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进入2l世纪以来,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在银川召开的第六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国际研讨会上,以少数民族科技史与西部大开发为主题,讨论了少数民族包括西夏在内的科技史的研究成就.此次会议还就科技文化研究和科技史的研究方法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在银川召开的第六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国际研讨会上,以少数民族科技史与西部大开发为主题,讨论了少数民族包括西夏在内的科技史的研究成就.此次会议还就科技文化研究和科技史的研究方法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2004年4月15~17日,全国中青年技术史学术研讨会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技术史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承办,并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科技史与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马普伙伴小组、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史与科技管理系、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科技史与发展战略研究所共同组织和资助。来自北京、合肥、呼和浩特、武汉等地的50余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少数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功能的研究实体之一,也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多学科和综合性的科技史专门研究机构。它是中国的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心,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中国科技史研究中心之一。主要从事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历史,科技与社会、经济、思想、文化之关系,以及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研究所的前身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由竺可桢创议成立于1957年,1975年扩建为研究所。目前研究所下设研究部、科研计划处、联合办公室,拥有一个藏书十余万册科学史主题图书馆,编辑出版《自然科学史研究》(季刊)…  相似文献   

5.
张秉伦教授于1938年7月出生于安徽省泾县,1960年考入安徽大学生物系,1964年大学毕业后被选拔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室从事科技史研究工作.1983年调到中国科技大学从事科技史研究生的教学培养和研究工作.1985年晋升为副教授,1990年晋升为教授,1995年任博士生导师.他先后担任过中国科技大学自然科学史研究室党支部书记和主任、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主要学术兼职有安徽省科技史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中国科学院传统工艺与文物科技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安徽大学徽学中心学术委员等.  相似文献   

6.
张秉伦教授于1938年7月出生于安徽省泾县,1960年考入安徽大学生物系,1964年大学毕业后被选拔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室从事科技史研究工作.1983年调到中国科技大学从事科技史研究生的教学培养和研究工作.1985年晋升为副教授,1990年晋升为教授,1995年任博士生导师.他先后担任过中国科技大学自然科学史研究室党支部书记和主任、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主要学术兼职有安徽省科技史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中国科学院传统工艺与文物科技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安徽大学徽学中心学术委员等.  相似文献   

7.
正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传统工艺研究分会(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技术史专业委员会主办,内蒙古师范大学、赤峰学院、内蒙古博物院承办的第11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学术研讨会暨第4届传统工艺论坛,于2014年7月26~28日在文化名城赤峰市召开(图1)。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德国的50余单位的115位学者与会。本次学术研讨会旨在通过对各民族科技与发  相似文献   

8.
第五届青年科学技术史学术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主 办的第五届青年科学技术史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0月24~26日在安徽歙县披云山庄隆重召开。出 席本届会议的主办方领导有: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暨国际科学史与科学哲学联合会科学史分会 第一副主席刘钝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胡化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人文 学院副院长关增建教授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廖育群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秘 书长韩健平副研究员。光临本次会议的专家有清华大学文学院刘兵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 学院田松副教授,以及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苏荣誉研究员、罗桂环研究员、艾素珍研究员、王扬宗 研究员、郝刘祥研究员、张藜处长。  相似文献   

9.
文化播报     
《世界知识》2022,(9):76-77
<正>清华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举办“俄乌冲突对欧盟及中欧关系影响”线上学术研讨会4月9日,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中欧关系研究中心举办“俄乌冲突对欧盟及中欧关系的影响”线上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与会专家和代表有:清华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理事会主席郑燕康、清华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理事会副主席史志钦教授、清华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张利华教授、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及研究员田德文、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及研究员刘作奎、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张敏、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孔田平、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中国人民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及欧亚研究中心研究员孟虹、中国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王晓光、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朔教授、上海大学特聘教授江时学与希腊拉斯卡瑞德斯基金会驻华代表葛凤艳。  相似文献   

10.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15(3):F0003-F0003
少数民族科技史是科技史专业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中国科技史学会为此设立了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广西民族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将少数民族科技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已经20年了,与内蒙古师范大学的科学史系形成一南一北两个主要基地。20年前(1988年)李迪先生发起的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会的成立大会就是在广西民族大学召开的。  相似文献   

