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地球内部     
人类全面探索地球的秘密已有好几个世纪.但是地球是个直径达12,700多公里的大球,表面覆盖着坚硬的岩石或深深的海水.地球上很多运动规模很大,速度极慢.所有这一切,使地球科学中的许多基本问题,都不能用直接观测到的证据去解决,对于地球内部结构的了解,就更是如此了.  相似文献   

2.
正生态足迹越广,表明其对资源的消耗强度越大。据推算,到2030年人类将需要两个地球才能满足每年的资源需求。生态足迹可不是指某个人在土壤、沙漠、湿地等自然生态环境中留下的脚印,而是指人、城市、国家乃至整个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所留下的痕迹。生态足迹是地球伤痕的"标尺"在地球生态环境备受关注的今天,人们设计出多种指标来衡量人类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生态足迹就是其中之一。生态足迹可以这样理解:一只负载着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城市、工厂、铁路、农田等的巨脚,踏在地球上时留下的脚印就是  相似文献   

3.
戴丽莉 《科技资讯》2013,(28):225-225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不仅是人类生存和从事一切活动的场所,而且是人类生存的一切物质财富的源采.地球科学哲学在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本文将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地球系统的全球化、人类地球观的深刻变化三个方面,从而阐述出地球科学哲学的发展背景,为未来地球科学哲学的发展提供方向性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4.
45亿年前,一个火星大小的物体与地球相撞,将地球撞飞了一大块,这一大块后来就成为了月球。这次撞击还使地球的地轴倾斜了一点,因此我们的星球现在是在倾斜着绕太阳运行。这是两大改变。现在,在一年中,照射到北半球和南半球的阳光量随着地球绕太阳公转而不断变化,先是南半球向太阳倾斜,然后是北半球。这种循环促成了地球的季节变化。没有季节人类处境悲惨这也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如果没有地球的倾斜,人类的处境将是悲惨的。忘掉现代科技,忘掉蒸汽机,或者切片面包吧。在一个没有季节  相似文献   

5.
兰西 《科技潮》2007,(8):50-51
据报道,地球上目前拥有65亿人口,这也是地球上人类最拥挤的时候,许多科学家都在谈论“人类时代”给地球带来的破坏,譬如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全球变暖,人类释放的化学物污染了海洋和河流,人类的乱砍滥伐造成森林面积急剧减少。那么,假如人类在一夜之间突然从地球上全部消失,那么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科学家艾伦·威斯曼博士,对没有人类的地球将会怎样戏剧性变化进行了大胆的科学狂想。  相似文献   

6.
活动节律和集群行为是评价野生动物种群状态的重要参数.本研究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在吉林珲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红外相机陷阱法对东北梅花鹿(Cervus nippon mantchuricus)种群的活动节律和集群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北梅花鹿全年日活动节律具有明显的双峰趋势,主要在晨昏前后活动,且日活动节律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夏两季的活动强度较大,秋季次之,冬季的活动强度最小且持续时间最短;监测期内梅花鹿的平均集群大小为(1.42±0.03)只,集群大小和集群类型出现的频次在全年及各个季节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1~2个个体出现的频次最高,主要集群类型为雌性单个个体和雄性单个个体,其次为雌性群和母子群.梅花鹿的行为表现差异受生活史特征、气温、日照长度和人类活动的季节性变化等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理论推理和数理分析的基础上 ,获得了地球产生周期性涨落变形的潮汐力表达式 .由潮汐力导致的潮汐 ,其波长和振幅随地球离黄道面的远近不同而变化 ,随着距离增加 ,波长与振幅逐渐减小 ,但同一环线上振幅各点一致 ,周期约 1 2 h.地球的胀缩特性和沿轨道径向的变化速度 ,是影响地球潮汐能量的决定因素之一 ,地球公转轨道的 2 68°1 5′处为潮汐能量最大处 .地球的潮汐力是由椭圆轨道运动产生的 ,由于月球的轨道运动是以地球为焦点 ,所以在月球上可以产生受地球影响的潮汐 ,而不可以产生相反的潮汐 ,因为海水或岩浆没有以月球为焦点的轨道运动  相似文献   

8.
在大约45亿年漫长的地球历史演化中,地球经历了25个伟大的里程碑式事件,这些事件成为塑造地球的重要转折点。在地质学和地史学发展历程中,针对地质现象及生物进化产生了许多假说和观点,极大地促进了地球科学的发展,丰富了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站在当代地球科学家的高度,需要具备辩证唯物主义地球历史观,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科学观来认识人类探索自然的曲折历程。人类活动已成为影响地球系统的重要营力,它迅速改变地球面貌,由此造成的环境问题严重困扰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尽管围绕"人类世"这一术语仍有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地球历史已经迎来了新阶段,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以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面对地球历史新阶段,需要当代地球科学人高屋建瓴,引导世界人民形成"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人类共识。  相似文献   

