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草莓小孢子细胞学发育时期与花器外部形态,大小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调查观察,了解了草莓小孢子细胞学发育时期的特点,以及相应的花蕾外部形态,大小,花花的颜色的相关性和花序中不同序位花蕾发育时期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果树“花培”时能够选择适宜的接种时期,提高“花培”成效,我们对北疆几种主要果树的小孢子发育时期及相应的花芽(序)的外部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根据花芽(序)的外部形态、小孢子各发育时期距盛花期的天数等均可以较准确的推断小孢子各发育时期。小孢子各发育时期的持续天数在不同树种、品种以至不同年份中差异不大,基本一致,“花培”时可据此把握时机,取样时应注意到树种不同部位、花序不同部位小孢子发育时期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导了小孢子形成,雄配子体发育与花蕾生长的相关性.小孢子形成与雄配子体发育过程:1—2 列孢原细胞经过一次平周分裂,内层形成初生造孢细胞,经反复分裂.形成大量的小孢子母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形成四面体形的四分体.小孢子释放后,进一步发育形成二个细胞的成熟花粉粒.这一过程与大孢子形成、雌配子体的发育一样,与花蕾生长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观察籼型杂交水稻"川优9527"的花粉和药室壁的发育,对幼穗花药从雄蕊原基形成至花粉成熟的全过程进行了分期。选用不同发育时期的水稻幼穗(长度约1.0~10.0 mm),以石蜡切片技术分别制作其花药装片,置于光学显微镜(N ikon DS-R i1-U2)下观察并拍照。根据细胞及组织形态特征的显著变化,将花药的发育进程精细划分为:孢原细胞期、二层药室壁期、三层药室壁期、花粉母细胞形成期(以上4期对应小孢子母细胞形成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初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花粉母细胞二分体时期、花粉母细胞四分体时期(以上4期对应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小孢子早期、小孢子中期、小孢子晚期、二胞花粉时期、成熟花粉时期等13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辐射对瓜尔豆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剂量辐射的瓜尔豆植析尖不同生育期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的测定分析,研究了瓜尔豆辐射剂量与POD和CAT活性间的关系,及不同剂量辐射瓜尔豆后POD、CAT活性变化规律,为辐射选育优良新品种及栽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不同开花状态下的瓜尔豆叶面喷施6种不同肥料,并对不同处理下瓜尔豆的产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开花状态下,不同浓度的肥料对瓜尔豆产量性状均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在50%的开花状态下,各肥料处理对瓜尔豆单荚籽数、单株荚数、单株籽数、单株籽重等影响产量关键性因素的作用达到显著水平。为适时合理进行根外追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从花芽膨大至开花历时26天。开花前19—16天,幼叶与花序伸出期,小孢子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小孢子发生为同时型。四分孢子多为四面体型。小孢子发育(中央期——靠边期)持续5天。开花前10——9天,花蕾分离,顶花花冠微露时,是小孢子第一次分裂的时期。2——细胞雄配子体充实期持续7—8天。开花前2—3天,2—细胞花粉粒发育成熟。生殖细胞的分裂在花粉管中完成。但也观察到生殖细胞在花粉粒中分裂、发育成3—细胞花粉粒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杨树雄性不育品种花粉发育过程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杨树小孢子败育的时期及影响小孢子败育的因素,为杨树雄性不育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杨树雄性不育品种‘泗杨1号'为材料,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花粉粒细胞发育过程;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败育花粉粒的形态观察,并与可育品种‘南林3412'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微镜下观测发现在四分体时期以后,即单核小孢子期,雄性不育品种‘泗杨1号'大部分小孢子发生异常,开始表现出败育性状。在花粉粒成熟期小孢子开始发生解体,小孢子败育。同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仅有的少量花粉粒发现其异常变形,不同于正常花粉粒形态。【结论】‘泗杨1号'小孢子败育从单核小孢子时期开始,在花粉粒成熟期小孢子发生解体,小孢子败育。影响‘泗杨1号'小孢子败育主要原因是绒毡层细胞降解的延迟,影响小孢子发育营养物质的供给,导致小孢子发生败育; 除此之外,花药室内的Ca2+浓度、花药内壁乌氏体的分布也有可能影响‘泗杨1号'小孢子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9.
两型豆同一植株上同时产生3种类型的花,即地上开放花、地上闭锁花和地下闭锁花。它们分别发育成熟于地上和地下。利用常规的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技术对地上和地下花的形态及胚胎学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地上开放花的花药4室,绒毡层为腺质型,小孢子四分体四面体型,胞质分裂同时型,二细胞型花粉,胚珠弯生,双珠被,厚珠心,胚囊发育为单孢蓼型,胚发育为柳叶菜型,核型胚乳;2)地下花的胚胎学特征与地上花基本相同,主要差异表现在花药2室,小孢子四分体以四面体型为主(可见左右对称型),胞质分裂同时型与连续型共存。同时,结合已有资料,对豆科蝶形花亚科植物的胚胎学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两型豆属植物的系统位置。  相似文献   

