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以海西省会中心城市福州为例,利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福州体育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提出充分发挥福州体育产业的优势,抓住机会,克服劣势,规避威胁,促进体育产业科学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部旅游合作的六省省会城市旅游交通网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β指数、γ指数、α指数、通达度等指标对中部六省省会城市旅游交通网络进行了分析. 研究发现,中部六省省会城市旅游交通网络整体状况较好,能够促进中部六省间的旅游合作. 但各省会城市自身的对外通达度却有较大差别,其中武汉的通达度最好,是中部六省旅游交通网络的中心,郑州其次;太原则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通达度较差. 本文针对各省会城市旅游交通状况的这种差异性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区域多中心发展趋势下,结合共生理论提出区域旅游多中心共生的概念,并以福州大都市区为例,通过旅游经济发展指标、旅游关联度和共生密度的测算,对福州大都市区多中心共生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福州大都市区旅游发展“1223”空间结构模式和共生网络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4.
旅游枢纽城市的建设在丝路经济带旅游开发中具有战略引领作用.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旅游枢纽城市应具有聚集扩散和中转换乘2大功能.明确其功能内涵,合理构建旅游枢纽城市测评的指标体系,选取2013年的区域统计数据,以丝路经济带9个省会城市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定量测评.结果表明,成都、西安、重庆和昆明在各维度都位于前4位;聚集扩散功能与旅游资源丰度、国内外通航城市数量和旅游接待量密切相关,中转换乘功能与旅游资源丰度、中心度指数、旅游接待量3个变量具有因果关系.通过聚类将9座城市聚为2类,并对4个重点城市建设成为旅游枢纽的条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从旅游节点、旅游通道、城市旅游区3个要素入手,对福州城市旅游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指出福州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最佳布局模式是带状模式。  相似文献   

6.
对长江经济带旅游资源分布、旅游业发展差异性和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可达性进行分析.提出以上海市为首的长三角城市群作龙头,以武汉市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作龙身,成渝城市群作龙尾,滇中、黔中城市群作补充,各地省会城市作节点,地级城市互作补充的旅游互补机制,从而提高长江经济带旅游业整体竞争力,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合肥科技》2004,(9):1-1
2004年9月10—12日,第24届华东省会城市科技工作交流会议在合肥的国家级民营科技企业创业服务中心隆重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济南、南京、杭州、南昌、福州、合肥6个省会城市科技局领导和市科技局各有关处室负责人代表共30余人,会议特邀上海市科委参加。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增长和交通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城乡居民休闲旅游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山东省人口分布密集,旅游资源丰富,济南作为省会城市,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客源地和旅游业的核心城市之一.济南在休闲旅游方面呈现出由市内城郊出游向周边城市蔓延的现象,同时作为城市群的核心,也吸引了众多周边城市游客,形成了一体化的休闲旅游模式.本文以济南省会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针对其休闲旅游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将济南城市群划分为强、中、弱等不同类型,以准确认识和把握济南省会城市群休闲功能的空间格局,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卫星城市受中心城市辐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其行政区内易出现多个规模不等的增长极,呈偏极或多极发展,而体现在土地利用分区中,一个行政区内出现2个或多个优先发展区.正是因为卫星城市这一特点,在常规土地利用分区的研究中,易忽视外部辐射影响.以鹿泉市为例,系统探讨了在中心城市影响下卫星城市土地利用分区的方法,通过功能分区与传统地貌分区叠加,将市域划分为中心城区优化发展区、环省会重点开发区、新型建材工业区、生态农业观光区、基础农业生产区、森林植被保护区、生态旅游保护区,最后从中心地理论角度分析各区土地利用调控方向.  相似文献   

10.
