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丹M盆地萨加隆起储层有机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包裹体中的流体可以作为原始地层流体,用来判别油藏流体注入早期油气的地球化学性质,研究油藏形成初期流体的特性。对苏丹M盆地萨加隆起三套地层含油砂岩有机包裹体成分研究认为,包裹体中原油成熟度不高,主要反映源岩在低熟——成熟时期生成的原油,其源岩的原始母质是以陆源有机质的输入占绝对优势,与该盆地有机质为细菌、水生生物淡水藻类与经过细菌改造陆源有机质的混合输入的认识不同,说明源岩在热演化早期主要是陆源有机质生油;浅层油藏形成初期油气未遭受生物降解作用,后期的构造运动造成原油的蚀变。  相似文献   

2.
云南金项铅锌多金属矿床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铅锌矿床,也是世界上目前主要的铅锌矿产地之一.通过收集前人大量有关金顶矿床流体包裹体水氢氧同位素的资料,并结合野外实地调研,探讨了金顶铅锌矿的成矿流体来源.  相似文献   

3.
我国华南地区的二叠系栖霞组岩层中沉积有多套富有机碳的深暗色岩系,是华南地区油气勘探的潜在烃源岩。但这套烃源岩详细的古海洋条件特征尚未完全清楚。选择湖北省恩施剖面的栖霞组下部中的泥质灰岩夹钙质页岩作为研究对象,开展有机质生物标志物组成研究与分析。研究表明,恩施剖面栖霞组下部泥质灰岩生物有机质的来源以海洋浮游藻类为主。恩施剖面栖霞组有机质可能已经达到成熟,已经达到或接近"生油窗"阶段。恩施地区栖霞组早期的水体不是一个缺氧的环境,可能是一个氧化至贫氧的环境。在该环境中有机质较为富集,说明长期贫氧环境也有利于有机质富集。  相似文献   

4.
根据对拉拉铜矿床矿石中矿物共生组合及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分析了成矿物理化学条件,认为矿床主要是在中温、中盐度、弱碱性和还原环境中沉淀富集的。根据同位素分析结果,结合地质特征,得出成矿物质来源于河口组地层、成矿作用以变质作用为主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云南金顶铅锌矿床中的有机质特征及成矿作用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金顶铅锌矿床中碳沥青的分布特征及可溶解有机质中饱和烃和芳烃的生物标志物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有机质与金顶铅锌矿床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从纵向还是横向上看,甚至是矿床内部有机质的分布特征来看,均与成矿元素的分布具有一致性.为了进一步探讨有机质在金顶铅锌矿床中的作用,对碳沥青作了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不论胶结状碳沥青、鳞片状碳沥青还是后期充填的眼球-囊状碳沥青均含有大量的成矿元素,这些成矿元素的组分和它们所形成的矿石矿物类型,与该类碳沥青所在矿段的矿体的成矿元素组分和类型相一致.由于这些碳沥青产出的形态不同,因此在矿床形成中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对矿床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的是肉眼下能够见到的胶结状碳沥青、脉状碳沥青、部分鳞片状碳沥青,这些碳沥青对成矿元素起着活化、迁移的作用,也起着沉淀成矿的作用;眼球状-囊状碳沥青是后期充填的产物,对矿床的形成起一定的改造作用;浸染状碳沥青多属于原生沉积碳沥青,对矿床的形成仅起一定的还原沉淀的作用.而有机质的还原作用对金顶铅锌矿床的形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魏国文 《科技信息》2013,(3):414-414,402
生物有机成矿作用是当前矿床学前沿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在介绍其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总结三点成矿作用:(1)生物有机质对成矿金属的预富集作用;(2)在成矿流体运移的过程中形成有机-金属络合物,对成矿金属的活化迁移作用;(3)改变成矿物理化学环境,对成矿物质的还原沉淀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次对我国西昌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及江油马角坝地区不同时代破酸盐岩油气源岩研究衣明,在油气源岩演化的各个阶段均可形成有机包裹体.有机包裹体是油气源岩中烃类物质的原始样品,它记载着油气源岩演化过程中所发生的所有事件及有关信息。在油气源岩评价中,有机包裹休的类型、特征、古温度、含量及组分等参数,结合其它研究结果,可有效地对油气源岩的演化程度、生油热历史、有机质热演化分区、油气资源量以及油气源岩性质和成因等进行综合研究和评价。实践证明该评价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采集东道海子凹陷的烃源岩样品和油气样品,对样品进行有机碳、热解、饱和烃色谱及碳同位素等地球化学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东道海子凹陷烃源岩进行评价,研究认为石炭系烃源岩为一套高—过成熟的有机质类型差的中等烃源岩,二叠系烃源岩为一套成熟—高成熟的有机质类型好—较好烃源岩,侏罗系烃源岩为一套成熟的有机质类型差的中等烃源岩。该区油气成因复杂,通过油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及油气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既有来源于二叠系烃源岩的原油和天然气,也有来源于侏罗系的原油,还有来源于石炭系的天然气。油气成因的复杂导致油气成藏期次的多样,油气的成熟度及油气包裹体研究表明,既有一期成藏的油气,也有多期成藏的油气。  相似文献   

