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2 毫秒
1.
轻型客车防抱制动系统计算机仿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文章对轻型客车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建立了与防抱制动系统相关的数学模型。以车轮角加减速度及车轮角加减速度变化率为控制对象,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下,分别对有防抱制动系统和无防抱制动系统的汽车进行了制动过程动态模拟。并简要分析了有关汽车参数及路况变化对ABS系统工作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制动器耗散功率最大为目标的 ABS 控制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提出了一种以制动器耗散功率最大为目标的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控制方法。首先对这种方法的控制效果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与经典的滑移率控制相比,利用制动器耗散功率最大作为ABS的控制目标可以使车辆具有更好的制动稳定性和较高的制动效能,而且这种方法能够自动根据路况对ABS进行自适应的调节。然后利用极大值原理导出了控制律。数值仿真计算的结果证明了控制原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实时五通道ABS检测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在汽车转鼓试验台上进行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ABS)的研究试验时的试验数据采集和分析,辅助分析和研究ABS的工作性能,该系统可以实时检测ABS系统和车辆的5个主要参数,即:车轮速度、车身速度(转鼓速度)、路面制动力、ABS执行器动作状态(增压阀、减压阀开关状态)。通过对采集数据的分析处理可获得ABS系统的制动状态、制动时间、抱死时间、制动过程的滑移率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实时五通道ABS检测系统- 该系统主要用于在汽车转鼓试验台上进行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ABS) 的研究试验时的试验数据采集和分析,辅助分析和研究ABS 的工作性能- 该系统可以实时检测ABS 系统和车辆的5 个主要参数,即:车轮速度、车身速度( 转鼓速度) 、路面制动力、ABS执行器动作状态( 增压阀、减压阀开关状态)- 通过对采集数据的分析处理可以获得ABS 系统的制动状态、制动时间、抱死时间、制动过程的滑移率、车轮角减速度等性能参数- 系统以图形方式将这些数据显示在屏幕上,从而可以直观地对ABS 系统的控制效能、系统滞后性能、控制精度和控制逻辑进行评价和分析- 本文详细描述了系统软硬件的构成和功能,并给出了检测和分析样例  相似文献   

5.
汽车ABS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汽车的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工作特点和性能要求,在模糊自适应控制(FAC)和神经网络控制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控制(FNC)方案对汽车ABS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比较了FAC和FNC方案.结果显示,汽车ABS的FNC是成功有效的.且在设计模糊控制器时采用了本文提出的推理轨迹的方法,使模糊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更为便捷有效.  相似文献   

6.
大型全地面汽车起重机制动系统仿真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60t大型全地面汽车起重机制动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及制动系统的结构分析,对车辆的制动性能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汽车制动系是汽车重要的系统,直接关系到汽车行驶的安全性,汽车的制动距离主要由制动器的摩擦付控制,形成制动器制动力矩的数学模型是评价制动器制动效率高低的主要指标,同时为设计ABS防抱死系统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通过大型多轴全地面汽车起重机制动过程的受力分析,对车辆的制动性能进行仿真计算,为求解多轴单车机制动性能参数计算的静不定问题提供了一个新方法,可预测大型工程车辆的制动性能。通过研制的专用试验装置,对整机进行性能试验,试验与计算分析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考虑在制动时汽车空气动力学对汽车的影响,文章以提高制动性能为目标,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方法对汽车尾部空气流动特征进行数值仿真,对某轿车设计出一个契合在汽车行李箱上的可翻开的翻板,旨在利用其产生的附加风阻力和负升力来减少制动时间和制动距离.通过调节翻动式后翼板的角度,用CFD软件得到数值仿真对比.结果表明,在初速度为40...  相似文献   

