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金针菇搔菌、催蕾、抑制的适期、方法和常出现的问题,阐明搔菌、催蕾、抑制是获得金针菇高产优质的三项关键性技术。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青海属非产棉区的特点对栽培金针菇的技术进行了研究,用松木屑、杨木屑与棉籽壳搭配作为栽培料,用覆土菌墙出菇的方法解决了因气体干燥金针菇的后期生长中严重失水问题。以探索栽培优质高产金针菇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针菇生产的迅速发展,许多单位选出了一些优良的金针菇菌株,但这些菌株出菇的温度范围都比较窄。。我室经两年试验,从野生金针菇中驯化出了一个早热、高产、优质、出菇温度范围较广的001号菌株,观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介绍金针菇工厂化周年栽培的技术要点及配套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5.
对金针菇栽培过程的各环节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栽培季节、菌种选择、培养料配制、栽培管理、采收及采后管理等,旨在为金针菇栽培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宜昌市四0三里区食用菌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试用全封闭技术栽培本所培育的百里1号金针菇菌株获得成功,生物转化率(产量)高达250%,较常规栽培增产1倍多,探索出金针菇全封闭式栽培高产技术模式。该模式突破了常规法栽培金针菇的生产工艺并进行了优化革新。改长袋装料为短袋装料,改发菌后开袋伸位袋口出菇为封闭式发菌直接出菇,改出菇期袋街口面或覆盖物表喷水为不喷水,改多次采收为一次采收,改培养料一次性利用为多次利用,使金针菇生产快捷方便,稳产高产。应用该模式栽培百里1号金针菇1万袋,只需成本1000元。装料按税后经30…  相似文献   

7.
金针菇是别具一格的食用菌,既有蘑菇的鲜美味,又有银耳嫩滑的胶质,还有金针菜清脆的甘甜味。发展金针菇栽培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本文对每一过程中所必需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金针菇不仅能预防多种疾病,而且具有增强智力的功能,能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用金针菇加工成的“果丹皮”、“果脯”营养食品,深受消费者喜爱。现将其加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熙妍 《科技信息》2013,(8):256-257,258
本文研究用超声波技术提取金针菇多糖,以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提取工艺条件,以金针菇多糖和牛奶为主要原料,对凝固型金针菇多糖保健酸奶的制作进行研究。以酸奶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稳定剂并对酸奶的制作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影响金针菇多糖提取率因素的主次关系是超声功率>料液比>超声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100w,料液比1:40,超声时间50min,在此工艺条件下,金针菇多糖的提取率为2.70%。保健酸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金针菇多糖与牛奶的比例为0.5:100,蔗糖含量为6%,复合稳定剂为0.01%黄原胶+0.01%明胶+0.01%羧甲基纤维素钠,接种量为5%,发酵温度为42℃,即制得营养丰富,具有抗肿瘤、抗癌等功效的凝固型金针菇多糖保健酸奶。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金针菇rDNA-ITS序列特征,提取了不同来源金针菇子实体的基因组DNA,对其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并提交NCBI获得登录号;将不同产地的金针菇ITS序列与本研究获得的金针菇ITS序列进行对比分析,利用ITS序列分析技术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并构建了NJ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材料的ITS全长在710~719 bp范围内,G+C含量在49.3 %~49.9 %,所有序列共有34个变异位点,16个信息位点,ITS区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0.016,即不同产地的金针菇ITS序列在进化过程中存在差异。此结果可为真菌分类鉴定等研究提供重要的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金针菇液体发酵过程管理水平落后、自动化程度低的特点,本文运用先进的虚拟仪器技术、传感技术、测试技术及预测模糊控制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金针菇液体发酵过程中温度参数进行了实时控制,增加了液体发酵过程的稳定性,满足了菌丝发酵过程对温度的要求,而且避免了人工操作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袋栽金针菇,以棉籽壳为培养料,选用优良菌株(日本株),在低温(10℃左右)、黑暗(光照度1勒克司)和二氧化碳含量较高(0.114~0.152%)的配合管理务件,可以培养出优质菇,生物学效率为80%左右,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金针菇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技术、收获及后续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实验采用热水提取金针菇鲜品,提取液用超滤膜超滤后的截留液冻干得金针菇粗多糖,测定金针菇粗多糖抗氧化性能和滤过液中氨基酸含量.利用羟基自由基法、超氧离子自由基法、DPPH法检测提取物的清除自由基能力.结果表明金针菇粗多糖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且抗氧化活性基本随浓度升高先升高后下降.金针菇粗多糖的红外光谱测定表明是以葡聚糖为主的多糖.超滤膜的滤过液浓缩冻干后得到金针菇汤粉,氨基酸测定仪测定金针菇汤粉氨基酸的含量,为金针菇营养价值的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金针菇和杏鲍菇为原料,选择菌菇质量比、大豆蛋白添加量、玉米淀粉添加量、卡拉胶添加量等四个因素设计单因素及正交实验,通过感官评定确定金针菇杏鲍菇素肠的最佳工艺条件,同时分析其硬度、弹性和咀嚼性等指标。金针菇杏鲍菇素肠的最佳制作配方:金针菇与杏鲍菇质量比3:3、大豆蛋白6 g、玉米淀粉18 g、卡拉胶1.6 g。该条件下制得的金针菇杏鲍菇素肠组织紧密,有弹性,具有适宜的金针菇和杏鲍菇香气,咸香可口。  相似文献   

16.
李慧 《科技资讯》2012,(11):92-92
金针菇多糖是一种从金针菇中提取出的物质,具有抗癌活性和增强免疫等功能。本文介绍了金针菇多糖的分离纯化、生理活性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影响金针菇多酚氧化酶活性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从金针菇中提取多酚氧化酶,并对其特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温度、pH、抑制剂对金针菇多酚氧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 以邻苯二酚为底物,金针菇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 fromFlammulina velutipes,FVPPO)的酶促褐变产物在可见光波长295 nm处有最大吸收峰;在pH为5.0~6.0范围内酶活力较大;在20~40℃的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酶活性逐渐增强;在40℃时PPO活性最强;抗坏血酸、柠檬酸、EDTA-2Na对金针菇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都有抑制作用,在同浓度下,对金针菇PPO活性的抑制效果次序为抗坏血酸>柠檬酸>EDTA-2Na.结论 金针菇多酚氧化酶的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40℃,抗坏血酸对金针菇PPO活性的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8.
六种培养基对金针菇(F19)母种分离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金针菇(E19)进行组织块分离实验中,参照有关材料,选出6种不同配方的培养基进行对比实验,意在选择适合于金针菇母种分离和保存的培养基配方.实验证明,玉米粉综合培养基比较适合于金针菇的母种分离,CPDA比较适合于金针菇的菌种保藏.  相似文献   

19.
采用常用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对金针菇进行贮藏保鲜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可以延长金针菇的贮藏保鲜时间,随着温度降低,金针菇的贮藏保鲜时间呈指数曲线增加.贮藏温度为0℃时,金针菇的贮藏时间可以延长到31d.贮藏温度为5℃时,PE包装的金针菇贮藏8d,其失水率、细胞质膜透性、褐变程度3种指标的变化很小.化学试剂对金针菇的PPO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及褐变程度均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5℃贮藏15d后焦亚硫酸钠处理的金针菇PPO活性比对照降低了49.4%;CaCl2可使POD活性比对照降低了58.3%;4-己基间苯二酚可使CAT活性比对照降低了53.8%.  相似文献   

20.
金针菇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金针菇早期育种、金直菇杂交育种及同工酶标记分析技术在食用菌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