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在探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提出的科学构想.邓小平批判了“宁要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的资本主义”的错误思想,指出社会主义也应该是富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富应该是共同富裕,而不是“两极分化”;进而提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是“部分先富,从而为中国走向富强指明了方向.共同富裕及其实现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贫富分化加剧、区域发展失衡的大背景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和构建无疑具有现实性和前瞻性,它也是执政党成熟执政的重要标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虽然千头万绪,但分配公正显然是这一系统工程的起点,因为它直接表征了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共同富裕”,同时也是通往“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邓小平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原则性: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了公正求实的原则,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原则。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传统社会主义观”与“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比较,一方面客观地分析了“传统社会主义观”的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另一方面充分肯定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展示的社会主义观,从而说明:以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以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进一步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的实质,是如何发展中国经济,摆脱贫穷落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问题。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集中反映了这一要求,因而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共同富裕”的构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共同富裕”构想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对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实现沿海发达地区和内地经济的共同繁荣、共同富裕,对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社会主义与共同富裕是一体的、不能分割的.离开社会主义就不可能有共同富裕,离开共同富裕的“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实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之初的时代主题是摆脱贫困,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是实现共同富裕,时代主题已经发生了转换.解决贫富差距越拉越大问题,关系社会的稳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好.  相似文献   

8.
吉瑞 《华东科技》2022,(1):42-45
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上的文章充分阐明了共同富裕的含义,以及实现共同富裕了路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促进共同富裕,"总的思路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创新是实...  相似文献   

9.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具有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是一个内涵丰富、意蕴深远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坚持共享的发展理念的有机统一,它有效地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价值旨归和重要保障。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不仅阐释了共同富裕“是什么”的理论问题,也明确了共同富裕“怎么干”的实践问题,为实现共同富裕宏伟夙愿提供了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10.
“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对其“共同富裕”思想所作的最完整、最准确的表述。同样在这次谈话中,邓小平同志还把“共同富裕”上升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号召全中国人民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敢闯敢冒,奋身投入改革开放的洪流中去,为达到共同富裕目标而奋斗。邓小平同志这一“共同富裕”思想,既是他本人多年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研究与探索的理论升华,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既是破…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运用马克思利润率平均化理论,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商品生产。要运用价值和货币形式,因此,作为剩余劳动的货币表现就必然表现为利润。社会主义国家运用利润率平均化理论指导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生产,提商利润率,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可以用来调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楚设、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源泉。文章梳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建立和发展过程,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指出中国梦的提出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分析了中国梦提出的背景及其重大意义;探讨了中国梦实现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3.
科学界定八一精神需要把握三项原则,即实事求是,论从史出;立足当下,与时俱进;强调特点,突出个性。八一精神与其他红色精神相比,既有共通之处,又有独特之处。弘扬八一精神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体而言,八一精神一是有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二是有助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有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四是有助于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14.
社会的和谐必须有赖于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富裕。在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走上和谐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根本要求和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5.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多彩,尤其是“儒家三论“,即“人性论“、“修养论“、“人伦论“,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华,它彰显儒家人格魅力,展示儒家人性光辉,体现儒家应遵循的社会、家庭、伦理、道德秩序,具有积极的精神动力作用。并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存在一定的一致性,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行了不懈探索。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蕴含了丰富的"和谐社会"思想,主要包括: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允许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等内容。这些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评析密特朗“法国式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和时代背景——理论与实践——兴衰原因及启示,并对邓小平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一步诠释。法国将可能是马克思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应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现的第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五句话本身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精神文化底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关注人及人的精神文化素质的提升,人既是物质生产力的载体又是精神生产力的载体.剥削和两极分化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包括精神文化在内的思想观念问题.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既要做到与私有制决裂,又要致力于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使整个社会焕发出积极昂扬的精神面貌.共同富裕不仅是对物质贫穷的否定,同时也是对精神空虚和愚昧的否定,社会主义社会要实现的共同富裕是包括物质和精神的全面富裕.  相似文献   

19.
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邓小平同志反复论述了"共同富裕和避免两极分化"的问题.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共同富裕",俄罗斯走资本主义道路出现了两极分化,二者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证明了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有关文化领导权建设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理论渊源看,新时代中国文化领导权建设思想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谱系的继承和创新性发展;从内涵意蕴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文化领导权建设的根本保证,坚持人民性是其价值导向,坚持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其持久动力,坚持提升国际话语权是其重要要求;从实践方法看,新时代中国文化领导权建设可从加强党的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融媒体平台、提升国际传播力等途径加强巩固。全面系统地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文化领导权建设,有助于坚持党对文化领导权的牢固把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坚持和发展,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