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强化混凝去除水中天然有机物(NOM)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强化混凝去除水中天然有机物(NOM)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综述了几种基于活性炭吸附、高锰酸盐氧化、臭氧氧化的强化混凝工艺去除NOM的特点和效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强化混凝技术,研究了水力条件、混凝剂投加量和pH值等因素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化混凝技术能有效地去除NOM,而且控制残余铝量不超标。TOC随Al2(SO4)3投加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投加量大于0.2 mmol/L后,去除率基本保持稳定。在pH值为8.0时残余铝含量最低。调节pH在8.0,投加量为0.3 mmol/L,可控制水中有机物的TOC在1.4 mg/L左右,残余铝量在0.05 mg/L以下。  相似文献   

3.
沸石粉强化混凝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随着水源水污染的日益严重,去除水源水中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质的研究受到广泛重视.本文研究了沸石粉投加点、投加量对沸石粉强化混凝处理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投加沸石粉强化混凝能够改善絮凝性能,显著提高有机物、氨氮的去除效果.在最佳条件下,沸石粉与复合铝铁复合后的强化混凝,对浊度、CODMn UV254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2%、46.56%、29.91%和23.5%,而沸石粉与壳聚糖复合后强化混凝对其上述指标的去除率也分别达到了88.7%、33.69%、28.21%和21%.  相似文献   

4.
实验使用氯化铁((FeCl3·6H2O·FC))、聚合氯化铝(PAC)和硫酸铝[Al2(SOn)3·18H2O,AS]三种常用混凝剂对取自广州珠江西航道已经加入二噁英标准液的3份水源水水样进行混凝实验。实验在FC、PAC和AS三种混凝剂的最佳有机物(NOM)去除效率对应的混凝剂剂量条件下,模拟水处理过程混凝单元对二噁英的去除效率。混凝实验后我们分别对颗粒物中二噁英和处理水中的二噁英进行分析。实验表明经过FC、PAC和AS三种混凝剂处理后的水样中二噁英残余量都大幅下降,分别仅占原水中二噁英的0.8%、0.9%、3.1%。颗粒二噁英的在FC、PAC和AS中的去除率分别为85.3%、83.0%和76.1%。在三种混凝剂处理过程中大多数二噁英同族体都是可以去除的,在FC和PAC中的去除率是相似的,都略高于AS中的去除率。同时FC对于原水中4-和5-氯取代的二噁英有更好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5.
以松花江水为本底,考察了高锰酸钾还原法制备的水合二氧化锰对水中的微量重金属铅的混凝及强化混凝去除效能.并且探讨了水体pH值、腐殖酸等对铅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及水合二氧化锰去除水中重金属铅的机理.结果表明,水合二氧化锰对水中的微量铅具有显著的去除作用,5 mg/L的水合二氧化锰对江水中铅的去除率达95%以上,作为助凝剂时,1 mg/L的水合二氧化锰就可使铅的去除率从70%提高到95%以上,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去除微量铅的水处理药剂.  相似文献   

6.
硅藻土精强化混凝除磷脱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烧杯试验,进行了硅藻土精及复配硅藻土精强化混凝技术去除模拟洗浴废水中磷、氮的试验,探讨了低碳可持续脱氮除磷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硅藻土强化聚合氯化铝(PAC)后能够提高废水中的总磷(TP)、总氮(TN)和氨氮(NH3-N)的去除率.当PAC投加量为150 mg/L时,通过混凝工艺对TP,TN和NH3-N去除率分别是91%,6%和21%;采用硅藻土强化PAC混凝工艺对TP,TN和NH3-N去除率分别为95%,58%和26%,相对混凝工艺TP,TN和NH3-N分别提高了4%,49%和5%;复配硅藻土强化PAC混凝工艺对TP,TN和NH3-N去除率分别为95%,42%和64%,相对混凝工艺TP,TN和NH3-N提高了4%,36%和43%.在强化工艺中,对TN的去除受原水中NH3-N含量的影响,.采用硅藻土精及复配硅藻土精强化混凝技术,比采用生物技术脱氮除磷,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量要少.  相似文献   

