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许海燕 《科技信息》2008,(17):273-273
所谓“问题学生”.是与优生相对而言的.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差生”,“后进生”,是指学生中那些品德行为不良,经常违反纪律,成绩低下且经常不及格的学生.  相似文献   

2.
在日常办公中,人们经常要应用计算机的自动化功能来提高工作效率。Word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扩展功能——宏。但了解并能很好地应用“宏”的人并不多,如果需要在Word档编辑过程中反复进行某项工作,那就可以利用宏来自动完成这项工作。下面就谈谈word宏在编制试卷中的巧用。  相似文献   

3.
第一种常见错误现象及解决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讲授到文件的删除和复制时,经常发生学生误删除有用的系统文件的问题,有时学生竟在Windows状态下选择所有:“T”字或“A”字的图标进行删除操作,这时电脑显示一系列错误之后,黑屏死掉了,再重新开机就反复显示“您现在可以安全的关闭计算机了”。此后,每次启动电脑都有一行提示信息:“Error Loading GDI.EXEYou must reinstall Windows”。那怎么办? 在Windows98操作系统下: 光盘启动电脑后,选择“With C…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反复”修辞格形式的简单介绍着手,重着分析了“反复”修辞格在不同的英语文体如小说、诗歌、政论文和演说辞中的表现形式及其语用功能.旨在学会欣赏和灵活运用“反复”修辞格这一独特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5.
弗罗斯特将一首小诗《牧场》作为序诗反复出现在他多本诗集的卷首,一些意象,譬如“树林”和“雪”,经常反复出现在同一首诗歌或多首诗歌之中。这种递归象似的手法是弗罗斯特阐述哲理思想与抒发情感的有效手段,也是他的诗歌之所以具有魅力的一个缘由,从这一视点切入,读者或许可以在新层面上体会诗人的哲思与诗情。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江泽民关于“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要经常讲、反复讲”的重要批示为指针,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结构中的核心和原则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论证,并指出这一核心和原则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所具有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宋茂祥 《科技信息》2012,(29):491-491
经常性思想工作和经常性管理工作.是抓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我们讲抓落实,抓执行力,提高队伍战斗力,就是要在“两个经常”上下功夫。但是如何把“两个经常”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和教育作用.在职工队伍建设中起到“比翼齐飞”的效果.是亟需研究解决的一个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普希金是杰出的天才诗人,是十九世纪俄国现实主义作家,被称为“俄罗斯古典文学的鼻祖”“照耀世界古典文坛上的灿烂明星”。伟大的革命导师对普希金都非常热爱。马克思读了普希金的俄文原著之后,给予这伟大诗人以极高的评价。列宁“最喜爱的是普希金”,经常反复阅读他的作品。斯大林把普希金的名字列入组成俄罗斯民族最大骄傲与光荣的名字之中。普希金在俄罗斯文学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一向被称为“俄罗  相似文献   

9.
“同语式”是英汉语言中的一种特殊反复形式——主语和表语同语反复。表语是对主语的一种隐含的、带有明显主观色彩的说明和解释。形似简单的“同语式”结构具有丰富的语用内涵和重要的修辞意义。相对而言,英语“同语式”的构成受到语法因素的制约,结构单一,表现力不及汉语。  相似文献   

10.
在上第七课第二框题《交友要讲原则》的第二个原则“不交损友”时,我先让学生讨论“你认为不能与什么样的人结为朋友?”学生在稍做讨论后,能够讲出很多类型的不能与之结交的朋友。比如:经常违反课堂纪律,不认真听讲的人,经常违反校规校纪的人,经常逃课,且要求你要和他一起玩的人等等。并且能够归纳出这几种人就是所谓的“损友”,我们都不能与这些人结交。  相似文献   

11.
针对阵列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反复“压缩”和“放松”的算法SQUEEZER。此算法在每一“压缩”和“放松”过程中,首先使用“贪婪的”(greedy)方法来压缩布图面积,直到面积不再减小,再对被压缩在一起的单元进行“放松”,允许布图面积适当增大,使布图的拓扑结构得以改变,然后对放松的布图再进行“压缩”和“放松”。算法对给定的初始布图反复地“压缩”和“放松”,直到满足终止条件(如几次选代过后布图面积不再减小等)为止。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一样,具有绕开局部最优的能力,且运算速度较快。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教育中,面对学生的“双重性格”,父母经常手足无措,教师甚至也无计可施。许多人经常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事实上,只重视学识的培养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感教育已经迫在眉睫。教书和育人同等重要。英语教学也应当与时俱进,将情感教育贯穿课堂之中。  相似文献   

13.
转化差生,提高差生的学习效果,关键在于提高他们课堂上的注意力,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对差生反复进行学习目的和意义的教育,运用激励法增强其自信心。转化差生要做到“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养生保持不断进步的势头。  相似文献   

14.
吴然先生是全国著名的云南籍儿童文学作家,他的散文集《天使的花房》中大量运用了反复辞格,通过分析吴然先生使用“反复”这一在散文中不太常见的辞格的原因:为了激活接受者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以及帮助读者再建文本图景,进而归纳出《天使的花房》中使用反复辞格所体现的“突出审美意象、抒发强烈感情,增强音乐性、加强节奏感,构成回环美,凸现整体性”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5.
《科技潮》2005,(4):14-15
“谎报军情”反复报奖、“国际领先”名不副实……针对科技评价中出现的“不和谐音”,科技界去年进行了一项深入的调查。在今年的两会上,委员们为完善科技评价体系开出了“健康药方”。  相似文献   

16.
言词是现代汉语词汇的一部分。如果不能准确理解言词的意义和用法,在使用中就会经常有误。如介词“以”“于”“与”常常出现误用或混用,“引以为训”一词中的“训”常被误解为“教训”。  相似文献   

17.
高亮 《韶关学院学报》2005,26(11):79-83
日语授受动词中的“くわゐ”、“めけゐ”经常被人等同为汉语的“给”。其实,从日语的语言习惯上看,“くわゐ”、“めけゐ”还具有授受动词的方向性和恩惠利益性的含义。  相似文献   

18.
“反复”修辞格的文体语用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反复”修辞格形式的简单介绍着手,重着分析了“反复”修辞格在不同的英语文体如小说、诗歌、政论文和演说辞中的表现形式及其语用功能,旨在学会欣赏和灵活运用“反复”修辞格这一独特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9.
有法,而无定法。此话道出了作的基本规律与真谛。通过对英写作中段落发展的八种技巧即“定法”的训练,可以促进学生在起始阶段写作技能的形式和提高;从“定法”入手,反复强化“定法”的训练,最终可以达到“无定法”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王鸣阳 《科学世界》2007,(10):10-39
如今,打开报纸和观看电视,经常可以见到关于地球变暖引发各种各样危机的报道,诸如“太平洋岛屿沉入大海”、“热浪或飓风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