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本文描述了警纹夜蛾幼期各虫龄的形态特征,并测定了各个龄期的发育历期,为田间识别和研究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简讯     
我校生物系与惠民地区农业局植保站协作,对大豆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已于一九八三年一月十日在济南市由山东省教育厅组织通过了鉴定。在该项研究工作中,他们对大豆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进行了活体重复感染试验,组织病变观察,多角体超薄切片及病毒粒子电镜观察和核酸的生化分析等系统的研究。同时对该病毒两种形态不同的包含体进  相似文献   

3.
福州郊区菜用大豆害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福州市郊区菜用大豆田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鉴定 ,结果表明 :为害菜用大豆的害虫有鳞翅目、直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半翅目和双翅目等 3个纲、8个目、30个科、6 0种 ,其中大豆蚜 Aphis glycines Mat-sumura、筛豆龟蝽 Megacopta cribraria (Fabricius)、烟粉虱 Bemisia tabaci Gennadius、豆荚螟 Etiella zinckenella(Treitschke)等为危害该地区菜用大豆最重要害虫 ,应作为害虫防治的主要目标 ;其次为斜纹夜蛾 Prodenialitura (Fabricius)、豆银纹夜蛾 Autographa nigrisigna Walker、点蜂缘蝽 Riptortus pedestris Fabricius、双线盗毒蛾 Porthesia scintillans(Walker)、豆卷叶螟 L amprosema indicata Fabricius等。.同时还研究了菜用大豆田主要害虫的种群消长动态  相似文献   

4.
用银纹夜蛾NPV交叉感染鳞翅目7个科的22种害虫和膜翅目的一种害虫,除与宿主同一亚科的黑点银纹夜蛾和粉纹夜蛾能交叉感染外,其余20种害虫均不受害,而且银纹夜蛾也不受另外6种异源病毒的感染,说明其寄主专化性较强,可以作为一种优良的选择性杀虫剂。  相似文献   

5.
研究培养基成份、pH值、接种量、诱导温度、诱导时间及诱导剂浓度等条件对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Gp64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水平的影响.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在37℃的LB培养基中培养3h,用终浓度为0.3mmoL/L的IPTG于30℃诱导5h时表达水平最高.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Gp64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优化表达为深度解析其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对银纹夜蛾进行温度、紫外线照射、微生物处理,以诱发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经分离、提取、光镜、电镜及染色观察,可见到有多角体被诱发生产,初步鉴定该角体为核型多角体。实验发现后者对害虫有致死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野生型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和多角体基因缺失的AcNPV分别感染Sf9-35细胞,研究了p35的稳定表达对杆状病毒增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对银纹夜蛾进行温度、紫外线照射、微生物(苏云金杆菌)处理,以诱发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经分离、提取、光镜、电镜及染色观察,可见到有多角体被诱发产生,初步鉴定该多角体为核型多角体。实验发现后者对害虫有致死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室内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表明,除尽、米满和乐斯本杀虫剂对甜菜夜蛾具有优良的防效,生物杀虫剂虫瘟一号防治甜菜夜蛾也有较好的效果,它们可在生产中交替使用。抑太保对甜菜夜蛾防效差。  相似文献   

10.
用1×109PIB/g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15%,虫酰肼悬浮剂进行了甘蓝斜纹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甘蓝斜纹夜蛾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田间制剂用量1 500 g/hm2时,药后3天对甘蓝斜纹夜蛾幼虫的防效达到80%,以上,且持效期达14 d,显著优于对照药剂1×109PIB/g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的防效和持效期,说明1×109PIB/g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15%,虫酰肼悬浮剂在防治甘蓝斜纹夜蛾上具体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的药剂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在凉山州冕宁县马铃薯主产区开展了687.5g/L银法利SE、70%安泰生WP、58%甲霜灵.锰锌WP、25%甲霜灵WP四种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表明,四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均有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其中687.5g/L银法利SE防病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甜菜夜蛾在陕西一些地区暴发成灾 ,发生为害特点为种群数量大 ,发生期长 ,范围广 ,为害作物种类多 ,为害程度重 .甜菜夜蛾自身的生态可塑性强及食物条件优化是大面积暴发的根本原因 ;研究重视不够 ,防治技术难度大 ,天敌杀伤是大面积成灾的重要因素 .针对甜菜夜蛾的发生为害特点 ,提出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及作物、蔬菜下部老叶 ,深翻土壤 ,利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性诱剂诱杀成虫 ,人工杀灭及选用高效低毒安全农药进行化学防治等甜菜夜蛾防治对策 .  相似文献   

13.
昆虫细胞低血清和无血清培养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细胞低血清和无血清培养基均为TC-100和TC-199-MK培养基混合液为基础液,补加微量元素,适量的维生素、甘油、肌苷等成份,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培养基均能支持小菜蛾细胞的生长和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在其中复制。  相似文献   