11.
第五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国际研讨会于2000年11月23~26日在四川省西昌市召开,本次会议到会代表125名,收到论文138篇,大会主题是弘扬中国各少数民族的科技创造对华夏文明的贡献,探讨如何发扬各民族优良的科技文化传统,推动西部大开发。本次会议获取了一批传统科技研究的新成果,而新理论新方法的导入为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注入了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2.
<正>2023年9月23日至24日,第十届青年科技史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江科大”)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主办,江科大科学技术史研究所承办。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北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的90余位专家和青年学者参与了本次研讨会。开幕式由江科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洪波教授主持,江科大党委副书记汤建研究员致开幕辞。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天文馆联合组建的"中国古天文联合研究中心"于2008年10月24-25日在国家天文台举行成立仪式暨天文学史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4.
第五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国际研讨会于 2 0 0 0年 11月 2 3~ 2 6日在四川省西昌市召开 ,本次会议到会代表 12 5名 ,收到论文 138篇 ,大会主题是弘扬中国各少数民族的科技创造对华夏文明的贡献 ,探讨如何发扬各民族优良的科技文化传统 ,推动西部大开发。本次会议获取了一批传统科技研究的新成果 ,而新理论新方法的导入为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注入了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5.
由我校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所)和华东师范大学自然辩证法暨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四个单位共同发起的首届“中国科学思想史研讨会”,于1987年10月21日至24日在上海举行。我校有3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近年来,我国科技史界的注意力开始向科技与考古、科技与社会、科技与哲学这些缘边地带转移,思想史界和哲学史界也把自己与科技的关系作为学科发展的新的生长点,这  相似文献   

16.
2005年3月26日至3月27日,由台湾中国科学史委员会主办,台湾师范大学数学史研究中心和台湾清华大学科学史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七届科学史研讨会在台湾师范大学召开.会议由台湾中央研究院科学史委员会主任洪万生教授主持,历届老主任李国伟、刘广定、杨翠华出席了会议,到会的科技史专家学者60余人,其中有来自大陆的3位学者,分别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原所长陈关东教授、原副所长陈久金教授、  相似文献   

17.
第八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国际会议暨首届中国传统手工艺论坛于2006年9月21-25日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召开.100多位从事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和中国传统手工艺研究的中外知名专家、学者汇聚大理,共同交流、探讨了白族科技与文明和中国各民族传统工艺研究成果,研讨新时期传统手工艺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9月19-20日,由中国生态学学会民族生态专业委员会与挂靠单位中央民族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一届全国民族生态学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管理人员及地方社区代表共计240余人出席了会议。中国工程院李文华院士,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长刘世荣研究员、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田联刚司长、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再帕尔.阿不力孜教授以及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冯金朝教授等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中国生态学学会民族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  相似文献   

19.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7,29(2):F0003-F0003
武陵民族研究院是三峡大学直属的科研机构,成立于2006年12月。研究院下设中国土家学研究中心、民族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南方民俗与宗教研究中心、民族艺术研究所、影视人类学研究所等。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7人,讲师2人,其中博士5人。还在校外聘清了8名专家为兼职研究员。  相似文献   

20.
华觉明,生于1933年4月,江苏无锡人,系;1967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矿冶史专业,师从王振铎。1978年起,华觉明先后任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和副所长等;1993年离休。1991-1995年,先后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日本帝京大学、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柏林工业大学访问学者。1993-2003年,任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所长。1999-2000年,任中华和钟总设计师。曾任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局文物科技专家组成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兼职教授。1956年起,华觉明致力于商周青铜冶铸技术、古代钢铁冶炼加工技术研究,近年来致力于传统工艺的研究与保护,发表论文120余篇,著有《中国冶铸史论集》《中国上古金属技术》等12部论著,主编《中国科技典籍研究——第一届中国科技典籍国际会议论文集》《中华科技五千年》《中国三十大发明》等14部著作。先后获得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成果一、二等奖,原机械工业部科技成果二等奖,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优秀论著一、二等奖,国家新闻出版署优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