7.
超滤去除二级出水中PAEs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滤组合工艺去除某污水厂二级出水中内分泌干扰物邻苯二甲酸酯类,主要研究了精滤柱、活性炭柱、混凝沉淀3种不同预处理下超滤对邻苯二甲酸酯的去除效果及去除机理.结果表明3种工艺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都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其中混凝沉淀-超滤的去除效果最好,对DBP和DEP的去除率均在50 %以上.  相似文献   

8.
以杨树浦水厂的现用水源——取自青草沙水库的长江原水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强化混凝试验的各项工况参数如混凝剂投加量、溶液pH、助凝剂投加量等对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测定的水质参数包括浊度、UV_(254)、UV_(272)、总有机碳(TOC)和总氮(TN)。混凝试验表明,最优实验条件如下:溶液pH为8,聚合氯化铝为最佳混凝剂且其投加量为4.5 mg/L,助凝剂投加量为0.1 mg/L时强化混凝效果最好。尽管对TOC(36.29%)以及TN(5.5%)去除效果较为有限,但可实现对浊度(90.19%)、UV_(254)(58.97%)、UV_(272)(64.76%)的有效去除效果,从而达到对原水常规净化处理并达标的目的。本研究成果可为杨树浦水厂既有水厂升级改造与工艺的优化运行提供有效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对比2种磁性离子交换树脂m-PGMA(magnetic poly(glycidyl methacrylate)resin)和MIEX~#174;(magnetic ionexchange resin)对太湖水源水中有机物去除效果;基于2种树脂物化性能,并采用亲疏水性分级、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和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区域积分法,比较2种树脂对太湖水源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特性。研究结果表明:2种树脂对水源水中有机物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A254和DOC质量浓度降幅分别在72%和40%左右。m-PGMA和MIEX#174;对水源水中亲水性有机物去除率分别为52.97%和40.08%;2种树脂对于相对分子质量(Mr)3 000的中低分子有机物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m-PGMA对于Mr30 000的大分子有机物去除率高于MIEX~#174;。m-PGMA较MIEX~#174;对芳香类蛋白质、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对富里酸和腐植酸物质去除效果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10.
高悬浮物矿井水高效快速处理是解决西部六省区煤炭资源化合理利用的关键。关于原水中悬浮物特征对石英砂加载混凝沉淀效果的影响则很少有系统的研究,影响机制也不清晰。为此,选用石英砂加载混凝处理陕西小保当煤矿典型高悬浮矿井水为研究对象,分析矿井水中悬浮物的粒径、煤岩比和初始负荷大小对石英砂加载混凝处理高悬浮物矿井水效率的影响。矿井水中悬浮物的粒径、煤岩比和初始负荷大小对石英砂加载混凝处理高悬浮物矿井水效率和沉降速度的影响明显。通常,混凝沉淀的去除效率和沉降速度随矿井水中悬浮物的粒径而显著升高,但当悬浮物的粒径过低(小于0.075 mm)后,沉降速率和去除效率明显降低。矿井水悬浮物的初始负荷过高(高于10 000 NTU)和过低(低于500 NTU)都会降低混凝去除效率和沉降速度。矿井水悬浮物中煤粉质量含量越高,砂加载混凝处理效率越低。该结果为有效提升砂加载混凝工艺的运行成效,缓解中国西部矿区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同时对中国煤炭行业的绿色发展和矿区生态文明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某市河段水源水进行了大量的混凝搅拌试验,证实高锰酸钾预氧化可以将地表水中的锰在混凝沉淀阶段很有效地去除,从而可以避免滤池除锰造成滤料发黑和滤头堵塞.同时,试验对高锰酸钾投加量、pH值、预氧化时间、混凝剂投加量、源水锰含量、源水有机物浓度对除锰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该市河段水源水除锰效果最佳时的高锰酸钾投加量、预氧化时间、pH值和混凝剂投加量.  相似文献   

