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合成一种新型配体3-(10-己基咔唑-3-基)丙烯酸(LCOOH),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核磁共振、紫外可见光谱、单光子荧光、Z-扫描技术对其进行分析表征和性质研究,并解析其晶体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该咔唑羧酸配体具有较好的聚集态发光性质,在DMF中有高的量子产率(Φ=10.5%),同时有良好的非线性光学特性和大的双光子吸收截面(σ=458.38GM),显示该类化合物在双光子非线性材料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以2,5‐吡啶二羧酸和间苯二甲酸为主要配体,合成了2种具有3D无限网状结构的Nd(Ⅲ)配聚物:[Nd(2,5‐pdc)(OAc)(H2 O)·2H2 O]n (1)和[Nd (1,3‐bdc)(OAc)(H2O)2· H2O]n(2)(OAc-=醋酸根,2,5‐pdc2 -=2,5‐吡啶二羧酸根, 1,3‐bdc2–=间苯二甲酸根)。通过X射线衍射确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并测定了它们的IR光谱、UV‐Vis‐NIR光谱及近红外发射光谱,并对各光谱进行了分析指认。重点研究了它们的近红外发光性能,这2种配聚物的NIR发射光谱都呈现出Nd(Ⅲ)离子的特征发光,并且与理论发射带相比,出现蓝移现象,这可以从它们的UV‐Vis‐NIR吸收光谱得到佐证。通过对比这2种配聚物的发光性能,研究了不同配体对Nd(Ⅲ)离子特征发光的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4个C2对称手性四氮配体(2a‐d)的合成及其催化苯乙酮的不对称转移氢化,催化反应具有较高的转化率(90%~98%)和适中的对映选择性(2%~60%).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对配体2d{(R,R,S,S,S,S)‐1,3‐Di[4,5‐diphenyl‐1‐(p‐toluenesulfonyl)‐2‐imidazolidine]benzene}进行了结构表征,单斜晶系,手性空间群P1211,Z=2,a=10.4814(6),b=9.4332(5),c=21.8758(14)?,V =2161.7(2)?3,M r=829.01,Dc=1.274 g/cm3,F(000)=872,最终 GOF=1.023,R=0.0518和 wR=0.1096.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热合成的方法,合成了配聚物{[Sm(2,5‐pydc2-)(Ac-)· H2 O]·2H2 O}n (2,5‐pydc2- =吡啶‐2,5‐二羧酸,HAc=醋酸),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确定了配聚物的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该配聚物是单斜晶系,Pn 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9.3816(9) nm ,b=8.3519(8) nm ,c=16.8596(16) nm ,β=106.213(5)°.在室温下测定了配聚物固态粉末的IR光谱,UV‐Vis‐NIR光谱以及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并进行了分析指认.重点讨论了它们的发光性质,尤其是配聚物在NIR区表现出Sm (Ⅲ)的特征发射.发现配聚物中Sm(Ⅲ)离子在近红外区的发射带对比理论发射带出现了明显的红移和劈裂.这些可能是由于配聚物中第二配体的引入,改善了Sm (Ⅲ)离子的发光,协调了Sm(Ⅲ)离子的能级,使6 FJ (J=3/2,5/2,7/2)能级升高和劈裂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一种D-π-D-π-A结构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光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一种新型的D-π-D-π-A结构的化合物:3-(4-溴苯乙烯基)-6-[(4-乙烯基吡啶)苯乙烯基]-N-乙基咔唑的合成.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和元素分析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紫外吸收光谱、单光子荧光光谱、单光子荧光寿命以及双光子荧光光谱.研究表明,目标化合物具有好的单光子荧光性质和强的双光子吸收效应.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得到1个Fe(Ⅲ)配合物{[Fe(phen)3][Fe(CN)6]·0.5phen ·5H2 O}(phen =1,10‐菲啰啉).通过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X射线粉末衍射(XRD)、X 射线单晶衍射和表面光电压谱(SPS)对其进行了表征和光物理性质测定.结构解析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物是1个以Fe(Ⅲ)为中心的离子型配合物,配阴、阳离子分别是[Fe(CN )6]3‐和[Fe(phen)3]3+.丰富而复杂的分子间氢键最终将分子连成了3D网状结构.采用表面光电压谱(SPS )和场诱导表面光电压谱(FISPS )探讨了配合物的表面光电性能.结果表明,它在紫外‐可见光(λ=300~800 nm )诱导下,呈现出明显的表面光伏响应,表明其具有一定的光‐电转换能力.同时对配合物的U V‐Vis吸收光谱和IR光谱进行了分析和指认.  相似文献   

7.
以咔唑和苄氯为原料,在温和条件下与N-溴代丁二酰亚胺反应得到了中间体3,6-二溴-9-苄基咔唑。从此中间体出发,经Heck反应合成了具有C2v对称性的9-苄基-3,6-二[2-(吡啶-4-基)-乙烯基]咔唑(BPyVC)。采用核磁共振、红外、质谱等手段确定了新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化合物的光物理特性进行了评价。双光子聚合实验的结果表明,BPyVC在扫描速度为22mm/s时的双光子聚合的最低能量密度低于92.7kJ/cm2,在固定光强为12.7mW时,引发双光子聚合的最少曝光时间低于1.15ms。  相似文献   

8.
新型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和双光子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报道一种席夫碱配体及其与锌、镉形成的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应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现代分析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研究了配体和配合物的单光子荧光性质和双光子吸收性质上的差别,结果表明功能性有机配体形成的金属配合物具有大的非线性光学响应。  相似文献   

