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气”字的本义发展到文论、词论中“气”概念的过程的梳理,进一步阐明辛词之气的本质特征是“豪气、奇气、真气”。这三气又不是孤立的,而是从三种角度对辛弃疾胸中、词中之气的描述。辛词之气可分为六种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
词实质上是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的结合体,具有其独特的韵律美;词的艺术特质是词人创作个性的集中体现,是其性格、学问、襟怀和经历的一种综合反映;词境的创造,有赖于词各种艺术特质的表现,其中,“灵气”和“含蓄”之美显得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3.
在宋词发展史上,秦观及其《淮海词》的地位很高,他的老师,开一代词风的苏轼称他为词手,他与黄庭坚并称“秦七黄九”,而且人们公认黄不及秦。又与柳永并称“秦柳”,与周邦彦并称“周秦”。被誉为“婉约之宗”。作为“婉约之宗”的秦观,其词在艺术上确有很高的成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体系中“气之审美”理念的阐述,为装饰画的形式美法则、构图形式及表现形式等找到存在的根源,探究“气韵”“气势”与装饰画的内在联系,揭示“气之审美”理念在装饰画中的应用目的--创造生命的动感。  相似文献   

5.
“含蓄”一词,不仅是一个艺术概念,一个美学范畴,更为重要的是它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能通过作品中的审美对象所蕴藏着的情感力量及其艺术魅力来吸引读者,牵动读者和欣赏者艺术想象的双翼,去纵横驰骋,揽其“景外之景”,尝其“味外之旨.”反过来,人们的任何审美活动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由哪些具有审美价值,能使人产生强烈兴趣、强烈情感的审美对象所引起的.审美对象本身就具有永恒的魅力.“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刘勰《文心雕龙·物色》)大自然的山光水色这样,艺术作品亦然.  相似文献   

6.
金元两朝统治中国二百五十余年,承宋词余绪,词家辈出,词风颇盛.唐圭璋先生所辑《全金元词》,共收录金元两代二百八十二位词人,七千二百九十三首词作.读后,觉得金元词作颇多风云之气和沉郁之概,远非“词为艳科”之说所能范围;从题材内容到艺术境界以至表观手法,均有所开拓和建树.正如唐圭璋先生所云:金元词“受两宋影响,亦多可观”.然而,金元词的成就,终为两宋词所掩,历来不受重视,辑者、选者、注者颇  相似文献   

7.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南宋杰出的词作家.《稼轩长短句》凡六百二十首,无论是数量之丰,还是质量之高,皆雄居两宋之首.他“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郭沫若语),“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四库提要》),开创了豪放词派.在内容上无意不可人,无事不可言,在艺术上也有着突破性的贡献,成就了独具一格的“稼轩体”.下面试以《沁园春·叠嶂西驰》一词为例,来探讨一下“稼轩体”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8.
幽默的最大特点就是“体积小,容量大”,是一种高度提炼的化艺术。法语幽默中,作往往运用“一词多义”的写作手法,使之更加简明且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文化哲学的角度观照东西方美术,希求从中发现美术的内在规定性,通过对东西方艺术创作方法和艺术的本质精神的比较,找到东西方美术精神的相同之处——“气韵生动”。中国哲学中的“气”与“道”和西方哲学里的“理念”与“生命冲动”都是对艺术本质的不同的描述。“气韵生动”成为连接“气”与“道”、“理念”与“生命冲动”的艺术本质。艺术家正是发现和表现人类及世界万物之中的“气韵”这种艺术本质来达到和完成其使命的。艺术从而成就了人与世界,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自由沟通和表达。  相似文献   

10.
彩云深处稼轩风--论稼轩词对滇词的深远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弃疾作为宋词一位大家,影响深远。地处祖国边陲的云南,元、明、清三代竞有不少人的作品明显表现出“稼轩风韵”。滇词优秀作家有意追求“稼轩风”。他们以身世之感入词,表现真性情,并承袭了稼轩词中所蕴含的人格意识、社会批判与历史反思意识,觅求知音与“回归”(归乡、归隐)意识。其艺术风格,或潜气内转,或纵横捭阖,或悲慨淋漓,或超尘高蹈,从而使滇词具备了较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相当的文化品住。  相似文献   

