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7 毫秒
1.
影响甜菜夜蛾种群数量的非生物因子的灰色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甜菜夜蛾连年在昆明地区爆发,危害严重,成为昆明蔬菜和花卉的主要害虫.调查收集了2000~2003年4 a间昆明市呈贡县甜菜夜蛾的诱虫数据和气象实况,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对影响甜菜夜蛾发生的非生物因子进行分析,认为季节间对甜菜夜蛾田间种群动态影响最大的是月平均温度,年度间影响最大的是总降雨量.为甜菜夜蛾成虫田间种群动态地区间和年度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提供了量化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甜菜夜蛾在陕西一些地区暴发成灾 ,发生为害特点为种群数量大 ,发生期长 ,范围广 ,为害作物种类多 ,为害程度重 .甜菜夜蛾自身的生态可塑性强及食物条件优化是大面积暴发的根本原因 ;研究重视不够 ,防治技术难度大 ,天敌杀伤是大面积成灾的重要因素 .针对甜菜夜蛾的发生为害特点 ,提出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及作物、蔬菜下部老叶 ,深翻土壤 ,利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性诱剂诱杀成虫 ,人工杀灭及选用高效低毒安全农药进行化学防治等甜菜夜蛾防治对策 .  相似文献   

3.
通过室内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表明,除尽、米满和乐斯本杀虫剂对甜菜夜蛾具有优良的防效,生物杀虫剂虫瘟一号防治甜菜夜蛾也有较好的效果,它们可在生产中交替使用。抑太保对甜菜夜蛾防效差。  相似文献   

4.
摘要:随着生物农药的不断发展,许多昆虫也逐步加入到实验动物行列中,甜菜夜蛾在农业及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的研究中作为科研材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合理的人工配方饲料,通过室内长期的继代饲养繁育,确定了甜菜夜蛾生活史中各个阶段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技术参数,掌握了甜菜夜蛾室内人工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从而建立了适宜甜菜夜蛾生长发育以及连续传代繁育的环境设施条件和技术方法。目前,甜菜夜蛾已经在室内连续传代超过100代,其产卵率、孵化率、幼虫成活率、化蛹率和蛹质量以及成虫羽化率等都一直处于稳定状态,种群未出现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采用稻茎浸渍法得出,2012年采集自湖北荆门的白背飞虱迁入种群有中等水平抗性(RR=16.07),迁出种群和回迁种群对田间吡蚜酮农药有高水平抗性。白背飞虱对田间吡蚜酮农药2012年度内抗性变化规律为迁出种群>回迁种群>迁入种群,说明湖北荆门白背飞虱种群对吡蚜酮的抗性在推进性激增。抗性治理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甜菜夜蛾生物生态学及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甜菜夜蛾是蔬菜等多种植物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已成为生产上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甜菜夜蛾生物学、环境适应性、人工饲料、性外激素、防治指标、生物防治、寄主抗性、生理生化以及药剂筛选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各地小菜蛾对不同类型杀虫剂抗性水平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斌  郭莹 《武夷科学》2003,19(1):45-47
本文采用点滴法,比较了福建省福州、南平、厦门、龙岩等地田间小菜蛾对不同类型杀虫剂代表品种的抗性差异,并运用Shannon—Weaver的多样性指数(H’)来作为不同地方种群小菜蛾杂合度的判定指标,对其种群组成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厦门的种群在对菊酯与有机磷上种群杂合度较高,处于较敏感水平。对阿维茵素,福州种群与厦门种群组成相似,抗性水平相当。而龙岩种群抗性杂合度与频率相对较低,正处于发展中。  相似文献   

8.
3种新型杀虫剂对甜菜夜蛾幼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克/升氟啶脲乳油、3.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氰菊酯微乳剂及8.2%虫酰肼.甲维盐乳油均对甜菜夜蛾幼虫表现出优良的防治效果,且随着剂量的增加,防治效果明显提高,持效期可达14天以上。  相似文献   

