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以不同品种的桑树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培试验法探究Cd2+(0、25、100、400 mg·L-1和1 000 mg·L-1)和Pb2+(0、250、500、1 000 mg·L-1和2 000 mg·L-1)对桑树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筛选出耐重金属胁迫的品种.结果显示:在桑树种子萌发过程中,一定浓度的重金属溶液会影响其生长,总体表现为低促高抑的趋势.当Cd2+浓度≥400 mg·L-1时,桑树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明显降低;且不同品种耐重金属胁迫的能力差异较大;不同浓度Pb2+处理对桑树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无明显抑制作用,而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随着Pb2+浓度的升高逐渐降低.不同品种桑树种子的根长对Cd2+和Pb2+胁迫均敏感,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在水培条件下,桑树种子对Pb...  相似文献   

2.
化学诱变获得桑树四倍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0.4%秋水仙素与3%二甲亚砜混合液注入成龄桑生长锥,可诱变产生四倍体枝条。有的桑树品种老条三年累计诱导率达75%。成龄桑树老条产生的四倍体可提早开花,提早与二倍体杂交培育三倍体。  相似文献   

3.

从1979年以来的20年间,全国培育出国家审定桑品种11个,省级审定品种10多个,加上各地选拔的优良地方品种,共选拔培育了50多个优良桑树品种,良种推广面积已占全国栽桑面积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4.
桑树压条快速育苗技术张建峰(甘肃省正宁县蚕桑站745300)压条法用优良的桑树品种作母株,将靠近地面健壮的枝条压在土中,让它生根发芽长成新苗,然后和母株分离。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新株成活率高,能保持母株的优良特性。①压条时间:春压是用先一年生长的枝条在...  相似文献   

5.
自1996年春,作者对攀西地区的主要桑树品种进行了严格筛选,根据连续3年的饲育比较,结果表明,筛选出的3个主要桑品种饲料效益与对照湖桑32例(全国桑品种审定条例规定的对照种)差异显著,其中以新一之濑最优。  相似文献   

6.
桑树不同品种引种的抗寒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7个不同桑树品种的发芽期、叶片含糖量、含水量、细胞膜透性的分析表明:不同品种间差异明显,湖711、湖7、新疆白桑、剑持四个品种的抗寒性较强,适宜在我省推广,龙须桑、黑油桑、新一之濑、铁钯桑的抗寒性较弱,不宜在我省大面积引种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改进桑树夏伐技术,降低夏伐对桑树树势的影响,促进桑树生长,笔者对湖桑32、新一之濑和云桑2号3个桑品种夏伐后残留叶片的生理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残留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在夏伐后迅速提高,伐后4~5天达到最大值,以后缓慢下降;残留叶还可以减少伤流量,缩短伤流时间;与不留叶对照,保留基部叶片可使每枝桑条平均多发一个新芽且新芽生长速度明显提高;如对残留叶片喷施尿素,则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陕桑305”是采用多倍体育种方法选育的桑树新品种。为解决桑树品种混杂,病虫害严重,桑树产叶量低,质量差等问题,于1999年引入汉中市,经在略阳、勉县、汉台、南郑、城固5县(区),37个乡镇116个村,采用高接换头的方法对原有低产桑园进行改造,来提高桑园单位面积产叶量和亩桑产茧量。通过调查,低产桑园改造第一年,亩产茧比对照区增产23.4公斤;低产桑园改造第二年,亩产茧比对照区增产42.1公斤,全市累计改造低产桑园8082亩,平均亩产茧比对照区增产32.8公斤,增产蚕茧26.51万公斤,增加经济效益450.67万元。在生产上表现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十分显著。现将该品种的丰产栽培技术推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统计分析原理,对河池地区蚕种场引进的四个桑树品种的试种产量进行分析,建立适当的统计模型,来确定适合本地的优良树种,从而大力发展本地区的养蚕事业,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地区经济。  相似文献   

10.
丘陵山地每年七、八月间雨水较少,桑树受旱后对秋叶生长威胁较大,为实现丘陵山地蚕桑生产高产稳产,1972年我们科技组着手对15个桑树品种进行秋期抗旱性考察,结果抗旱较强的有大众桑,荷叶白,湖桑197,育2号等品种,桐乡青不但耐旱,而且还表现抗病。1973年又对栽植在地薄黄土上的枉山3号、湖桑197、大众桑等进行观察,以嵊县青作对照,在受旱34天的情况下,大众桑表现较耐旱,硬化迟,但叶形薄小;湖桑197长叶慢,硬化迟,有封顶现象;  相似文献   

