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电力信息光网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当前光网安全策略加固方法大多通过博弈模型实现,无法有效应对攻击意图与策略变化的问题,不能保证电力信息光网的可靠性。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基于马尔科夫攻防模型的电力信息光网安全策略加固方法,给出电力信息光网安全策略选择模型,用7元组对其进行描述。构建马尔科夫攻防模型,依据电力信息光网攻击过程形成攻击状态转换图,依据攻击时获取的观察事件对攻击状态转换图进行匹配,在分析状态不确定的情况下获取电力信息光网信念状态,把概率值大于信念状态阈值的状态当成初始节点,得到攻击状态转换子图,详细介绍了马尔科夫攻防模型均衡求解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有很高的应用性,而且经该方法处理后的电力信息光网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电力信息光网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当前光网安全策略加固方法大多通过博弈模型实现,无法有效应对攻击意图与策略变化,不能保证电力信息光网的可靠性。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基于马尔可夫攻防模型的电力信息光网安全策略加固方法。给出电力信息光网安全策略选择模型,用7元组描述。构建马尔可夫攻防模型,依据电力信息光网攻击过程形成攻击状态转换图,依据攻击时获取的观察事件对攻击状态转换图进行匹配,在分析状态不确定的情况下获取电力信息光网信念状态,把概率值大于信念状态阈值的状态当成初始节点,得到攻击状态转换子图。详细介绍了马尔可夫攻防模型均衡求解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有很高的应用性,而且经该方法处理后的电力信息光网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及时发现网络漏洞,增强网络安全十分困难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攻击图的入侵防御方法.该方法通过生成全局网络攻击图算法来建立网络初始攻击图,并调用攻击图优化算法来去除全局攻击图中不合理路径,达到简化攻击图目的.最后,通过计算攻击图各状态节点损失度算法来为管理人员提供优化网络安全策略的依据.实验证明,这种入侵防御方法合理有效,并具有简单易行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基于Agent的分布式入侵检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入侵检测系统多采用集中式的分析引擎,误报率较高且缺乏自适应性,难以满足大规模分布式网络环境的安全需求.Agent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网络间任务分配合作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Agent的主动网络自适应入侵检测系统.系统通过响应分析,自动产生响应策略,并派遣移动Agent去执行;根据入侵检测系统的报警可信度和响应执行情况,系统能够自适应地调整响应策略.同时,针对现有大多数模型具有较高漏报率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蜜罐分布式的入侵检测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的生成攻击图并且限制攻击图的规模,提出基于有序搜索的攻击图生成方法.该方法采用估价函数作为网络状态节点拓展的依据,估价函数值越小,优先进行扩展.利用该方法降低网络攻击图的规模,减少系统生成攻击图时耗费的资源,生成的攻击图能够用于评估网络的安全性,能够给网络管理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用于管理网络,预防入侵.  相似文献   

6.
针对关键生产系统退化过程中出现3种状态的问题,提出基于延迟时间理论的质量控制、状态维修与备件订购联合策略.首先,考虑系统退化状态与产品质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设计了在系统退化初期检查系统状态,而在退化后期检查产品质量的两阶段检测策略.其次,根据状态检测信息、产品质量信息及故障信息选择应采取的维修活动,结合系统更新时备件所处的状态确定检测周期内各种可能的事件,构建有限时域内的平均费用率模型.然后,基于离散事件仿真和响应曲面法设计优化算法以快速近似求解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部分将所提联合策略与对比模型策略进行比较,验证了所提联合策略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入侵检测技术只能在网络受到攻击后才能发现攻击行为,是一种被动防御方法,对未知的攻击行为无法做出响应.攻击图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的是在一个固定的评估场景下进行静态的风险评估,而对于目前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静态评估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状况下网络安全的需求.基于此将入侵检测和攻击图结合,提出了一种动态风险评估技术.首先对入侵检测系统(IDS)的检测率进行了提升,保证生成日志的准确性,然后结合攻击图中的拓扑和脆弱性信息,用隐马尔可夫模型(HMM)来进行网络安全评估,最后在实验部分表明了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对抗性攻击在大规模图上的攻击效率,提出了基于子图采样的对抗样本生成方法. 该方法通过引入PageRank、余弦相似度及K跳子图等技术,提取与目标节点高度相关的子图,在大规模图上缓解了计算梯度效率较低的问题,在降低被攻击模型准确性的同时提升了攻击的隐蔽性. 实验结果表明: 所提出的对抗性攻击方法与基于梯度攻击的GradArgmax算法相比,在Cora数据集上提升了30.7%的攻击性能,且在Reddit大规模数据上能够计算GradArgmax算法无法计算的攻击扰动.  相似文献   

9.
基于攻击模拟的网络安全风险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基于攻击模拟的网络安全风险分析方法.在提取目标系统及其弱点信息和攻击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模拟攻击者的入侵状态改变过程,生成攻击状态图,并给出其生成算法.利用攻击状态图识别出了潜在的威胁及其所涉及的主体、客体和行为,经过定量评估得到各种入侵路径的风险程度,为分析风险状况和制定风险控制策略提供了依据.通过典型实验环境,验证了该模型的实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现有入侵响应工作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面向报警处理生命周期的入侵响应管理模型,并根据该模型设计一个入侵响应管理系统. 该系统可以基于报警的各个生命周期状态,对响应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使得响应动作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并有助于响应的自动实现.  相似文献   

