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DSC对PVC/LLDPE共混体系相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示差扫描量热仪对聚氯乙烯/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共混体系的相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氢化后的聚丁二烯-b-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在共混体系中可以起到很好的增容作用。共聚物增容剂使PV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区域加宽,同时降低了LLDPE组分的熔融热。共混体系中LLDPE结晶动力学的测定结果表明,增容剂阻碍了LLDPE相的结晶,使其结晶速度下降。动力学结果还表明,LLDPE中不同结构的晶型分别按不同的Avrami方  相似文献   

2.
采用动态力学分析法(DMA)研究了聚氯乙烯(PVC)与固相法氯化聚乙烯(CPE)的相容性以及PVC/CPE/L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共混体系的动态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由低渐-高温两步氯化制得的CPE与PVC组成的共混体系为一部分相容体系,两相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即链段相容性,由低温一步氯化法制得的CPE具有氯化区和未氯化区类似嵌段式结构,对PVC/LLDPE共混体系具有增容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动态力学分析法(DMA)研究了聚氯乙烯(PVC)与团相法氯化聚乙烯(CPE)的相容性以及PVC/CPE/LLDPE(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共混体系的动态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由低温-高温两步氯化制得的CPE与PVC组成的共混体系为一部分相容体系,两相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即链段相容性;由低温一步氯化法制得的CPE具有氯化区和未氯化区类似嵌段式结构,对PVC/LLDPE共混体系具有增容作用.  相似文献   

4.
PMSQ/PVC(100/0,70/30,50/50,30/70,0/100)共混物由溶液浇法制备.经透射电镜观察到该共混物呈微观分相,但两相间界面较模糊;当PVC含量增至70%时,发生相逆转.所有共混物的扭辫曲线均只有唯一的玻璃化转变,并且由扭辫技术测得的PMSQ/PC共混物的Tg与由经验公式计算值相吻合,PMSQ、PVC在TBA测试尺度上的相容性较好.由于PMSQ中的SiOH在第一次升温中当温度高于318K时发生进一步交联反应,所有共混物二次加热后的Tg均比第一次升温时高,热历史对PMSQ/PVC共混物的Tg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EVA增容PVC/SBS共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冲击实验,拉伸实验,动态力学分析及扫描电镜的观察,研究了EVA增容的PVC/SBS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EVA对PVC/SBS有良好的增容作用,并且与SBS一起对PVC有协同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DCS、XRD、TEM方法分析研究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乳液与丙烯酸醌共聚物(PA)乳液共混乳胶膜相容性及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共混乳胶膜两个玻璃化转化有相互靠扰的趋势;共混体系中PA乳胶粒部分进入EVA乳胶粒核壳内部;而当共混比例为EVA/PA=70/30时,共混乳胶膜仍有部分EVA中的微量人混体系呈现部分相容情况。  相似文献   

7.
用小角X光散射(SAXS)对聚氯乙烯/线型低密度聚乙烯(PVC/LLDPE)共混体系的界面结构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体系宏观性能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发现氢化聚丁二烯—b—甲基丙烯酸甲酯(HPBD—b—PMMA)共聚物是PVC/LLDPE共混体系有效的增容剂,其分子量在很大的范围内都提高了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其增容本质是增加了相界面间的热力学相容性,而相间分子缠结对体系的宏观性能却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PVC/SBS共混体系的增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反应性挤出接枝的方法,在PVC/SBS动态硫化过程中引入顺丁烯二酯矸(MAAN),“就地”产生增容,以改装PVC与SBS间的相容性。用IR,SEM,DSC和力学方法对PVC/SBS共混体系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此过程可以获得满意的共混效果,可以实现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9.
PMSQ/PVC(100/0,70/30,50/50,30/70,0/100)共混物由溶液浇法制备。经透射电镜观察到该共混物呈微观分相,查两相间界面较模糊;当PVC含量增至70%时,发生相逆转。所有共混物的扭瓣曲线均只有唯一的玻璃化转变,并且由扭瓣技术测得的PMSQ/PC共混物的Tg与由经验公式计算值相吻合,PMSQ、PVC在TBA测试尺度上的相容性较好,由于PMSQ中的Si-OH在第一次升温中当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PA/PP合金体系的制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加入马来酸酐对PP进行接枝改性后,与PA共混可以提高合金体系的力学性能。当引入第三组分EPDM或NBR组成三元体系PA/PP/EPDM或PA/PP/NBR,可以大幅度提高合金体系冲击强度,且三元组分PA/PP/EPDM与PA/PP/NBR的力学性能接近,可以用NBR替代EPDM混入PA/PP合金体系中,降低产品成本。  相似文献   