9.
传统观点认为,一种昆虫病毒只能防控一种害虫,广谱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b MNPV)杀虫剂的开发改变了这一传统观念。该体病毒杀虫剂可防治32种以上鳞翅目害虫,尤其对我国重要抗性农业害虫小菜蛾、地老虎、甜菜夜蛾、棉铃虫、烟青虫、甘蓝夜蛾、粘虫等有很好的防控效果。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制出一种广谱昆虫杆状病毒生物杀虫剂,并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千吨级昆虫病毒杀虫剂生产线,年产制剂超过600吨。在全国21个省(市、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控制抗性小菜蛾、棉铃虫、甜菜夜蛾等重要农业害虫,年应用面积超过600万亩,已成为目前国内外年产量和年应用面积最大的昆虫病毒生物杀虫剂。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烟粉虱Bemisia tabaci不同种群个体乙酰胆碱酯酶敏感性差异及其与抗药性的关系,我们选用室内饲养的烟粉虱SUD-S敏感品系和6个田间抗性种群,采用酶标板酶动力学法测定了各品系(种群)乙酰胆碱酯酶对抑制剂的敏感性反应以及抑制剂存在时各抗性种群个体乙酰胆碱酯酶残余活性频率分布。结果表明:在抑制剂浓度为300μmol/L时,敏感品系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基本上被完全抑制,可以明显地区分敏感品系与田间抗性种群。在抑制剂浓度为2000μmol/L时,各抗性种群个体乙酰胆碱酯酶残余活性频率分布差异明显,其中ZZ-R种群和FZ-R种群的乙酰胆碱酯酶残余活性频率分布相似,大部分个体的乙酰胆碱酯酶残余活性分布在1.00~1.80mOD/min之间;SM-R种群和ND-R种群的乙酰胆碱酯酶残余活性频率分布也相似,大部分个体的乙酰胆碱酯酶残余活性分布在0.40~1.00mOD/min之间;LY-R和NP-R种群大部分个体的乙酰胆碱酯酶残余活性分别分布在1.00~1.60mOD/min和0.80~1.20mOD/min之间。各抗性种群乙酰胆碱酯酶高残余活性(大于1.00mOD/min)个体频率与对敌敌畏的抗性水平之间具有...  相似文献   

11.
 从基因编辑技术在昆虫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杀虫剂作用机制及抗性机制研究、昆虫抗药性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昆虫毒理相关的基因组学研究等方面,综述了2017年昆虫毒理学的主要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昆虫毒理学研究的新方向、害虫抗药性治理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2.
桃蚜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桃蚜的生物生态学、抗药性的酶学机理和分子生物学机理三个方面对桃蚜的最近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不同体色的桃蚜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桃蚜的抗药性主要是由羧酸酯酶 E4扩增引起的。但是乙酰胆碱酯酶的不敏感性也增加了桃蚜对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抗性。在分子水平上 ,桃蚜的抗性机制主要是酯酶基因的扩增。同时对这些扩增的酯酶基因的遗传方式也有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3.
几种节肢动物复眼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对螯虾、对虾、甜菜夜蛾、银纹夜蛾、菜粉蝶、鼠李粉蝶6种节肢动物的复眼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这些节肢动物的复眼由数量不等的小眼组成,小眼的形态存在种间差异。同时,研究还发现,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节肢动物其小眼形态与小眼密度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黄曲条跳甲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福州不同地区黄曲条跳甲对常用农药的抗性水平,与室内敏感种群相比,不同地区的黄曲条跳甲成虫对药剂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东张地区对敌敌畏、高效氯氰菊酯的敏感性明显下降,南通地区对啶虫脒、丁硫克百威的抗性水平相对偏高,而上街、晋安两地对6种药剂抗性较低.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0.5%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乳剂对鳞翅目害虫的室内毒力试验及田间小区试验。证实了0.5%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乳剂对鳞翅目害虫甜菜夜蛾、棉铃虫、和小菜蛾的防治效果。室内试验,采用浸渍和胃毒两种方法[1],0.5%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乳剂对甜菜夜蛾药后48h,杀死率分别达93.3%和97.8%。,对棉铃虫,药后48h校正死亡率分别达96.6%和100%。胃杀方法明显好于触杀,且均是随浓度增高药效增强。室外对小菜蛾的田间小区试验,药后七天防效最高达99.18%。  相似文献   

16.
以珍珠柴的6种溶剂提取物对甜菜夜蛾进行生物活性的测定.结果显示,珍珠柴提取物对甜菜夜蛾有显著的拒食活性和产卵忌避活性.丙酮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及甲醇提取物在质量浓度200.00g/L时,48h的选择性拒食率均高达100.00%;乙酸乙酯提取物在质量浓度200.00g/L时,24h的选择性产卵忌避率最高,达到96.53%,丙酮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的选择性产卵忌避率也较高,能够达到95.89%和93.58%;6种溶剂提取物的触杀作用和杀卵作用都不明显,几乎没有胃毒活性.  相似文献   

17.
袁瑞  杨洪 《贵州科学》2012,30(4):29-33
本文研究了异色瓢虫对3种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毒死蜱)抗性选育过程中酯酶活性和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选育代数的增加,酯酶活性和蛋白含量也有所增加,高效氯氰菊酯选育的异色瓢虫酯酶活性增大的倍数较另外两种大,而经3种杀虫剂选育的异色瓢虫蛋白含量增加的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捕食性瓢虫的抗逆性机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