11.
根据对攻击类型、攻击检测时间、攻击报警可信度和环境因素等信息的考虑,将入侵响应分类,对警报可信度、攻击频率、风险评估和响应成本进行数学分析,利用以上研究结果设计了一种能对入侵做出自动响应并根据环境变化动态调整安全策略的自适应入侵响应系统.  相似文献   

12.
针对恶意节点的攻击行为,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Petri网的概率模型,描述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入侵检测响应行为. 分析了入侵检测响应对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可靠性的影响. 主要考虑连续性攻击、随机攻击和阴险攻击3种攻击行为,设置最优的检测强度和响应强度,平衡系统节能和入侵容忍. 实验结果表明:根据攻击强度和检测行为,调整检测响应强度,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可靠性最优.   相似文献   

13.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N IDS)是一种检测网络入侵行为的工具,但在实际应用中,警报量多、误警率高,已经严重制约了N IDS的发展。文章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一种基于异常检测技术的N IDS警报分析系统模型;重点讨论了数据挖掘技术在该模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自适应滤波实时网络流量异常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网络中的各种常见攻击,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滤波的网络流量异常检测方法.首先对多种流量指标进行递推最小二乘法预测,然后以预测误差所构造的统计量容许范围进行异常检测,最后对检测结果实施归一化评估.该方法具有无需任何历史训练数据、能大量减少报警次数、突出报警严重程度的特点.在DARPA入侵检测评估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所提方法更适合检测拒绝服务攻击引起的异常,较之相同权向量下的同类方法,其异常检测率、误报率和检测速度等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5.
探讨大数据背景下网络攻击同源性的分析方法,为攻击场景还原、攻击定性及攻击者溯源提供依据。提出了一种基于证据链的攻击描述方法,并归纳出各环节代表特异性的关键指纹,进一步构建了相应的网络攻击同源性判定模型,使用编辑距离计算攻击链单一环节之间的特征相似度,通过量子神经网络方法对多个攻击环节的相似性进行算法综合,进而实现网络攻击的同源判定。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对网络攻击进行同源性判定,相比基于样本的方法更加准确、可靠。该工作为大数据下提高网络攻击溯源能力及自动化水平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Asymmetric cryptographic schemes, represented by RSA, have been shown to be insecure under quantum computing conditions. Correspondingly, there is a need to study whether the symmetric cryptosystem can still guarantee high security with the advent of quantum computer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classical slide attacks and Simon's algorithm, we take LED-like lightweight block ciphers as research objects to present a security analysis under both classical and quantum attacks, fully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n the security of the ciphers of adding the round constants. By analyzing the information leakage of round constants, we can introduce the differential of the round constants to propose a classical slide attack on full-round LED-64 with a probability of 1. The analysis result shows that LED-64 is unable to resist this kind of classical slide attack, but that attack method is not applicable to LED-128. As for quantum attacks, by improving on existing quantum attack methods we demonstrate a quantum single-key slide attack on LED-64 and a quantum related-key attack on LED-128, and indicators of the two attack algorithms are analyzed in detail. The attack results show that adding round constants does not completely improve the security of the ciphers, and quantum attacks can provide an exponential speed-up over the same attacks in the classical model. It further illustrates that the block cipher that is proved to be safe under classical settings is not necessarily secure under quantum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7.
一种结构化的网络攻击建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传统的攻击树为研究对象,在对攻击节点进行重定义的基础上,将多阶段网络攻击与其所处的复杂网络环境相结合,给出了一种上下文敏感的结构化攻击建模方法,使之能够捕获网络漏洞和多阶段网络攻击的行为特征.实例分析表明,利用此方法构建的附带有多种评估参数的攻击树模型,能够有效地对系统进行脆弱性分析和攻击预警,具有较好的扩展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全球恐怖袭击频发,对各国公共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研究多目标/多类型恐怖袭击风险评估,感知和掌握风险态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K-means++聚类分析算法和Python语言编程建立了多目标/多类型恐怖袭击风险函数模型,利用模型对2002~2016年全球恐怖袭击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将多目标/多类型恐怖袭击风险划分为5个等级,得到针对公民自身和私有财产采用轰炸/爆炸袭击方式的恐怖袭击风险最高。以2017年的数据测试该模型的泛化能力,测试结果准确率达到了94.44%,并与K-means、BP神经网络和决策树等机器学习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模型可为恐怖袭击风险评估和防范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SQL注入攻击通过入侵目标数据库实现对数据的窃取或破坏,危害性极大.SQL注入攻击检测可帮助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从而有利于数据库安全防护.然而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由于其内部的复杂性和SQL注入攻击新变种的不断涌现,可供机器学习模型训练的异常标签样本往往较少,使得现有大多数SQL注入攻击检测方法容易存在模型过拟合和性能退化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综合考虑智能交通系统和SQL注入攻击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比特编码的SQL注入攻击检测框架.该框架无需预训练词嵌入模型和进行语法规则解析.基于该框架,本文提出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半监督SQL注入攻击检测模型(ASDM).该模型首先通过重构数据样本,学习样本特征的中心趋势和离散程度等高层次特征,表达特征后验分布和特征偏离程度;接着将该高层次特征与数据编码特征融合,突出不同类别数据间的差异;最后引入注意力机制和残差网络构造检测器输出判定结果,以使模型能够根据重要程度对特征施加不同的关注力度,同时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数据标签不平衡的情况下,相较于其他SQL注入攻击检测方法具有更优的检测性能;并能够检测未知SQL注入攻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