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3 毫秒
1.
现代性之全球化拓展,前所未有地改变了人的生存方式,使人的生存样态总体上呈现出多样性、物质性和技术性的特点。结果使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科学世界与人文世界之间的张力平衡受着空前挑战,给人类带来了新的历史困境与生存困惑。当代哲学对“生活世界”的回归,正是试图在这样的背景下发挥其时代功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寻求人的统一性和超越性,并保有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对现代性具有肯定和否定双重向度并进行了革命性改造。马克思的未来追求正是通过对现代性的批判到对商品的分析、即资本的批判即现代性扩散的世界市场即世界历史的大门打开的。现代化是现代性的获得过程,全球化是流动的现代性。全球化是马克思的历史地平线。“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研究全球化的理论精品,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世界历史的观点看待、把握、应对新全球化的时代挑战。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的当代考察与第三世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的全球扩张,不仅制造出一个第三世界,而且致使现代性问题的全球性蔓延。现代性问题以及全球性的蔓延都明显带有西方属性。本文试图通过对世界历史视闲的现代性生成及第三世界的定性分析,以及对西方现代性问题的反思,来对第三世界如何充分吸收现代性的合理价值,矫正西方现代性的弊端,建构符合自己特点以及与人类社会进步方向相一致的现代性模式进行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资本主义周期性的商业危机正在当今全球范围内发生并愈演愈烈,我们可从中对现代性价值进行扬弃的辩证理解。马克思全新的世界历史图景唯物史观,仍在新全球化时代得到不断地验证并具有现代性寓意。在新全球化语境和价值观多样性冲突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探索适合中国现代社会指向性本身的走出困境的“出路”。中国的自我价值理解,整体性社会价值的追求,以“民生”为本位的和谐社会的建立,以及中华民族的时代价值诉求,都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引下进行。  相似文献   

5.
在21世纪的大学教育中,如何使科学与人平衡统一,始终是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的社会,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今日的“科学”二字特指的是以客观世界为研究对象的学问,包括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人”二字则指的是以人的主观精神世界为研究对象的学问,包括传统的学、历史、哲学和社会科学。这两都属于化范畴,从广义的角度讲,把人类所创造的化,作这样两种化  相似文献   

6.
启蒙所构筑的自由在现代性条件下显示出了内在的悖论,如何超越现代性从而真正实现人的自由成为一个重大的课题。阿伦特认为超越现代性的唯一出路是"政治的回归",而马克思则以历史辩证法来超越现代性为人类的自由的实现奠定现实的基础。事实上只有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为人类指明了自由实现的真正道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一个新世界。  相似文献   

7.
批判性是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本质诉求。人的实践活动是辩证的,而以辩证法为精神实质的马克思哲学必然具有批判性的品质,这就是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的意义之所在。马克思哲学在现时代仍然具有强烈的回应时代的能力。马克思哲学对“现代性”进行批判的目的决不在于挽救“现代性”,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历史地扬弃和超越“现代性”。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是现代化过程最终的"精神积淀",是一个充满着矛盾、对抗和各种参量的、复杂的历史和文化过程。无论从哪个维度和理路上,都不可能对现代性有一个透彻的、穷尽的透析,因为它既是指向未来的、人类生存的一种样式,也是人在其中的、与前现代和后现代相互镶嵌着的环节。现代性一词是西方的概念,中国的现代性说法是否合理?建构中国现代性是不是就是"西化"?而同时,后现代性思潮对现代性思潮的冲击,使我们在探讨中国现代性问题使多了一层思考。如何突破传统,克服现代性内在的矛盾,反思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建构当代中国的现代性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审美现代性作为现代性精神危机的表达,作为现代社会中现代审美关系的反映、产物,它首先是一个历史范畴.从主客体结构关系来看,审美古典性是客体理性观的文艺,审美近代性是工具理性观的文艺,审美现代性是生命理性观的文艺,审美当代性是生态理性观的文艺.综观人类历史上的审美形态或审美主潮,它由为自然、为社会、转而指向现代性社会中人类生存困境,关注人类感性生存的可能性,关注人类主体审美化生存的可能性.至此,可以说,精神价值层是审美现代性的深层存在方式,它的一个最具本原性的含义,就是一种建立在现代性之中的与时俱进的时代审美精神以及人的个体生成和审美化生存的进步性诉求.  相似文献   

