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无水乙醇中,制备了ZnCl2与3,5-二甲基吡唑(L)反应的配合物,确定其组成为ZnL2C12.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给物中,Zn^2+分别与2分子L中的2个N配位,同时与2个Cl配位,总配位数为4.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点群为C2/c,α=15.040nm(16),6-8.286nm(10),c=23.890nm(3),β=95.592(2)°,Z=8.微量热法测得298.15K下ZnCl2与3,5-二甲基吡唑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焓及配合物液相生成反应焓变分别为(7.397±0.011),(-33.102±0.010),(6.756±0.005)kJ/mol,并求得固相生成反应的焓变.可为对该类配合物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Eu^3+与对羟基苯甲酸、1,10-邻菲哆啉(phen)的具有新型结构的稀土配合物.通过TEM,元素分析,IR,XRD,TG,UV及荧光光谱对其表观形貌、粒径尺寸、组成结构以及荧光等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其结果表明对羟基苯甲酸稀土配合物呈球形形状,粒径尺寸在100nm左右;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其结构式为:Eu(HOC6H4COO)3(phen)H2O.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峰分剐与稀土铕^5Do→^7FJ(J=0,1,2,4)的跃迁相对应,最强发射峰位于616.3nm处,表明稀土配合物在结构上是非中心对称的.  相似文献   

3.
以芦丁和硫酸铁为原料在40℃和pH弱酸性条件下合成芦丁合铁配合物,用等摩尔连续变化法和差热分析法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Fe(Rutin)2·5H20;通过UV和IR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在416nm处有最大吸收,在620.94cm-1处出现Fe-0键的特征吸收峰;运用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机制,并计算出键合常数为67.57mL/mg。实验结果表明,芦丁合铁与DNA以嵌入模式结合。  相似文献   

4.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Co-2-(2- 苯骈噻唑偶氮)-5-二甲氨基苯甲酸(BTAMB)-十二烷基硫酸钠(NaLS)体系的显色条件和性质.在pH5.2~7.7内,有还原剂硫脲存在下,形成 Co(Ⅱ)的酸合物λmax=640nm,ε640=1.12×105;在氧化剂(NH4)2S2O8存在下,形成 Co(Ⅲ)的配合物,λmax=690nm,ε690=9.7× 104. Co(Ⅱ)和 Co(Ⅲ)的配合物的组成比均为 Co:BTAM=1 :2,0~6μg Co/10ml符合比耳定律.用卡尔曼滤波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了钴和镍,合成试样的分析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Ni(H2O)6](NTO)2.2H2O的制备,晶体结构和热分解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3-硝基-1,2,4-三唑-5-酮(NTO)的锂盐水溶液与硫酸镍水溶液反应,制备了标题配合物,用TG-DTG、元素分析、13CNMR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它进行了表征,其结构用X射线单晶分析法测定,所得晶体学多数为:a0.9255(2)nm,b1.4133(2)um,c0.6465(1)um,β88.42(2)°,V0.8452um3,Z2,Dc1.819g·cm-3,μ12.382cm-1,F(000)480;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最终偏离因子R为0030。根据TG-DTG和FT-IR技术得到的分析结果,提出了线性升温条件下标题配合物的热分解机理。  相似文献   

6.
在pH5.0~6.5条件下,汞(Ⅱ)与硫代米酮生成紫红色配合物,用732型强酸性阳离子树脂交换吸附进行树脂相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汞(Ⅱ)。结果表明,有色配合物树脂相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90nm,汞(Ⅱ)含量在0~08mg·L-1范围内符合Beer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26×105L·mol-1·cm-1.用于黄河水中痕量汞(Ⅱ)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2%,加标回收率为95%~102%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以大环草酰胺配合物NiL为配体的四核Ni3Tb稀土-过渡配合物[Tb(NiL)2(CH3OH)3](ClO4)3·5CH3OH,并利用单晶X-射线结构分析、红外光谱以及电子光谱等多种手段对该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为三斜晶系,对称群为P=1,a=1.5081(3)nm,b=1.5132(3)nm,c=1.7446(3)nm,α=82.512(11)°,β=70.095(6)°,γ=84.185(10)°,Z=2.  相似文献   

