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油层伤害问题的研究概况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油层伤害问题 ,通过分析油田开发中存在的油层伤害的各种类型和机理 ,对钻井、完井、生产、修井、二次采油、三次采油、增产增注措施等各开发阶段各项作业中潜在的油层伤害及解决方法作了系统的总结 ;其次 ,介绍了国内外在该领域内的研究方法、途径、研究现状及新技术的发展状况 .研究表明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 ,油层污染问题是非常普遍的 ;因此在油田开发的各环节 ,采取严格的油层保护措施 ,准确地诊断伤害类型和原因 ,并选取有效的解除油层污染和堵塞的措施 ,对于高效开发油田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油层结构破坏和出砂导致油层污染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由于胶结疏松的砂岩地层本身的胶结脆弱性,压力不平衡以及流体对砂粒的剪切、拖曳作用,会造成油层结构的破坏和出砂,影响到油田的正常开发。研究了造成油层结构破坏和出砂的机理,建立了相庆的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并采用有凶示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对常见油层结构破坏和出砂造成的油层污染过程及该类油层近井地带不同开发阶段的污染程度,对于油层的评价、增产措施的实施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庆龙虎泡油田是大庆外围的一个特低渗油田之一,具有中孔低渗的特征,主要产层为高台子油层的高三、高四组,普遍无自然产能,在钻井、完井和其它各种作业过程中容易受到伤害.据此通过薄片分析、X—衍射、压汞、铸体分析和室内各种静态伤害试验研究了油层的储集空间、孔隙结构、敏感性等基本特征,分析了油层污染的主要因素及伤害机理.研究表明,水敏和酸敏效应是该油层主要损害因素,从而为油层保护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由于胶结疏松的砂岩地层本身的胶结脆弱性、压力不平衡以及流体对砂粒的剪切、拖曳作用,会造成油层结构的破坏和出砂,影响到油田的正常开发。研究了造成油层结构破坏和出砂的机理,建立了相应的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并采用有限元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对常见的油层结构破坏的3种情况和实例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本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和预测由汕层结构破坏和出砂造成的油层污染过程及该类油层近井地带不同开发阶段的污染程度,对于油层的评价、增产措施的实施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注水开采原油是目前普遍采用的采油方式,它对保持油层压力,实现油田高产稳产、高效开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注水过程中由于注入水向地层推进,在储层内会发生物理的或化学的反应,从而导致储层中流体渗流阻力增加和渗透率下降,造成地层污染。通常,人们通过试井手段来进行储层污染评价,但仅限于井筒周围附近地带,试井得到的地层参数反映的也只是近井地带的性质。对于深部储层特性,特别是储层深部污染的诊断却没有深入的研究。从典型的实例出发,分析了储层深部污染在试井曲线上的反映,并定性分析了储层深部污染的原因,得出了用试井手段评价注水过程中对储层深部伤害的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切实有效,能有效指导油田注水开发,改善油田注水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6.
李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8(18):4186-4189
影响以薄差油层为主要开发对象油田开发效果的主要原因是薄差油层动用厚度低。为了改善薄差油层开发效果,在对薄差油层动用厚度低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薄差油层由于岩性、物性差,启动压力梯度大,钻井和完井过程油层受到污染以及受层间干扰影响导致动用厚度低的实际,在薄差油层开发过程中,有针对性的采取钻井、完井过程中实施油层保护措施。提高注入水质、合理组合注水层段、优选增产、增注工艺措施等手段,有效提高了薄差油层的动用厚度,改善了以薄差油层为主要开采对象井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7.
大庆龙西油田高台子油层系统保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龙西油田高台高台子油层为一高含泥低渗透油藏。为高效开发该油田,从研究油层的敏感性着手,系统研究了入井流体对油层岩心的伤害,提高了使用强抑制复合聚合物物水基钻井液、等系统技术,大大提高综合开发效宜。  相似文献   

8.
GREEN防水伤害增产剂是采取生物环保科技,针对油田开发中油藏泥质含量高,油层结构疏松,胶结性能差,低渗透水敏、水锁,原油物性变化大,轻微出砂,作业污染造成产能降低问题。利用它可以快速有效的起到解除水伤害等因素造成的油水井污染,改善油藏,提高渗透率,达到增大石油产能或恢复注水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庆龙西油田高台子油层为一高含泥低渗透油藏.为高效开发该油田,从研究油层的敏感性着手,系统研究了入井流体对油层岩心的伤害,提高了使用强抑制复合离子聚合物水基钻井液、 P T A 和 K Cl保护射孔液、 B C S- 851 瓜胶压裂液、 K Cl保护修井液及综合注水质控制等系统技术,大大提高综合开发效宜.  相似文献   