12.
Natural organic matter (NOM) and particles in source water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majority of ultrafiltration (UF) membrane fouling that occurs during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1) understand the UF membrane fouling phenomena caused by NOM and turbidity-causing particles and (2)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agulation pretreatment on the alleviation of membrane fouling. In this study, kaolinite and humic acid (HA) were used to simulate the particles and NOM present in source water.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particles contributed to reversible fouling due to cake layer formation on the membrane surface, but that could be effectively reduced by increasing the frequency of physical backwashing. The results of the molecular weight (MW) distribution measurements, resin fractionation, SEM and FTIR analyses showed that HA primarily contributed to irreversible fouling. Taken together,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mply that the particles and NOM compounds present in source water may have different fouling behavior, and that particles may mitigate the irreversible fouling caused by HA. The addition of coagulant can lead to a higher rate of removal of large-sized hydrophobic compounds. Coagulation pretreatment can improve membrane performance and postpone membrane fouling development effectively, as well as retard the implementation of membrane chemical cleaning.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强化混凝法原位修复黑臭水体中易形成的二次污染和底泥负荷问题,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新型碳素纤维(carbon fiber,CF)生态草填料协同曝气技术对强化混凝处理后的黑臭水体的净化效果。试验原水采自某流动性差的小型封闭黑臭水体,经高锰酸钾强化聚合氯化铝混凝沉淀处理后的出水作为试验用水,分别研究了空白处理、单独曝气处理、单独CF生态草修复和CF生态草协同曝气处理后水体中的浊度、氨氮、COD (chemical oxygen demand)和UV254(ultraviolet absorption)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CF生态草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吸附性和生物亲和性,10 d后即可形成成熟较厚的活性生物膜。CF生态草协同曝气技术修复黑臭水体的效果显著高于其他三种处理方式,水体中的浊度、氨氮、COD和UV254的最高去除率分别达到95. 37%、80. 78%、77. 27%和77. 50%。可见CF生态草与强化混凝技术联用修复黑臭水体,可解决混凝沉淀技术易产生的二次污染和底泥负荷问题;强化混凝、曝气和CF草生态修复三种技术相组合的新型黑臭水体修复工艺,在黑臭水体的整治和修复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含砷废水治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从化学、物理、生物技术和人工湿地4个方面介绍含砷废水治理方法的工作原理、优缺点及其研究进展.各种含砷废水治理方法都有自身的优缺点,应该针对不同性质的含砷废水研发各种除砷技术的联合技术,提高除砷效率,降低除砷成本.  相似文献   

15.
控制混凝条件对天然有机物指标的去除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有机物的组成较为复杂 ,不同的指标代表不同的有机物种类 ,在水处理过程中 ,混凝可以去除部分有机物质 ,对不同的指标去除效率不同 .针对各种有机物指标加以讨论 ,提出合理的控制混凝条件可以影响不同的有机物参数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提供可靠工艺参数,以白石水库水源水为研究对象,在水质监测基础上,对白石水库水质进行分析,并针对水源水质特点,进行了高锰酸钾与沸石联用处理微污染水源水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白石水库各监测点位浊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等指标不同程度超标,采用高锰酸钾预氧化、PAC+PAM混凝和沸石吸附联用能有效去除水中浊度、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使处理后三种水质指标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7.
预氯胺化处理受污染水源水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高氨氮的受污染水源水的预处理国内大部分水厂通常采用预氯化工艺.以某市受污染水源水为研究对象,通过烧杯试验探讨了氯胺的预氧化助凝效能。结果表明,同无预氯胺化相比,氯胺在低投加量(2.0 mg/L)时,可明显降低水样的滤后浊度和沉后浊度,并且氯胺的助凝效能随氯、氮比率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