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入侵物种的气候生态位是对其进行有效预测和控制所需的重要信息。然而,目前大部分研究关注局域尺度特定入侵地与原产地的差别比较,对全球尺度不同入侵地及原产地之间气候生态位的种内变异了解非常有限。喜旱莲子草是广泛入侵全球多个地区的恶性的入侵植物之一,目前对其气候生态位知之甚少。本研究分别从环境空间(E-space)和地理空间(G-space)的角度评估喜旱莲子草原产地种群的气候生态位,并将其与北美、东亚、大洋洲入侵地进行比较,以揭示入侵前后气候生态位的变化。结果发现与喜旱莲子草的原产地种群相比,入侵种群的气候生态位发生了显著变化,且变化方向在不同的入侵种群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入侵亚洲的种群占据了比原产地更为广泛的地理生境和生态空间,而入侵北美洲的种群则仅能利用部分原产地种群的气候生态位,并且其气候生态位扩展比例极低,入侵澳洲的种群的环境空间则呈现扩展和未填充比例双高的特征。对环境因子的分析结果表明:低温和夏季降水共同限制了北美洲入侵种群的北向扩散,而入侵亚洲的种群则能占据着比原产地更冷的环境。这些结果可为气候变化背景下对喜旱莲子草的入侵预测和管理提供帮助,同时也表明广泛入侵全球多个地区的物种...  相似文献   

2.
翅是昆虫飞行的重要器官,其形态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采用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对秦岭地区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5个地理种群前后翅的形态进行量化,运用规范变量分析法(CVA法)和聚类分析法研究了其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前后翅形态存在明显的种群差异。基于CVA分析发现秦岭南部的佛坪种群和旬阳坝种群翅型较为相似,秦岭北部的长安种群和太平森林公园种群翅型较为相似,朱雀种群前后翅形态特殊,划归不同的类群,可能是过渡种群。(2)聚类分析结果与CVA结果一致。长安种群均位于拓扑结构的基部;前后翅聚类结果差别主要表现在朱雀森林公园种群的位置变化,该结果间接支持其为过渡种群。因此,可推测秦岭地区复杂的自然环境已经促使中华蜜蜂形成了明显的种下形态分化。上述结果为研究中华蜜蜂种质资源及种下进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开展秦岭大熊猫易地保护工作提出对策和建议.方法 采取实地调查和汇总分析、的方法在对易地保护概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秦岭大熊猫种群现状、生态质量以及面临威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秦岭大熊猫作为一个亚种,面临分布范围小,数量少,栖息地破碎化严重.局域种群数量密度分布不均匀,小种群的个体数量极少以及栖息地竹子开花等因素的威胁.结论 应尽快加强秦岭大熊猫的易地保护工作,建立和壮大人工种群,增强秦岭大熊猫的抗灾变能力.  相似文献   

4.
Drosophilaimmigrans果蝇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初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探讨不同地理种群的果蝇在DNA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推测秦岭地区伊米果蝇的起源,以主要来自中国的Drosophilaimnmigrans种内7个不同地理种群的果蝇为材料和Drosophilavirilis为对照,选取20衙 10bp长的寡聚核苷酸随机引物,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  相似文献   

5.
濒危鱼类中华青鳉(Oryzias sinensis)种群因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的广泛入侵而严重下降,它的任何新种群被发现均具有重要意义。云南国际重要湿地纳帕海中华青鳉种群2016年6月13~17日被首次发现,由于该地为中华青鳉已知海拔最高(约3 260 m)的栖息区域,该地种群具有特殊的保护生物学研究价值。为确定其是否为中华青鳉物种及其性状是否发生区域性特化,对该种群进行了分类形态的检视及描述;并将之与模式标本产地种群的可数及可量性状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两种群在可数性状基本相似,而在部分可量形态性状上出现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进一步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显示两种群形态性状重叠明显,揭示它们在分类性状上的差异可能是种内不同地理种群适应不同栖息生境所产生分化差异所致,可以确认纳帕海种群为中华青鳉地理种群之一;而形态形状的差异是否暗示纳帕海种群已经发生了适应高原高寒环境的变异则尚待分子遗传学方面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秦岭川金丝猴是"正牌金丝猴"川金丝猴分布于秦岭的种群,也是所有仰鼻猴中分布最北的一种。科学家在野外观察中惊讶地发现,秦岭川金丝猴有着复杂的社会系统。仰鼻猴(Rhinopithecus)栖息于海拔2 000~3 000米的高海拔地区,野生种群只分布于中国、越南和缅甸3国。它们的生活环境隐蔽,不易被人发现。仰鼻猴的鼻孔几乎与面部平行,俗称"朝天鼻",这是对高原缺氧环境适应  相似文献   

