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新工科的思想理念,需要重构铁道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出面向新工科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与实践平台构建的方法,建设可推广的适用于新工科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发展模式,并构建相应的评价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在高等工科教育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清晰的背景下,针对目前我国工科毕业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这一现状,通过实践教学实践,提出借鉴和采用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和理念、改革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实施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构成了"新工科"建设的"三部曲",奏响了人才培养主旋律,开拓了工程教育改革新路径。但事实上,我国高校进行"新工科"的实践探索远早于"三部曲"的诞生。采用个案研究方法对5所具有代表性高校"新工科"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研究显示,我国高校"新工科"建设的实践模式可归纳为3类:第一类是综合性高校组的"新工科"建设,其实践模式是"复合交叉",侧重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人才培养,强调宽口径、厚基础、综合性、复合型;第二类是工科优势高校组的"新工科"建设,其实践模式是"主辅贯通""本硕贯通",强调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多样";第三类是地方高校组的"新工科"建设,其实践模式是"创新协同",注重国际化发展和精细化培养,强调学科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据此,我国高校"新工科"分类发展的思路是:具有学科综合优势的高校组,主要服务于解决全球化的共性问题以及涉及国家安全、利益的重大科技攻关和研发,应着重在传统工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实现交叉复合并在发展应用文科方面有所突破,承担绝大部分大学技术国际化的重任,教学方式以虚拟实验为主,以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综合性、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为主;具有工科优势的高校组,主要服务于跨国企业、国家重点行业企业以及关键领域的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应着重在传统工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应用理科延伸至工科教育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承担部分大学技术国际化的责任,教学方式注重虚拟实验和现场实验相结合,且以现场实验为主,以培养复合型工程科技创新人才为主;具有区域资源优势的地方高校组,主要服务于区域新经济的现实急需,应着重在传统工科之间实现交叉复合,承担极小部分大学技术国际化的责任,教学方式以现场实验为主,以培养能够与地方企业零距离接触的应用型工程科技创新人才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产业人才为主。  相似文献   

4.
林祖胜  兰靛靛 《实验室科学》2023,(1):228-231+235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车辆工程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传统工科专业,急需改革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目前国内车辆专业实验教学面临的挑战与不足,以厦门理工学院车辆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例,通过专业实验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等方面,探索适应新工科发展的车辆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和提升方法。实践表明对于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挑战和科技创新的要求,新工科建设势在必行。化工生产实习作为高校化工专业实践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是学生将所学理论概念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手段。随着新工科实质性实施执行阶段的深入推进,化工生产实习课程改革与建设也迫在眉睫。文章简要分析了新工科对化工生产实习中工程伦理教育的新要求,讨论了当前化工生产实习中工程伦理教育存在的教育内容偏窄、教育主体单一、考核制度简单等焦点问题,并提出革新课程内容、优化教学团队、完善考评体系等路径,为深化化工专业新工科建设、培养新工科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工科与工程教育改革的推进,中国的高等教育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新工科内涵的充分理解是明确改革方向的前提,以专业认证为契机,在实践中探索适合学校校情的工科教学实践改革之路势在必行。该文在明确转型普通本科院校在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的前提下,从分析国内改革现状、剖析新工科内涵,到分析校情,阐述了新工科背景下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工科教学改革实践的落实方案与可行性。提出以行业需求定位专业特色,以成果导向明确培养目标,在专业认证导向指引下,以人为本改革教学实践运行模式,顺应国际形势发展,明确新工科前沿发展方向进而完善知识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建立良性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是落实新工科背景下工程教育理念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利用BIM技术对传统土木工程专业进行"新工科"改造升级,从课程体系的构建开始。以BIM技术为主线,重新构建土建类专业课程体系,对于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融合"新工科"思维,将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类型划分成3个模块:通识课、专业前沿课程、跨学科综合实践课,从这3个方面来设计课程,探索"新工科"模式下的课程新体系。  相似文献   

8.