10.
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哲学家们把“理性”视为现代性的基石,确立了以“理性”为基础的现代性理论范式,与之相反,马克思从“资本”的视角透视现代性,实现了从“理性现代性”到“资本现代性”的范式转换。异化劳动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范式转换的枢纽,具体表现为两个转向:即从“国民经济学”研究维度的契入到“伦理道德”的转向;从“道德评价优先”到“历史评价优先”的转向。马克思现代性批判范式的转换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话语与个人观有着内在的关联.一方面,从西方思想家对现代性的论述来看,黑格尔所确立的主体原则(个体原则)成为现代性的基本原则,现代性的发展过程是个体化的过程,个人观是考察现代性发展的基本视角;另一方面,从西方思想家对个人观("个人主义")的论述来看,可以得出类似的结论:"个人主义"是西方现代性发展的一个核心原则,西方现代的个人观在"个人主义"学说中得到了清晰地表达.大多现代西方思想家对"个人主义"有自己的界定,尽力与利己主义区别开来,不把个人看作惟利是图的主体,强调现代个人是独立的、自主的、谦卑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
奥斯丁的创作显示出与女性小说家的"说教传统"之间既微妙又复杂的关系。她继承了此传统,把其生活和思想道德局限在一个为男性所认可,所感兴趣的领域内。她对这个传统的继承显示了她对当时父权中心文化一定程度上的妥协。这种妥协是处于劣势地位的女性要想立足文坛的无奈选择,是她的一种生存策略。与此同时,奥斯丁从未停止过对这一传统的反叛。奥斯丁通过既遵从同时又颠覆父权制文学标准取得了真正的女性文学的权威性从而超越了对作者身份的焦虑,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稳固地位。她的创作为女作家在男权社会创作提供了一个范式,为女性写作展示了一幅生动的图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现代性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探讨和总结,指出了现代性包括个人主义、现代化、实利主义等特征。这些特征中的任何一个,甚至它们的每一个变种,都代表了现代性的一个中心方面,都可以被上升为现代性的驱动力。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现代性这一极端复杂而独特的社会现象。现代性就是上述诸特征相互作用的复杂的多元现象的统一整体,就是自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至20世纪中叶,在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影响下,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与分散世界史中的传统文化相对的导向统一世界史的现代文化的全球化特性。  相似文献   

14.
在荀子那里,天人之分与性伪之分二者间具有内在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共同奠定了他的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具体来说,荀子提出"明于天人之分"思想的主旨在于论证吉凶由人,将人世治乱的重心放在人自身和对礼义的推崇上面。由此更进一步,荀子从"察乎性伪之分"引发出性恶论和化性起伪的思想,解答了礼义的起源问题和政治上贵重圣王礼义的缘由。进一步讲,天人之分和性伪之分的内在关联,还表现在对天生人成的主体精神的张扬和对圣王礼义之于国家社会的合理性的论证。  相似文献   

15.
最早出现的"现代"概念主要指的是人类历史演变过程中的某一特定时期,兼具时间与价值意蕴。而从"特性"的角度界定现代性,把现代性区分为文化精神心理与社会制度结构两个维度,也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显然,这两种意义上的现代性都与启蒙运动有着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的趋势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已有所体现,它对于我们每个行业的发展来说都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当代传媒界,凤凰卫视是比较成功迎接挑战抓住机遇的。凤凰卫视的成功在于其制定的文化传播理念把握住了“全球化的辩证法”的核心,具体体现为:一、认同具有普遍意义的全球文化理念,积极融入世界话语体系;二、强调本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提升其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文化消费主义不断生产着大量的“包法利夫人”,女性借消费来平衡内心、实现自我,同时会造成更深的价值地位反差与精神矛盾。精神问题无法以物质手段来解决。与之相关的广告文化暴力,则以诱导大众购买理想生活来误导人的精神观念,强迫人们接受广告文化,对人性构成物性压力。为此,相关的批判是必需的,然而过程艰难。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树立起了以致富为荣,以拥有知识和文化为荣,以改革进取为荣,以具有法制观念为荣,以珍惜时间、讲究效率为荣的新型荣辱观,实现了由传统荣辱观到现代荣辱观的巨大变革。一方面,荣辱观的变革既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先导,另一方面,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也进一步推进了荣辱观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审美现代性是近现代以来西方学界一个重要的理论话题。在西方学者那里,审美现代性是与社会现代性相对立的概念,审美现代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发挥作用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自律性的审美和艺术来批判物化现实,抵抗工具理性和资本逻辑对社会的控制,但也陷入了对历史进步的怀疑和悲观主义情绪之中。马克思主义美学看到了审美现代性与社会现代性不仅有对抗的一面,更有结合和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一面。马克思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既充分肯定资本主义社会现代性的积极作用和进步意义,审美现代性的发展有赖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也主张通过审美现代性克服社会现代性的阶段局限性、特定时期的片面性,进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