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的体育哲学根植于五千年中华文化思想体系,与儒家、宗法和理学思想有很大的关联;而西方体育文化则深受古希腊、古罗马等历史文明的影响,文化积淀的不同使二者的体育哲学思想存在较大的差异。从思维模式、事物认知方式和价值观等方面对二者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体育系统科学及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梳理,深度挖掘两者的思想契合点,提出了以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为文化基点下的体育系统科学的再发展,旨在为体育系统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可行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当代生态哲学思想为参照,审视和发掘庄子哲学思想中的生态哲学思想和生态智慧,具体讨论了三方面的问题:一、生态哲学的思想基础:顺道安道;二、生态哲学的基本特征:自然无为;三、生态哲学的理想境界:以人合天。以期对今天的生态哲学思想研究有所启示,也希望能为中西生态思想智慧的交流和对话提供经典文本。  相似文献   

4.
巩庆伟 《科技信息》2009,(32):280-281
本文通过对奥运文化与中国体育文化的哲学起源分析以及演进历程的探讨,以哲学的观点研究两种体育文化的历史根基和发展,比较其价值差异和冲突,为我国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5.
张惠娟 《科技信息》2011,(18):284-285
随着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人们逐渐对体育生态的命题重视起来,通过对当代国内外生态体育理论的分析,对"生态体育"进行概念性界定,并在生态哲学的思维方式基础上提出生态体育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功能,为当代生态体育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代核心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中,以革旧学苏的思想、奥运战略思想、全民健身思想,渐次地形成了当代中国三个阶段的三种核心体育思想形态。这三种核心体育思想形态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体育强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探究当代核心体育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基本过程及作用,把握当代三种核心体育思想形态的特征,进而总结当代核心体育思想的启示,对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走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参考价值,亦对今后研究中国体育思想发展演变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研究体育影视的发展,应该对中外体育影视作品进行研读,包括其内容,表现形式以及其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现状,从国产体育影视片当前的价值取向入手,来进行分析和思考。体育影视作品对体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尤其是在我国发展的新时期尤为突出,并规范了当代中国的社会价值取向和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体育的发展正日益走向繁荣和兴盛的新时代,这个新时代不仅仅体现在奥运会金牌数量等中国竞技体育的强大,同时更体现在中国体育文化在全世界的话语权.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文献、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中国竞技体育大国崛起之路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力求通过体育文化、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阐述,重新审视中国体育价值观迷失的原因所在.认为中国体育文化强国的发展是要寻求一种动态的文化生态平衡,既要保持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以一种崭新的姿态面向世界,又要不断的吸收其他国家体育文化的精华;既需要保持对外开放,又需要保持中华民族特色;既要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又要体育文化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9.
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的学校体育的改革,实质上是对传统体育教学的哲学扬弃,因此,必须站在辩证分析的哲学高度上,来认识过去的传统学校体育,在学校体育改革中处理好批判、继承和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江洪 《科技资讯》2009,(14):211-211
中国传统体育和西方体育无论是在其文化内核一哲学思想,还是其文化内涵的外显特征一审美观,价值观等方面都存着较大的差异。从两者的比较中找出中国传统体育的时代价值,从而确定它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载体。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和高校文化建设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聊城大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竞赛与当前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向存在着许多分歧,必然影响着学校体育文化的健康和谐发展。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本质属性和基本功能没能得到有效地体现,不符合现代学校的大体育观和大教育观,也不能与学校全面内涵建设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2.
意义理论是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的核心,一直备受人们关注。作为一种哲学理论,它是西方哲学逻辑发展的结果,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此同时,它又因在解决一些哲学基本问题上的方法论作用而具有重要的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数学哲学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历史上,数学哲学对数学教育很少有直接影响,而现在,数学哲学的研究,已被置身于数学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广阔背景上,因而若再不重视和探求数学哲学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则将得不到社会需求所提供的发展动力。另一方面,本世纪30年代以后,关于数学基础的探索和研究,也为数学哲学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创造了条件,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数学哲学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科玄论战”是新文化运动最后的一场文化思想论战,它发生的时空特殊,所论及的哲学主题对中国现代哲学影响深远,它促成了中国现代哲学新格局的形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颖 《科技信息》2013,(9):247-247
Access to relevant literature,sports circles widely discussed the fundamental question of sports concept,o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s,from perspectives of cultural political foundation and logics,this paper deeply discusses the logical basis and related issues of the concept of physical education,further deeply discusses related issues of sports concept,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basic theory research of China's physical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精华所在有:三元统一、中正和合、平衡归零,但在过去很长时间内,人们误把精华当糟粕,结果被批判和抛弃。现在,我们应该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指导下,吸取其精华,总结现代科学的新成就和社会实践的新经验,创造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薛有才教授在体育文化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发表了系列文章,《体育文化学》一书就是这些研究成果的结晶。薛有才教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哲学、现代社会学、现代文化学、现代体育理论等多种理论,从多角度对体育文化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把大家带人了体育文化的学术境地。他从体育文化观、体育文化史、体育文化价值、体育文化冲突4个方面全方位展开对体育文化的研究,对体育文化现象深入的思考与分析,为体育文化学勾勒出一个初步的框架。可以说,《体育文化学》是一部体育文化基础理论研究的好书。  相似文献   

18.
人类自我认识可分为两种方式 ,即哲学方式和科学方式 ,由此形成了关于人的问题的两种理论 ,即人的哲学和人的具体科学。人的哲学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门应用哲学或哲学的分支学科。人类学是主要研究人类的体质和社会文化的科学 ,属于人的具体科学。人学也是人类自我认识的重要途径 ,但并不是超越哲学方式和科学方式之外的第三种方式 ,而是两者的综合。在一定的意义上 ,人学就是哲学人类学。人学作为一门完整而严密的学科 ,至今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因此 ,对人学、人的哲学和人类学进行比较研究 ,可促进人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中国体育学建设迫在眉睫,是体育学界面临的重要学术议题,也是中国学者 不可推卸的责任。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中国体育学研究在起步阶段就陷入了研究 瓶颈,往来于几个概念之中,理论基础薄弱,欠账较多,总想寻找捷径却总无小路可走。 体育、体育学的研究需要以概念为抓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梳理相关材料,分析中国体 育学研究停滞的现状,找出学术责任缺位的困惑。体育学研究可以采用人文体育的研 究方法,来探讨体育的起源、体育形态、体育的发展规律、发展方向等学术问题,进而从 学科建设的角度,提出体育学的学科发展理论。体育学学科建设过程中要强调体育文 献的重要性,要从游戏的角度来认识体育本体,把握现代体育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创造性心智是一种在其活动中真正具有生产性的心智。创造性心智活动是独立的和具有首创性的活动。创造性心智是与生俱来的,但环境和教育可以促进也可以抑制其发展,现代学校依然存在阻碍创造性心智发展的力量。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应当有意识地将培养学生创造性心智作为任务或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心智需要在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培养学生的批判勇气和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和个性。杜威的相关论述带有明显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特点,不过,我们依然可以从中获得5点启示:环境是孕育创造性心智的重要因素;在学校教育中,即便在高等学校,培养创造性心智不是要求学生“创造”出什么崭新的理论和物品,而是要培养学生思考和大声说出自己想法的勇气;培养创造性心智应当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批判和辨别能力;个性是创造性心智生长的土壤,没有个性便没有创造性;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