10.
宝浪油田宝北区块属于低渗高陡背斜油藏.针对高陡构造认识难度大、低渗油藏开发过程中易造成油层伤害等开发难点,开展了油藏地质综合研究,形成了以波动方程串级深度偏移处理方法为主的高陡构造识别技术、高气油比低渗油藏注水开发配套技术及以屏蔽暂堵技术和油管传输负压射孔技术为主的整体油层保护技术.经过近十年的开发实践证明,综合开发技术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在开发过程中,通过有限的地质及测井资料,对低阻油田如何进行判别,是油气田开发中的一个难题。通过对胡状集油田低阻油层系统地研究,分析了低阻油层的成因机理,提出低阻油层的形成是由于其具有独特的储层展布及微观特征;而地层中具有较高含量的束缚水及高矿化度的地层水是低阻油层形成的主要地质条件,确定了以可动水分析法、电阻率增大值法,并参考录井显示的综合解释方法,在胡状集油田胡五块发现了S3中4-6、9-11层系整装低阻油藏,为老区油气滚动勘探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付涛 《科技资讯》2008,(36):63-63
本文通过对油层损害机理的分析,指出了油层损害的实质就是油层中流体阻力的增加、渗透率的下降,具体表现为油层中的"流体流不出来、注不进去"的堵塞现象,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油田生产的各个环节中是普遍存在的,在修井作业的过程中也不例外。本文通过分析指出,在修井作业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和现场施工人员必须时刻有保护油层的意识,需要针对不同的作业目的,不同的作业内容,不同的施工措施合理地选择油层保护的方法,以达到减小油层中流体的阻力,提高渗透率,最大限度地提高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对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下段低电阻率油层特征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造成低电阻率油层的因素、测井参数特征及含水率的影响 ,探讨了该区低阻油层分布规律和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应用该研究成果在八区馆陶组下段发现了新的低电阻油层 ,使得该油区新增含油面积 0 .4km2 。低电阻油层是老油田增加新的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 ,而且为其他油田寻找同类型油藏探索了一条新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在油田开采及开发工作中,大家熟知,即使采用了先进的注水与注气措施后,油层原油的采收率仍旧保持在50%左右;有些油田由于种种原因暂时还不能采用人工压力驱  相似文献   

15.
小断块边水稠油油藏抑制边水侵入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庄油田油层含油面积小,边水活跃;在蒸汽吞吐采油过程中,指进现象严重,导致油井严重水淹,不利于油田开发.在建立精细油藏地质模型的基础上,开展了边水侵入规律、影响因素等研究;探讨了地层倾角、渗透率、原油性质、单井排液强度、井至油水边界距离等因素对油田开发的影响;研究了抑制边水侵入、提高蒸汽吞吐效果的开发技术对策,制定了封堵高渗层、优化注采参数、油层底部避射、边部井短周期吞吐、边部井提液等对策.在新庄油田泌浅57区应用后,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盘40区块注水井堵塞伤害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储层堵塞是一个普遍面临的问题,不利于油田的生产.针对盘40区块注水井储层伤害问题,从实验方面对盘40区块储层堵塞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造成储层伤害的主要因素有注入水颗粒粒径及固相含量的影响、黏土矿物含量的影响等方面.研究结果对盘40区块解堵方法的选择和提高注水开发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钱勤军 《科技资讯》2011,(25):41-41
阐述了分支井的分类、油藏适应性、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关键技术。利用分支井技术可以充分提高油井产能、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高油层储量的动用程度,能够更好地利用平台和地面设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增产措施作业的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由于海上低渗透油田比陆上油田具有更高的开发风险,合理的水力压裂改造措施对提高其经济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南海某低渗透油田新区块建立了压裂改造图版,以评价该区油井的压裂改造技术适应性。研究结果认为:目标油田的油层组Ⅰ和Ⅱ适合采取压裂措施,推荐两层合压;油层组Ⅲ因为下部0.9m紧邻水层,不适合采取压裂措施。若已知该区块开发需要满足的经济产量,还可以根据压裂改造图版进行选井选层。  相似文献   

19.
高台子储层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储层的敏感性特征分析和评价是各项油气保护工作的起始点和基础,为了研究高台子油层物理化学性质,对高Ⅰ和高Ⅲ层位的岩样进行了室内速敏性、水敏性、酸敏性、盐敏性、碱敏性及压敏性评价,从而判断该地区储油层是否存在速敏性、水敏性、酸敏性、盐敏性、碱敏性及压敏性,以及每一种敏感性的敏感程度。该研究成果可以使油田在开采过程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证油层不受伤害或少受伤害,从而保证油田的稳产和增产。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预测低渗透油田水驱含水变化规律,通过数值模拟、理论计算,研究了油层非均质性、原油粘度和含水阶段等地质因素对含水上升规律影响,分析了葡萄花油田开发过程中采取的调整方式、调整措施等开发因素对含水上升规律的影响,采用结构分析法和贡献值法,分析了结构调整以及打加密井、压裂、换泵、堵水、关井等生产措施对控水的作用。建立了基于油量的水驱曲线微分形式含水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与传统公式相比,该模型更能掌握含水随时间变化的详细过程,准确预测含水变化。在高含水期开发中,可以准确预测开发指标变化趋势,对科学制定开发技术政策、指导油田合理开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