10.
弱光对瓜尔豆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了解瓜尔豆对弱光的敏感时期,在瓜尔豆生长的不同生育期进行了弱光处理(30%自然光),结果表明:各个生育期弱光都会导致瓜尔豆的株高增加,茎粗降低,叶面积减小,叶及植株干物质重减少。弱光显著降低瓜尔豆产量,其中开花结荚期弱光对产量影响最大,导致减产高达67.1%。鼓粒期弱光,主要影响了种子的充实度,使种子千粒重明显降低,产量下降45.2%。幼苗期弱光对植株形态影响较大,使产量减少28.1%,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光照条件不同,尽量使中后期处于较好的光照条件下,通过加强管理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1.
青钱柳雌、雄花芽分化进程的形态解剖特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物候学观察结合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了青钱柳雌先型植株雌雄花芽分化过程中外部形态的变化和内部解剖结构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雄花发育可分为花药及花药壁的发育、小孢子发育和雄配子体发育3个阶段,与之对应的形态变化表现为花序伸长和小花膨大、苞片开裂至花药变黄色;雌花发育可分为雌蕊分化期、胚珠发育、大孢子发育及雌配子体发育,相应的形态变化表现为小花原始体出现和膨大、露出柱头、花柱伸长和变成深绿色。由此可见雌、雄花芽的外部形态指标变化可以直观反映出内部结构的变化,并可用来判断花芽分化的各个时期。另外,还探讨了影响青钱柳结实的可能原因是雌雄异熟性、结实母树群体大小及群体中雌先型植株和雄先型植株的比例。  相似文献   

12.
石榴品种分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石榴品种分类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实地调查的结果,分析了石榴品种的形成途径及主要形态特征。遵循《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与品种演化规律,对石榴品种分类依据进行了研究,提出石榴品种形成属于同一种系来源,并建立了品种群——品种系统,即按照花瓣将石榴品种分为4个品种群,同时认为花瓣、花色、结实性、果色、果实大小及果重是品种分类的主要依据,而籽粒软硬、萼筒形状、新叶颜色、茎剌有无等特征可作为次级分类特征。  相似文献   

13.
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雄性不育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次报导了四合木花粉发育过程中存在雄性不育现象.四合木花具八枚雄蕊,分两轮排列.药壁发育属基本型,具腺质绒毡层.正常花药的绒毡层细胞在四分孢子形成之后开始解体.四合木花药败育从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I前期开始,在以后的各个时期均有发生.败育发生在个别雄蕊或全部雄蕊中不等.败育花药的药壁中层、绒毡层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之前即开始解体,减数分裂过程中基本全部瓦解,使小孢子母细胞正常的减数分裂不能进行,引起以后一系列败育现象,形成不正常的四分孢子或单核花粉粒.败育花药药室瓦解,花粉囊收缩变形.即使在正常发育的成熟花药内,仍能观察到败育的花粉粒,形状为椭圆形或三角形.  相似文献   

