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2种不同表型主刺盖鱼及形态和地理分布差异,采用形态度量学和线粒体基因序列分析方法,从形态和分子水平研究主刺盖鱼不同背鳍表型个体的差异,为珊瑚礁鱼类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基础资料.主成分分析表明主刺盖鱼背鳍后缘形态分化与个体大小密切相关外,无其他形态性状分化.基于mtDNA Cyt b和D-loop基因片段的分子变异分析(AMOVA),背鳍圆弧形个体与延长形个体间的分化指数Fst分别为0.97%和1.75%,不同表型个体间的分子遗传差异不显著.综合外部形态特征和mtDNA Cyt b和D-loop基因片段分析结果,认为南海西沙水域不同表型主刺盖鱼背鳍后缘的形态变化是种内个体发育过程的变异,即随着个体的生长,主刺盖鱼背鳍后缘由圆弧形逐渐演变成延长形.  相似文献   

2.
6株越橘实生苗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6株越橘实生苗为材料,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制片后观察记录染色体数,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有实验材料均属2B核型.其中1号材料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8,核型公式为2n=4x=34 m+12sm(2SAT)+2T;2号材料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8,核型公式为2n=4x=48=32 m(2SAT)+10sm(2SAT)+4st+2T;3号材料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8,核型公式为2n=4x=48=38 m(2SAT)+8sm+2T;4号材料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8,核型公式为2n=4x=48=30 m(4SAT)+12sm+6st;5号材料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4,核型公式为2n=2x=24=20 m+4sm(2SAT);6号材料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4,核型公式为2n=2x=24=16 m(2SAT)+6sm+2st.  相似文献   

3.
采用取骨髓蒸汽固定法对河南省蝙蝠科3种蝙蝠的核型进行研究.结果:大棕蝠的染色体数为2n=50,N.F=48,与南蝠有较为近似的核型;普通长翼蝠的染色体数为2n=46,N.F=50;毛腿鼠耳蝠的染色体数为2n=44,N.F=52.本文研究的3种蝙蝠中,毛腿鼠耳蝠为河南省新记录,大棕蝠的核型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
以六株越橘实生苗为材料,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制片后观察记录染色体数,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有实验材料均属2B核型。其中1号材料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8,核型公式为2n=4x=34m+12sm(2SAT)+2T;2号材料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8,核型公式为2n=4x=48=32m(2SAT)+10sm(2SAT)+4st+2T;3号材料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8,核型公式为2n=4x=48=38m(2SAT)+8sm+2T;4号材料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8,核型公式为2n=4x=48=30m(4SAT)+12sm+6st;5号材料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4,核型公式为2n=2x=24=20m+4sm(2SAT);6号材料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4,核型公式为2n=2x=24=16m(2SAT)+6sm+2st。  相似文献   

5.
翘嘴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遗传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翘嘴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肾细胞染色体的核型进行了分析.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翘嘴鲌的肾细胞染色体组是由48条染色体组成,染色体组型按着丝粒位置可分为四组,分别是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其中中部着丝粒染色体9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5对,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9对,端部着丝粒染色体1对,每对染色体均由二条同源染色体组成.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翘嘴鲌是一种二倍鱼,其染色体数目为2n=48,核型公式为2n=18m+10sm+18st+2t ,NF=76.  相似文献   

6.
以鮸鱼肾脏组织为材料,采用空气干燥法制备了鮸鱼染色体,核型分析表明,鮸鱼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48,核型公式为2n=48t,染色体总臂数NF=48,染色体相对长度最大为5.51±0.21,最小为2.5±0.32,未发现随体,次缢痕及性染色体。鮸鱼具有原始核型特征,属于鱼类原始类群。  相似文献   

7.
秋英属植物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压片法,以秋英属2种植物为研究材料进行核型分析,旨在为波斯菊和硫华菊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良种培育提供细胞学依据.结果表明:波斯菊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24和2n=4x=48,染色体数目出现异常,首次发现48条染色体.硫华菊染色体数目是2n=24. 2种植物在染色体类型中均含有m、sm和st类型.核型类型有1A、2A、3A、2B和3B型.最长与最短染色体比值为1.27~2.37,臂比大于2∶1 的染色体占染色体总数的0~58.33%.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8.12%~67.69%,核型不对称程度较高,说明秋英属2种植物的进化程度较为进化,其中CC(纯粹Sensation Purity)最原始,KL(凯莱Sensation Gloria)最进化.秋英属不同品种的核型特征均有差异,说明不同品种之间具有染色体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卵形鲳鲹染色体组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为材料,胸腔注射PHA及秋水仙素溶液,取头肾细胞经空气干燥法制片,姬姆萨染色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卵形鲳鲹的核型为2n=48,核型公式为2n=2 sm 6m 40 t,NF=56,染色体数为48.符合典型的高位类群鱼类核型特征.  相似文献   

9.
矢车菊和大花金鸡菊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矢车菊和大花金鸡菊的染色体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矢车菊(Centaurea cyanus L.)染色体数目为2n=48,核型公式为K(2n)=4x=48=20m 28sm,相对长度组成为2n=48=4L 24M2 12M1 8S,核型为“2A”;大花金鸡菊(Coreopsis grandifiora Hogg.)的染色体数目为2n=26,核型公式为K(2n)=2X=26=26m,相对长度组成为2n=26=14M2 10M1 2S,核型为“1A”.  相似文献   

10.
以肾细胞作材料,采用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法和Howell(1980)的方法(银染),Sumner(1972)的方法(C带),对剑尾鱼(Xiphophorushelleri)和(Belonesoxbelizanus)的核型及银染和C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这两种鱼的染色体2n均为48.剑尾鱼的核型公式为2n=6st+42t,NF=48.的核型公式为2n=2m+2sm+6st+38t,NF=52.其染色体经快速银染后表明,两种鱼各有1对NORs,并均在微小染色体的着丝点上.多数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均显示出一个深浅不同的C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