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尽飞 《科技资讯》2010,(8):219-219
我国属于多灾的国家,各种灾害频繁发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党和政府越来越认识到仅仅做好灾后人员的救治和灾后重建工作是不够的,心理救助的重要性已不允许再被忽视,因此,本文就灾后的心理救助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敬阳 《科技信息》2010,(23):I0210-I0210,I0067
灾后大学新生的心理救助问题是在突发性灾难发展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产生的新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来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从这一问题的本质入手,提出了做好灾区大学新生心理救助工作应该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国内、国际灾乱频发。在抢救生命的同时,还必须对应激心理障碍进行及时地干预、治疗。本文针对儿童这一心理发展关键期进行讨论,分析影响儿童心理创伤治疗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便于在实际救助过程中把握症状、对症下药,以达成身心和谐发展的治愈效果。  相似文献   

4.
刘利涛 《中国西部科技》2010,9(12):38-39,76
本文在分析灾后受灾人群可能出现的应激反应的基础上,总结了现有的灾后应急心理救助技术和方法,将其应用于救援实际,针对被困人员及消防人员提出了具体的心理救助技术和方法,一方面可以降低被救助者的心理应激水平,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救援工作,减少人员伤亡率,另一方面,可以使消防队员自身正确认识及及时摆脱心理危机的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救灾活动中,为今后消防部队高效开展抢险救援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当今医疗技术的发展为儿童生理健康的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对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考虑不足,儿童康复花园就是一类针对儿童生理和心理恢复有康复效果的花园环境。本文依托孤独症儿童这类特殊群体,以康复性场地的作用、设计原则为出发点,以期创造一个更加适合孤独症儿童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的康复性场地。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儿童心理理论训练对智力正常的孤独症儿童心理理论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方法:6名孤独症儿童为实验组,接受前测、训练和后测;另外5名年龄、智力水平匹配的孤独症儿童为控制组,接受前测和后测,不接受训练。结果:(1)通过干预,实验组在心理理论水平上有显著提高,而控制组无显著改变;但两组在社会交往能力方面均无显著改变。(2)心理理论训练对孤独症儿童社交能力的影响不显著。这种结果可能是由于心理理论水平和社会交往能力之间的直接关系较少,也可能是由于2个月的训练不足以提高社交能力。  相似文献   

7.
不同年龄段儿童心理基础不同,地震后所需要的心理关注及辅导方式也有所差异。震后心理辅导应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提供长期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帮助儿童减轻地震造成的心理伤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心理诱导在局麻急诊清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59名急诊清创患儿按各年龄段采取不同的心理诱导,使手术顺利进行。结果:各年龄段的儿童在心理诱导下都能主动配合手术。结论:儿童心理诱导在局麻急诊清创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使儿童配合手术,并尽快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9.
周高乐 《科技信息》2013,(3):159-159
近年来,由自然灾害引起的心理创伤逐渐为我国精神医学界和心理学界所重视,其中以有关地震、洪灾等灾后PTSD的流行病学研究报告居多。本文就儿童群体灾后PTSD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等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0.
心理复原力(Resiliency)是指当个体遭遇创伤、面对悲剧和威胁,身临逆境,或者是面对重大压力时,表现出的良好的适应状态,即个体面临困难经历时的良好的心理反弹能力。以流动儿童生活较为集中的大庆市萨尔图区会战街道利民苑社区流动儿童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结合个案访谈,了解流动儿童生活现状,从中了解流动儿童的心理复原力,目的是通过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掌握流动儿童心理复原力程度,并针对流动儿童心理适应能力、心理复原力现状,提出进一步提升流动儿童心理复原力的有效路径,使流动儿童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健康顺利成长,为大庆市相关部门解决流动人口问题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陈雨平 《科技信息》2014,(15):163+184
近年来,频发的自然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对社会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本身相当复杂,如何有效的发挥自然灾害救助体系的作用,对于提高灾后的恢复能力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后损失,尽快恢复经济社会秩序,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本文以雅安地震为切入口,分析我国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健全我国自然灾害救助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给攀枝花市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针对性参考资料,对攀枝花市盐边县桐子林镇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方法:根据儿童心理健康相关资料,并结合该地区儿童日常生活内容,设计问卷调查表。通过对该地区年龄段在13—18岁的50名留守儿童和50名非留守儿童调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通过调查发现该地区留守儿童在学习适应性、环境安全感缺乏、自责心理等方面存在突出的心理表现;此次调查还涉及该地区留守儿童在恋爱观,性教育接受途径和上网频率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张金秀  王立永 《科技信息》2007,(18):319-320
