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作家路遥、张贤亮、王朔的小说为范本,分析了新时期的情爱小说的两种类型女性形象,并探讨了隐藏在情爱救赎模式背后的深层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女性作家的女性小说创作异彩纷呈,形成前所未有的女性作家群体。女性小说强烈地表现女性作 家的女性意识,并且逐步深化,并以挑战男权文化,女性意识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3.
藏族作家阿来的文学观一方面体现在他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上,其文学创作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但又超越了本民族的局限,并且更进一步地还借鉴和吸收世界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为自己所用;在另一方面,阿来的文学观又具有藏族作家独特的宗教情怀,其许多文本都打上了藏地宗教的烙印。阿来的这些文学思想和观念。在他的许多文学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相似文献   

4.
藏族厚重的历史与民间文化深刻影响着藏族女性汉语小说的写作。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现代文明和本土民族文化的双重语境中,藏族女性汉语小说写作日益呈现出某种混杂性,生成了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性女性话语。当代藏族女性汉语小说的本土化书写主要体现在藏族女性生命历程与藏民族文化记忆之间的互动、藏民族民间习俗的性别内蕴以及在现代化浪潮中藏族女性基于本土文化的多样抉择等方面,显示出当代藏族女作家对女性民族历史、女性主体重构的努力以及对本土民族文化女性化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5.
藏传佛教文化与原始苯教文化对新时期藏族女性作家汉语创作影响深远。本文首先对新时期藏族女作家汉语书写进行概述,然后重点分析宗教文化与女作家创作的关系。一是在神佛文化的影响下,新时期藏族女作家书写雪域高原时呈现出神幻色彩;二是在宗教"禁欲"理念主导下,女作家节制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6.
对女性生命体验和女性个体独立意识的书写,一直贯穿于张洁30年来的小说创作。张洁的“女性意识”不是从观念出发,而是立足于中国女性自身生存体验来寻求女性个体的独立、男性的完美和两性的和谐,走出了一条张洁式的痛苦而执着的女性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的女性文学,是以它的女性作家群体脱颖而出,强烈的女性意识的创作蔚然成势而崛起于文坛的。女性文学的性别色彩、独特价值和意义,不仅揭示了父权文化重压下女性艰难的生存状态,展示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而且也扩大了整个文学(特别是小说)的创作范围,带着它的女性的灵性、对  相似文献   

8.
服饰是一个民族的名片,它反映了人们的生存环境与民俗文化。自顾始汗入居青海湖开始,青海环湖地区的蒙藏两族有了广泛的交往交流交融。当地蒙藏女性背饰也在继承本民族特征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服饰文化。文章以青海湖南岸藏族女性背饰“玛尔丹”和蒙古族女性背饰“恰当”为个案,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考证,分析二者的功能、仪式、符号、象征等文化意蕴,提出了其形成受当地人口、地缘、宗教、民俗、生计、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并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不断发生变迁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9.
一个社会的人类文化心理的行进总是比经济基础的变革要缓慢的多,年近40的尹小跳在文化心理 仍然保留着以前日常生活的痕迹。《大浴女》通过对女性的或社会学意义或宗教意义上的记忆,负疚感,窥视欲,自我救赎欲的审视,显示了作家独特的对女性生存了女性命运的关照方式。  相似文献   

