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采用强化混凝技术,研究了水力条件、混凝剂投加量和pH值等因素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化混凝技术能有效地去除NOM,而且控制残余铝量不超标。TOC随Al2(SO4)3投加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投加量大于0.2 mmol/L后,去除率基本保持稳定。在pH值为8.0时残余铝含量最低。调节pH在8.0,投加量为0.3 mmol/L,可控制水中有机物的TOC在1.4 mg/L左右,残余铝量在0.05 mg/L以下。  相似文献   
2.
城市绿地土壤特性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广州市7个功能区绿地土壤的特征,分析其在功能区的分布规律及造成差异的影响因素,并对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自然土壤相比,城市土壤普遍存在压实现象,质地以砂质壤土和粉质壤土为主,pH明显升高,以中性和碱性所占比例较大,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偏低,磷含量则略高。土壤肥力以新居住区为最好,其次为公园,其后依次为老工业区,新开发区,老居住区,交通区,商业区。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可再生性决定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为评估珠江三角洲日益严峻的水资源压力,建立了多层次多指标的珠江三角洲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可变模糊评价模型,对其水资源可再生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9个城市2012年的水资源可再生性均属II级,尤以深圳和肇庆最强,东莞和佛山最弱。其中,中山市的水资源可再生性主要由其社会可再生性决定,在2001-2012年间先减弱后增强。对中山及其它城市而言,加强社会水循环能力是增强水资源可再生性的关键。对比不同方法的评价结果发现,灰关联方法与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基本相同。可变模糊评价级别一般较前两者低一个等级,其对隶属度的计算更加精细,评价结果偏于保守。遗传投影寻踪方法在样本指标差异极大时易产生不合理结果,不适于珠江三角洲城市间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此外,在全国标准基础上考虑珠江三角洲的水循环特点建立了"偏严格"评价标准。在该标准下,珠江三角洲各市的水资源可再生性均为III级。从严评价结果有利于促进该区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4.
广州市城区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污染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广州市不同土地利用背景下的7个功能区的5种重金属元素(Ni、Cr、Pb、Zn、Cu)的含量和存在形态,对重金属与土壤性质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对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总体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在土壤中已有一定程度的积累,在工业区和新居住区的积累程度比较高,Pb的污染最为严重,已经达到了警戒水平。重金属在存在形态上亦存在差异,Ni、Cu、 Cr以残渣态所占的比例最高,Zn、Pb则以铁锰氧化态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