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外来词是跨文化交际的产物,是现代汉语词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词汇作为现代汉语外来词的主要词源,使用日趋频繁。以《现代汉语词典》收集的英源外来词为语料,探讨了现代汉语英源外来词的译借方式,汉化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研究中,外来词的汉化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外来词汉化研究的成果,不仅可以丰富比较语言学的内容,而且对外来词的规范化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什么是外来词的汉化?一种外语的词一旦被汉语吸收,它就得按照汉语的特点和需要进行改造,从而成为汉语词汇中的成  相似文献   

3.
在历史上,当两个民族互相接触交往时,往往会在语言问留下痕迹,即在各自的语言中溶入某些外来成分。汉语词汇丰富纷繁,原因之一与外来词的引进有密切关系。如1984年出版的《汉语外来词词典》(刘正埮、高名凯等编)所收录的汉语外来词就有一万余条。反之,汉语的词汇也会在语言间互相影响下被别的语言吸收,例如英语中就存在一批数目可观的来自汉语的词语。半个世纪以来,在外来词的研究中,国内学者们比较侧重研究汉语中的借入成  相似文献   

4.
社会的发展变化,必然会引起词汇的发展变化,各民族外来词的吸收与发展便是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主要就汉语外来词数量的增加,结构变化的一些倾向和汉语外来词应规范的一些原则,提出了个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外来词是语言接触的结果,也是语言非自足性的表现。在汉语词汇系统中,外来词有着与其他词汇相异的独特一面,因此,探讨外来词的修辞特点十分必要。从静态的角度观察,外来词的语用特色主要体现在填补词汇空白、促使语言精简、达成音义相谐、凸显民族文化心理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丁树亭 《科技信息》2009,(22):I0113-I0113
借用是任何语言得以发展的必要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融合,各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贸易等方面交往联系不断深入,各民族语言相互渗透,大量外来词涌入汉语中,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本文分析了汉语中外来词的定义、归类,对外来词进入汉语的历史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外来词的借用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而外来词的滥用和翻译的混乱又同时造成了语言的污染.本文旨在通过对汉译外来词的几种主要方法,如音译、意译、直译、音译加意译、音译加汉语语素、音译兼意译,进行分析、讨论,引起人们对于外来词的翻译、吸收及其规范化的思考和重视.  相似文献   

8.
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土,在佛教逐步由印度佛教发展成为中国佛教的大背景下,大量佛源外来词被译借到汉语中以后,从词形到意义都受到汉语词汇规律的制约,逐步成为汉语词汇的组成部分。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佛源外来词的汉化,一般有“双音化”、“意译化”、“定型化”、“多义化”、“世俗化”、“词素化”等步骤,具体一个佛源外来词可以经历多种步骤,但不一定要经历以上每一种步骤。  相似文献   

9.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既深且远,表现之一就是汉语中产生了大量反映佛教观念义理发的词汇。但这些通常被视为外来词的词汇中,其实有一部分在佛教输入中国之前就已经存在于典籍之中。通过对这些词汇来源的考辩,还原它们的本来面目,进而审视传统学界对外来词的判定标准,强调了词语意义对于判断外来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外来词对汉语的影响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朝虹 《河池师专学报》2002,22(1):88-89,92
本文从正反两方面探讨了外来词对汉语产生的影响。文章认为,外来词的引入一方面可以丰富和繁荣汉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增强汉语的表达能力,扩充汉语的词汇系统,促进中外语言文化多方位、多渠道交流;但在另一方面,外来词的负面影响也是相当明显的,它破坏了汉字形、音、义的统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汉语的构词形式、语音系统以及汉语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英汉词汇互借是随着中国和英美等国之间交往历史的变迁而变化,从英汉词汇互借的内容和方式上可看出英汉词汇互借相互影响的程度。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和英语中的汉语外来词互相引进的历程,某些借词被引进后的内化过程,对借词所涉及的范围归类和对引进借词的翻译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反映出语言间文化的融合正逐渐向着趋同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英语外来词在译人语中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对于外来语的翻译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外来词借人的流向及其对当代中国人文化心理的影响.文化融合与交流在不断的扩大,大量的英语外来词汇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语言,但并不影响汉语的纯洁性.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掀起了新一轮吸收外来词的高潮。随着新事物和新概念的不断涌现,人们对新词汇、外来词汇的需求大大增加,来自不同民族、语言的外来词反映出新时期的中国社会对异族文化的进一步接纳。本文从语言接触和方言交流的角度把外来词的来源细化为直接外来词和间接外来词,得出了一些关于当代汉语外来词来源分类的一些新思考。  相似文献   

14.
英语外来词在译入语中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对于外来语的翻译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外来词借入的流向及其对当代中国人文化心理的影响。文化融合与交流在不断的扩大,大量的英语外来词汇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语言,但并不影响汉语的纯洁性。  相似文献   

15.
曹仁松 《科技信息》2008,(29):185-185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词汇是语言中最敏感的因素,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变化。我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外文化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借词)日益增多。本文对英语外来词进行分析,阐述了外来词反映了我国社会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佛源外来词世俗化的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土,在佛教逐步由印度佛教发展成为中国佛教的大背景下,大量佛源外来词被译借到汉语中,并逐步成为汉语词汇的组成部分。我们称这一过程为佛源外来词的汉化;汉化过程中,佛源外来词必然经历由佛教词语渐渐被世俗生活接受的过程,可以认为,佛源外来词的世俗化是佛源外来词汉化的重要步骤,一般经历了由教内到世俗、增加世俗生活意义、完全进入世俗生活以至迷失佛源等步骤。具体一个佛源外来词世俗化往往是几种情况互相交织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大量外来词语涌入国门,有专家学者认为我们汉语西化了,也有人认为是英语对我们汉语“渗透”了,我们则认为汉语以她的大度、宽容接纳了它们,并且将它们同化乃至融合。具体体现:(一)外来词语译字的汉化,表现在外来词语译字的语素化;(二)外来词原型的汉化。表现在原型的拼音化;构词规则的汉化;词型的汉化。本文针对这些现象进行了分析,用以证明不是我们汉语西化了,而是我们汉语把外来词同化了、汉化了。外来词语丰富了我们汉语词汇,但在丰富的同时也存在一个规范问题,如何规范是我们要长期做下去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8.
夏至 《世界博览》2013,(15):86-87
现代汉语中充斥着很多英语外来词汇,像"沙发","麦克风"等等。英语里也存在中文外来词。不过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英语中还未曾有一个汉语词汇或者是汉语习语成为惯用英语。唯一称得上的惯用语可能是"关系(guanxi)"。英语中已有的大部分汉语词汇的拼写及意义通常是借用自粤语。叩头(Kowtow)、工合(gung ho)、上海(Shanghai)现已成常用的正宗英语词汇,和改革开放后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与信息网络的发展,汉语中的外来词语越来越多,这是经济与文化繁荣的标志。现在外来词语是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长期以来,汉语对外来词的翻译一直存在着以下几种主要方式:音译法、意译法、仿译和音译兼译法。本文就外来词的主要翻译方法:音译法,从不同的理论角度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汉语词汇中,"化"词根与类词缀并存,而由后起类词缀"化"构成的词语的词性问题也较为复杂,特别是现代汉语中一些"化"类词是外来词或是按照外来词的模式构造的新词。我们借鉴印欧语系的语法规则,将中英语言对比,追根溯源,重点考察由词缀"化"构成词语的名词性质,并对不同的情况分开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