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对泾河流域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形,重点支流为骨架,小流域为单元,统一规划,综合治理。提出以植被的恢复建设为突破口,以马莲河等较大河流为外依据川塬旱作农业优势,提高土地生产力,发展高效优质的旱作农业体系;以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核心,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带动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以加快区域经济开发为目标,大力发展新兴特色替代性产业,实现生态环境改善与经济协调发展。参10。  相似文献   

2.
典型井灌区农田节水技术模式多目标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河北省景县农业灌溉生产中存在的七种农业技术模式,并运用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对七种技术模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得出,抗旱品种+“小白龙”输水+大田畦灌+小麦,玉米水肥耦合技术模式得分值最高,可成为适合于景县农业灌溉的最佳综合技术模式。喷灌虽然有其技术优势,但综合效果仍然较低,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成为当地大面积节水灌溉农业的主导技术模式。表4,参6。  相似文献   

3.
寒地水稻节水增产技术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黑龙江省庆安县和平灌区水稻灌溉试验站进行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的灌溉方式、施肥量及栽培密度对同一品种水稻产量和节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灌溉Ⅱ技术较当地常规灌溉单产量提高6.4%,水分利用效率提高72.18%,节水64.04%;采用施肥量为B2水平、栽培密度为20穴·m-2的小区更容易获得较高产量,A3B:C2组合模式有利于水稻生长发育,达到了节水增产效果。图2,袁6,参5。  相似文献   

4.
绿洲灌区节水型种植业结构优化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系统分析方法,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时典型绿洲灌区种植业结构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传统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和高新节水枝术体系的优化节水型种植业结构。构建了以优化作物灌溉制度,压粮扩经,强化饲料作物生产,加强带田生产技术研发和应用,以种子和蔬菜产业为突破口,实现节水与增效目标的种植业结构优化对策。表4,参6。  相似文献   

5.
农业水资源配置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意定  徐向阳 《系统工程》2008,26(2):124-126
水资源紧缺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农业是我国的用水大户,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是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灌区不同区域用水行为、供水单位和农户用水行为,说明了采用适当的制度安排和通过水权市场配置水资源,确定合理的水价,有利于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有利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CROPWAT模型在调亏灌溉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限的水资源务增加的食物需求,无论对于雨养还是灌溉农业来说都需要提高水的利用率。控制的调亏灌溉在基本不减产的前提下减少了水分消耗。在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模型可起到发挥产量潜力及提供实用建议的作用。为评价联合国CROPWAT模型在调亏灌溉时间表上的实用性,土耳其、摩洛哥以及巴基斯坦分别在棉花、甜菜及马铃薯上进行了一项联合试验。结果表明模型能适当地预报水胁迫的影响,但需要校验主要作物参数。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校验不同作物参数的步骤。研究证明,这个模型在改进试验研究的方法设计及确定过程与结果的不一致性方面很有价值。此外该模型提供了更加系统的结果分析,数据的描述更统一且结果更兼容。结果显示。这个模型在研究和预测方面功能强大,而且,能够在不同的供水、土壤及作物栽培条件下预测调亏灌溉时间表。图2,表6,参9。  相似文献   

7.
利用灰色关联投影法对黑龙江西部风沙土区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综合评价。试验区选在黑龙江省杜尔伯特县一心乡,保护性耕作措施处理包括行间覆膜、行间覆膜与垄向区田的集成、垄向区田、秸秆覆盖,以常规耕作处理为对照,目的在于研究建立适合于当地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为黑龙江西部风沙土区农业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4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均有不同程度的节水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不同措施的综合效果为:行间覆膜与垄向区田集成措施〉行间覆膜措施〉垄向区田措施〉秸秆覆盖措施〉常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从人口的控制发展出发,在对静宁县未来农业开发中人均基本农田,人均节水灌溉或早作高产田、人均产粮3项指标进行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近期开发目标“354”工程和选期开发目标“215”工程,旨在提高旱地农业开发成效,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发展节水农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水资源区域分布不均,发展节水农业要因地制宜。在分析黑龙江省水资源态势的基础上,对节水农业重新认识,提出黑龙江省发展节水农业的思路,同时提出黑龙江省发展节水农业的对策。参2。  相似文献   

