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长江三峡为巫文化的起源之地。巫文化的风俗主要表现在巫教、巫术、避邪、崇拜等方面;巫歌、巫舞、巫戏等方面体现了巫文化的艺术特点,另有巫书、巫画、巫医等巫文化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三峡巫文化的审美阐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峡地区是巫文化的诞生地之一,三峡巫文化具有包括美学价值在内的诸多价值。文章主要以分析三峡巫文化的生活性、象征性、强制性和参与性特征为立足点,着重挖掘了三峡巫文化在寄寓民众情感、反映民众意愿、团结民众力量和推动艺术发展等方面所展现出的丰富人文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巫觋活动是萌芽期国家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在巫觋活动中产生了歌、舞和音乐以及各种礼仪.少昊部落及其后裔皋陶部落在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各部落中,巫觋活动是比较突出的.制礼作乐是皋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学术和艺术乃至国家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巫文化视角”为研讨楚辞屈马之最佳视角,指出东汉王逸,北宋朱熹等学者已从这一角度对屈骚进行审视,指出日本学者的“巫系文学论”有其合理的内核,从四个方面论析了南楚巫文化对屈骚思想和艺术的巨大影响和穿透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考查中国传统壁画的题材变迁和现代壁画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壁画民间化发展的文化成因,指出了这种民间化发展的后现代本质是大众参与创作,这一倾向将使壁画艺术成为诸多艺术形式中率先进入民间的先锋;并对壁画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两宋时期,佛教的普及和中国化对壁画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佛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借助壁画艺术渗透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间接地反映出两宋时期阶级社会生活的面貌、特征和思想观念,也在不同程度上代表着两宋时期的壁画装饰艺术的表现能力与制作的技术水平。中国壁画因佛教文化而丰富多彩,对中国壁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从而刺激了壁画艺术走向一个又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7.
高句丽古墓壁画是我国古代高句丽民族留下的文化艺术遗产。在实地考察、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探寻高句丽壁画的艺术风貌和艺术特征,对促进民族艺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室内大型壁画表现了公益性的内涵和雅俗共赏的艺术品位,承载着现代时尚、民族精神及地域风情等文化艺术符号。图书馆壁画的设计选择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壁画的构图、色彩、线条等装饰性因素都要始终贯穿人文性的精神需求。同时,图书馆壁画的选择,还应从题材、材质、材料和审美风格等方面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气息。总之,图书馆装饰壁画的设计选择应从人文性、装饰性和时代性3个方面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9.
壁画是与每一个地区的环境及文化特色都有紧密联系的综合性艺术,壁画的发展不仅美化了城市,带动了人们的审美层面,改变环境的同时也增强着城市的印象和特征。如今,壁画的发展以及壁画在环境中的精神属性及价值功用,对于城市的文化和经济都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句丽古墓壁画是我国古代高句丽民族留下的文化艺术遗产。在实地考察、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探寻高句丽壁画的艺术风貌和艺术特征,对促进民族艺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岱庙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作为封禅祭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颇受学术界的关注,但有关壁画绘制年代与壁画主要神祇身份说法不一。本文从壁画与建筑的关系及道教典籍资料出发,对壁画绘制时间及主要神祇身份做出细致考释。  相似文献   

12.
浅谈山西佛教文化的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琳洁 《太原科技》2007,(11):77-77,79
佛教文化日益成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山西省两大佛教圣地,五台山和云冈石窟从寺庙、雕塑、音乐、壁画等方面将佛教文化表现的淋漓尽致。由佛教文化带动起来的旅游业,在促进佛教文化弘扬光大的同时,也给佛教文化带来诸多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乌"文化是绍兴特有的区域文化。文章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乌"现象入手,系统梳理了"乌"文化的表现形态,并结合考古材料与社会调查结果,利用文化人类学和文化发生学的理论,探究了绍兴"乌"文化的产生原因与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4.
吴文化作为吴地的区域文化,可以成为苏南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优质资源。汲取吴文化精髓,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创新的精神,养成内秀的气质,学习宽容开放的心态,形成至德勤奋的品格。高职院校要通过营造吴文化学习的浓厚氛围、打造吴文化教育教学平台、建立吴文化学习专业社团、开展吴文化学习实践活动等方式来积极有效地利用吴文化开展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5.
苯教祭祀者“莱坞”经书的流传年代久远,内容纷繁复杂,几乎涉及苯教文化的方方面面,对研究苯教文化意义重大.莱坞的经文种类繁多,大体上可以分为祭神、解秽、招魂、卦书、伏魔降鬼、禳解、招福类等七个部分,几乎所有的经文都与禳解有关.经文出现的年代不详,从经文表现的内容看明显具有原始宗教的特性.经文的规范率低,错别字出现频繁,且夹杂着方言,但具有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壁画具有悠久的历史性意指,它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不仅记录着人类发展的各个不同时代的精神风貌与绰约风姿,同时也记录着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的思想观念与审美意识。壁画在自身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同时也对不同时代的文化有选择的吸收。本文在纵观中外壁画史的基础上,探究壁画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对各个不同时代文化的关照。  相似文献   

17.
敦煌唐代经变画的兴盛,在空间表现方面形成了人物群像、建筑等综合表现的方法,使唐代的经变画成为全新的中国式的佛教绘画.  相似文献   

18.
装饰壁画作为一种物质形态与意识形态的综合体而存在 ,它附着于一个建筑或环境整体 ,但又可作为一件艺术品而独立存在。装饰性是其最重要的艺术特征 ,这种特征通过色彩的主观性、造型的图案化、材料与制作工艺的多样化而体现  相似文献   

19.
丽江壁画始创于明代并存留至今,它展现的是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所崇奉的释道众神形象,而寓言性的附加意义则蕴藏于图像表层之下——白沙壁画是木氏土司集体性心理图式和王朝观的视觉呈现,是由图像符号讲述的神话,壁画的视觉形式之中寄寓了西南边疆政权的上层政治精英对国家、地方和族群的文化想象。身处汉藏夹缝之中的纳西族木氏历时数代经营宫室壁画,凭借图像来进行叙事,界定族群身份,并表述帝国、边疆、华夏夷狄的族群与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