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艺术的精髓在文人艺术,而古琴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也正是由于历代文人的不断参与而逐渐形成.古琴艺术散发着浓厚的文人气息,是古琴与文人结合的文化成果.现今人们谈古琴文化,多从文人思想对古琴文化精神的影响方面论述,忽视对古琴文人化发展过程的讨论.以本末关系来论,古琴艺术所形成的文化现象为末,古琴的文人化过程则为本.按中国传统文化前继后续的发展模式,追本溯源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重要原则.因此,梳理古琴文人化过程是有必要的.从文献来看,古琴与文人的关系早在上古三代的礼乐制度就存在,后来发展到汉代,尤其是东汉,古琴的文人化才基本成熟与定型.  相似文献   

2.
在明代王邦直所著的《律吕正声》六十卷中,有14卷是专门讨论乐器的,而有关古琴的文字即占据了乐器篇幅总量的近一半,足见王邦直对古琴艺术的偏爱。王邦直主要从十个方面对古琴进行了阐述,即《琴说》十篇,从古琴的历史沿革、制作、形制、演奏、审美等多层面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分析,其间透露了王邦直对古琴文化内涵的深刻研究。王邦直所重视的古琴文化内涵着重有二:其一,古琴的自然本性;其二,古琴的道德内涵。王邦直在他的古琴艺术研究中融入了明显的政治思想,他对古琴艺术内涵的研究也折射出了他的政治理念,所谓"乐与政通"。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明古琴艺术的数字化应从元数据方案设计、古琴乐谱的编码方案设计、TrueType字库设计、软音源设计、乐谱识别和古琴艺术的音乐活动等6个方面进行.提出和分析了乐谱识别中谱字提取的包围盒算法,选取古琴乐谱"广陵散"为样本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数据处理量可较传统的区域标记算法降低12.5%.  相似文献   

4.
古琴的演奏是3维空间的立体运动,古琴的乐谱是由独有的减字谱记录演奏技法.在数字信息时代,古琴艺术的跨媒体传播面临新的挑战,本文从记谱法、信息检索、琴律、音乐标注、风格分析、智能打谱和算法作曲等24个方面简述了古琴艺术的数字化保护内容.通过对古琴三分损益律与纯律两种琴律的建模,利用最近邻法和K-Means聚类算法,参照十二平均律的音律,对古琴的泛音和按音的音律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最近邻法和K-Means聚类算法对按音和泛音分类结果相同.  相似文献   

5.
古琴艺术是一种文化象征,它折射出当今世界依然耀人的中华文化的思想光芒,引领烦躁不安的现代人类返朴归真,转向大自然的山水天地之间。保护和发展古琴艺术,不仅是某种艺术样式的延续,更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必须;不仅为了重温古老的历史,更是为传统的文化艺术融进今日世界潮流的必须。岭南古琴的演奏营造了清、微、淡、远的意境;构筑出抒情达...  相似文献   

6.
11月7日,在巴黎联合国总部,以中国古琴艺术为代表的28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有着三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古琴艺术的突出价值再次得到世界公认。古琴,又称琴、七弦琴,文献记载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作为历史渊源最久远的中国弹弦乐器演奏形式,其整体艺术可概括为琴制(形制与制作)、琴弦、琴谱、琴人、琴曲、琴史、琴歌、琴论、琴社、琴派等。古琴艺术是持续三千年不断的、以中国历史上特殊的文人群落为传承表现形式的、总括了中国文化历史创造精华的艺术遗产。琴、棋、书、画自古以来被视…  相似文献   