10.
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基于要素投入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基于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和1995-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灌溉设施、农村公路对农业生产中劳动力、固定资本的替代效应或互补效应;其次,采用增长核算方法将农业全要素生产力(TFP)分解为技术进步、规模经济、灌溉设施的贡献率、农村公路的贡献率四个部分,测算灌溉设施、农村公路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灌溉设施、农村公路对劳动力具有互补效应,对固定资本具有替代效应,这两种基础设施能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灌溉设施和农村公路促进了农业生产率增长,且灌溉设施的作用较大.因此,加强灌溉设施、农村公路的建设有利于夯实农业发展的基础,优化农业生产中要素投入结构,提高农业TFP.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坐水种、苗期补灌以及坡耕地垄作区田节水抗旱技术集成的研究,对大豆在节水抗旱技术集成作用下的产量、干物质积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技术集成节水效果明显,对土壤有良好的蓄水保墒作用,能够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图1,表3,参7。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农业水资源利用与农业发展研究领域已有所渗透和体现,已从不同侧面提到了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协调性本质,但对协调性的量化表征研究有待加强,指标体系是量化表征人地需水关系协调度的良好工具。目前,农业用水估算方法、节水与高效用水等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与方法研究较多,但对农业水资源的内涵界定及其可持续利用量化表征、农业用水估算方法、生态需水、外调水、土壤水、"农转非"、农业水资源管理等问题关注不够,有待深入探讨和系统总结。图1,参33。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工农业生产与城市严重缺水,城市污水处理率低,在客观上要求城市污水经生态处理后回用于农业。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利用基质、植物和微生物这个复合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调作用,通过过滤、吸附、共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降解污染物质,不仅其出水水质能够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而且由于其具有出水水质稳定、对营养物质去除能力强、基建和运行费用低、技术含量低、维护管理方便等优点,因此人工湿地完全有可能替代传统二级污水处理厂高效净化污水,并将处理出水用于灌溉农田,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参36。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田测法对三江平原控制灌溉下稻田灌溉水量、耗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实验采用控制灌溉Ⅰ、控制灌溉Ⅱ和淹灌3种灌水处理。结果表明:控Ⅰ灌、控Ⅱ灌和淹灌3种处理的总灌溉水量分别为344.1mm、319.4mm和467.4mm,与淹灌处理相比,控Ⅰ灌和控Ⅱ灌处理分别节省灌水26.4%和31.7%。在整个生育期内田测法测得的控Ⅰ灌、控Ⅱ灌和淹灌3种处理的耗水量分别为538.5mm、500.5mm和627.8mm,与淹灌处理相比,控Ⅰ灌和控Ⅱ灌处理分别节水14.2%和20.3%。控Ⅰ灌、控Ⅱ灌和淹灌3种处理的实际籽实产量分别为10 200 kg·hm^-2、10 500 kg·hm^-2和9 320kg·hm^-2,控Ⅰ灌和控Ⅱ灌处理分别增产9.4%和12.7%。控Ⅰ灌、控Ⅱ灌和淹灌3种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1.89kg·hm^-3、2.10 kg·hm^-3和1.49 kg·hm^-3,控Ⅰ灌、控Ⅱ灌的WUE分别较淹灌增加26.9%和40.9%。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控制灌溉在节约水资源的同时还能提高产量,控Ⅱ灌的节水和增产效果都略优于控Ⅰ灌。图3,表4,参7。  相似文献   

15.
甘肃河西绿洲灌区农田水分动态变化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农田土壤水量平衡原理,对甘肃河西绿洲灌区农田水分变化进行动态模拟和分析,模拟结果精度高。由水分指数评价土壤含水量的实际状况,确定了灌水的具体日期,为控制土壤水分,提高水分生产率,实现节水与高效提供了科学依据。表3,参9。  相似文献   

16.
绿洲灌区节水型种植模式评价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水资源严重短缺、农业可持续发展受限、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现实,以武威市凉州区为例,运用综合评价方法从经济、社会、生态3个方面对现有主要种植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日光温室蔬菜、玉米/豌豆、制种玉米、小麦/玉米、大田玉米、马铃薯6种模式综合效益较好,但从水资源安全、高效利用、农业产业发展的更高层次要求来看,日光温室蔬菜、玉米/豌豆、制种玉米3种节水高效模式更为理想,适宜于西北内陆绿洲灌区应用,有利于实现节水、增收以及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