8.
利用氮芳氧基功能化的酮亚胺配体与过量氢化钠反应,合成了一个结构新颖的笼状钠配合物(C100H156N4Na8O18,Mr=1886.21).该配合物通过了各项表征,测得了晶体结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晶胞常数:a=1.5168(10)nm,b=1.4973(9)nm,c=4.6921(3)nm,α=90°,β=95.3°,γ=90°,Z=4,V=10.6107(12)nm^3,Dc=1.181g/cm^3,μ(MoKα)=0.107mm^-1,F(000)=4064,14304个可观察衍射点(I〉2.0σ(I)),R=0.095,ωR=0.2283.X-衍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具有对称的八核二十二顶点的笼状簇合物结构.  相似文献   

9.
研究试剂2-(5-Br-2-吡啶偶氮)-5-甲氧基酚(BrPDMP)与钌的显色反应,在水杨酸(R)的存在下.于pH=5.5的醋酸盐缓冲溶液中,形成了配位比为Ru:BrPDMP:R=1:1:1的紫红色的三元混配配合物。λ=57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1.25*105L/mol.cm,通过配合物的紫外和红外光谱性质,研究了三元混配配合物的结构。方法应用于合成试样中钌元素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101.6%-103.7%之间,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在水溶液中,由硝酸铜和2一苯基4-硒唑甲酸(HL)合成了配合物NH4[Cu2L5]HL·6H20;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摩尔电导率和热重分析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配合物C60H53Cu2N70188Se6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a=1.36868(9)nm,b=1.50696(9)nm,c=1.82897(12)nm,a=103.200(4)°,β=100.264(4)°,γ=111.054(4)°,V=3.2839(4)nm^3,Z=2,M,=1760.94,F(000):1736,De=1.781g·cm^3,p(MoKa)=4.048mm^-1.用溴化乙锭荧光探针法测试了配合物与DNA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阳极氧化法制备了 Ti O2 /Ti薄膜半导体光电极 ,并测试了该电极在 2 5 4 nm和365 nm两种光源照射下苯酚的转化过程。实验表明 :2 5 4 nm波长光源下苯酚的降解以均相光氧化反应为主 ;365 nm波长的光照下 ,以多相光催化反应为主 ,电极上加偏压能明显提高反应速率。在三电极体系中 ,用频响分析系统测试了光电极的交流阻抗图谱 ( EIS) ,分析 EIS图谱所得的结论与上述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12.
SiNx薄膜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表面作为减反和钝化膜,所以对SiNx薄膜的光学性质研究很有必要。本文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在p型单晶硅(111)衬底上成功地制备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的SiNx薄膜。室温下,在352 nm光源激发下,每个样品有2个发光位置,所有样品总共观测到了4处不同的发光峰位:390、471、545、570 nm,并且发现温度对390 nm处的发光峰位置无影响。由于杂质的引入在带间形成了局域化的缺陷能级,缺陷态能级和导带以及价带之间的跃迁是其主要的跃迁机制。因此,可以通过控制薄膜的生长条件来控制各个缺陷态密度,从而可以实现氮化硅薄膜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可控发光。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稀土配合物Sm(Hacac)2HAA和Sm0.5Eu0.5(Hacac)2HAA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确定了其组成,探讨了它们的光谱特征.结果表明:Sm(Hacac)2HAA和Sm0.5Eu0.5Hacac)2HAA的均发出Sm3+的特征光谱,发射峰在647 nm;Eu3+的掺入提高了配合物Sm0.5Eu0.5...  相似文献   

