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文章着重对太原市呼延水厂夏秋季排泥水的性质及污泥浓缩池的运行控制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可知,水厂夏秋季排泥水自然沉降速度快,利用间隔排泥的污泥浓缩池运行控制方式,增加排泥次数,缩短排泥时间,可有效地防止沉降污泥被击穿,从而满足含固率达到3%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刘敏 《厦门科技》2004,(5):48-49,51
一、简介 如何对净水厂产生的排泥水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处置是当前给水行业及环境保护方面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日前,在厦门某水厂进行了排泥水污泥试验。排泥水经重力浓缩后直接进行脱水较为困难,为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在污泥脱水前必须进行预处理,从而降低污泥比阻,使其易于脱水。在同济大学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所做的净水厂沉淀污泥浓缩性能试验中得出结论:污泥在沉降过程中对其进行慢速搅拌、酸处理、碱处理或投加高  相似文献   

3.
胡嘉志 《工程与建设》2023,(6):1768-1771
净水厂的常规生产中产生的排泥水量相对较多,为避免将排泥水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造成资源的浪费及环境的污染,需要将合适的排泥水处理工艺,融入净水厂的生产工作中。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文章以翔安水厂为例,通过对该净水厂排泥水进行分析、干泥量进行计算,确定相应的排泥水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该工艺的处理,脱水污泥含水率将降到80%以内。该排泥水处理流程的确定及其效果说明这一工艺方式能够满足该净水厂排泥水的处理工作需要,可为其他净水厂排泥水处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自来水厂的排泥水处理工作应从对具体水厂的排泥水水质特性分析出发,注意自来水厂污泥和污水厂污泥之问的本质差别.本文探讨研究了自来水厂排泥水处理技术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桂芳 《山西科技》2009,(3):138-138
文章介绍了排泥水处理自动控制各单体的自控设计原理及系统在PLC中央控制下的自动运行程度,为水厂排泥水处理自动控制提供了有益的设计依据和参数。  相似文献   

6.
蔡宙 《科技信息》2010,(16):I0328-I0328
本文对自来水厂污泥的一些特点进行了描述,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讨论了污泥脱水系统的设计。并建议:由于水厂污泥与污水厂污泥有本质区别,水厂的排泥水设计最好能对原水、初沉处理、污泥浓缩、脱水干化处理和絮凝剂的选型进行试验,取得必要的工程设计参数,不仅有利于设计工作,也可为今后污泥系统的运行积累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7.
赵汉玉  周礼 《科技资讯》2011,(14):123-123
目的:评估长沙某水厂排泥水的回用系统,探讨改进方法。方法:通过实地考察,采用国家标准分析方法进行检测,评估长沙某水厂排泥水的回用系统;采用系统分析与资料分析的方法,提出优化长沙某水厂排泥水的回用系统的建议。结果:水厂排泥水回收、处理系统运行情况不稳定,回收水质不佳。结论:需要从排泥水收集工艺控制和排泥水收集系统两个方面进行优化。关键词:水厂排泥水回用系统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军 《甘肃科技》2007,23(5):141-142,171
文章从排泥水的处理和处置、污泥处置方法、自来水厂污泥处理的综合利用、国外污泥处理的方法及发展趋势、污泥利用方案的选择等论述水厂的污泥处置与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给水厂饮用水的不断生产,其所带来的排泥水数量也越来越多,而怎样处理好这部分排泥水就也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了。本文对我国城市给水厂的排泥水处理工艺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概括。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呼延水厂原水性质及净水工艺,研究了呼延水厂排泥水性质,分析了排泥水性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测量Zeta电位、界面沉降性能及比阻,对应用高分子絮凝剂、表面活性剂、石灰、酸和碱进行水厂排泥水的化学调质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对污泥的调质效果明显优于无机絮凝剂,且调质效果随絮凝剂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加强;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调质对污泥处理有促进作用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却有负面影响;投加石灰能有效地降低污泥比阻(SRF),但对污泥沉淀无明显改善且增加了泥饼干重;污泥的沉淀和脱水性能随pH值的降低而改善.  相似文献   