新工科培养模式是基于国家创新发展需求,应对国际形势变化而提出的新型工程教育改革创新方向。以上海理工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为出发点,通过自主研发的采用多能互补的危废水处理实验装置,设计集"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动力工程测控技术"、"空气调节"、"工程传质学"等课程融于一体的综合创新型实验,促进老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李淑明  朱名日 《科技信息》2009,(33):I0028-I0028,I0048
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电子电路实验教学实践,提出适合于工科院校的电子电路实验课程改革的一些思路和实践,将工科电子信息专业的电子电路实验课整合成“基本技能训练一基础实验一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创新实验”四大模块,建立工科电子电路实验教学的新模式。该模式应用于学校的本科教学实践,产生了良好教学效果,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生培养模式科学与否,可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工科研究生教育所关注的重要方面,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多学科复合型人才,是社会对工科研究生的基本要求。基于我校工科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实践和存在问题,在吸取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点,以期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实验实训中心网络平台是高等学校工科专业实验教学的重要支撑平台。本文论述了网络平台在信息化实验实训教学中的作用,探索了工程实验实训中心网络平台建设的意义、建设目标及构建原则。从平台建设与维护模式、实验实训资源管理模块、实验实训教务管理模块、实验实训开放项目管理模块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思路及构建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新形势与新要求,以环境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实验"为例实行了基于PBL模式的教学改革。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在充分考虑工程实践的前提下,增设了问题驱动的开放式创新实验模块,改进了课程评价体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培养合格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作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3.
实验实训中心网络平台是高等学校工科专业实验教学的重要支撑平台。本文论述了网络平台在信息化实验实训教学中的作用,探索了工程实验实训中心网络平台建设的意义、建设目标及构建原则。从平台建设与维护模式、实验实训资源管理模块、实验实训教务管理模块、实验实训开放项目管理模块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思路及构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工科”建设已成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方向,人工智能也上升为国家战略,地方本科高校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探索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是一大挑战。本文分析了地方高校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围绕服务地方和工程应用型培养特色,以南阳理工学院人工智能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设定、专业方向的设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践环节设定等方面探索新工科背景下的地方高校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从多级创新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协同保障下的人工智能特色实践创新平台的构建来探索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新工科建设具有新工科教育文化、学科交叉融合和多元化培养三重向度。其中,新工科教育文化是新工科建设的目标,学科交叉融合是新工科建设的路径,多元化培养是新工科建设的动力。新工科教育文化是在新工科建设中形成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工程教育"新理念"的升华,主要包括器物、制度、行为和精神4个层面的内容,其发展需要从理论、制度和机制上进行顶层设计,并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协商氛围;新工科建设应该是一种宽口径的工程教育,强调学科专业间的交叉与融合,而学科交叉融合的关键在于坚持社会性、系统性和多样性原则,注重学科群的模块化设计;新工科的多元化培养强调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法和培养标准的多元化,其目标的实现得益于学科或专业的谱系化设计,以及政府、高校、企业、专业性社会团体等工程教育责任共同体的协力推进。新工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用一种"总体性"的视野与方法进行审视,即应从历史性总体、结构性总体和实践性总体3个维度进行"总体性"构架。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了转化传统教育思想、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应树立的8种观念.介绍了工科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研究思路、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设计、指导思想、一般工科院校的特点、工科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总体结构设计的主要指标.优化知识结构、重视能力培养、加强素质教育的设计原则及系列课程改革方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总体结构分为:基础教育(公共基础课,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自然科学基础课、经济管理基础课、工程技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工程实践基础训练);专业教育(专业课、工程实践训练)和综合教育(思想教育、军训与劳动、科技方法训练、考试、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提出主修工科本科、主修工科本科十跨学科辅修课程、主修工科本科十跨学科辅修专科等三种类型的人才培养方案.并提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完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系统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工科应用型材料化学人才培养为目标,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入手,从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两方面设计了实验、实训、创新创业和实习四大专业实践教学模块,并对各模块中的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做了系统化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
新升本科院校工科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观念、实践教学流程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实践教学;第二,改革工科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采用分层分步、贴近工程实际的方法进行教学;第三,加强实验室与实习基地的建设,将产、学、研切实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面向"新工科"建设内涵,提出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路,设计构建了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综合与设计性实验为主体、创新与探索性实验为导向的层次化实验教学新体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工科"工程教育理念,强化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能力发展培养要求,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新模式和多元考核机制,为"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高素质工程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国家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战略行动,在分析教育部"新工科"建设内涵基础上,农业机械生产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在分析高等工程教育在工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基础上,统筹考虑"新的工科专业、工科的新要求",从建设目标,建设方案,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等方面探讨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创新教学相结合,积极与相关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进一步促进提高工程科技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