福州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省会中心城市,发展临空经济,机遇良好,并具备一定的优势因素,但也面临相应的制约条件。福州应正确认识现状,充分利用和不断扩展空港资源,明确临空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加强规划引导,完善基础配套,构建与其资源禀赋相符的产业体系,促进临空经济规模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01年福州市科技工作将以实现“五个突破”为重点,即:技术创新体系建立有新突破;“数字福州”工程建设有新突破;科研机构改革转制工作有新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化有新突破;建立健全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有新突破。为提高科技竞争力、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省会中心城市提供创新动力和发展后劲,为实现“十五”科技发展目标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运用生态位理论研究福建省的九市一区,选取2010-2014年的福建省19组数据,构建福建省旅游城市旅游生态位测评指标体系,利用EXCEL进行数据计算分析,运用spass18.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合生态位测评结果和聚类分析结果,构建福建省旅游城市空间格局。研究表明:福建省旅游城市的发展有明显差异,分三种城市类型;通过分析构建以福州、厦门为核心城市,泉州、漳州、南平为节点城市,龙岩、三明、宁德、平潭区为网络城市的空间格局,并提出相应的构建对策,以优化福建省旅游城市空间格局,提升福建省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福州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乡村旅游以其特有的风格与魅力吸引了大批城市游客,成为旅游业中新的亮点,乡村旅游开发也继农业产业化之后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如今,福州的乡村旅游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而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入手,在分析福州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发展福州乡村旅游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根据污染物浓度污染损失理论,分析了城市声环境污染损失率法理论。根据国家标准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确定了城市声环境污染损失率法理论模型的相关参数。据此分析了不同A声级下的声环境服务污染损失率。根据城市声环境的使用价值,提出了城市声环境服务功能价值的通用计算方法。最后根据近5年来中国具有代表性的省会城市的声环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城市的市区人口,计算了近5年中国主要省会城市声环境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丝绸之路中国段旅游中心城市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丝绸之路旅游业如何参与国际、国内旅游区域性竞争,一直为世人所关注.通过采用旅游地中心性指数对丝绸之路21个节点城市进行评价和分析,拟在丝绸之路中国段构建一个由一级旅游中心城市为主导,二级旅游中心城市为核心,三、四级旅游中心城市为支撑,旅游次中心城市为基础,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立体化、网络化的旅游中心城市体系,辐射带动并逐渐培育“一极、三轴、五圈、五带”总体发展格局,以期为丝绸之路中国段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以城市营销理论为指导,分析三明城市发展在转型中所遇到的挑战,明确了建设旅游城市在三明城市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提出三明旅游城市建设应当建立顾客导向型政府、建设城市中心游憩区、开发城市旅游产品、塑造和推广城市主题形象等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广西区域城市旅游协同发展为研究对象,基于共生理论及定量定性综合分析方法,从旅游能级、对外关联度、中心职能强度及外向功能强度等4个方面对广西14个地级城市的旅游共生关系进行研究,并进行相关测度评价.结果表明,在广西区域城市旅游等级划分中,桂林市和南宁市为一级中心城市,百色市、崇左市、北海市、柳州市、河池市为二级中心城市,钦州市、玉林市、贺州市、防城港市、梧州市、来宾市、贵港市为三级中心城市.以长寿养生旅游为统一品牌,打造成为世界健康旅游目的地,是广西区域城市旅游的一体化共生发展策略;与"双核驱动,三区统筹""三区一带"及"一带一路"等区域发展战略衔接,是广西区域城市旅游的对称性互惠共生发展策略;各市在强调区域统一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的前提下,实施不对称性错位发展,是广西区域城市旅游的非对称性互惠共生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今日科技》2010,(8):25-26
日前,第30届华东地区省会城市科技工作交流会议在合肥市召开。济南、南京、杭州、南昌、福州、合肥6个省会城市科技局负责同志及有关处室代表和合肥市政府办公厅负责同志共30人参加了交流会。合肥市政府王家富副秘书长代表市政府到会祝贺并讲话,合肥市科技局朱策局长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垄断度和城市首位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省会城市旅游独霸性的概念,并采用垄断性指数(ICR)和首位度指数(B)测量省会城市的旅游独霸性。以西安市为例,从资源、投资、交通区位、旅行社、宾馆饭店、旅游业绩等6个方面,分析测定了其在陕西城市旅游中的独霸性。研究发现:行业不同,其垄断性指数ICR和首位度指数B各不相同。其中,技术和组织性较高的旅游投资、铁路航空运输、旅行社和旅游收入的垄断性和首位度指数较高;而技术和组织性较低的旅游资源、公路运输和客流量的垄断性和首位度指数较低。垄断性指数ICR和首位度指数B之间具有一致性,反映出市场垄断与规模排序的首位度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以福州城市内河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等方法,考察了社区居民和旅游者对城市内河休闲旅游发展的感知和期望.研究结果表明:福州城市内河休闲旅游发展主要存在居民认知度不高、开发不全面、形象定位不明确、缺乏综合管理等问题.结合游客认知和访谈资料的分析,提出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开展综合治理、引导社区参与、重视环境教育等旅游发展策略.以期为我国文化型、遗产型城市内河的再开发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