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流域为单元进行土壤侵蚀敏感性研究,可以定量识别土壤侵蚀的敏感区域,进而探索土壤侵蚀空间分布规律和评价流域治理效益,甚至对水土保持规划与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贵州省三岔河流域为研究区,借助GIS技术,并参考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的研究,获得该流域土壤侵蚀的敏感性评价指标,以对土壤侵蚀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该流域土壤侵蚀敏感性较高,土壤侵蚀敏感区域面积为6 728.81km2,占整个流域面积的88.25%;2)将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结果与土壤侵蚀现状评价进行对比,两者表现出的结果明显不一致;3)该流域土壤侵蚀敏感性以高度敏感为主。从空间分布上看,中度以上敏感区集中分布于赫章县、纳雍县、六枝特区、织金县、普定县和西秀区西北部。  相似文献   

2.
以通用土壤侵蚀方程(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USLE)为理论基础,根据研究区实际情况建立了山地城市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对重庆市2000,2005,2010年的土壤侵蚀敏感性进行评价,通过对比分析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结果与水土流失面积以验证评价结果的精确性和科学性,并对土壤侵蚀敏感性各强度类型之间时空变化来源与去向及其与下垫面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侵蚀敏感性面积与水土流失面积总体一致;重庆市2000—2010年水土流失面积和土壤侵蚀敏感区面积分别减少了20 676.10,1 995.89km2,水土流失极强度和土壤侵蚀极敏感区面积增幅分别为63.08%,59.1%,且土壤侵蚀极敏感区域并不一定发生极强程度的水土流失;研究区土壤侵蚀敏感性降级地区主要分布于长江沿岸地区,土壤侵蚀敏感区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东北部山区,其时空分布格局与降雨侵蚀力高度一致;未利用地的土壤侵蚀潜在危险指数(Index of soil erosion potential danger,SEPDI)最大,其次是草地、林地、耕地、湿地、人工表面,总体上SEPDI值随着海拔和坡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0年间,局部区域土壤侵蚀敏感性恶化趋势比较明显,但研究区土壤侵蚀整体情况有所改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3.
怒江州作为三江并流世界遗产核心地,生态区位重要,承担着国家生态安全战略,以此区域研究土壤侵蚀敏感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RUSLE模型和对研究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研究基础上,选取降雨侵蚀力、地形起伏度、土壤可蚀性、植被覆盖(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利用类型综合)等作为评价因子,采用几何平均数法和土壤侵蚀潜在危险性指数模型综合评价怒江州土壤侵蚀敏感性.研究表明:土壤侵蚀敏感性对各因子的敏感性都较高,说明怒江州各自然要素特征都较容易形成土壤侵蚀;土壤侵蚀总体处于高度敏感,占总面积68.12%,潜在危险性指数为5.9,验证了统计结果.总体上,三江两岸敏感性较高;土壤侵蚀与人类活动的空间存在耦合性,人口越密集区,敏感性越高,主要体现在坡耕地的较高敏感性.总之,该区域水土保持的关键在于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4.
广西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及其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广西生态环境敏感性等级划分为不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极敏感等5个等级.应用GIS技术,对广西生物多样性及生境敏感性、酸雨敏感性、石漠化敏感性和土壤侵蚀敏感性进行评价,然后进行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为广西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根据美国USLE土壤侵蚀模型,实现了对福建省漳浦县沿海防护林水土保持的动态监测,并根据土壤侵蚀所流失有机质的经济损失实现了对沿海防护林防护效益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沿海防护林能明显地提高水土保持效益,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选取Pléiades卫星数据、数字地形图、珍稀植物分布图等主要数据,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从土壤侵蚀和生境两方面评价九寨沟旅游区生态敏感性.研究过程中,以海拔200 m作为分区标准,将旅游区划为6个分区,然后对6个分区的生态敏感性分别开展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各分区均为土壤侵蚀中度敏感区;I、II和III区为生境高度敏感区,其他分区为生境极敏感区,生境敏感性等级随海拔增加表现出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德阳市地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前沿,水土流失不但与本市防汛安全和未来的经济、生态、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而且极大地影响着长江中下游各地的可持续发展和相关的重大工程建设.以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为基础,选择降雨侵蚀力、地形起伏度、土壤质地和植被覆盖等自然因子作为水土流失敏感性的评价指标,根据德阳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制定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通过多因子叠加计算得到德阳地区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的结果,指出了德阳地区极敏感区、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轻度敏感区和一般敏感区等不同土壤侵蚀敏感区的空间分布,提出了有效控制该地区土壤侵蚀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鞍山市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地理系统系统GIS技术,结合水土流失通用方程,应用DEM和土地利用数据对鞍山市的水土流失敏感性按照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鞍山市土壤侵蚀敏感性较低,轻度敏感性以下区域占大部分,约为72.90%;中度敏感区次之,约为26.08%;高度敏感区所占比例最低,约为约为1.02%,但由于易发生土壤侵蚀应引起特别注意.最后对各敏感区提出了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武翠翠  王世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9):12390-12397