11.
以湖桑32号为对照对攀西地区主栽树品种新一之濑,南叶1号,云桑2号进行了连续3年的饲育成绩比较。结果表明,参试的3个主要桑树种饲育成绩与对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改进桑树夏伐技术,降低夏伐对桑树树势的影响,促进桑树生长,笔者于2003—2004年对湖桑32、新一之濑和云桑2号3个攀西地区优良桑品种夏伐后残留叶片的生理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残留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在夏伐后迅速提高,伐后4-5天达到最大值,以后缓慢下降;夏伐后残留部分叶片还可以减少伤流量,缩短伤流时间;与夏伐后不留叶对照,保留基部叶片可使每枝桑条平均多发1个新芽且新芽生长速度明显提高;如对夏伐后残留叶片喷施尿素,则上述生理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对处于休眠期的八个品种桑树韧皮部的过氧化酶和酯酶同功酶作了分析,未发现抗病性与同功酶之间有相关性。但是,实验结果指出,“湖桑32号”健株与黄化型萎缩病株的酯酶同功酶有差异,这对诊断和检疫可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桑树(Morus alba L.)为研究材料,在相同Na+浓度下,研究了中性盐(NaCl)和碱性盐(Na2CO3)胁迫下桑树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响应特性。结果表明,100 mmol/L NaCl对桑树幼苗的生长和光合影响较小,桑树幼苗可以通过增加根冠比和叶片非光化学淬灭(NPQ)来适应盐胁迫。但是,50 mmol/L Na+浓度下,Na2CO3胁迫对桑树幼苗植株的生长和根系生长的抑制效果明显大于NaCl的。同时,Na2CO3胁迫降低了桑树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桑树幼苗叶片对光能的利用能力,光饱和时的最大光合速率(Pmax)降低,并且桑树幼苗叶片吸收的光能不能完全用于电子传递,而NPQ等光合热耗散能力受抑制,导致过剩光能的大量积累。因此,在相同Na+浓度下,碱性盐(Na2CO3)胁迫对桑树幼苗的伤害比中性盐(NaCl)胁迫的严重,Na2CO3胁迫不但抑制了桑树幼苗根系的生长,而且降低了叶片的光合热耗散能力。  相似文献   

15.
攀西地区主要桑树病害发生及防治对策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攀西地区是四川省主要的蚕桑生产基地,随着蚕桑业的不断发展,桑树病害的发生日趋严重,严重地影响了该地区蚕桑业的发展。为了全面的弄清攀西地区桑树病害的发生情况,自2001年起我们对该地区桑树病害的种类、分布、为害症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研究,基本弄清了攀西地区桑树病害的发生有17种,其中主要病害有8种,并针对桑树主要病害在攀西地区发生的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国内外茧丝行情好转,蚕茧价格稳定,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有所恢复。自上世纪90年代末始,陕南蚕区结合以湖桑系列桑品种为代表的桑树品种推广,在蚕桑低潮期进行大面积的桑园园区改造,现在已进入盛产期,对稳定当地良好的茧丝环境,我们除了引导农户种好桑、改好桑,应多指导蚕农做好秋冬明春的桑园管理工作,并通过提高地力进而提高桑园单产,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一种桑树寄生药材质量控制的方法,采集10批不同产地桑树寄生样品与其寄主桑枝,并采集柳树寄生、肉桂寄生与其寄主柳枝、桂枝作为对照药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桑寄生药材与其寄主样品中槲皮苷与桑辛素的含量,测定条件:色谱柱Waters C18柱(5 μm,4.6×250 mm),以乙腈(A)-0.1%磷酸(C)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256 nm (槲皮苷)和269 nm (桑辛素)。结果显示:10批桑树寄生样品的槲皮苷含量为1.98-3.11 mg/g,桑辛素含量为0.27-4.27 μg/g;以桑树、柳树和肉桂为寄主的寄生药材均含有槲皮苷,寄主桑枝、柳枝和桂枝均不含槲皮苷,表明槲皮苷属于药材基源广寄生的专属性成分,即广寄生均含有槲皮苷,与寄主无关;桑树寄生与其寄主桑枝均含有桑辛素,柳树寄生、肉桂寄生及其寄主柳枝、桂枝均不含桑辛素,表明桑辛素为桑树寄主的特有成分,桑树寄生药材中的桑辛素为寄主桑树输送而来。本方法可同时测定桑树寄生药材中的槲皮苷与桑辛素“双指标”成分含量,有效鉴定寄主来源,实现对桑树寄生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苏淮复合肥厂新近开发生产的桑树专用复合肥,是一种符合桑树生理需要的理想肥料。其氮、磷、钾含量比为15:5:6,总养份在26%以上,同时还含有多种有利于桑树生长的微量元素。该产品的问世,改变了过去桑树单一施肥营养失调的局面,为蚕桑生产的发展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话剧《桑树坪纪事》演绎了20世纪60年代末陕西黄土高原上一个小村庄的悲剧,桑树坪人在这片土地上浓郁而旺盛的生命力、生的麻木与坚韧及其为生所进行的"食"与"性"的原始争夺,显现出桑树坪人在黄土地上泥泞的生命和精神追寻。  相似文献   

20.
万寒松 《大自然》2009,(6):78-79
桑树是我国栽培历史久远、南北广泛分布、树种品类较多的传统落叶乔木,北方地区分布的是白桑。桑树不仅树形美观、枝冠丰满、果实甘甜,而且一直是中华传统耕织文明和审美心理的重要表征,两千多年前的《诗经》里就多次提到桑树。社树、桑女自古就是一种美的意象符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