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寅恪先生创作的诗歌世称寒柳诗,作为中国近现代以来最出色的史学家之一,寒柳诗中包孕了许多的典故,尤其是古典与今典的综合运用,更使得寒柳诗达到了诗歌用典的高超境界。本文便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用典传统而下,从陈寅恪寒柳诗中的古典今典入手,从而分析其诗中的心灵变化与复杂情思,进而窥探寒柳诗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2.
陈寅恪先生创作的诗歌世称寒柳诗,作为中国近现代以来最出色的史学家之一,寒柳诗中包孕了许多的典故,尤其是古典与今典的综合运用,更使得寒柳诗达到了诗歌用典的高超境界。本文便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用典传统而下,从陈寅恪寒柳诗中的古典今典入手,从而分析其诗中的心灵变化与复杂情思,进而窥探寒柳诗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3.
"比兴"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为常用的表现手法.比兴手法虽同时运用于<诗经>和<楚辞>的创作之中,但彼此之间则经历了学习继承、发展创新的过程.<诗经>和<楚辞>中的比兴的发展过程,是中国原始诗歌审美意识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最终使得诗歌审美意识趋向文明、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诗歌简洁凝练,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意象。诗人借助意象将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高度浓缩,赋予诗歌以深邃的智慧和丰富的意趣。诗中的意象往往根植于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并与悠久的中国历史有着密切联系,换言之,意象具有民族性和历史性的特点。在翻译中译者应该尊重和保持意象的民族性和历史性。本文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分析比较中国古典诗歌意象英译中的得失,强调指出意象翻译中对意象民族性和历史性考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秦璐 《科技信息》2009,(4):212-213
日本具有其独特的民族宗教文化气质,日本的电影也受到了宗教方面各种各样的影响;大量电影作品都深刻地为日本民族的宗教情操所浸染,呈现出共同的特征:一方面表现在这些电影的镜语往往体现出了“幽玄”的禅宗意境,另一方面表现在这些电影文本时常流露出对灵魂的敬畏与崇拜,并时常表现出灵魂或佛法对生者实施救赎的旨意。  相似文献   

6.
自有色电影产生以来,很多导演就把色彩所代表的深刻内涵巧妙地渗透到电影作品中。而红色,更是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责任和使命,即把电影中无法用语言完成和表达的、深不可测的人性中的温情美好或尖锐残忍表达出来,故此红色已成为大部分震撼人心的经典影片中不可或缺的色彩。  相似文献   

7.
杨德昌被称作“九十年代最具影响力的台湾电影大师之一”、“台湾社会的手术灯”,他以知性思辨著称,他的电影作品深刻、理性,有强烈的社会意识。杨德昌的电影隽永的主题即是探讨的是台北城市在生活型态转变下,华人中产阶级的心理状态,情感状态。他一直非常注重对人的关注,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去剖析人性,成长各阶段的人,生活中的人,社会中的人。  相似文献   

8.
影像符号是电影艺术的存在本体,以它为基础形成的电影语言是影片表意的主要方法,而且蕴藏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新时期以来的中国电影正是从影像符号的革新入手,对电影的表意方式做了大胆的探索,深刻地反映了具有民族特色和社会境况的文化内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中国电影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瓶之存在》是诗人覃子豪晚出的作品之一,在覃子豪的诗作中,它最为典型、完美且影响深广,评论家探究其现代品格并以此断言覃子豪后期诗风与诗歌观念的转变,然对其古典韵味却多有搁置,本文即从意象、主题、思维、结构、语言诸方面剖析其与中国古典诗歌以及传统文化的关联,并探讨其中得失。  相似文献   

10.
张艺谋电影造型风格大概分为三类,一类是艺术与内容较为完美结合的作品,造型的能指背后是浓郁的民俗展现和深厚的文化反思以及深刻历史批判的所指,体现的是其造型的厚重感;二类是进行形式实验拍摄的城市题材电影,追求的是造型的快乐感;三类是形式大于内容的作品,造型能指背后的所指还是形式,形式是一种美,内容之空也是一种美,空到极致实际上是一种大美无言的境界,完美展现其造型的空灵感.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当代文化艺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些丰富多彩的作品以少数民族生存、生活为表现对象,有着同样丰富而极具价值的伦理思想蕴含.本文从纵向历时性分析的角度,结合时代背景探讨了伦理视域下当代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发展演进历程,同时对其所具有的巨大价值意义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西方意象派在其发展探索过程中借鉴学习了中国古典诗歌,丰富了它的创作理论主张。意象派学习了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叠加”的表现手法,并借鉴中国古典诗歌的选材和取意等,为英美诗歌的创作繁荣发展了新的形式和技巧。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论诗     
毛泽东具有极为广博深厚的中国古典诗词素养.他对古典诗词美学理论作了较长时间的探索和多方面的阐发,其理论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现代旧体诗词乃至新诗的创作.他一生读诗、写诗、评诗,其理论和实践成果是毛泽东文艺思想总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4.
“作家电影“到底是什么?面对日益不景气的中国电影市场,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如同充气巨人似的商业大片,还需要冷峻深刻的现实主义作家电影来真正促进中国电影的百花齐放。而中国式的作家电影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产生,并开始为我们的电影界带来希望的。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20年代,由精英知识分子发起推行的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其先进思想和艺术理念并没有全然进入中国电影制作领域.当时国产电影的生成基础是旧文化与旧文学,其观众主体的构成主要成分是城市中的下层民众,因此,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也可以被称为旧市民电影,从内在品质和外在形式上都具有通俗性、娱乐性和大众性,即低俗性的整体特征.  相似文献   

16.
电影作品的主题是受到电影创作特殊规律制约的一种客观存在。从作品的酝酿,到作品的创作(制作),乃至最后被电影观众所欣赏,主题无时无处不在:即使那些所谓的“无主题”创作,也是包含无主题论者自身想要表现的主题的。倘若某部电影作品真的没有了主题.那么这部电影作品一定没有了灵魂。  相似文献   

17.
历来中国新诗被视为受西方诗歌影响而远离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新体。其实这只是一种表象。本文从本体角度阐明了中国古典诗歌对新诗的诸多影响,认为正是古典诗学的滋育和制约才造就了新诗特定的价值观念和诗美流向。因此新诗变革的各种优劣现象都可以在古典诗学中找到其根源。  相似文献   

18.
陈晓燕 《科技信息》2012,(32):I0087-I0087
佐藤春夫是日本近代著名的作家和文艺评论家,也是一位受中国古典诗歌影响很深的诗人。他不仅创作了大量的日本诗歌,同时,他还凭借自己诗人的天赋和对古典汉文学独特的理解,翻译了大量的中国古典诗歌,为汉诗和译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本文通过将佐藤春夫的译诗与原诗进行对比分析来探讨其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特色,并阐明其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不仅深受日本传统文化、西方文学的影响,而且更突出地表现在深受当时刚引进的电影文化的影响。其成名作《伊豆舞女》和中期创作的《雪国》等作品均可见有电影文化影响的痕迹。在小说与电影艺术的交融中,想象力、电影镜像、光影作为美学因素构成了川端康成小说的镜像思维特征,同时也表现了川端康成小说特有的电影情结。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古典诗歌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传递入手,借助跨文化交际的理论,着重分析了译者在中国古典诗歌翻译过程中处理典故方面的困难,试图解释让译语读者和原语读者在欣赏中国古典诗歌的时候获得同样的感受只是一个难以企及的理想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