11.
陈霆是明代词史上著词较多的词家之一,而其隐逸词尤甚。这些隐逸词描写了闲雅的田园隐居生活,表现了他对功名的厌弃,其中一些词还表现了他对神仙的追求及向往。同时,陈霆的隐逸词既有豪放派之激越,又有婉约派的柔媚,形成了他词中别具一家的风格。  相似文献   

12.
文学具有承接性,在明清易代之际,沈谦在吸收明代词论的基础上对明代词论进行重构,有对明词的肯定与接受,亦对清初的词风沾溉颇多。特别是他推重词体的词论,对词文体的自觉与合理的定位,为清代词人推尊词体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沈谦的词学思想中,又有杂糅的成分,譬如他有时阐发词的正变观,但又可看到他对词之正变观的消解。  相似文献   

13.
柳永是慢词的开拓者 ,在慢词的创作上表现出独立特行的创作思想。柳永具有积极的创新精神 ,大量运用时调俗曲 ,创作浅近卑俗的歌词 ;在慢词创作的目的和功用上 ,则鲜明地表现出“应歌”的思想。正是在这两个方面 ,柳永慢词创作表现出与晏欧等人不同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貌 ,从而在宋代慢词创作中有先导之功。  相似文献   

14.
张学良将军是伟大的爱国者 ,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爱国、统一是将军最鲜明的人生特点 .他为促进国家统一 ,维护民族的利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本文简要回顾了张学良将军在东北易帜 ,争夺中东路主权 ,调停中原大战 ,发展实业、教育 ,发动西安事变等重大事件中所采取的坚定立场 ,以纪念这位刚刚逝去的世纪老人  相似文献   

15.
张学良送蒋回宁的再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过程中,张学良送蒋回宁的思想早已存在。绝不是一时感情冲动的鲁莽之举;张学良送蒋回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落实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蒋介石答应的条件,防止新内战爆发;张学良送蒋回宁的主要目的已经达到。他以个人之失。换来民族之得,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6.
赵崇祚的《花间集》是我国第一部文人词集,欧阳炯的《花间集叙》从理论上对温庭筠以来的绮靡词给与了认同和张扬。因此,不仅欧阳炯的序是中国最早的词论专文,他在序中阐述的词学审美标准,也就成为中国最早的词学批评标准。《花间集叙》中的“词为艳科”的理论的形成和对词情的侧艳的审美评价,是对儒家诗教理论的一种突破,但它立足于追求享乐的人生态度及对词的侧艳品格所作出的片面的强调,又把词的价值功能狭隘化,从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17.
人们将辛弃疾词一向定位于爱国的篇章,这无疑是正确的。然则以往论者所忽略的是辛词还蕴含浓重的儒家入世品格。儒家积极因素中,最重要者应为其入世品格。而辛词中无论其豪放者,亦或其婉约者,无不打上儒家入世品格的烙印。这使辛词具有奋发精神,在当时即成为保卫祖国河山统一的战斗号角,即使在今日,对人们也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18.
辛弃疾被称为豪放词人,他词作的内容主要是抒发壮志未酬的情感,风格以豪放雄杰见长,然而作为宋代词坛中的杰出代表,他的词作内容又是多方面的,在抒发报国之志的同时也写下了不少吟咏山水之作。他的山水词或带有比兴寄托,余味无穷,或讴歌祖国山河,壮丽秀美。这些词作凝聚了稼轩特有的感受,是构成稼轩词多种艺术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陈廷焯的《向雨斋词话》频频以“味”论词,“味”是其词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陈廷焯将传统的“涛味”论移植到词论中,强调作词必须“含蓄蕴藉”,同时进一步提出“厚味”的美学主张,对词体的美学品格作了更深层次的审美规定:深入考察陈廷焯的“词味”论,对准确把握其词学思想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0.
姜夔作为南宋词坛一大家,诗词兼擅,虽无专门的词论专著传世,但他在词的创作上以其诗学观为指导,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体现了其独有的艺术审美理想和文艺追求。姜夔的词学观体现在:精思高妙、幽韵无尽的审美追求;沉郁温厚、高格雅调的艺术风貌;协律填词的词乐观与诗法入词的词作观;穷尽野处,陶写寂寞的文化性格。姜夔词的创作虽未能如其所愿完全实现其艺术理想,但其创作观念中的真知灼见和思想火花仍值得我们去不断挖掘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