目前,心理解释的研究是心理学界的重要课题之一,儿童的心理解释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文首先说明儿童对心理解释的兴趣,接下来介绍儿童对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的心理解释的研究进展以及儿童心理解释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最后论证心理解释对儿童的学习的重要性,并建议在教学中应该经常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解释。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中,通过体育锻炼与团体心理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进行为期六个月的干预.结果显示,有氧运动与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着极其显著的积极推动作用.实验后,留守儿童在社交焦虑、孤独感、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恐怖倾向等方面都有积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集体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方法采取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 list CBCL)对503名4~5岁儿童集体进行为问题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1.3%,其中,男童检出率为14.5%,女童检出率为8.1%,男、女童检出率有显著差别(X2=5.19,P0.05)。行为问题前3位因子依次为攻击、多动和性问题。儿童行为问题总分均数男童24分,女童21分。男童高于女童,差别有显著意义(t=1.93,P0.05)。结论随着儿童生理心理发展,儿童的心理行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出现偏离正常,因此,托幼机构应积极开展儿童心理保健,只有家庭、托幼机构、保健机构、社会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才能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为提升灾区社会经济发展,政府提出"加速灾后恢复速度,提前完成恢复重建"任务。然而灾后恢复速度的提高与灾后救助力度关系密切,在制定"提前完成"的目标时,也需要考虑自身经济发展水平与资金预算能否支撑目标的实现。为此,该文以武汉市2016年7月6日期间暴雨洪涝灾害对各行业造成的直接损失为基础,建立符合经济学机理的间接经济损失动态评估模型,并以间接经济损失为中间纽带,构建7种恢复速度目标与灾后救助资金之间的定量关系,评估"提前完成"所需救助资金及其对恢复过程的动态影响。结果显示:①恢复重建目标由提前两个月(10%)完成提高至九个月(50%),救助资金将由5.4亿增加至110.1亿元,增加近20倍。但当目标提前五个月(30%)起,武汉市经济系统受益于救助资金,其防灾减灾能力将得到可持续性的提高。②武汉市政府140亿实际防洪救助投资使此次灾后恢复时间由一年半提前至半年,对减小隐藏于产业关联背后的间接损失、提高经济恢复能力作用显著。结果表明恢复速度不仅是时间概念,更存在力度概念,在追求恢复速度的同时,应结合救助资金预算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制定合理、高效的灾后恢复重建目标,保证救助力度能够支撑这一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由于家庭问题而导致儿童外出流浪的事件层出不穷,只有缓解家庭问题,方可使流浪儿童回归社会与家庭。所以,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需要实施家庭参与。本文根据我国流浪儿童存在的救助保护现状,对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可行性、必要性进行分析,共同解决家庭问题和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过度关注导致的儿童心理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特的社会背景和自然资源条件,使得我国采取独生子女政策;由于只有一个孩子使得许多家长过度关注儿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过度关注违背了儿童健康成长的自然规律;过度关注使得孩子们产生了许多心理缺失问题;过度关注导致儿童在心理上缺乏安全感;过度关注导致儿童的各种心理异常和行为异常;过度关注导致儿童心理早熟;过度关注可能扼杀儿童的想象力;过度关注也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困境儿童社会适应现状及影响机制,为困境儿童心理帮扶及救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少年儿童社会适应量表、青少年发展与心理弹性问卷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重庆市252名困境儿童进行施测,探究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内在作用机制。【结果】1)困境儿童社会适应量表各维度在性别、是否住校、是否家庭和睦上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2)少年儿童社会适应量表、青少年发展与心理弹性问卷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两两间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1);3)一般自我效能感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正向预测社会适应(B=0.392,p<0.001)与心理韧性(B=0.505,p<0.001),心理韧性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正向预测社会适应(B=0.661,p<0.001),心理韧性在自我效能感影响社会适应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比为33.935%。【结论】自我效能感不仅直接影响社会适应,还可通过心理韧性间接影响社会适应,可通过提升自我效能高感与心理韧性来提升困境儿童社会适应水平。为社会关注困境儿童,促进他们健康发展提供依据和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20.
儿童情绪的发展对儿童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图画书丰富的图画、简短浅显的文字等独特的艺术性正契合了儿童的天性,潜移默化中使儿童的情感得到满足,负面情绪等心理困境得到化解,成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媒介和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