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才让太教授长期从事苯教文化研究,在国际藏学界有一定的影响。文章以苯教历史为主线,着重探讨了苯教文化的渊源、内涵、特性及其发展过程,并对苯教古文献的历史和学术价值作了评析。认为,苯教是藏族本土宗教,分世续苯和雍仲苯,经历了前、中、后弘期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对藏族文化以及周边民族文化影响甚大,对研究和还原藏族远古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四四  陶柯 《长春大学学报》2012,(6):749-751,755
贯彻落实中华多民族文学理念对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有十分重要的文化政治意义。藏族和回族大学生是藏区高校的主要民族学生。《大学语文》教材建设与藏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关系十分密切,因而加强藏区高校《大学语文》教材建设刻不容缓。应注意藏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教材内容从重视藏、回等少数民族当代汉语书写、选用和主动创作藏、回等民族对中华文明历史贡献的文学作品和应用最新的有关藏回汉文化互动的科研成果来解析课文三方面来调整。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审美倾向、表现手法等方面探讨了藏族小说旨在穿越历史探寻规律,挖掘藏民族个体与群体的精神世界及其与宗教文化的关系,着力表现藏族百姓的人性美、藏族英雄的崇高美和青藏高原的神奇美等方面的审美价值以及审美趋向。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以来,在甘南藏区形成了以藏族诗人为主体的创作群体,他们绝大多数是藏族,但用汉语创作,由于地域环境、文化氛围和生活体验的影响,诗作既有浓郁的地域和民族文化的深刻烙印,同时又不乏对现代生活经验的深刻体会,以及由于宗教的影响而对神性的感悟,表现出独特的审美意识。甘南诗人群落的创作,不仅推动了藏民族诗歌传统的发展,也扩展了当代汉语诗歌经验的边界。  相似文献   

5.
在云南怒江州最北端的贡山县及与之相邻的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乡是当代中国唯一的怒族与藏族杂居区。古代怒族与藏族在怒江流域迁徙,民族之间交往频繁。近代,在不同时期国家政权与地方权力交织的背景下,文献记载反映了怒江流域怒族与藏族关系的主要特征是藏族统治阶级对怒藏杂居区的统治,而隐藏在政治关系背后的是普通民众之间交往互动的逐渐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新政策的实施消除了怒藏民族之间历史上的不平等,形成了民族关系融合、多元文化共存共享局面。  相似文献   

6.
甘南藏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源流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甘南藏族自治州藏族传统体育项目种类繁多,渊源流长,它反映着藏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风俗、文化、宗教、种族繁衍及审美取向,成为藏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体育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萌生于人类生存的物质生产过程、形成发展于古代军事活动、在原始宗教祭祀活动中保存与流传、在传统的民族习俗中衍传完善.研究和探析甘南藏族传统体育项目,对弘扬藏族民族文化,丰富群众体育文化活动,建设和谐藏区社会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藏族汉语诗歌建立在民族文化丰厚的沃土之上,农牧文化、乡土情结和家园意识,共同构筑了它的本土文化色彩;无论在题材表现还是在主题表达上,都留下了本土文化的深刻印痕,成为它最鲜明的艺术特征和民族徽记。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     
近年来,藏彝走廊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现象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与关注。该区域中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由于频繁的民族互动与文化交融所造成的民族边界的模糊性等现象均具有极高的民族学、人类学及民族史研究价值。费孝通先生之所以将之称作"藏彝走廊",很大程度还因为藏族与彝族是今天此走廊中分布地域最广、人口数量最多的两个代表性的民族。故而,藏族及其文化在藏彝  相似文献   

9.
藏族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是藏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是藏民族生产生活、生存环境、审美情趣、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民族交往等在服饰语境中的体现.文章分析了藏族传统服饰文化所体现的生态特征、多样性特征、阶级特征、传统审美上的一致性,以及服饰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并探讨了这种文化选择所产生的缘由及其特质.  相似文献   

10.
藏族舞蹈中所具有的审美特征,是藏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文化现象的集中体现,也是藏民族的舞蹈风格及特点形成的根基。探讨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是继承优秀藏族舞蹈艺术,同时它也是符合民族审美情趣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需要。藏民族舞蹈不仅是西藏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也是表达民族思想情感最有力的"形象语言"。我们要认真研究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使其在新时代更好地发挥舞蹈艺术的独特功效。  相似文献   