7.
鼠尾藻是潮间带生长的代表性褐藻,本研究对烟台、青岛和威海3个鼠尾藻地理种群进行了光合生理特性的比较分析,探讨其响应环境变化的种内差异.采用叶绿素荧光技术检测种群最大光量子产量(F_v/F_m)及对光能的最大利用率(α)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初始叶黄色素库大小,结果表明各种群固有的光反应能力及光保护能力没有显著差异.采用析因设计模拟多因素胁迫,对胁迫后的F_v/F_m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光照对3个种群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脱水,而温度、盐度对不同种群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比较各种群的生理回弹力发现F_v/F_m在2 h左右发生完全恢复,t_(1/2)没有显著差异,表明不同地理种群鼠尾藻都能灵活适应变化的环境.总之,3个种群的固有光合能力及生理回弹力相当,对胁迫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差异,这可能源于原生境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秦岭大熊猫局域种群的划分及数量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9年至2002年对秦岭的大熊猫开展了全面的专业性的第三次调查,对其种群的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秦岭的大熊猫可划分为6个亚种群.提出了陕西大熊猫局域种群的观点,讨论了秦岭大熊猫局域种群的形成因素、种群的数量分布特征及动态发展趋势,为陕西省有效保护大熊猫及栖息地、合理布设保护区、选择巡护监测重点等方面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秦岭地区种子植物区系地理的研究历史进行了简述.本区植物区系地理的研究距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其研究过程大体可以划分为知识积累阶段、早期阶段和全面发展阶段等3个不同的时期.截至目前,关于秦岭种子植物区系的数量组成、基本特征或性质、发生起源、地理成分、特有现象以及区系分区等基本问题的研究已经有了初步明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藏山羊的生态地理分布及其生态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地调查及生态地理比较法等方法研究表明,藏山羊主产区约分布在北纬26度-36度之间的生态地理区,以我国青藏高原为分布中心,藏山羊有两个生态类型,即高原型和山谷型,二者其分布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羊的体格、毛被特征、解剖特征、血液生理指标及生化遗传标记等方面均有差异,可按不同的生态类型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有机体体长及其两性异形的地理变异是进化生物学的热点问题,贝格曼定律(Bergman’s rule)和伦斯法则(Rensch’s rule)分别解释了物种体长及其两性异形的地理变异.本研究以秦岭山系的4个不同海拔种群的隆肛蛙(Feirana quadranus)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体长及两性异形的海拔变异.结果表明:不同海拔种群隆肛蛙的体长存在显著的差异,但体长并不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加,其不符合贝格曼定律.然而,压轴回归分析(reduced major axis regression,RMA)发现雌性体长与雄性体长存在明显的异速生长关系(βRAM=0. 627),其与反伦斯法则一致.  相似文献   

