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前的臭氧浓度在线分析测试仪器在臭氧发生器中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通过监测影响臭氧产生浓度的6个参量,基于RBF神经网络模型实现了臭氧浓度软测量.该模型采用梯度下降法确定RBF基函数的中心及输出层权值,可离线和在线校正所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实验证明,软测量模型输出结果与臭氧浓度分析仪测量结果的绝对误差小于5g/m3的达93%以上,绝对误差小于1g/m3的达33%以上,且响应时间小于1s.  相似文献   

2.
基于RBF人工神经网络的生活污水处理软测量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实现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在线控制,提出了基于RBF人工神经网络的软测量方法.运用大量实测数据对RBF神经网络进行了训练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RBF神经网络的软测量模型对污水处理指标BOD的实时控制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核函数方法在丙烯腈收率软测量建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核函数方法的基本原理及两种核函数统计建模方法;提出了用核函数PLS与核函数PCR建立工业丙烯腈生产过程丙烯腈收率软测量模型,以便更有效地处理过程非线性、多输入和数据共线性等复杂特性。对比研究发现,基于核函数方法的软测量模型要优于线性统计模型,而核函数PLS模型性能优于核函数PCR。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斯过程(GP)和偏最小二乘法(PLS)的非线性PLS方法(GP-PLS),以更加有效地处理过程非线性、多输入和数据共线性等复杂特性,提高模型的推广能力和精度。该方法首先采用PLS进行特征提取,再用GP建立PLS的内部模型,因而具有GP与PLS的优点。对工业丙烯腈生产过程丙烯腈收率软测量建模的应用表明,采用该方法建立的软测量模型在模型精度、推广能力等方面明显优于一些传统软测量建模方法,满足工业现场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工业过程软测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工业过程软测量研究现状.论述软测量过程中辅助变量的选择,过程数据的预处理,软测量模型的建立及软仪表校正方法,提出工业过程软测量的实现方案.评述基于回归分析、BP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当前主要软测量建模方法的特点及其在工业过程软测量中的应用.指出当前工业过程软测量实现过程中存在的诸如误差处理、软仪表校正等问题及今后软测量技术与优化控制相结合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将人工生命科学引入优化问题的处理中,通过对"生命游戏"这一特殊元胞机制的研究,并结合遗传算法(GA),建立了基于GA的元胞自动机优化模型.将该方法用于常用测试函数优化问题的求解,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新方法具有良好的性能.把基于GA的元胞自动机优化方法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用于丙烯腈收率软测量建模.结果表明:基于此方法的软测量模型精度高、性能较好,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刘娜  朱林 《科技信息》2010,(16):I0092-I0093
淀粉利用率是白酒发酵过程中重要的质量参数,工业采用实验室化学分析法进行测量。该法存在测量滞后、误差大等缺陷。本文利用RBF神经网络,建立RBF神经网络模型,实现淀粉利用率的在线估测,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预测和补偿预行程误差,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在线检测系统中测量的精确度,基于这一原理,提出基于BP与正则化RBF神经网络的一种新的检测误差预测的方法,同时基于BP和正则化RBF神经网络,建立了一个能够在线检测系统并且预行程误差的模型,利用相关的实验数据,将已经训练好的网络运用到实际中,对加工零件的误差进行预测与补偿.  相似文献   

9.