9.
川东北南江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岩层含矿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岩石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角度探讨川东北南江地区震旦系顶部和寒武系底部的岩层中是否存在镍钼钒多金属元素异常和富集成矿的可能.对金属元素分析表明,寒武系底部的这套黑色岩系存在镍钼钒多金属的富集现象,尤其是钒最为富集,达工业品位.岩性特征和有机碳含量分析表明,震旦系顶部灯影组第三段的白云岩和寒武系底部马家梁页岩段具有生油岩特征,区域上可能存在工业性油藏.另外,金属的富集与有机碳含量呈简单的正相关关系,表明金属元素富集与油气运移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拜仁达坝银多金属矿床位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兴蒙造山带中部,是内蒙古东部地区超大型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断裂构造中,呈脉状。矿石类型包括块状、条带状、浸染状、脉状、网脉状矿石。文章通过对拜仁达坝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详细剖析、流体包裹体和H、O、S同位素研究,分析矿床的成矿流体、成矿物质来源,探讨成矿过程及矿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为中温、低盐度流体,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晚期有大气水的混合,成矿物质以深源为主。与矿化有关的流体包裹体中含甲烷包裹体,表明成矿流体属还原性流体。出溶岩浆流体远程运移后温度和压力下降、与还原性地层反应后氧逸度降低是成矿的主要机制。结合成矿动力学背景,认为拜仁达坝银多金属矿床是受断裂控制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中温热液脉型矿床。  相似文献   

11.
西藏蒙亚啊铅锌矿床成矿流体来源及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西藏蒙亚啊铅锌矿床成矿流体来源及其特征,结合区域典型矿床研究厘定矿床成因类型。通过矿床近矿体蚀变灰岩和热液成因方解石碳-氧同位素及成矿不同期次石英氢-氧同位素分析手段,结合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温度和盐度测试研究,分析了矿床成矿流体的特征及成矿流体来源。结果表明,成矿早期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成矿晚期有大量天水混入;主成矿期成矿流体总体具有中高温和中低盐度特征,成矿从早期到晚期流体降温趋势明显。矿床形成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矿床类型属于远接触端夕卡岩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油、气、煤与铀的综合研究对于含油气盆地内多种能源的成因机制及盆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和吐哈盆地十红滩地区砂岩型铀矿的岩石学特征、地质构造、含矿建造与古水文地质条件及铀矿的成矿特点等进行了综合分析与研究。结果源区火成岩和泥岩可能为铀的物质来源之一,铀矿化是成岩—后生阶段介质条件及环境改变的产物,受氧化-还原界面的控制;构造作用使目的层的抬升掀斜与暴露以及水动力环境是形成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的重要条件;铀矿石带中黄铁矿表面及其附近存在吸附铀α径迹,有机质碎屑胞腔中沥青铀矿和黄铁矿共生,含铀砂岩中可见含沥青质的镜煤。结论铀的富集和铀矿的形成可能与黄铁矿、油气、煤等有机质有密切的成因关系。  相似文献   

13.
塔木铅锌矿区属克孜勒塔格—库斯拉甫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该带铜铅锌多金属矿化十分普遍。铅锌矿化主要产于受断裂构造控制的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地层中,此地层位于中上古代拗陷沉积的一套浅变质的海相或海陆交互相中(贾涛,2014)。通过对该研究区的区域地质概况、矿区地质特征和矿体特征等地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研究区流体包裹体的形成温度进行研究。流体包裹体测温学是研究成矿成岩介质的最直接手段,通过对包裹体均一温度的分析,可以获得较为真实的成矿成岩介质信息,对于认识成矿机制的认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真空四极气相质谱系统分析表明长坑金银矿的硫化物矿物流体包裹体中存在9种轻烃有机气体,它们主要由C1-4饱和烷烃和C2-4不饱和烯烃和芳烃组成,但烷烃占绝对优势,而烯烃和芳烃含量很低;并且,这些有机气体主要来自中低温条件下水/岩反应所导致的沉积岩中有机质的热分解,成矿过程应基本未受到岩浆作用的影响.金矿和银矿硫化物样品中轻烃有机气体的组成说明两者的成矿过程可能相似.有机气体组成表明,该矿成矿时其大地构造背景为裂谷环境.  相似文献   

