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杨清 《科技信息》2009,(27):I0298-I0298
古人云:“器为茶之父”,纵观其历史发展及演变,茶具一般都表现为由粗趋精、由大趋小、由简趋繁,复又返朴归真从简行事的过程,即经历古朴、华丽、淡雅三个阶段。陶瓷茶器是茶具中的典型,中国陶瓷茶具就是中国工艺品发展及演变的缩影。他的发展主要受地理环境,人文价值观。传统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青花瓷以幽靓明净、素洁雅致、娇而不艳的独特风格独树一帜,青花在陶瓷领域中可谓独具特色。本文主要是讲述青花在陶瓷茶具上的广泛运用及装饰效果。  相似文献   

3.
作者简介 英海珍,1978年生,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艺术系。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技师,景德镇陶瓷美术家学会副主席,市陶瓷艺术家联合会副秘书长,市珠山画院理事。作品青花七头《婴戏茶具》荣获全国首届陶瓷产品概念设计展评比一等奖:作品《十八罗汉》荣获景德镇陶瓷美术家协会艺术大奖赛金奖;作品《菊黄蟹正肥》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收藏。  相似文献   

4.
麦饭石陶瓷     
本发明属于一种民用陶瓷,是将麦饭石与现有的制陶的原料配制烧结成的陶瓷瓷具.具体来说就是在制陶的原料高岭土、石英中加入麦饭石,或是在高岭土、石英、碗石、滑石、介牌土、熟料、塑县土、风化石的制陶料中加入麦饭石进行配制,然后加工,生产出陶瓷瓷具,如民用缸或坛、罐、茶具或小件陶制品或美术陶制品.原料配比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5.
从最近在郑州召开的全国日用杂品土特产品交流会获悉,日用杂品购销活跃,货源丰富,价格有升有降,其供求形势如下:陶瓷类:货源较多,品种齐全,价格稳中有升,市场上已供过于求.但中高档餐具、茶具销势旺盛;传统品种滞销;新开发的产品如宾馆瓷、骨质瓷、白玉瓷逐渐走俏;中低档产品在农村有一定市场,主要销往西北、东北的广大农村.陶瓷品种销售正常,陶瓷杂品销量有所减少,日用陶瓷器  相似文献   

6.
中国茶具的历史发展及美学风格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美学角度阐述中国茶具的起源、历史发展及演变过程,论证它的发展与陶瓷业的发展密切关联,作为中国优质茶具的代表“景瓷宜陶”格局的形成。它的演变又是围绕着时代的饮茶风尚和茶饮艺术而进行的。茶具既是茶文化的重要内容,又是茶文物的主要组成,文章涉及古代茶具的鉴赏与收藏。  相似文献   

7.
通过茶文化的历史沿革,茶及茶具的使用,及各地饮茶习俗及茶具的设计制作等方面作了一些回顾及论述。  相似文献   

8.
窍门与禁忌     
生活小窍门:锡箔纸除茶渍在贴防火板的茶具桌上泡茶,如果没有垫杯垫,久而久之会在茶具桌上留下片片污渍。对此,可在茶具桌上洒点水,用香烟盒里的锡箔纸来回擦拭后,再用湿抹布擦拭,这样就能把难以处理的茶渍洗掉。此外,用这种方法擦洗茶具(如茶杯、茶壶、茶碗等)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9.
沈雪婧 《科技资讯》2012,(3):246-246
擂茶作为客家人主要饮用的茶,其选料、制作方式等方面都蕴含着客家人勤俭的生活理念。本文将在现代社会语境中与现代茶具比较分析,探究擂茶制作工艺,为现代擂茶茶具设计带来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综合评述了纳米技术在传统陶瓷、结构陶瓷、光学功能陶瓷、电学功能陶瓷和生物功能陶瓷等方面的应用。对纳米技术在陶瓷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展望了纳米技术对陶瓷未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茶叶是世界上除水以外的第一大饮料。茶叶中含有多种高含量的药用和保健成分,是开发价值最高的植物材料之一。我国茶叶生产大量过剩,并有大量的夏秋季次等茶、茶园修剪和茶叶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综合开发茶资源及茶叶中生物活性物质不仅有巨大的原料来源和市场潜力,同时能解决茶农存在的实际问题。文章总结了茶资源及其活性成分综合开发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华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历来就散发着独有的魅力。《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其间散发着茶文化的芬芳。本文从茶类演变、泡茶用水、用器等商品知识及其在小说中的文学价值等方面来探究茶叶商品等在文学作品《红楼梦》中的表征。  相似文献   

13.
茶园土壤性状与茶叶品质关系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综述了我国茶园土壤物理性状与化学性质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指出协调良好的茶叶土壤环境与科学的茶园土壤管理措施,是提高茶叶品质的根本保证。并提出今后茶园土壤性状所要研究的方向,这对促进我国茶叶品质的提高和茶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皖西茶业改良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西是中国重要产茶区之一。民国时期,在国内外茶叶的强力冲击下,加之其他因素的影响,皖西茶业逐步走向衰落。为振兴皖西茶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改良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皖西茶业的恢复与发展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15.
用HPLC方法对中国茶叶中茶多酚等成分含量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中用HPLC方法对6种中国茶叶的茶多酚和生物碱类等成分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6种中国茶叶中总儿茶素含量按照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的顺序有降低的趋势.生物碱类的咖啡因和茶黄素的含有量与茶叶种类的不同而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6.
茶产业是茶文化的载体,茶文化是茶产业的灵魂,它们使我国古代农业结构有了新内容,丰富了手工业,催生了新产业,促使封建经济体制内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一过程,唐代开始显现,北宋有所发展。皖西(淮南)茶产业有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近年来我国茶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广西是发展茶产业的理想区域,也是中国重点茶区之一。本文从基本情况、种质资源及茶树品种情况、茶类分布情况3个方面分析了广西茶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预测了广西茶产业的发展趋势,从品种选育、茶树栽培和茶叶加工3个方面对产业未来的主要技术创新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广西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复配调理剂(50%生物炭+25%牡蛎壳粉+25%鸟粪石)为试验材料,在土壤酸化茶园进行田间试验,探究复配调理剂对土壤和茶叶品质的改良效果。设置CK组和T1~T3处理组,分别施加土壤调理剂0,1 500,3 000,4 500 kg/hm2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施用调理剂可提高土壤pH值和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分别提高了0.68~1.55,26.80~37.00 g/kg,22.82~39.18 mg/kg,86.23~108.04 mg/kg。同时,施加调理剂后,茶叶水浸出物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茶多酚含量降低,酚氨比下降,Cd、Cr、As和Pb含量在残留限量规定范围内。可见,施加复配调理剂可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茶叶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The Application of Tea Dyeing to Silk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Vegetable dyes are eco-friendly throughout the full production process. A study is conducted with the purpose of assessing the properties of dye extracted from green tea, black tea and the tea tree cultivated and used in Jiang Nan area of China. The extracted dyes are applied with and without mordants on silk fabric and the dyeing properties are evalu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