7.
刘芳 《科技咨询导报》2008,(20):168-168
几千年不绝的古琴音乐文化有其强大的活力,它承裁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道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它以“大音希声”,“自然无为”,“自娱”等思想深深影响了古琴艺术的发展,对彤成古琴艺术独特的魅力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有着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古琴音乐风格独特,意蕴深厚,曲目数量众多,琴学理论丰富,琴家杰出,流派纷呈,在历史、文化、艺术、社会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瑰宝.在当前大力提倡非遗保护的环境下,亟须全面而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古琴音乐,既将古琴音乐原汁原味地保护和传承下来,又立足时代要求,对其进行创新发展与合理利用,从而使古琴音乐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浙派古琴的演奏技法,对古琴乐谱所包含的语义信息进行了分类,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乐谱中的独立语义信息进行数据结构设计,提出了基于文本标记表示古琴乐谱的方法,解决了人机无法同时表示与阅读古琴乐谱的问题.实验结果显示:古琴的文本乐谱能完整地重现原有乐谱的音乐信息,谱字的平均字节数为4.08;带标记的文本乐谱适合于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智能打谱、乐谱文本语料库建设等,为古琴艺术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钢琴曲的创作实践中,中国现当代作曲家在借鉴西方复调作曲技法的基础上,将古琴音乐元素融入创作,产生出具有古琴音乐风的复调钢琴曲。笔者以汪立三的《#F商调:书法与琴韵》、于苏贤的《赋格》、林华的《高古》3首钢琴作品为例,从古琴音色特性在钢琴曲主题上的新释,古琴音乐中的多声因素与现代复调技法的融汇方面对钢琴曲的创作特色加以解析,以期对中国钢琴艺术的特色探索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董双双 《科技信息》2013,(19):216-216
明、清是中国封建经济获得高度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各类音乐艺术,也由于受到社会的影响而得到了发展,而作为中国历代文人志趣的承载者,古琴之发展亦不甘落后,本文将从琴谱、琴派、琴曲、琴论等四个方面来论述古琴音乐于该时期繁盛之原因。  相似文献   

12.
魏晋士人与古琴有着特殊的关系。古琴已成为士人生命的一部分。古琴音乐是士人们追求精神独往的主要载体之一,加之魏晋特殊的政治气候,使魏晋的古琴音乐思想独树一帜,绚丽多彩,在中国古琴音乐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董翌 《科技信息》2011,(8):I0259-I0259
古琴是中国最为古老的弹拨乐器,自2003年古琴在联合国申遗成功后,古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在流通领域的古琴,价格一路攀升,2010年12月宋徽宗御制琴以1.3664亿元成交,创造了世界古琴拍卖纪录,同时也创造了世界乐器拍卖纪录。更加吸引了世人对这一传统乐器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蔡文姬以其血泪交织的生活体验和高度的艺术修养 ,作琴歌《胡笳十八拍》,她将我国少数民族的吹奏乐器胡笳和汉族的弹弦乐器古琴完好地结合在一起 ,以其高超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的音乐创作技法 ,使这部作品光芒四溢 ,感人至深 ,成为我国古典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1个中国古琴曲的符号化音乐数据集.古琴数据集收集了71首古琴曲,共有408个段落,9 860个小节,以MusicXML文件格式储存.首先介绍古琴、古琴音乐与其记谱方式,再介绍古琴数据集的组成与其建立方法,并讨论了古琴数据集的可能应用.最后给出了1种基于统计模型的巴赫音乐与古琴音乐风格的区分方法作为数据集应用的1个实例.  相似文献   

16.
文化播报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联合国4月16日至20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在联合国机构举办此类活动,同时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类似展览演出。本届遗产节分为主题展览和专场演出。由337幅精美图片组成的120余块展板和80余件珍贵实物,以及唐卡、云锦和剪纸艺术的现场制作得以充分展示;而以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昆曲折子戏、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中国和蒙古国联合申报)为主的歌舞表演也给观众带来高品位的艺术盛宴。  相似文献   

17.
根据目前所见资料,"古琴"一词最早见于北周庾信的诗《幽居值春》,而到了唐代"古琴"已是常见之词,后沿至明清而不绝。"古琴"一词蕴含着诸多文化因素:有社会变迁的缘故;有文学与语言的发展变化;有古琴自身历史发展的原因;更有其它中外乐器不断交流冲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研究对以开盘磁带录音载体为主的古琴历史音响进行降噪、修复、还原的音频技术.研究对象为我国20世纪应用的磁质开盘带采录或转录,并遗存下来的的琴曲音响档案,这些琴曲为我国著名古琴演奏家弹奏或弹唱.研究内容为古琴历史录音修复方法.本文运用文献法、归纳法、取样法、经验总结法,修复了大量古琴历史音频,为数字化修复提供了一些方法方面的参数参考.修复中降噪不是最终目的,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效果器,来还原磁带录音时代古琴固有的音响特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介绍如何使用虚拟仿真技术搭建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平台,用户通过该系统可以了解如:中国传统剪纸、古琴、凤阳花鼓等各类传统艺术的起源、发展以及历史等各种资料。利用虚拟3D仿真技术可以使用户达到完美的体验,使更多的民众来了解这些即将遗失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文化传统之集大成者,古琴在其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琴与琴人之间有着数千年的痴缠,琴成为琴人精神上的知己。无论闻达于诸候,还是归隐于田园,古琴都在琴人的身边,传着先哲的智慧,慰藉着琴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