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新试剂7-(2,4)-二羧甲氧基-5-羧基苯(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与Al^3+的配合反应,结果表明,试剂在HAL/NaAC缓液体系中与Ll^3+形成荧光配合物。最大激发峰512nm最大荧光发射峰波长为570nm,络合物组成比为R:AL=2:1,铝离子含量在0-1ug/25mL时符合比尔定律。本文拟用该方法对茶叶样中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令人满意,检测下限为5.04&;#215;10^-6g/L。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新试剂 1 (偶氮苯基 ) 3 ( 4 ,5 二甲基 2 噻唑 ) 三氮烯 (ABDMTT)的合成及其与镉的显色反应。在Tween -80存在下 ,PH1 1 .0的缓冲介质中 ,ABDMTT与Cd(Ⅱ )形成 3 :1的红色配合物 ,试剂与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 43 0nm和 5 1 8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1 .69× 1 0 5L/moL·cm。Cd(Ⅱ )量在 0~ 1 2 μg /2 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用拟定方法测定了地面水中镉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 (CTMAB)存在下 ,5′-硝基 -水杨基荧光酮 (5′-NSF)分光光度法测定钛的最佳显色反应条件 ,发现在 0 .0 1 2~ 0 .0 2 0 mol/L的盐酸介质中 ,钛与试剂形成 1∶ 4的紫色三元配合物 ,最大吸收峰在 5 99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 ε=1 .3 6× 1 0 5,钛量在 0~ 8μg/2 5 ml范围内符合 Beer定律 ,配合物在 4h内保持稳定 ,显色反应灵敏 ,选择性较高 ,应用于合金钢中微量钛的直接测定 ,取得了满意结果 .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钛 -4 ,5-二溴邻硝基苯基荧光酮 ( Br-ONPF)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胺 ( CTMAB)配合物的最佳显色反应条件 .在硫酸介质中钛与试剂形成 1∶ 4的配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λmax=584 nm,配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ε=1 .0 3× 1 0 5L· mol-1· cm-1.钛含量在 0~ 7μg/2 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方法选择性较好 ,在拟定的条件下可直接用于钢样中微量钛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微波辅助下通过共同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可色控的CMC-Tb/Eu复合物,并通过SEM-EDS、TEM、XPS、UV-Vis,荧光光谱和荧光寿命检测等方法考察了复合物的形貌、结构、荧光性能以及能量转移特征.结果表明:CMC-Tb/Eu复合物的表面与CMC的相比裂痕多,有小粒子集聚于CMC表面,颗粒为实心结构,平均直径为75~98 nm;纳米复合物中金属离子都与CMC分子链上的—OH、—COO~-以及—COC—中O原子发生配位键合和离子;CMC为主要的光能量吸收体,在其与稀土离子的能量传递过程中,传递给Tb~(3+)的效率要远大于传递给Eu~(3+);在激发光为350 nm下,CMCTb/Eu发射光谱中存在~5D_4→~7F_5(544 nm)和~5D_4→~7F_6(489 nm)Tb~(3+)跃迁峰;589 nm和616 nm附近的两个发射峰是由Tb~(3+)的~5D_4→~7F_3和~5D_4→~7F_4跃迁以及Eu~(3+)的~5D_0→~7F_1和~5D_0→~7F_2跃迁叠加所致;实现了荧光光色可控.Tb~(3+)的~5D_4→~7F_5跃迁峰强度变化以及纳米复合物的荧光寿命变化证明了纳米复合物存在Tb(Ⅲ)Eu(Ⅲ)能量转移.  相似文献   