12.
羊草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采集兴安盟不同地理及生态环境下的羊草种子,在相同实验室条件下进行栽培。取幼苗期整株进行酯酶同工酶分析,并对其结果采用极点排序法进行排序。结果证明不同地理及生态环境下的羊草种群存在着种内分化。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紫茉莉不同地理种群间繁殖特性的差异,本研究以11个不同地理总群的紫茉莉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对不同地理种群紫茉莉种子萌发及茎秆扦插繁殖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群紫茉莉种子萌发特性存在差异,江苏(JS)地理种群种子萌发率和发芽势最高,分别为77.50%和72.00%,福建(FJ)地理种群种子的萌发率和广西(GX)地理种群种子的发芽势最低,分别为22.50%和3.50%。不同地理种群紫茉莉茎秆扦插繁殖特性也存在差异,北京(BJ)等8个地理种群的扦插成活率相对较高,均高于90%,而JS种群的最低,为46.67%;GX种群插穗平均生根数最大(69.83根),显著高于其它地理种群(P0.05),重庆(CQ)种群的最低(6.57根);GX种群插穗平均根长最大,为2.74 cm,上海(SH)的最小,为1.04 cm。种子萌发率与茎秆扦插成活率间存在负相关,但没有显著性,表明紫茉莉的无性繁殖与有性繁殖间可能存在一定的权衡。本研究不仅揭示了紫茉莉的繁殖表型可塑性,也为制定更具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 maculatus Fabricius不同地理种群mtDNA-Cytb和COⅠ基因部分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其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情况,为揭示其与生物入侵的关系及入侵过程中种群系统发育地理格局与演变机制提供依据。【方法】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分别来自中国海南、喀麦隆、韩国和泰国的四纹豆象4个地理种群的mtDNA-Cytb和COⅠ序列进行测序,运用软件MEGA3.1对四纹豆象不同地理种群mtDNA-Cytb和COⅠ序列进行序列分析,以绿豆象C.chinensis为外群构建了不同单倍型的分子系统树。【结果】34条420bpCytb序列中共检测到14个多态位点和5种单倍型,33条822bpCOⅠ序列中检测到28个多态位点和9种单倍型,其中4种单倍型为独享单倍型,其余为全部或部分种群的共享单倍型。AMOVA分析结果显示,四纹豆象4个地理种群间的遗传结构差异并不明显,遗传差异主要发生在地理种群内。对4个地理种群进行了Fst值和基因流动统计,结果表明4个地理种群间既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基因交流,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结论】根据单倍型分布格局初步推测,中国不可能是四纹...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凤阳山自然保护区进行群落调查,选取核心区不同海拔的30个木荷种群样地18个优势树种作为研究对象,以各物种重要值为数量指标,采用Shannow-Wiener指数计测公式对该地木荷种群进行生态位宽度、重叠值和相似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木荷的生态位宽度列第1位(1.46),其优势地位远强于其他物种;木荷种群与其他种群的生态位重叠值在0.6~0.8之间,重叠程度适中,因此木荷种群对各资源位的需求差异不明显;生态位相似比与生态位重叠值大小趋势一致;木荷种群与褐叶青冈、交让木等种群共优组成当地典型群落类型。此次对木荷种群生态特性的研究可为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植被恢复的物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血雉地理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血雉目前的分布范围以及分布现状.由于血雉的分布受海拔、气侯、植被以及人类经济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使血雉呈现出断续的相对集中的种群分布状态.所以,目前的分布范围相比60年代和70年代要小,这种分布区的相应缩小与人类经济活动而影响到生态环境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宁陕自然保护区既是秦岭大熊猫保护区群的东缘地带,又是秦岭大熊猫保护区群向东延伸的纽带,为秦岭大熊猫保护区群最有保护价值的保护区之一.阐述了宁陕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状况、建立的重要性及大熊猫的种群状况、社区经济概况和机构设置及管理情况,并提出了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及具体的保护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外来植物多花黑麦草的入侵对陕西、河南、江苏、四川等地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为构建多花黑麦草入侵风险预警,利用主成分分析模型和最大熵模型对多花黑麦草在入侵中国后的生态位分化及在中国的入侵阶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在入侵我国后发生了显著的生态位漂移;相比于其原产地种群,多花黑麦草在中国的入侵种群生态位宽度更广,适应的气候区显著扩展;在当前气候条件下,中国南方大部分区域属于多花黑麦草的稳定入侵区,而北方和西部地区存在其局域适应区和潜在拓殖区。研究结果反映出多花黑麦草在我国东中部大部分地区具有较高的入侵潜力,也暗示了多花黑麦草较高的生态位进化能力可能是其在我国广泛入侵的重要原因。研究结果为开展多花黑麦草的防控和治理提供了重要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9.
生态人类学致力于人与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研究。人类的生存一直同邻近的土地、气候、植物以及动物种群发生着密切的关系,并对其产生影响,环境的因素亦反过来作用于人类。生态人类学试图探讨人类群体如何适应、塑造其生存环境并伴随此过程形成的相应风俗习惯以及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生态人类学希望对人类社会文化作为适应环境的产物做出唯物的说明。该书分为第一章本土生态知识的内涵与价值,第二章本土生态知识与民族文化,第三  相似文献   

20.
不同种群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的RAPD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RAPD技术对9个不同的灰飞虱地理种群的DNA多态性进行了研究。按Neighbor-joining聚类法构建了这9个种群灰飞虱的分子系统树。该系统树分为2簇,簇1包括我国北京、福建、海南、辽宁、四川、上海、云南地区的灰飞虱种群,簇2包括宁夏地区和日本东京地区的2个灰飞虱种群。研究表明,不同地区灰飞虱种群的遗传距离与其地理距离不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