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东汉的皇宫宿卫体系是在继承西汉皇宫宿卫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而形成的。东汉皇宫多层宿卫体系非常严密、宿卫军权高度集中,这利于东汉皇权的集中和强化。然而,东汉后期,随着外戚和宦官势力的不断膨胀,他们为把持国政,都争相把控制皇宫宿卫力量作为争夺权势的强力后盾,使东汉皇宫多层宿卫体系成了外戚和宦官削弱和控制皇权的凭借。  相似文献   

2.
东汉的皇宫宿卫体系是在继承西汉皇宫宿卫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而形成的。东汉皇宫多层宿卫体系非常严密、宿卫军权高度集中,这利于东汉皇权的集中和强化。然而,东汉后期,随着外戚和宦官势力的不断膨胀,他们为把持国政,都争相把控制皇宫宿卫力量作为争夺权势的强力后盾,使东汉皇宫多层宿卫体系成了外戚和宦官削弱和控制皇权的凭借。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村民自治的推行,在农村出现了村党支部、村委会、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家族势力等多种力量管理公共事务的局面,其中家族力量不容忽视,迫切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性作用,把家族力量纳入有效政策监督和管理的范围,对家族的活动和运作加以规范和指导,对农村家族势力进行控制和引导,以塑造社会公共事务治理的良性秩序。  相似文献   

4.
安南都护府是唐朝为了管理南部边疆而建置的地方高层行政机构。安南都护府管内有正规州县和羁縻州县。部分正州因环王国势力入侵而陷落,后被收复;羁縻州的变化,则以大中八年为界,分作两个时期,尤以后一时期羁縻州变化较大。安南都护府建制变化的原因,主要有政府的政令规定、都护的管理失当,以及南诏与环王国等势力的入侵等。  相似文献   

5.
两汉督邮主巡查属县、检核非违,对当时的地方吏治和社会秩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监察权力是督邮权力的核心内容。而督邮与郡守在人事及权力分配上的特殊关系则使其最终走向了自己的反面。  相似文献   

6.
两汉督邮主巡查属县、检核非违,对当时的地方吏治和社会秩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监察权力是督邮权力的核心内容。而督邮与郡守在人事及权力分配上的特殊关系则使其最终走向了自己的反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唐朝后期国家财政崩溃的原因,认为,军费和官俸开支的不断增长,统治阶级穷奢极欲地挥霍浪费,物价的持续上涨以及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人口日益减少等,都是促使其财政崩溃的重要因素。唐代后期财政崩溃,始自安史之乱,到唐僖宗时期国家财赋来源基本断绝,皇帝成为受藩镇控制的傀儡,最终被废,唐朝的统治亦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8.
缪云台是云南近代的经济实业家和理财专家,他采取果断措施对富滇新银行进行一系列改革,重新恢复了富滇新银行的信用,最终使富滇新银行走上正轨。富滇新银行改革的成功使云南的金融得到稳定,促进了云南的经济建设和云南地方政权的巩固与发展,有利于近代云南的工业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两汉时期,酷吏多出,构成其一种特殊的政治现象,这种现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将对东汉酷吏的生存土壤及其主要特点进行了专门探讨,以求更准确地认识东汉政治。  相似文献   

10.
两汉之际及东汉建武初期的隗嚣政权具有鲜明的士族化性质,扶风士人集团在其政权中处于重要地位,由于两者在政权正统性、政权归属等问题上的矛盾与冲突,最终导致扶风士人集团投向光武政权,成为隗嚣政权兴起和覆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马援少有大志,以征战沙场为人生目标,且基本上实现了自己的壮志。然而,他的终局却是死后蒙冤,并被追缴了将军印绶。马援在东汉初期全国基本统一之后,仍然不断"自请"出兵的行为,与东汉初期的国家战略形势发生了分裂、对抗,进而导致马援的悲剧结局。范晔所谓"伏波好功",是对马援悲剧的发人深省的历史注脚。  相似文献   

12.
凉州地区自汉武帝划入版图后 ,胡汉杂处于此。在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下 ,胡化后的汉人亦十分剽悍。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之后 ,地方势力兴起 ,“玩众黩旅”的凉州人 ,其气势不仅足以左右当时政权 ,更影响了未来三国鼎力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东汉时共发生了三起废太子事件,其中除刘保最终继承大统外,其他均以王侯终了。与西汉及隋唐的废太子不同的是东汉的废太子都得保全,没有发生流血事件,其子孙也能得其荫德,这其中原因复杂,既有表面现象,也有深层的原因;既有人为作用,也有社会大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东汉豪族大姓主要由战国以来的封建旧贵族和随着秦汉地主经济的发展而新兴起的豪强大族构成。东汉初,政府一方面打击那些与王权相忤的豪族,一方面又扶植、放任豪族大姓的发展。东汉中期,豪族发展呈上升趋势,各地强宗大姓的社会、经济势力极度膨胀,对东汉社会影响巨大。因此,分析探讨豪族宗族组织更有利于对豪族大姓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云南地处西南边疆,民族与化是多样性色彩,战国至西汉武帝以前,多民族的云南地区,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处于原始部落至奴隶制国家的各个阶段。武帝以前归属汉朝,至东汉时期,大部分民族与汉族融合,渐次进入封建社会,由青铜化发展至铁器化,说明武帝统一西南地区对经济社会进步产生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门阀世族活跃在政治舞台上,门阀世族在东汉中叶已经把持垄断了仕途;曹魏时期创行的九品中正制保证了门阀世族的政治特权,有助于门阀世族的形成,东晋王朝以后直至南北朝前期,门阀世族及其统治达到了鼎盛,南朝后期,门阀制度走向衰落。隋唐时期,门阀世族的势力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7.
和亲是唐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手段。在唐代289年间,曾出现过20位“和亲公主”。从史书记载来看,这些“公主”多非皇帝之女,真正出自皇家的只有6位,其余都是宗室之女、宗室外甥女或功臣之女。虽然这些公主多是“假冒牌”,但其家族都与李唐皇室有着密切的关系,其身份地位与“真公主”并无显著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家族法是古代中国宗法制度发展的产物,作为封建国家法律的重要补充,起着管理宗族、辅助国家治理的重要作用。家族法有其自身的发展脉络,起源于宗法浓厚的奴隶社会,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出现了家族法的雏形,隋唐以后至清代逐步成熟直至完备。家族法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封建伦常秩序、财产关系、婚姻继承、祭祀、族谱及惩罚等。  相似文献   

19.
唐代宫廷音乐教育的发展是与东汉“鸿都门学”以来特别是隋唐官学教育中的附设制度紧密相连的,这种行政管理机构下附设的职业学校教育形式是官学教育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这一时期,音乐教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为五代、宋元时期的市民音乐文化的兴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时实施的一系列技能训练措施,不仅具有研究价值,更重要的是具有实用价值,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同样有许多方面值得推崇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孙坚"治兵鲁阳"是东汉末年特殊历史背景下发生的一桩影响历史走向的重大军事政治事件。孙坚因"治兵鲁阳",而得以创下打败董卓收复洛阳的丰功伟业。正是孙坚"治兵鲁阳"所锻炼出来的基本武装力量,凝聚起来的核心人才群,赢得的良好政治声誉,构筑起了孙吴立国江东的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