10.
汽车制动性是汽车主动安全性的主要性能之一,为保障汽车运行安全,汽车制动性能检测是强制性的车辆安全性能检测的主要项目之一。进一步研究汽车制动性能检测的相关理论和技术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对汽车制动性能检测参数限值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采用传统方法对急刹车情况下汽车防抱死制动性能进行研究时,通常将车轮转速作为影响因子确定车轮转速阈值,效率不高。提出一种新的汽车防抱死制动性能影响因子,通过对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的力、地面制动力、地面附着力等进行分析,完成急刹车情况下汽车防抱死制动过程中受力分析。通过对急刹车情况下汽车防抱死制动过程中车轮滑动程度、滑移率和轮胎侧偏角等进行分析,完成汽车防抱死制动性能影响因子分析过程。依据汽车横向稳定性、控制误差、轮胎特性变化,以及车辆运动状态和路面条件等,对汽车防抱死制动过程中滑移率和轮胎侧偏角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实现滑移率的实时控制,保证制动过程中的附着力,提高汽车防抱死制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依据实际情况实时改变滑移率,保证高附着系数,对汽车防抱死制动性能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汽车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悬架、制动等系统可以主动调节作用力,使汽车制动舒适性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回顾了车辆乘坐舒适性问题,重点关注在制动工况下的乘坐舒适性。制动舒适性是指车辆在制动时因车辆纵向动力学变化所引起的驾乘人员的不适。从影响因素、控制结构、研究方法等方面对乘坐舒适性问题进行了综述和对比分析;悬架系统、制动系统是影响乘坐舒适性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制动过程的解构得出,频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结合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的背景,分析了典型工况下的乘坐舒适性;总结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最后对乘坐舒适性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汽车制动性能失灵会危及生命安全.为此,文中提出一种通过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电容加速度传感器来监测动态汽车制动性能的方案.将传感装置安装在汽车轮胎内部用以获取径向加速度信号,将制动时段的径向加速度信号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向外部接收系统传送,作为后续变换处理和制动性能评估的依据.文中对加速度传感器信号的组成进行了理论推导,并阐述了传感器信号的采样、动态标注和存储、平滑去噪、斜率比较以及制动起始时刻判定等的处理方法.硬件实验结果验证了该轮胎内置传感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汽车防抱制动系统仿真及控制逻辑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汽车制动过程动力学方程和液压制动系统防抱制动工作原理,建立了以车轮减速度、加速度和参考滑移率共同控制的汽车防抱制动仿真模型,分析了控制门限选择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最后,将仿真结果与试验值对比,验证了仿真程序.  相似文献   

15.
张娟 《科技资讯》2012,(24):92-92
汽车制动集能够提高经济性并降低排放。以AMESim为平台,对某公共汽车制动集能系统进行设计与建模。以一定的初速度制动,分别对其制动集能过程和起步放能过程进行仿真,仿真算例表明制动集能能有效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所建立的汽车制动集能系统模型能够便捷地用于汽车制动集能系统。设计,能够增强研发速度,节省成本。  相似文献   

16.
解决制动初期的制动力分配难题对汽车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汽车制动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含有控制级和协调级的电子制动力分配(EBD)分级控制方法,设计了基于模糊推理的各轮预分配制动力控制策略,并根据各轮参考滑移率对各轮预分配制动力进行调整。利用汽车电子控制单元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平台,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了汽车EBD与ABS硬件在回路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EBD分级控制在制动初期ABS起作用前,能够有效调整汽车制动力分配,提高了整车制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鉴于汽车防抱制动系统控制过程中存在时变性、非线性、不确定性等问题,采用一种基于分数阶PID的控制方法,设计了分数阶PID控制器,并在Matlab/Simulink系统进行了单轮车辆的防抱死制动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具有更好的鲁棒性,控制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8.
针对汽车制动的特点,分析了汽车制动过程的几个主要阶段,探讨了影响汽车制动的主要因素,建立了轮胎旋转动力学模型和半车制动模型,提出了滑模变结构的防抱死制动系统,并采用基于指数趋近律的方法进行制动。仿真实验表明,能够提高汽车的制动性能、缩短抱死刹车距离,有效抑制抖动现象。  相似文献   

19.
分析汽车制动过程及制动过程中角速度、角加速度的变化规律 ,建立车轮动力学模型 根据产生最大制动力的车轮角加速度即临界角加速度及其变化规律 ,采用角加速度门限值作为控制参数 ,并以EQ1 40型汽车气制动系统为基础 ,建立电子防抱制动实验系统 通过转鼓实验台的多次实验 ,效果明显 ,所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和经验亦将有助于更深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汽车制动性能检测结果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汽车制动性能检测中4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对大样本检测数据进行了方差分析处理与设计,揭示了汽车制动性能检测结果向量的联合分布特征与边缘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车型因素对检测结果具有显著影响。该结论为改进汽车设计与制造,创新车辆检测管理制度,有效地组织与实施车辆的维护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基础性支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