6.
一种西夫碱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在汞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一种新西夫碱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水杨亚胺(MTYMP),用常规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该化合物在300 nm激发下,在410 nm处有强荧光峰,与汞离子可形成稳定的配合物而使其荧光猝灭.据此,该化合物可作为测定汞的荧光试剂,建立一个荧光猝灭测定微量汞的新方法,汞离子的含量在4.0~100.0μg·L-1范围内与试剂的荧光熄灭值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0.315μg·L-1.该方法应用于废水中微量汞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新显色剂1-偶氮苯-3-(5-氰基-2-吡啶)-三氮烯(ABCPDT)的合成及其与镍的显色反应.在表面活性剂TX-100存在下,pH值为11.0的Na2B4O7-NaOH缓冲溶液中,该试剂与镍发生显色反应,生成3∶1型的红色配合物,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535 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67×105L.mol-1.cm-1.Ni2 浓度在0~480μ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用拟定方法测定合金中微量镍,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新显色剂1-偶氮苯-3-(5-氰基-2-吡啶)-三氮烯的合成及其与汞的显色反应。在表面活性剂TX-100存在下,pH11.5的Na2B4O7-NaOH缓冲溶液中,该试剂与汞发生显色反应,生成21型的红色配合物。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52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90×105L·mol-1·cm-1。Hg2 质量浓度在0~600μ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用拟定方法测定废水中微量汞,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1-(4-硝基苯基)-3-(5-氰基吡啶)三氮烯(NPCPDT)试剂,研究了该试剂与镍的显色反应.在OP表面活性剂存在条件下,在pH=10.0~11.5的Na2B4O7-NaOH缓冲溶液中,该试剂与镍发生配位反应,形成2∶1型配合物.配合物在470 nm处有一最大正吸收,在540 nm处则有一最大负吸收.以470 nm为参比波长,540 nm为测量波长进行双波长测定,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9.39×105L.mol-1.cm-1.Ni2 的浓度在0~12μg/25 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用拟定方法测定合金钢样品中的微量镍,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详细研究了 9-(3 ,5 -二溴 )水杨基荧光酮 (简称 DBSAF) -溴代十四烷基吡啶 (TPB)与钴形成三元络合物的显色反应条件和光度性质 .结果表明 :在 p H=9.5 0的 Na2 B4O7-Na OH缓冲溶液中 ,钴与试剂形成三元络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在 61 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2 .3 0×1 0 5L· mol-1· cm-1,钴 ( )含量 0~ 6μg/2 5 m 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用本法测定了维生素B12 中的钴 ,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一种高选择性的Fe3+荧光探针测定Fe3+含量,设计并合成了一种罗丹明衍生物(探针1)用于Fe3+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在pH 6.00的V水∶V乙醇=1∶1的溶液中,荧光探针显示微弱荧光,当向其中加入Fe3+后,在580 nm处荧光增强,探针对Fe3+显示了较高的选择性.除Al3+和Ni2+对Fe3+的测定有干扰外,其他碱金属、碱土金属和过渡金属均不干扰探针1对Fe3+的测定.该探针对铁离子的线性响应范围是8.0×10-6~1.0×10-3mol/L,检测下限是2.4×10-6mol/L.该探针用于中药材怀菊花、怀牛膝中Fe3+的测定,测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乙二醛作为荧光衍生剂测定多巴胺(DA)的新方法.DA与乙二醛反应生成一种强荧光物质,其最大激发波长是410 nm,最大发射波长是500 nm.DA的浓度在1.0×10-7~1.0×10-5 mol·L-1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F=1.24 CDA/10-7 mol·L-1 +0.47,线性相关系数为γ=0.999 2,检出限为4.27×10-8 mol·L-1.优化了实验条件(缓冲溶液种类、pH、反应时间和乙二醛的用量),考察了干扰离子等对测定的影响,此法可用于注射液中DA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顶发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top-emitting 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TWOLEDs)色谱稳定性,对一种拥有Ag反射镜的新型双蓝光发光单元顶发射器件展开研究,发现结构为Ag/Glass/ITO/MoO3(5nm)/TAPC(30nm)/TCTA(5nm)/Firpic:TCTA(10%,20nm)/Firpic:TmPyPb(10%,10nm)TPBi(30nm)/LiF(1nm)/Al(0.8nm)/Ag(22nm)/Alq3(50nm)的蓝光器件具有最佳光电性能,其最高电流效率可以达到9.76cd·A-1。基于该结构,结合DCJTB荧光染料制备的颜色转换层实现顶发射白光器件。结果表明,当颜色转换层DCJTB浓度为2.5%时,获得了电流效率为2.45cd·A-1,CIE色坐标为(0.338,0.337)以及显色指数CRI为72的TWOLEDs,器件微腔效应较弱且光谱随电流密度与观测角度改变仅有微弱变化。  相似文献   

