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巫师"由"巫尸"演变得名,表明巫与死丧紧密相联。三峡丧礼是在三峡巫文化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一朵奇葩,是巫文化在三峡民间的重要表现和主要传播方式;巫文化制约和影响着该地区的殡丧礼俗,形成了招魂、送魂、抹汗、穿老衣、守灵、闹丧等多种形式的丧礼习俗。  相似文献   

2.
长江三峡为巫文化的起源之地。巫文化的风俗主要表现在巫教、巫术、避邪、崇拜等方面;巫歌、巫舞、巫戏等方面体现了巫文化的艺术特点,另有巫书、巫画、巫医等巫文化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三峡古代巫文化的研究,必须重视史料的梳理与描述,并关注巫与道教的关系、巫与乐舞的关系,方期有重大的学术突破。  相似文献   

4.
巫山地处三峡腹心,历史文化积淀异常丰富。任乃强、邓少琴、袁珂等先生筚路蓝缕,管维良、任桂园等教授发扬广大,致力于"大巫山文化"体系建构、巫文化研究、巫臷文化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宏观角度,对三峡远古巫文化进行了研究。主要论述了两个层面:古代巫师集团;巫师集团的共同信念、传统、知识、技术等形成的巫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当代学术界对巫山历史文化的研究,肇基于蒙文通、任乃强、袁珂、董其祥诸先生,三峡本土学者推波助澜,在《山海经》研究、盐业史研究、军事史研究、"大巫山文化"建构、巫文化研究、巫臷文化带研究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相似文献   

7.
三峡巫文化是远古时期人类在生息繁衍、推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种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原始文化,是人们关于万物有灵崇拜时代所有知识、技能、信仰、艺术、道德、风俗的总称。三峡巫文化与医学、易学、灵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都是以阴阳学说为核心,具有预测吉凶、行医救人、布道传教、关注民生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方棋的《最后的巫歌》展示了20世纪三峡原住民的社会生活和历史进程。小说一方面以现实主义的笔法描述三峡原住民的现实生活故事,同时又将久远的古文化信息和先祖神话穿插其中,以神话思维去解释和言说现实生活,来阐释和探秘民族文化的密码。小说还以宏阔的视野,将巫文化作为解读中国文化的一条途径进行文化寻根,完成了一个宏大叙事,并为这个已经消逝的文化形态留下了诗性的民族志记载。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巫文化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巨大影响,民间壁画在取材和表现手法上均有浓烈的巫文化气质;指出这种文化渗透具有深刻的文化艺术价值,影响并促进了现代壁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三峡民间传说以三峡风景传说为主,其本质意义是三峡人民附加在三峡自然景观之上的一种地域文化活动形态.作为以三峡人民为主体在漫长岁月中所创造并以口耳相传方式而流播的三峡文化的一个特殊分支,它集中反映了三峡人民的精神意志、心理情感、价值取向、理想追求和乡土情结.发掘三峡先民留给我们的这片地域文化富矿,对深入研究三峡文化与文学、弘扬三峡传统文化精华,构建三峡当代人文精神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三峡旅游商品的开发与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旅游商品是三峡旅游文化的重要产品,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针对目前三峡旅游商品极不适应三峡文化旅游发展这一事实,开发三峡旅游商品势在必行。具体办法是:充分利用好三峡丰厚的资源;创立三峡旅游商品的特色与品牌;提高三峡旅游商品的科技与艺术含量;建立系统化的设计、生产与销售机制。  相似文献   

12.
构建长江三峡交通文化研究体系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围绕如何科学构建我国长江三峡交通文化研究体系的问题,一是三峡交通文化研究中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二是三峡交通文化的主要内容的问题作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论三峡石文化的概念及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石文化是三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宏观的角度,把三峡石文化作为一个完整体系予以研究,对三峡石文化的概念予以新的界定,对主要品种予以简要介绍,作为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民族民间工艺是中国艺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云南建水紫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其生产工艺有着独特的审美、文化、经济价值。文章对建水紫陶生产历史、工艺流程作了介绍,分析其所蕴含的审美、经济价值;最后,针对目前建水紫陶生产与发展、保护与开发现状提出了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15.
吴文化作为吴地的区域文化,可以成为苏南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优质资源。汲取吴文化精髓,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创新的精神,养成内秀的气质,学习宽容开放的心态,形成至德勤奋的品格。高职院校要通过营造吴文化学习的浓厚氛围、打造吴文化教育教学平台、建立吴文化学习专业社团、开展吴文化学习实践活动等方式来积极有效地利用吴文化开展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6.
"乌"文化是绍兴特有的区域文化。文章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乌"现象入手,系统梳理了"乌"文化的表现形态,并结合考古材料与社会调查结果,利用文化人类学和文化发生学的理论,探究了绍兴"乌"文化的产生原因与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品牌的灵魂,被文化包装的商品能在充满“铜臭味”的商业世界里展现出商品的美感和诱惑力。品牌的文化包装得当可提升品牌的价值,生动地传达企业和产品的理念,准确地进行品牌识别。长沙的餐饮品牌就文化包装而言不乏精品,但从整体上看仍忽略了文化包装的真正内涵,且思维模式单一。  相似文献   

18.
传播方式的变革使大众文化变得日趋多元化,电视传媒、网络传媒、电信传媒、纸质传媒等共同构筑的大众传媒时代使大众消费主体的审美阈限获得了极度拓展和提升,同时也带来了身份认同的焦虑和审美理念的革新,社会性别的转换除荣格所说的阿尼玛与阿尼姆斯情结之外,更包含深刻的传统文化与青年亚文化语境的原因以及对身份认同的诉求。  相似文献   

19.
苯教祭祀者“莱坞”经书的流传年代久远,内容纷繁复杂,几乎涉及苯教文化的方方面面,对研究苯教文化意义重大.莱坞的经文种类繁多,大体上可以分为祭神、解秽、招魂、卦书、伏魔降鬼、禳解、招福类等七个部分,几乎所有的经文都与禳解有关.经文出现的年代不详,从经文表现的内容看明显具有原始宗教的特性.经文的规范率低,错别字出现频繁,且夹杂着方言,但具有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