黄河流域兰州段,由于严重的土壤侵蚀现象,带来的流域生态问题凸显。研究黄河流域兰州段土壤侵蚀敏感性问题,有助于解决该区域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选取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坡度、坡长、水土保持措施、植被覆盖6个因子,采用改进的加权土壤侵蚀(the 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RULSE)模型,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和遥感技术评价该区域土壤侵蚀敏感性。结果显示:黄河流域兰州段土壤侵蚀极敏感区和重度敏感区占区域总面积的42.73%,中度敏感区占区域总面积的45.60%,轻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占区域总面积的11.67%。其中,最敏感区位于兰州市榆中县。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兰州段合理规划水土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和管控预警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阜康市生态敏感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以新疆阜康市域的生态敏感性问题为研究对象,选取土壤侵蚀、土地沙漠化以及土壤盐渍化等作为关键因子,运用ArcGIS软件分别采取单因子评价和多因子综合评价的分析方法,对研究区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评价区内约99.7%的面积存在生态敏感性问题.从单因子角度看,以土地沙漠化的生态敏感性最为突出,有96.49%的区域对土地沙漠化存在着敏感性,其中高度和中度敏感性分别占46.34%和37.80%.在评价的基础上,辨别出不同生态敏感区域存在的潜在生态问题,并提出加强生态保育和生态建设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安徽省生态环境的脆弱特征,对其进行了水土流失、盐渍化、酸雨、水污染和综合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安徽省生态环境敏感性较高,高度敏感和极敏感地区分别占全省面积的33.7%和31.2%。其中,沿淮及淮北平原对水污染和盐渍化比较敏感,水土流失与酸雨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江淮分水岭以南的丘陵山地。在敏感性评价基础上,结合GIS技术,初步提出了安徽省脆弱生态环境区划方案,把全省划分为2个脆弱生态区、8个脆弱生态亚区和26个脆弱生态地区。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坡地资源利用与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总面积87.5%,坡地资源具有水热资源丰富、生产潜力高,类型多、结构、格局复杂,但水土流失严重,地力水平低,自然灾害频发等特点.坡地资源在福建山区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的林业生产基地,也是种植果、经作物,增收富民的重要资源.福建省坡地资源利用中林业面积占比例最大;耕地绝大部分分布在山区丘陵区;果、茶园地基本分布在坡地,占有相当比例,仍有很大发展潜力.实现福建省坡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确保农村经济稳定发展,首先要以林业为重点的山地综合治理,其次要整治侵蚀坡地果园,第三要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农林牧综合发展,此外,还要加强坡地资源利用方面法制建设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农业资源总量丰富,但耕地不足,农业资源地区差异显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压力大,根据土地质量下降,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提出总量控制与提高潜力相结合,果园改造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科学要求与区域发展相结合,规模特色与多种经营相结合等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4.
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林区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按照科学性、客观性、可操作原则选取水土流失、植物、土壤、动物、水环境等5个影响因素建立林区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因素集,采用九标度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结合福建省某林区公路的实际情况对林区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可作为林区公路建设方案可行性论证的重要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将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到林区公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是一种科学、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喀斯特地区4种可控土壤侵蚀因子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坡面土壤侵蚀随着坡度和坡长的增加而加剧,随盖度的增加而减轻;土壤侵蚀与种植因子P的关系研究表面,天然林、水保林及耕地撂荒等措施能够起到较好的坡面水土流失防治效果;而就坡耕地而言,较顺坡耕作,采取横坡耕作可有效防治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6.
以福建省顺昌县林地为对象,通过相关性分析,构建顺昌县林地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实现对顺昌县林地生态脆弱性的定量评价,进而分析其生态脆弱性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以坡度、土壤K因子、年均降雨量、NDVI和人口密度5个因子作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195 5,0.140 9,0.119 2,0.302 1,0.242 3;研究区微度脆弱区、轻度脆弱区、中度脆弱区、强度脆弱区和重度脆弱区的面积分别占15.83%,40.92%,24.50%,13.25%和5.50%,整体处于轻度脆弱水平;顺昌县脆弱等级强度以上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低坡度、低海拔、低植被盖度、人为干扰强度大的区域,是预防山体滑坡和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7.
根据南方红壤侵蚀典型区域--福建省长汀县1988、2000、2007年3个年份的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壤侵蚀数据,确定土壤侵蚀的初始状态矩阵和转移概率,应用马尔柯夫模型进行土壤侵蚀强度变化预测,结果与实际的误差通过了检验,模型在研究区的土壤侵蚀预测可靠.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侵蚀总面积2010年为40 031.76 hm2...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研究福建海平面上升的成因及其影响,提出相关应对措施确保社会经济安全可持续发展。方法根据中国海平面公报和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海平面上升不但会淹没滨海土地,而且会不同程度地加大风暴潮、咸潮入侵、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海岸侵蚀等灾害的致灾程度。结论福建省可通过以下措施来应对海平面上升:积累碳汇;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加强海洋环境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开展海平面变化影响评价和脆弱性区划;强化应对海平面上升的适应性对策等。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农村居民点水土保持模式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居民点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矛盾.导致了农村居民点水土流失的加剧。本文从成因的角度。分析了河北省农村居民点水土流失的特点;并根据地形地貌条件.将河北省农村居民点水土流失划分为三类区域,且对每一类区域水土流失状况进行了分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有关水土保持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构建河北省农村居民点水土保持模式体系,为河北省农村居民点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从而更好地引导农村生态良好区、生态脆弱区和生态退化区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