14.
SPL转录因子调控植物花发育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PL(squamosa promoter-binding protein-like)转录因子是植物所特有的一类基因家族,广泛存在于绿色植物中,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花发育是植物生殖发育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过程,涉及不同发育方式的转变,即开花决定、花的发端和花器官发生与发育。简要综述了SPL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并着重阐述了SPL基因在植物花发育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及生物学功能。最后总结出: SPL转录因子可直接或间接通过参与光周期途径,赤霉素途径及年龄途径来调控植物的开花时间; SPL基因可通过直接激活下游花分生组织特异基因,如LEAFY(LFY),从而调控植物的成花转变; SPL基因可通过与下游花器官特征基因相互作用来调控花器官及其育性的发育,如调控花序、花柄的长度与外形及花器官的大小; SPL基因可调控植物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据拟南芥的相关研究结果,初步构绘出拟南芥开花调控中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5.
卫星搭载凤仙花种子诱发的变异及品种选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研究了“神舟”4号搭载的凤仙花种子的细胞和形态学变异,在SP1代发现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出现染色体断片、染色体桥和落后染色体。在院3突变株小孢子中的染色体数目呈现大量的非减半变化,其染色体数目为1~28条不等。小孢子的形状和大小变化明显,且小孢子的大小与所含染色体的数目呈正相关。花粉的大小和育性与减数分裂的异常有某种联系。在四分孢子期的小孢子数目有多分孢子,即小孢子数除4个外,尚含有5~10个不等,个别的有三分孢子。在SP2代发现子叶形态和数量的变化;真叶除披针形外,还有短圆形、长柳叶形;另外还发现顶花叶化和顶端叶呈蔷薇花状等。通过多代的选择,已选育出“西航”1号、“西航”2号凤仙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菊花组织培养植株再生及其后代的变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微波处理后的菊花花蕾、叶片和茎进行组织培养,获得如下结果:1.菊花花蕾、叶片和茎3种外植体均能通过诱导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多以丛生苗的形式再生.其中,花蕾的愈伤组织诱导频率和苗的再生频率最高,花蕾可以作为菊花组织培养的良好起始材料;2.比较不同的培养基激素成分显示,在MS 6-BA3 mg/L NAA 0.5 mg/L的培养基上菊花花蕾再生频率最高;3.从诱变育种的角度考虑,微波处理20 s对菊花花蕾的离体培养是较理想的剂量;4.在获得的再生植株中出现了明显可见的形态变异.形态变异主要有4种类型:1)花序由头状花序转变为唇形花,花、茎、叶等形态特征与唇形科的植物(如:紫苏)非常相似;2)节间比亲本长约0.5 cm左右,叶片变大,枝条分蘖能力降低;3)在同一植株上开出的花朵出现了3种不同深浅的红色,即粉红、玫瑰红、深红色;4)株形出现丛生状.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利用组织培养实现菊花育种和利用获得的突变体研究栽培菊花的起源和菊花花发育提供了极好的前提材料.  相似文献   

17.
A flower image retrieval method based on ROI featur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Flower image retrieval is a very important step for computer-aided plant species recognition.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n efficient segmentation method based on color clustering and domain knowledge to extract flower regions from flower images. For flower retrieval, we use the color histogram of a flower region to characterize the color features of flower and two shape-based features sets, Centroid-Contour Distance (CCD) and Angle Code Histogram (ACH), to characterize the shape features of a flower contour.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our flower region extraction method based on color clustering and domain knowledge can produce accurate flower regions. Flower retrieval results on a database of 885 flower images collected from 14 plant species showed that our Region-of-Interest (ROI) based retrieval approach using both color and shape features can perform better than a method based on the global color histogram proposed by Swain and Ballard (1991) and a method based on domain knowledge-driven segmentation and color names proposed by Das et al.(1999).  相似文献   

18.
对番薯大、小孢子、胚与胚乳的发育和结构的观察结果如下:1.胚囊的发育属蓼型;胚乳的发育属核型;小孢子的发育属同时型.2.用孚尔根核染色反应处理DNA的变化:小孢子母细胞的核是鲜紫红色,细胞质无色;当发育至四分体时,其核无色或为淡紫红色;及至成熟时,小孢子的核为紫红色,其细胞质为无色;大孢子母细胞及大孢子的核均呈紫红色,围于各核的四周有一白亮圈.3.胚珠倒生,具单层珠被.4.小孢子的发育比大孢子为早.  相似文献   

19.
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提高花卉定向育种的效率和精准度,其中转基因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花卉定向育种技术,基因编辑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转基因和基因编辑技术在花色、花香、株型和抗性育种中的应用,以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花卉目标性状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基因定位、分子标记开发方面助力花卉育种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利用新型分子生物学技术加快花卉定向育种进程的研究方向与建议,以期为定向培育出具有新奇花色、花香、花型、抗性的观赏植物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