15.
探讨河南省栾川钼钨铅锌银多金属矿集区内不同矿床类型、不同成矿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S、Pb、C、H、O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研究区内不同类型矿床具有统一的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是由斑岩体中心向外不断演化的岩浆热液流体体系。区内不同类型矿床均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62~131Ma B.P.)岩浆热液活动的产物,钼钨铅锌银多金属成矿系统以晚侏罗世花岗斑岩体为中心,由中心向外分为中心成矿带(斑岩-矽卡岩型钼钨矿床)、过渡带(矽卡岩型硫锌多金属矿床)和边缘成矿带(热液型铅锌银矿床)。由中心向外,成矿时代具有由老到新的变化趋势,矿物组合和蚀变类型具有由高温到低温变化的特征,成矿流体具有由高温-高盐度岩浆热液流体向中低温-低盐度流体演化的趋势,晚期大气降水加入特征明显。由于不同成矿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的差异和成矿流体运移路径上物理化学条件的不同,富含成矿物质的深源岩浆热液流体在斑岩岩浆热动力驱动下,形成了一个以燕山期花岗斑岩岩浆侵入活动为中心,时空密切关联的钼钨铅锌银多金属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16.
有机包裹体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包裹体因能提供有关油气生成、运移、聚集成藏过程的大量信息,而在含油气系统分析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文中综述了有机包裹体的分类、研究方法、以及有机包裹体在含油气系统研究中的应用,并分析了有机包裹体研究的发展趋势。根据有机包裹体的相态、颜色、大小、分布等特征,可分为烃有机包裹体和含烃有机包裹体两类;根据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的不同,有机包裹体的研究方法可分为光学方法、化学成分方法及显微冷热台方法。有机包裹体在测定古温度、确定油气演化程度和阶段、确定油气来源及油气形成时的温度、压力等物理化学条件起到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泥质烃源岩不同有机显微组分的原始赋存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密度分组将泥质烃源岩划分为不同的密度组分,通过对各密度组分进行孢粉相分析和激光粒度检测,结果表明:密度分组获得的ρ<1.6 g.cm3组分以游离态生物有机质为主,富集了全岩干酪根中大粒级的形态有机质组分;1.6g.cm-3<ρ<2.2 g.cm-3和ρ>2.2 g.cm-3组分表现为有机质与矿物共生的赋存态特点,富集大量细粒级的颗粒无定形和海绵无定形有机质,说明这些无定形物质通过与矿物(主要是粘土矿物)紧密共生而获得保存.分组结果反映不同有机显微组分在烃源岩中的赋存态存在差异,大量的无定形物质与矿物(主要是粘土矿物)紧密共生,说明有机质与矿物共生组分对于烃源岩油气生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部碱性基性岩与金刚石矿床成矿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中国东部碱性基性岩的分布与产出特征。分析了金刚石在中国东部碱性基性岩中的成因条件 :古老的地台为刚性的盖层 ;超壳深大断裂作通道 ;微量元素成为成矿的指示元素 ;基性岩中的幔源包裹体反映了具有金刚石的成矿环境 ;岩石中的CO2 包裹体表明金刚石碳源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以塔里木盆地英南2井气藏为例,用流体包裹体进行油气成藏期次的研究。镜下观察流体包裹体,并对与烃类共生的盐水包裹体进行均一化温度和冰融点测试,进行油气藏成藏期的分析。流体包裹体分析表明英南2井气藏多为气态烃包裹体,大部分存在于石英次生加大边中,共生的盐水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集中且接近现今井温,对比埋藏史得出:天然气是在近10Ma时一次性充注成藏。  相似文献   

20.
四川偏岩子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点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偏岩子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所提供的信息,分析了成矿物理化学条件。认为本矿床金主要是在CP_2-NaCl-H_2O体系中,中-低温、中低盐度、弱酸性和弱还原环境中沉淀富集的,并提出有关包裹体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