10.
寻梦者:试论白玛娜珍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玛娜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同行者,她以她的作品介入了和平解放以来西藏所经历的社会文化转型,为当代文坛推出了全新的艺术形象——社会文化转型时期的“寻梦者”藏族女性典型形象,拓宽了我们的审美视域。在当代的藏族社会中有一类处于传统与现代两种文化边缘地带的女性群体,她们既不完全认同传统文化的价值,也没能建立起新的知识结构,她们只能在两种文化的夹缝里苦闷、彷徨,成为精神的虚空者,白玛娜珍的文本就关涉到了这一群体。尽管“寻梦者”女性不是新时代藏族女性的主流或全部,但她们的生存状态也是一种现实存在,塑造这一形象具有积极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1.
阿袁小说中女性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揭示出知识女性生存境遇的悲凉,小说以其对人性的窥视,将高校知识分子的生存百态尽收眼底,也进一步引出了女性解放这个令人深思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藏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宗教在其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同时藏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以歌舞为载体表达本民族对神的敬畏和民族信仰。因此,对藏族宗教舞蹈的功能性和审美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藏族宗教舞蹈的艺术性和宗教功能,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宗教舞蹈的精髓,从而进一步保护和发扬西藏民族文化,更好地引导藏族宗教舞蹈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女性解放的起点可以追溯到"五四"新文学时期,鲁迅、凌叔华、庐隐作为最早关注女性生存境遇的作者,他们的笔下都勾勒出沉睡之中和惊醒之后这两种女性形象,他们的"女性书写"显示出"五四"时期男女作家对于女性生存境遇言说的差异。对于沉睡之中女性的书写,鲁迅是从旁观者的角度阐述她们所遭受的压迫,凌叔华则揭露女性灵魂的孱弱程度,庐隐主要描写女性对自身命运的无助感;对于惊醒后女性的书写,鲁迅是站在"人的解放"的立场上期待她们自立,凌叔华描写女性的生存智慧,庐隐则着力剖析女性的情智冲突。他们的"女性书写"代表了"五四"时期对女性生存境遇言说的时代的高度,并窥破了隐藏在男女平等的旗帜下女性将要面临的新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性别文化”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以“女性艺术”为契入点分析文学是另一种目光,换一种思维思考现当代文学的女性作家的“女性艺术”的现代化的进程,就女性作家和男性作家的文本“性别”意识个案分析,试图阐释新时期的文学现象和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囿于特定生存环境和传统写作规范的影响,张爱玲经历了作为作家与作为女性身份的双重焦虑。张爱玲通过日常生活和女性生存的书写建构女性身份。她对日常生活的发现和重视,使日常生活重返写作场域;她从女性视角书写女性,让我们看到女性作家如何做到忠于其生活、历史文化现实及其自身的性别特质。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40年代的上海女作家张爱玲,80年代的台湾女作家施叔青都曾以香港为背景,写出了她们的“香港传奇”和“香港故事”。她们用独特的女性视角揭示了都市女性苍凉的生存境遇,并对女性解放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从作家笔下的城市建构、都市女性生存境遇及都市女性的出路三方面来谈张爱玲、施叔青作品中女性与都市的情感纠葛。  相似文献   

17.
一个社会的人类文化心理的行进总是比经济基础的变革要缓慢的多 ,年近 4 0的尹小跳在文化心理上仍然保留着以前日常生活的痕迹。《大浴女》通过对女性的或社会学意义或宗教意义上的记忆 ,负疚感、窥视欲、自我救赎欲的审视 ,显示了作家独特的对女性生存和女性命运的关照方式  相似文献   

18.
青海藏族女作家梅卓以平和的姿态,从容书写自己在游历过程中所经之处的所见、所思、所想.其散文创作聚焦地域文化,观照生态发展前景,关切藏地女性生存状况.无论是对地域文化进行的知识化表达,还是对生态环境和女性生存的深切关怀,都蕴藏着作者内心深处的感动.梅卓用朴实的散文书写,传达自己对乡亲故土的爱.  相似文献   

19.
枣庄民间故事中的女性形象主要包括懒女与笨妇形象、境遇悲惨的女性形象、勇于抗争的女性形象、巧媳妇与女强人等类型。这些女性形象一方面镌刻着深刻的男权思想印记,表现出对女性的歧视、嘲笑和丑化;另一方面,也客观地反应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民间女性凄惨悲苦的生存状态。难能可贵的是,枣庄民间故事还塑造了许多聪慧的女性和能干的女强人形象,这些女性携带着民间文学特有的的爽朗气息,真实地彰显着女性的历史存在。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以来的东北女性作家的创作具有浓厚的东北地域文化色彩。东北这块黑土地赋予东北女作家创作丰富的文化滋养,这使其女性写作表现出独特的东北地域文化品格,集中体现为丢不开的土地情结,人物形象的豪爽与大气,粗犷与细腻相结合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