14.
在优化后的磁控溅射和退火条件下 ,制备SmCo(Al,Si) /Cr硬盘磁记录介质及硬磁薄膜 .实验结果表明 ,Sm摩尔分数为 31.6 % ,Cr缓冲层为 6 6nm ,Sm(Co ,Al,Si) 5磁性层为 30nm时 ,制得的Sm(Co ,Al,Si) 5/Cr薄膜的矫顽力Hc 为 187.8kA/m ,剩磁比S =Mr/Ms≈ 0 .94;在 5 0 0℃保温 2 5min退火后 ,矫顽力Hc 达10 42 .5kA/m ,剩磁比S≈ 0 .92 ,从而制成了较理想的硬磁薄膜  相似文献   

15.
童岩  杨新玲 《河南科学》2003,21(6):717-718
用2 (6 甲基 2 苯并噻唑偶氮) 5 二甲氨基苯甲酸(MBTAMB)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锰。配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7.12×104L·mol-1·cm-1。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84nm,Mn2+浓度在0-18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茶叶和食品中微量锰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向铁水中加入Al可降低铁水中氧而促进脱硫反应,同时改善脱硫动力学条件.为降低脱硫成本,对钙铝复合脱硫的机理和效果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证实:在CaO基脱硫剂中加入适量铝粉,通过钙铝复合脱硫可以提高CaO的脱硫率;Al添加量为5.0 g/kg时,脱硫率比单独使用CaO提高31.4%.Al添加量为0.6 g/kg时,20 min内可将铁水中硫含量降低到0.02%以下.通过计算,得到了不同Al添加量下的脱硫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接触用纸制品中乙二醛含量的方法。纸制品中的乙二醛用水溶液萃取后与5,6-二氨基脲嘧啶(DDP)反应生成2,4-二氧四氢蝶。该反应简单、快速、且无副反应。衍生产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330nm,发射波长460 nm)测定。通过对衍生化条件的优化,反应可在40℃,15 min的碱性介质中完成。在给定条件下,乙二醛衍生物的保留时间为7.0 min,在质量浓度0.1~20 mg/L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回收率在90.3%~105.8%之间,检出限(S/N=3)为0.01 mg/L。应用此法测定食品接触用纸中的乙二醛迁移量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The conditions of color reaction of Aluminium(III) with a new organic reagent 2,3,7-trihydroxy-9-[2,4-dihydroxy)phenylazo] phenylfluorone (ARPF) in the presence of cetyltrimethyammonium bromide (CTMAB) were studied. It was found that Aluminium(III) reacts with ARPF and CTMAB in pH 6.5 HAc-NaAc buffer solution to form a 1∶2 red complex with maximum absorption at 562 nm. The molar absorptivity is 1.10×105 L·mol−1·cm−1. Beer’s law is obeyed in the range of 0–5.5 μg Al(III) per 25 mL. The method has been applied to determination of Aluminium in the limestone with satisfactory results. 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Foundation item: Supported by Special Funds of State Education Committee for Doctorate Research Biography: Huang Ying-ping (1963-), male, Ph.D Candidate.  相似文献   

19.
Synthesis of a new high sensitive water soluble chromogenic reagent meso-tetra-(2-chloro-4-sulfophenyl) prophyrin and the conditions for the reaction of this reagent with cadmium (I) were studied. The apparent molar absorption coefficient at 434 nm is 5.20×105 L·mol−1·cm−1. The method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5.0×10−9 (content by weight) Cadmium (I) in honey.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yion of China Xiao Ling: born in Oct. 1962, Ph.D gradute student  相似文献   

20.
制备了基于N-BDAVBi的高效率双发光层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器件中将蓝色荧光染料NBDAVBi作为客体发光材料分别掺入主体材料TCTA和TPBi中,器件结构为ITO/m-MTDATA(40 nm)/NPB(10nm)/TCTA:N-BDAVBi(15 nm)/TPBi:N-BDAVBi(15 nm)/TPBi(30 nm)/LiF(0.6 nm)/Al(150 nm),最大电流效率达到8.44 cd/A,CIE色坐标为(0.176,0.314),并且在12 V的电压下,亮度最大达到11 860 cd/m2,分别是单发光层结构器件的1.85倍和1.2倍.器件性能提高主要归因于双发光层扩大了载流子复合区域,主客体间的Forster能量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