11.
以聚丙烯(PP)与4种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热塑性弹性体(TPE))共混物作为原料,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发泡剂,在同向双螺杆挤出机-熔体泵发泡系统上进行挤出发泡实验。同时,运用旋转流变仪测试了LDPE、LLDPE、HDPE、TPE与PP共混对其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DPE/PP、TPE/PP共混体系的储能模量较大、零切黏度较大,使用这两种发泡体系可以得到泡孔尺寸小、泡孔均匀性好的发泡制品,且制品泡孔致密,泡孔破裂及合并现象较少。  相似文献   

12.
PP/UHMWPE共混合金增韧增强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PP/UHMWPE/LLDPE(聚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共混合金的力学性能与UHMWPE及LLDPE种类及含量的关系.发现UHMWPE对含有乙烯链节的共聚型PP有显著的增强增韧效果,UHMWPE的适当加入不但使基体的韧性得以提高,同时也可使其强度、模量、加工性能等得到改善.在PP/UHMWPE二元体系中加入适量的LLDPE,可改善二者的相容性,使体系韧性得到进一步提高.PP/UHMWPE合金的力学性能与二者间的熔体流动速率比(RM)存在一定规律性关系.在一定熔体流动速率(MFR)比值范围内,共混体系呈现脆韧转变行为.当5相似文献   

13.
通过缩聚反应制备一种可生物降解的柠檬酸基聚酯(PEGCA),采用转矩流变仪将不同反应程度的PEGCA与聚乳酸(PLA)共混,制备出一种可完全生物降解的柠檬酸基聚酯/聚乳酸共混物,考察了共混物的拉伸、冲击和弯曲性能,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貌.结果表明:PEGCA对PLA的增韧效果明显,使得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可达316%,冲击强度提高了近7倍;在不同的应变速率下,PEGCA/PLA共混物的力学性能不同,增大应变速率,将使共混物的拉伸强度提高,断裂伸长率降低;不同反应程度的PEGCA在PLA基体中的分散性不同,低反应程度的PEGCA的分散性较差,其共混物在较高变形速率下表现出更优异的韧性和延展性.  相似文献   

14.
CaCO3纳米晶须对PBT/PE/LCI杂化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了一种CaCO3纳米晶须和主链含磺酸基的液晶离聚物(LCI),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BT/PE/LCI/CaCO3纳米晶须杂化材料.通过DSC,红外图像系统和拉伸试验对共混体系的热行为、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共混体系中加入质量分数为3%LCI时,提高了PBT的结晶温度和结晶度,并且分散相均匀地分散在PBT基体中,证实LCI发挥增容剂的作用;当LCI质量分数为3%和CaCO3纳米晶须质量分数为5%时,杂化材料的力学性能达到了最大值,证实了LCI同时起到了增容和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5.
The effect of R-styrene-maleic anhydride copolymer (RSMA) compatibilzation on Nylon 6 ( PA6 )/polypropylene ( PP ) blends has been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through Molau test,microscopic morphology,and chemical structure.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rate R-SMA addition can promote reaction between anhydride in R-SMA and amino in PA6,and lead to a new PA6-gR-SMA copolymer in the blends.Such PA6-g-R-SMA copolymer in the blend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terfacial tension and PP particle size,and improve the compatibility of two immiscible phases in the blends.The crystallinity of PA6 in PA6/PP blends has greatly decreased by PP blends.The blends have the best comprehensive mechan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when the mass ratio of PA6/PP/R-SMA is 90∶10∶2 to 90∶10∶4.The impact strength of the PA6/PP blends with the compatibilizer is increased bv more than 150 %.  相似文献   

16.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得PC/PS共混物,研究辐射接枝共聚物PC-g-PS对PC/PS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通过SEM研究PC-g-PS对PC/PS共混体系形态结构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PC-g-PS的加入使得PC/PS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明显提高,分散相相区尺寸大大减小,界面张力明显降低,二相间界面粘合力提高,分散相的抗聚结稳定性也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制备工艺对动态硫化EPDM/PP共混物中EPDM交联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橡塑比的增加,EPDM/PP中EPDM交联度增加,选择酚醛树脂与硫磺硫化体系,共混体系中EPDM交联度较高,提高共混温度以及加入碳黑,共混体系中EPDM交联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研究聚氨酯/聚酯共混体系不同组分比的动态力学性能.并探讨不同种类、不同含量填料对体系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0%石墨填料对兼顾体系的阻尼性能和模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通过酯交换反应制作相容剂及其加入量对PC/PBT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不同的相容剂、PBT以及PE-MAH的含量对PC/PBT共混合金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容剂的加入,提高了PC/PBT共混体系两相问的相容性,改善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加入PE-MAH使材料冲击强度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具有优异降解性能的聚乳酸与淀粉、聚乙烯进行共混复合,以期得到加工性、力学性能、生物降解性优良的生物降解塑料、同时对其共混均匀性,熔体流动性,力学性能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