9.
地球上的热量平衡问题是目前人类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地球上的热量变化不仅影响到气温的变化同时还影响到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从对热量平衡的认识及失去平衡的后果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地球系统科学产生以来,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就日益受到重视。人们通过对深海沉积、冰芯沉积和黄土沉积的氧同位素研究发现了地球系统环境的10万年、4万年及2万年的变化周期。这与通过天文学计算而获得地球轨道参数变化周期是一致的。因此,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被认为是地球系统环境变化的驱动力。本文集中讨论了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对地球系统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根据同源理论,将人类的某些行为习性与相应动物的行为进行比较,尤其是与灵长类动物的行为进行比较,来探索人类行为习性的原始特征和演化痕迹.  相似文献   

12.
动物方面生物安全的若干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有关动物方面的生物安全问题作了探讨.生物安全主要涉及到环境生物、农业和人类的健康这三方面.生物安全的外来威胁来自外来有害生物、生态入侵和外来转基因生物,通过对这三方面的阐述,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几十亿年来地球上的生物是否存在周期性的繁盛与衰亡,可以说是全人类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寻找发现生物大灭绝的规律可以说是人类的梦想。从已发现的化石来看,地球上确实发生过若干次生物大灭绝,而且距我们今天都十分遥远。我们仅仅从现在地球的某些变化似乎很难发现古代生物大灭绝的规律。所以,如果我们从一个宇宙年的角度来看待地球上的生物大灭绝现象,可能会使我们对问题的认识更接近于正确答案。  相似文献   

14.
犁鼻系统在鼠类繁殖行为中的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犁鼻器在鼠类繁殖行为中的功能研究,并将其与主要嗅觉系统的功能进行比较,发现虽然犁鼻器是一个微小的,而且常常是被人们所忽视产有争论的器官,但它在鼠类行为,尤其在繁殖行为方面具有多种功能,对此要用新的研究方法对犁鼻系统的功能作进一步研究,以便和主要嗅觉系统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进行比较,进而更精细地探讨人类犁鼻系统的生理机理。  相似文献   

15.
何巍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2):13085-13090
社交媒体的出现为人类提供了新的交流方式,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也反映了人类的社会行为。利用可视化分析技术可以对社交媒体数据进行交互式分析,提高人类对抽象信息的理解和综合研判能力。本文首先介绍了可视化分析的步骤。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社交网络可视化、时空信息可视化和文本可视化的实现方式。最后,对可视化分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道家思想具有独特而丰富的、深邃的伦理道德观,具有许多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相通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道家重视自然,强调用自然来解释自然,“道法自然”,把人视作自然的一部分,人应该遵守自然的规律和法则;道家生态伦理思想也不同于西方传统主流思想中强调“人为自然立法”的自然观,道家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认为不仅自然万物之间,而且人与自然万物之间都存在着共同的本质,遵循着共同的法则,表现为一个共生共荣、同源同体的有机整体。“自然主义”和“道通为一”是道家思想通向现代生态伦理学的两个基本观念,不仅显示了古老的东方智慧,对现代生态伦理学发展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人们过分强调生产力的客观性,只是从外在于人的单纯的物的方面去理解生产力,因而生产力的发展只被看成是一种外在财富的发展。其实生产力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只是由于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生产力表现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异化,表现为某种异己的物的力量并且扭曲了人的发展。我们相信,只要社会不断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必将打破异化的状态,重新回归为人的本质力量,使人类主体真正获得全面自由发展的解放。  相似文献   

18.
在《探险家沃斯》中,怀特将人之本质属性诠释为"人是斩了首的上帝",即人兼有神圣与世俗双重属性。人是上帝,喻示人具有内在神圣性;人会被"斩首",意味着人具有现实的世俗性。怀特强调,世俗性是立身之基,但若为之所困,便会在物欲狂潮中失落对神圣与无限性的信仰和追求;现实生活需要神性的升华,但不应以逃避乃至牺牲现实生活为代价。现代人只有经由受难,正确体认双重属性的辩证统一,才有可能超越单维度生存困境,走向曼荼罗式的圆满与和谐。  相似文献   

19.
人的本质及人的全面发展与思想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及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思想道德教育对人的本质及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着重论述人的本质及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涵义以及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关系,揭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历史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西方哲学中一直都包含着人对人的认识这一内容。从人生哲学、宗教人学、到理性主义人学及现代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和反思,西方哲学对人的认识逐渐深刻。而这种认识最后必然得出结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共存,人在与自然和平共处的实践中实现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