14.
二点委夜蛾幼虫防治药剂的筛选及活性影响因素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点委夜蛾是近年来严重危害夏玉米的一种新害虫,筛选有效的化学药剂对于其田间防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浸虫法测定了12种常规杀虫剂对采自田间的二点委夜蛾5龄幼虫和室内饲养的4龄幼虫的触杀效果。供试药剂中40%辛硫磷乳油、480 g·L-1毒死蜱乳油及4.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对二点委夜蛾4龄和5龄幼虫的触杀效果相对较好,其他杀虫剂触杀效果较差。40%辛硫磷乳油、480 g·L-1毒死蜱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对二点委夜蛾4龄幼虫72 h的LC50值分别为0.244、0.308和0.406 mg·L-1,相对毒力指数分别是30%乙酰甲胺磷乳油的5.9、4.7和3.6倍。杀虫剂对二点委夜蛾幼虫的触杀活性与活性测定方法、杀虫剂种类、剂型、当地用药情况以及幼虫的龄期等因素有关。建议生产上优先选用辛硫磷乳油、毒死蜱乳油和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在二点委夜蛾低龄幼虫期进行喷雾、灌根或毒土防治。  相似文献   

15.
甜菜夜蛾田间种群抗药性及其解毒代谢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点滴法和浸叶法分别测定了同一地区不同年份甜菜夜蛾田间种群及室内饲养1年后的抗性种群3龄幼虫的抗药性水平。结果表明甜菜夜蛾田间种群对杀虫剂抗性水平的变化与解毒代谢酶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中药材附子炮制过程产生的大量废液中的生物碱进行害虫防治研究。用酸碱滴定法(药典法)测定附子浸渍液总生物碱含量,平均为0.0680 mg/mL。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附子浸渍液对银纹夜蛾具有较高的毒性,Lc50为原液稀释5.8546倍。室内药效试验证明,附子浸溃液稀释2倍和5倍液对银纹夜蛾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药后48 h触杀活性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达到91.51%和88.15%;胃毒杀虫活性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达到72.43%和 68.96%。其触杀活性高于胃毒杀虫活性。可进一步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17.
影响甜菜夜蛾种群数量的非生物因子的灰色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甜菜夜蛾连年在昆明地区爆发,危害严重,成为昆明蔬菜和花卉的主要害虫.调查收集了2000~2003年4 a间昆明市呈贡县甜菜夜蛾的诱虫数据和气象实况,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对影响甜菜夜蛾发生的非生物因子进行分析,认为季节间对甜菜夜蛾田间种群动态影响最大的是月平均温度,年度间影响最大的是总降雨量.为甜菜夜蛾成虫田间种群动态地区间和年度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提供了量化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用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cMNPV)和芹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faMNPV)感染甜菜夜蛾(Laphgma exigua)血细胞系Le-H-HNPU_7,通过光镜和电镜技术证实,该细胞系对这两种NPV都很敏感,病毒在细胞中的发生呈现出典型的NPV病理发展过程。电镜下可以见到受染细胞核中病毒发生基质、病毒粒子和多角体。其病毒形态大小分别是:AcMNPV病毒粒子为27.8±1.83×214.4±33.5nm,多角体为1.82±0.35μm,多角体蛋白质晶格为60.7A;SfaMNPV病毒粒子为38.1±2.09×306±14.5nm,多角体为1.45+0.1μ,多角体蛋白质晶格为70A。  相似文献   

19.
试验表明,芜菁夜蛾线虫Mexican对梨象鼻虫幼虫具有很高的侵染力,当线虫剂量在150~2400条/虫范围内,3d后害虫死亡率达46.7~100%。在室温下(23℃~25℃)线虫能在梨象鼻虫幼虫尸体内大量繁殖,平均每虫尸繁殖侵染期线虫1.6万条。经试验证明能继续侵染陆续发生的梨象鼻虫幼虫。花盆试验表明,4weeks后害虫致死率达87~92%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weeks后害虫死亡率达80.3~82.9%。  相似文献   

20.
利用青海大学植保观测场中的仪器进行了灯下昆虫的诱集并结合气候信息进行了数量消长规律的分析.目前已鉴定出青海大学校园夜蛾科种类53种,分别属于剑纹夜蛾亚科、切根虫亚科、行军虫亚科、扁身夜蛾亚科、绮夜蛾亚科、裳夜蛾亚科、金翅夜蛾亚科、夜蛾亚科、冬夜蛾亚科9个亚科;对本区夜蛾科各亚科常见种类的发生时期作了初步记录.并结合温湿度等气候信息对夜蛾科主要4亚科主要种类的年发生种群数量变化进行了阐述,明确了发生时期及其出现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