针对脱硝系统入口氮氧化物静态软测量预测模型不能满足变负荷时需求的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在线学习的软测量模型.利用粒子群算法对静态神经网络的参数进行寻优,结合预报误差和当前预测误差的大小在线更新网络的权值、阈值和学习速率,可以满足不同负荷下的需求,利用电厂的实际运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不同负荷下,建立的神经网络在线学习模型的准确性高,实时性好,泛化能力强,可以很好地对入口氮氧化物进行预测,为脱硝系统入口氮氧化物在线测量和监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软测量也称为软仪表技术,采用主元分析和RBF神经网络相结合的融合模型构成火灾模拟实验炉温软测量。主元分析(PCA)实现输入变量的降维,RBF神经网络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进行隐层中心和连接权调节的学习,实现快速收敛。该融合模型使炉温估计精度比常规的最小二乘方法拟合精度提高2倍以上。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磨矿浓度难以直接检测的问题,提出一种通过磨机振动、磨音信号频域特征提取利用特征频谱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相结合的非线性建模方法.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将时域振动及磨音信号转换为频谱变量,对频谱变量通过主元分析(PCA)进行谱特征提取,采用径向基函数(RBF)变换实现谱特征的非线性映射.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对磨矿浓度的准确软测量,提高测量精度1%,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12.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结构动力响应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学习速度快,动态仿真性强,具有较强的输入输出映射功能和全局最优逼近的结构特点.针对快速预测结构动力响应有助于克服结构振动控制中时滞效应的特点及BP网络存在的问题,应用RBF网络对结构的位移、加速度进行了预测,并采用BP网络作对比研究.仿真结果表明RBF神经网络训练速度快,精度高,可及时为主动控制建筑结构响应提供较为准确的优化性能指标,从而为实现在线实时控制结构响应提供优良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及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构建了一个实时的超声波乳化液质量分数测量模型,对结果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并对比了两者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某些生产过程中乳化液质量分数的检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高斯RBF网络应用于惯性导航初始对准建模时,对处于两基函数中心点之间的值拟合效果不太理想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将增量余弦RBF网络用于惯性导航初始对准建模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增量余弦函数作为RBF网络的基函数,对多变量非线性系统有很好的拟合能力。相对于传统高斯RBF网络,增量余弦RBF网络的基函数具有更强的局域性,解算时同时参与运算的基函数数量更少,有效地降低了网络的解算时间。仿真结果表明,增量余弦RBF网络用于惯性导航的初始对准,既可获得较高的对准精度,又有效地降低了系统的解算时间,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数控车床热误差建模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对于数控车床而言,热误差是其最大的误差源,而其中最困难的是热误差建模.现有BP算法的神经网络模型存在学习收敛速度慢,容易陷入局部极小点的缺点.文中使用径向基函数理论建立了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数控机床热误差数学模型.讨论了RBF网络参数的初始化及学习;给出了两种建模方式的RBF网络建模算例,将其建模性能指标与经典最小二乘法建模指标进行综合对比,可知RBF网络各项指标均优于经典最小二乘方法.最后验证了RBF网络建模的鲁棒性.结果表明: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与经典最小二乘线性模型相比,拟合性能更好,预测补偿能力强且建模时间短.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快速准确的灌区流量测量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流量测算模型一般采用传统的测流方法或简单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处理,采用上述方法将面临测量成本、测量精度等挑战。故将麻雀搜索算法(sparrow search algorithm, SSA)与径向基神经网络(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相结合,以渠道水深、测点流速、测点位置为输入,灌区流量为输出,设计了一种新的SSA-RBF神经网络模型用于预测灌区流量。以都江堰人民渠渠首站点在27种不同水力条件下的实测数据为基础,对SSA-RBF模型和RBF模型以及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s, ELM)模型进行评估和比较,实例结果表明SSA-RBF模型能够快速准确地预测出流量,其确定系数为0.975、均方根误差为6.186、平均绝对误差为4.324、残差质量系数为0.011 9,4种评价指标以及预测结果偏差均优于ELM模型以及RBF模型,为提升灌区流量测算精度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7.
综合同伦方法与Levenberg-Marquardt(LM)优化方法,提出了一种新型非线性同伦LM神经网络学习算法以改善现有神经网络学习算法的学习效率,分析了不同类型的过渡函数对神经网络泛化性能的影响.该算法具有稳定性强、收敛性能好的特点.结合工业过程实际要求,将提出的改进算法用于丙烯腈收率神经网络软测量建模并与几种常见建模方法比较,结果表明:基于改进算法的软测量模型具有更高的测量精度和更好的泛化性能,满足现场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的结构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参数优化的RBF神经网络优化算法.首先,改进K-means++算法,使得聚类算法更精确,为RBF神经网络的隐含层节点找到一个合适的初始中心;然后,考虑数据分布和缩放因子选择的影响,采用方差度量法计算隐含层神经元基函数的宽度;最后,修正网络参数,提高网络的非线性逼近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参数优化的RBF神经网络具有良好的逼近效果和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具有非线性、大时滞、不确定特性的工况复杂的转炉炼钢过程建模与控制问题.针对传统的控制方法控制效果差、精度不高,难以达到期望结果的问题,结合RBF神经网络的特点,提出用基于混合编码方式的混合遗传算法训练的RBF神经网络,同时优化网络的结构和参数,并利用RBF神经网络建立转炉炼钢静态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在线调整和学习的功能,比传统模型具有更好的计算精度和适应能力,为提高转炉冶炼过程的控制精度给出了一个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