过PCR扩增及其相关技术、核酸杂交技术、RNA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对直接提取的总DNA进行分析,了解其中微生物信息.这些通过遗传物质进行研究的分子方法,为微生态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并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微生物农药研究与应用的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微生物农药包括农用抗生素和活体微生物农药等,其研究进展快速,已成为我国农药产业的主体。本文将着重对我国微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应用。特别是微生物杀虫剂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8.
16S rRNA基因技术在油藏微生物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生态学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们对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研究,也为研究油藏微生物群落和微生物采油技术提供了一个新的工具,尤其16S rRNA基因技术应用于油藏微生物生态研究.该技术克服了基于细胞水平研究方法的不足,能更准确、更客观地揭示油藏微生物的多样性、群落动态变化、种群结构及进化等方面的信息.文章简要综述了16S rRNA基因技术发展历程及在环境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详细概述了16S rRNA基因技术在油藏微生物生态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用于油藏微生物生态研究的16S rRNA基因技术,讨论了16S rRNA基因技术目前在油藏微生物生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实例论证了该技术的现场应用效果,重点介绍了胜利油田利用T-RFLP、DGGE等分子生态学技术在河口采油厂罗801区块空气辅助微生物驱和单12区块内源微生物驱研究中的应用,阐明了分子生态学技术在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中的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采油技术在华北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微生物采油机理,微生物采油区块筛选标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研究表明:微生物采油是应用微生物的活动及其代谢产物进行强化采油的技术。微生物在油藏中繁衍生长,代谢发酵及各种生物化学作用使原油裂解,体积膨胀和乳化等,从而降低原油粘度,改善其流度比,改变流动方向,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给出了微生物采油区块筛选标准,在华北油田现场试验情况分析表明:微生物采油有效率达76.7%,增产降水效果明显,并找出了微  相似文献   

10.
由于传统分离培养微生物的局限,分子生物学技术避开了传统微生物培养分析的环节,直接从样品中抽取总DNA,然后通过PCR扩增及其相关技术、核酸杂交技术、RNA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对直接提取的总DNA进行分析,了解其中微生物信息.这些通过遗传物质进行研究的分子方法,为微生态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并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银纳米复合材料由于其优良的综合性能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成为纳米材料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银纳米颗粒和银纳米复合材料的化学制备方法,包括化学还原法、光还原法、微乳液法、电化学法等,指出了化学还原法由于容易控制粉末粒度和形貌,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是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广的制备纳米银粉的方法,在制备过程中加入保护剂是防止纳米银颗粒团聚的有效方法;分析了银纳米材料在催化材料、抗菌材料、电子电路、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及其他领域的应用,复合银纳米材料已经在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催化剂和抗菌塑料中得到商业化应用;提出制备尺寸可控、形貌可控的银纳米粒子以及各种新型功能性银纳米材料将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首先 ,分析比较各生产力要素的变迁地域和速度差异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不同作用系数和主要影响范围。然后 ,按照制造模式所依赖的不同主导性要素及其对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效功能区域 ,将已存在的制造模式分类成技术型、组织型、社会型和方法论型。最后 ,论述先进制造模式的内涵 ,提出先进制造模式的发展对策与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13.
Bacterial cellulose(BC) is a type of nanoscale cellulose produced by microorganisms.In this work,BC films were utilized as a template to in situ synthesize silver nanoparticles(AgNPs) by a variety of simple chemical strategies,including chemical reduction with NaBH4 or vitamin C,hydrothermal treatment and UV radiation.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formation of AgNPs such as the silver particle size and silver content,as well as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he BC-AgNPs nanocomposites by different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reaction conditions was investigated.A beneficial support was provided for future applications of AgNPs contained BC composites with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14.
Stable-isotope probing as a tool in microbial ecology   总被引:68,自引:0,他引:68  
Radajewski S  Ineson P  Parekh NR  Murrell JC 《Nature》2000,403(6770):646-649
Microorganisms are responsible for driving the biogeochemical cycling of elements on Earth. Despite their importance and vast diversity, the taxonomic identity of the microorganisms involved in any specific process has usually been confined to that small fraction of the microbiota that has been isolated and cultivated. The recent coupling of molecular biological methods with stable-isotope abundance in biomarkers has provided a cultivation-independent means of linking the identity of bacteria with their function in the environment. Here we show that 13C-DNA, produced during the growth of metabolically distinct microbial groups on a 13C-enriched carbon source, can be resolved from 12C-DNA by density-gradient centrifugation. DNA isolated from the target group of microorganisms can be characterized taxonomically and functionally by gene probing and sequence analysis. Application of this technique to investigate methanol-utilizing microorganisms in soil demonstrated the involvement of members of two phylogenetically distinct groups of eubacteria; the alpha-proteobacterial and Acidobacterium lineages. Stable-isotope probing thus offers a powerful new technique for identifying microorganisms that are actively involved in specific metabolic processes under conditions which approach those occurring in situ.  相似文献   

15.
 Janus 粒子的两面具有不同的组成或性质,在乳液稳定、药物载体、界面催化及超结构的构筑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价值。尤其是基于嵌段共聚物的Janus 纳米粒子,其两面的聚合物链通过共价键相连,结构非常稳定。由于其纳米尺度和柔性及对溶剂、温度、pH 值等外部刺激具有响应性,嵌段共聚物Janus 纳米粒子备受关注。实现嵌段共聚物Janus 纳米粒子形貌和结构可控、组成多样化及批量化制备是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综述嵌段共聚物自组装制备Janus 纳米粒子的方法,比较了不同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肠道菌群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微生态系统,也是维持机体动态平衡的关键因素,目前已逐渐成为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的新靶点。无菌动物作为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通过接种特定的单一或多种微生物,对研究宿主与微生物之间以及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几种常用的无菌动物作为实验模型所具有的各自的特点及相应的研究应用,分析无菌动物作为模式动物在肠道菌群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功能梯度材料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梯度材料是一种新型复合材料。阐述了功能梯度材料的概念、种类、主要制备方法、设计方法、特征评价及应用领域,并讨论了功能梯度材料研究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由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近年来高分子微球作为新型的药物输送系统得到了广泛研究。本文从可生物降解微球材料的选择、制备方法以及质量评价的角度展开,综述了缓释微球制剂的研究应用进展。最后回顾了临床应用中的商品化缓释微球制剂应用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以自然界的生物为模板,利用仿生学原理,通过有机-无机转化,获得具有生物结构的陶瓷材料已成为设计、合成材料新的方向。这种生物结构陶瓷材料在光、电、磁、力学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领域。本文介绍以木材为模板制备生物结构陶瓷的研究现状、制备方法和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20.
 磷酸钙作为生物体硬组织中主要的无机成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及生物可降解性,广泛应用于骨组织与牙齿修复和替换、药物输运和控制释放、基因转染及诊断成像等生物医学领域。人工合成磷酸钙材料的组成、结构、尺寸、形貌和结晶度等特性均与材料的制备方法有关,且材料的这些特性对其应用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发展不同的方法制备出具有特定组成、结构、尺寸、形貌、结晶度和性能的磷酸钙纳米材料对其应用至关重要。本文综述近年来在磷酸钙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性能和应用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最新进展,讨论室温制备法、溶剂热/水热合成法、微波辅助快速合成法、静电纺丝法及含磷生物分子磷源合成法等制备方法,分析磷酸钙纳米材料的性能及其在药物装载和可控释放、蛋白质吸附及释放、生物成像等领域的应用,展望磷酸钙纳米材料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