9.
N-亚水杨基甘氨酸Schiff碱与硫酸钕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硫酸钕与N亚水杨基甘氨酸Schif碱在水溶液中反应,合成了钕的Schif碱配合物Nd2(SalGly)2SO4·2H2O(Sal=亚水杨基,Gly=甘氨酸),并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电子光谱、荧光光谱和差热热重分析对其组成和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个基于Anderson 型多金属氧酸盐和柔性双咪唑配体的多酸基超分子化合物:(H2bbi)3/2[Al(OH)6Mo6O18]·9H2O (1)[bbi=1,1′-(1,4-丁烷)双(咪唑)],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晶体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 1空间群,晶胞参数a=12.121(5),b =13.812(5),c=14.842(5),α=102.000(5)°,β=108.000(5)°,γ=105.000(5)°, V=2167.7(14)3,Z=2,R1=0.0307,ωR2=0.1065.化合物1中,Anderson多酸阴离子和有机双咪唑配体bbi通过分子间非共价键的氢键弱作用连接形成二维超分子网络.标题化合物对有机染料亚甲基蓝( MB )的光催化降解具有很好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N,N-二(2-苯并咪唑亚甲基)胺(N3)的高氯酸盐,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及紫外和红外表征,并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依据晶体结构的配体模型(a)和分子力学方法所获最低能量构象的配体模型(b),使用Gaussian94程序对2个模型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配体N3的2个非质子化的氮原子和胺基氮原子对最高占有轨道的贡献高于最低空轨道的贡献.这说明,这些原子易于提供电子,可以将配体作为组氨酸较理想的模型物用来合成SOD模型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首次合成了一个新的多金属簇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光谱、UV-VIS-NIR反射光谱、ESR谱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学参数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a=11.5499(17)A,b=12.9776(16)A,c=20.3895(25)A,α=90.72(1)°,β=91.35(1)°,γ=111.43(1)°,V=2843.40(1237)A3,化学组成为(C10H10N3)3PMo12O40。Keggin型聚阴离子[PMo12O40]3-与质子化的2,2′-二吡啶胺之间形成一个三维超分子网状结构。部分质子化的2,2′-二吡啶胺间因π-π作用诱导按Z型链规则排列。将(C10H10N3)3PMo12O40应用于电极修饰,在ClO3-的电催化还原反应中表现出优良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系统地介绍了近年来国外在动态光散射测粒技术研究上取得的进展 ,包括测量装置的小型化改进、新的粒径求取方法—— SPP法的提出、单角度互相关和双角度互相关与自相关方法的比较、三阶相关理论在颗粒测量中的可行性研究 ,以及在有热晕现象情况下的准确测量问题等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配体BPOP及其铕的配合物Eu2(BPOPB)3·H2O.采用元素分析,红外,紫外可见吸收,1H-NMR表征.通过分析红外和紫外可见光谱,结果表明,稀土离子Eu3+与配体发生了配位.研究了配合物在不同浓度下的荧光光谱,发现了浓度焠灭现象,并伴随着激发光谱分峰和最大激发波长位移现象.  相似文献   

15.
以3-乙酰基吡啶和草酸二乙酯为原料,合成得到3-吡啶甲酰基丙酮酸乙酯(简称HL),核磁共振波谱表明该物质的?-二酮部分在溶液中采取烯醇式结构。通过界面扩散法合成了该配体的第一个配合物{CuL2}n,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了详细的结构分析。该配位聚合物中Cu(II)与四个L?配体形成拉长的反式CuN2(OO)2八面体配位构型。两种晶体学独立的L?配体都是以?-二酮基的两个O原子螯合一个Cu(II), 以吡啶N原子与另一个Cu(II)配位,形成二维网格结构。  相似文献   

16.
利用配体乙酰二茂铁缩肼基硫代甲酸苄酯(HL)合成了一种新型钴(Ⅱ)桥连的配合物CoL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表明,配体是通过失去一个质子形成的异构硫醇和β-氮原子与钴(Ⅱ)离子进行双齿配位.同时还对它的57Fe穆斯堡尔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心钴(Ⅱ)能直接影响铁(Ⅱ)的氧化态.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温水溶液合成方法,采用过渡金属钴离子为桥连原子制得1种具有三维无机骨架结构的化合物(Hpip)2[{Co(H2O)4}4(H2W12O42)].10H2O(pip=piperazine).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H2W12O42]10-为8齿配体,它的8个端氧原子与8个Co2+进行了配位,钴离子桥连2个[H2W12O42]10-阴离子,形成3D无机骨架;哌嗪分子和结晶水作为客体填充在孔道中,客体与骨架之间存在着大量的氢键.  相似文献   

18.
给出了一种用光子成像头、高帧频CCD摄像机、图像采集系统和计算机组成的光子计数成像探测系统.系统可用于探测生物的超微弱发光现象,灵敏度比一般的弱光成像器件高出104倍以上;系统可以对极微弱的发光现象进行实时的光子计数成像,并用计算机进行后处理和分析;最后,用实例说明该系统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以GeCl4为原料,首次合成了4个六配位水杨酸锗喹啉配合物.另外,还合成了3个取代水杨酸锗吡啶配合物.元素分析确证了它们的组成;质谱、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验证了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20.
采用沉淀法合成了以药物恩诺沙星(ENRO)为第一配体,邻菲罗啉(Phen)为第二配体的稀土铽药物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法初步表征配合物结构,并对其荧光性质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配体与稀土铽离子之间发生了配位,生成了新的稀土配合物;配合物荧光光谱中显示出铽离子的4个特征峰,发出绿色荧光,荧光性较好;发射光谱中存在较强配体峰,说明能量传递不完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