14.
Glan-Thompson棱镜在光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透过比的高低和有效带宽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棱镜的品质.为了提高棱镜的透过比,拓宽有效使用带宽,借助于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设计了高性能多层减反射膜系;选用合适的光学薄膜材料,利用电子束蒸镀,借助于离子源辅助蒸镀,制作了高性能的宽带减反射膜.测试结果表明:平均剩余反射率小于0.5%,有效使用带宽在可见光区大于100 nm,在近红外大于200nm,达到了设计要求,提升了棱镜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一种具有离子传导功能的发光共聚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电化学发光电池 L ECs离子传导聚合物与发光聚合物两相分离的问题 ,采用 Wittig反应 ,合成了一种分子主链上带有刚性共轭发光链段——二 (二甲氧基取代苯乙烯 )萘与柔性离子传导链段——三聚氧化乙烯的新型发光共聚物 (EO- NV) ,用多种手段表征了分子的结构 ,并研究了 EO- NV的光致发光性能。实验表明 ,EO- NV可以溶于氯仿、四氢呋喃、苯、吡啶等许多普通有机溶剂 ,具有良好成膜加工性能。其氯仿溶液和固体膜的最大光致发光波长分别处于 4 70 nm,5 0 5 nm。由于将共轭长度的控制、材料的加工性和离子传导功能结合于一体 ,因此 EO- NV是一种适于装配电化学发光电池 (L ECs)的功能性蓝绿色发光共聚物。  相似文献   

16.
以日用荧光灯和自然光为照射光源 ,研究了TiO2 薄膜的光催化灭菌性能 ,对比了具有不同紫外 可见吸收边波长薄膜的灭菌性能 .结果显示 ,在日用荧光灯照射下吸收边波长在 384nm的TiO2 薄膜具有较优的灭菌性能 ,而吸收边波长为 2 96nm的薄膜未显示明显的灭菌效果 .在室外自然光条件下 ,薄膜显示了灭菌性能 .  相似文献   

17.
溅射法制备的ZnO薄膜的光发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硅衬底上制备出具有好的(002)择优取向的多晶ZnO薄膜,在514nm处观察到显著的单色绿光发射峰;且随着氧分压的增加,绿光发射峰的强度减弱.经真空中退火该发射峰增强;而在氧气中退火该发射峰强度减弱.该发射峰强度依赖于氧分压的事实表明:514nm绿光发射峰与ZnO薄膜中的氧空位缺密切相关,认为它来自于氧空位缺陷深施主能级上的电子到价带顶上的跃迁.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Europium,Samarium and Terbiumternary complexeshave been well known for their enhanced luminescencecharacteristics based on4f electronic transitions of Sm3 +,Eu3 +and Tb3 +ions[1 -3]. Compared to many kinds ofligands for rare earth complexes ,the ligands of aromaticacid have stable structure ,good ther mal stability and highefficient fluorescence . So the aromatic acid ligands hadbecome the other i mportant ligands followed by β-diketone[4].The research on this kind of rare earth…  相似文献   

19.
王权康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7):4069-4072
采用直流溅射法在石英衬底上沉积不同厚度的金属钒(V)膜,在空气氛围中进行不同温度热氧化处理获得性能最佳的退火温度和薄膜厚度。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别研究了薄膜的晶体结构,红外透射性和表面组分。结果表明:厚度约为100 nm的金属钒膜在空气中370°C下氧化60 min制得VO2含量较高,相变温度45℃,热滞宽度约10℃,高低温光透过率变化41%的氧化钒薄膜。  相似文献   

20.
A new multi-branched benzoic acid rare earth complex( MBBAL-Eu( III) complex) was prepared. The advanced tested technologies were employed to characterize th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as-prepared complex.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image shows that as-prepared complex has a layer structur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image presents that the shape of MBBAL-Eu( III) complex is similar to oval; the size is in the range of 20-50 nm. The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curves of MBBAL-Eu( III) complex reveal that as-prepared complex has good thermal stability. The PET luminescence fibers with MBBAL-Eu( III) complex were prepared through meltspinning and electrospun methods. The results prove that asprepared fibers with MBBAL-Eu( III) complex have good luminescent properties and show bright red ligh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