12.
停留时间对富含藻类水厂排泥水污泥调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污泥Zeta电位、化学需氧量(CODCr)及污泥比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富含藻类水厂排泥水停留时间对污泥性质的影响,以及污泥性质变化对投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前24h污泥脱水性能恶化较快,污泥比阻由174×1011m·kg-1迅速上升至259×1011m·kg-1,24~72h污泥脱水性能变化不大;污泥在浓缩池内停留24h,调质投药量增加约5%;污泥上清液Zeta电位对污泥调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为减少排泥水对自然水体的污染,上海罗泾水厂在设计中考虑了排泥水处理措施,拟将滤池初滤水回收利用,同时将沉淀池排泥水、滤池反冲洗水及其它排泥水收集后经调节、浓缩、机械脱水后达标排放。本文详细介绍了该工程排泥水处理的设计方案及设计参数,并对在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自来水厂生产过程中,滤池反冲洗用水占水厂制水总量的3%~10%,传统制水工艺将这部分和沉淀池排泥水一起直接排放,既造成水资源浪费,又会因排放水中所含固体悬浮物沉积对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研究这部分水的回收利用,对于节省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国内自来水工业污泥处理发展概况 虽然污泥处理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但饮用水工业污泥处理则只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究其原因,主要是饮用水工业污泥与传统意义上的“污泥”有本质区别,自来水工业污泥主要来自水厂的沉淀池(或澄清池,下同)排泥和滤池反冲洗废水,其成分主要取决于水厂水源水质。在西方发达国家,源水水质较好,泥沙含量低,故污泥中主要成份为:浮游生物、絮凝剂的物质、有机物、金属氢氧化物(如少量的铁锰化合物)和处理时所投加的物质,如絮凝剂形成的金属氢氧化物和粉状活性炭(使用时)。在国内,以江、河为水源的水厂,由于源水中泥砂含量很大,其污泥也以泥砂为主:以湖水为水源的水厂,其污泥成份与国外情况接近。在自来水净水工艺中,仅投加了少量的絮凝剂,故污泥中仅增加了金属氢氧化物排入自然界,并不增加环境的有机物总量,对环境的污染仅限于增加接受水体的固体含量,造成一定的淤积。对于大容量的接受水体而言,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并不明显,因此,目前国内许多水厂直接排放污泥。  相似文献   

16.
孙湘  王旭 《科技资讯》2012,(1):146-147
利用工艺计算,根据现有池容和进水条件,确定合理需要的污泥浓度,进而计算出相应的剩余污泥排放量和鼓风曝气量。然后针对实践中的运行,在确定污泥浓度下进行鼓风量和排泥量的需求分析。对因实际污泥浓度与计算浓度偏离而引起的鼓风耗电成本上升和剩余污泥处置成本下降进行了经济比较。  相似文献   

17.
朱翠英 《工程与建设》2012,26(1):66-67,70
三津水厂平流沉淀池排泥方式采用虹吸式排泥机排泥,在水厂实际运行中,沉淀池进水端、出水端的淤泥堆积严重,以致沉淀池出水浊度和同工艺的水厂相比偏高,并且增加了厂自用水量,也给生产管理带来了不便。该文介绍了沉淀池排泥系统设计的几条改进建议,以供设计人员及水厂管理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不同活性污泥中污泥质量浓度对沉降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污泥质量浓度对活性污泥沉降性的影响,采用100 mL量筒进行批沉降试验,分别研究了不膨胀污泥、丝状菌膨胀污泥和非丝状菌膨胀污泥在不同质量浓度下的沉降性能.结果表明,当质量浓度过低时,所有污泥都具有沉速快,泥水分界面模糊,沉后上清液浑浊的特性.当质量浓度升高时,沉速都会减慢,且泥水分界面分别因拥挤沉淀(不膨胀污泥)和交联分离(膨胀污泥)作用而变得清晰.当用污泥沉降比(SV)来表征沉降性时,不膨胀污泥对质量浓度变化敏感,而膨胀污泥则一直保持在90%以上.当用污泥容积指数(SVI)来表征沉降性时,对不膨胀污泥取沉降60 min的SVI可消除质量浓度的影响.对膨胀污泥需要设定一个特定质量浓度下的标准值,其他质量浓度下的SVI按照反比例关系换算到该质量浓度下再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絮凝剂对给水厂污泥沉降性能和浓缩性能的改善作用,简述了污泥的性质及污泥的絮凝机理,分析了不同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针对自来水厂沉淀池的排泥水和滤池反冲洗水,采用浸入式中空超滤膜处理,产水可达到现行的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85).研究表明,该工艺可将污泥浓度浓缩到2.5%,20℃时,在日常在线维护清洗情况下,可保证系统运行80 d才进行一次化学清洗,采用次氯酸钠和氢氧化钠清洗可使膜通量恢复97%.实验还得出,温度是影响膜通量的主要因素,且膜通量与温度呈线性正比关系,其线性关系为y=0.3858x 8.63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