11.
乡土小说作为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流派一直是国内学界关注与研究的重点,但从语言本体角度研究乡土小说的并不多。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以语言本体为起点结合乡土文化与地方性知识,从早期以鲁迅为核心的乡土问题小说和以废名为起点的乡土诗化小说写作,到加入"革命"话语的解放区乡土小说和当代多元化的乡土写作等几个方面,来探究百年来中国乡土小说语言经历的错综复杂的演变过程之深层缘由,进而讨论乡土语言在当下及今后的小说创作中的意义及理应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娟是近年来从新疆阿勒泰地区涌现出来的一位文坛新秀。目前她主要写作以阿勒泰地方生活背景的散文。她的写作不仅语言质朴清新,文字优雅而幽默,而且叙事从容大气,主题开掘较深,往往能从平凡琐碎的生活中开掘出深远的意义来。更重要的是,李娟作为一个汉族的移民,她显然代替当地阿勒泰少数民族作家完成了对地方文化进行形象阐释和书写的义务。就像是一部厚实而精彩的地方民族民俗志,通过她的文字,我们不仅了解到了当代阿勒泰地方的文化风俗流变,而且也了解到了阿勒泰地方各民族的当代生存状况。李娟的写作具有显著的人类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他以文化为特性的民族主义思想,使得他能较早地关注民间文学,对史诗、神话、图腾等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强调民间文学的意义和作用,并且运用民间文学形式进行创作。尽管他的民间文学研究属于前学科性质,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但是以民族主义为核心的理念对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的西藏和中国其他地区一样,是西藏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变最为剧烈的时期。文学作品如何看待这一百年的历史,如何展现这一百年来人的精神世界所发生的巨大转变,体现了不同时代西藏文学的精神风貌和发展轨迹。文章以《格桑梅朵》《无性别的神》和《祭语风中》三部反映西藏不同历史阶段面貌的现实主义小说为例,分析不同时期的小说叙事话语和风格的转变及其所反映的西藏文学创作中现代性意识从确立、追溯到反思的特征,并结合西藏当代知识分子作家的生命历程和创作变化,来管窥西藏不同时期小说创作所折射的时代精神"症候"。  相似文献   

15.
端木蕻良的创作参与了凝练民族风格的文学现代化进程。从科尔沁草原的文化养成、个性人物与地方特色以及对待草原的复杂情感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端木蕻良的文学创作使草原这一承载着独特地域与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学对象正式进入中国现代文学的关注视野,以一种乡土文学的缩影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率先发声。  相似文献   

16.
凌力是当代最深得“红楼”艺术精髓的一位历史小说作家,她的历史小说不论在对历史悲剧的深刻发掘、女性形象的复杂塑造,还是对历史题材的生活化和人情化处理等都深得“红楼”艺术神韵。凌力创作的这种审美追求有利于历史小说创作走向深化发展,代表着当下历史小说创作的健康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7.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产生了绚丽多姿、特色各异的民族民间音乐,这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也是世界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历史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与多元文化的形成,许多具有民族特色与地域特点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也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正逐渐萎缩或濒临消失。广西平果县在保护和传承当地壮族民歌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民族文化发展策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近年来当地壮族歌圩的重新盛行,给我国民族民间传统音乐文化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如何传承的问题带来了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8.
文学史写作就是选择一条开启文学之门的路径,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来说,这路径在50、60年代是革命化、阶级论,在80年代是启蒙、人的文学,在90年代是审美、现代性,新世纪则是还原、历史化。一定意义上,一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就是一个审美主义与意识形态相生相克的建构过程,一个文学史家与作家作品的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19.
藏族民间文化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创造和积累并延续继承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是藏族历史渊源、生活习惯、风俗观念、宗教信仰、语言文学、文学艺术、生产技术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特征的总称,是民族个性特征的重要表现,积淀了藏族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因素。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保持藏族民间文化特色和多样性的保障。“道”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遮部县旺藏、尼傲一带盛行的一种藏族传统节日,意即欢庆。主要是为祭祀神灵、欢庚丰收而过的节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