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5 毫秒
1.
“月夜蝉声”旁证一则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一文中因为写了蝉声而遭到读者的非议,为此他后来在“又有两国亲耳听到月夜的蝉声”之后,写了《关于“月夜蝉声”》(《朱自清文集》(三)开明书店1935年3月版)一文加以澄清.在此,我还想提供一则旁证.早在192...  相似文献   

2.
生命实践历史──马克思人类学本体论批评试述吴忠诚马克思没有写过美学文论专著,也从未发表过正式的文学批评。据说完成了相当篇幅的《论基督教的艺术》却因故中断;对欧仁·苏的《巴黎的秘密》的评论只是批判青年黑格尔派鲍威尔等人的“毫无根据的理想主义解释”的副产...  相似文献   

3.
杜甫流传下来的诗有1400多首,其中写雨的诗有50多首。这些诗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以“雨”命题的诗(38首);(二)写“雨”却不以“雨”命题的有《白帝》等;(三)诗中带有“雨”的句子的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纵观杜甫写“雨”诗,有三个特点”(一...  相似文献   

4.
哈代小说的艺术模式(上)──“性格和环境小说”研究之四朱宝荣从《远离尘器》(1874年)到《无名的裘德》(1895年),“性格和环境小说”的创作历时二十余年。其间,哈代对生活的认识起了很大变化,思想的发展也有明显的轨迹。但我们在对这套小说的考察中,却...  相似文献   

5.
基于MEGA2附属资料卷,对马克思早期文本如《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克罗茨纳赫笔记》《论犹太人问题》《政治学与国民经济学批判》的文献学问题进行清理和考察,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克罗茨纳赫笔记》写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之后,而非通常认为的之前或之间;《论犹太人问题》第一二部分不是连续写作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写于《论犹太人问题》第一二部分之间,而且第二部分的写作受到了赫斯《金钱的本质》的影响;《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政治学与国民经济学批判》的基础手稿,对“社会主义者”的研究和评论,也是《政治学与国民经济学批判》的写作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6.
20世纪20年代中期,徐炳昶和李宗侗主编的《猛进》周刊是当时一种有进步倾向的政论性周刊,它与鲁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鲁迅对新报刊给予了实际的支持,除了在群众运动中同青年站在一起外,还写了《通讯》、《并非闲话(二)》、《十四年的“读经”》、《碎话》等杂文,支持他们反对胡适、章士钊、陈西滢等人的斗争。杂文内容包含了重新提倡“思想革命”,寄希望于知识青年,揭露和批判了胡适、章士钊、陈西滢等人“正人君子”的嘴脸等,这在鲁迅思想发展上有重大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三、“祖颐季”、“缪十等”、“录赞宁”等人名之误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译本)第3卷,《数学》分册第103页中提及的“祖颐季”的正确姓名是“祖颐”,而不是“祖颐季”。李约瑟所依据的古文献出自元代数学家朱世杰的名著《元四玉鉴》的序言。祖颐在他为《四元玉鉴》写的序言中,署名为“大德癸卯二月甲子滹纳心斋祖颐季贤父序。“引文中“大德”是元成宗年号,“癸卯”是干支年名,即大德七年(1303),“甲子”是日数,“滹纳心斋”是书房名,“祖”是姓,“颐”是名,“季贤是字,“父”通“甫”,甫是表字的代称…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十分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发表了不少精辟的论述。早在1847年,他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提出了无产阶级在取得革命胜利之后,应该“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1866年8月马克思为国际工人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写的《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中,更具体地进行了科学的论述:“我们把教  相似文献   

9.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形式。“发展和加强创见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认识技能,这才是教育事业的核心问题。教育学生怎样思考,而不是思考什么,应当成为教学活动中心内容。”(《心理学纲要(上)》,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年第1版)时迄今日,求异思维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鲁迅先生有一著名论断:“凡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因为在学习者一方面,是必须知道了‘不应该那么写’,这才会明白原来‘应该这么写’的。”(《且介亭杂文二集·不应该那么写》)接着,…  相似文献   

10.
1845——1846年,是马克思认识论思想的重要转折点,马克思写于布鲁塞尔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提纲》、《形态》)就是这个转折点的代表作.由于当时英、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已取得胜利,而德国还处于封建的普鲁士王朝的统治下,迫切需要进行改变现状的革命运动,使得积极参加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能够适应现实的需要而提出科学的认识论.同时,由于马克思和恩格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中,茅盾对在新文化先驱中涌现出来的“四位久已不见了的作家:利民、王恩玷、朴园、李渺世”给予了足够的评价。对其在文坛上突然“失踪”,誉为“象慧星似地一现就不见了。”关于王思玷,茅盾说:王思玷写过七八篇.最早的一篇是发表在《小说月报》十二卷十二号(应为十二米九号.笔者)征文栏的《风雨之下》,到一九二四年以后就不见他了……王思玷大概是山东人,(我记得他的稿子都是从枣庄寄来的)……接着.茅盾对王思玷的《偏枯》等作品,逐篇作了评述。半个多世纪以来,尽管王思用的《偏枯》等…  相似文献   

12.
《赤壁赋》(亦作《前赤壁赋》千百年来论者基本上认为是苏轼旷达之作,尽管古今均有人认为有讥剌、优谗畏讥等忧患意,①但语焉不详。窃不自量,拟申言之。一、从背景材料看:苏轼于元丰六年(1083)应其友人傅尧俞索近文之请,亲笔抄录此赋,后面加上一则题跋《书〈赤壁赋〉后》:“轼去岁作此赋,未尝轻以示人。见者盖一二人而已,钦之(尧俞字)有使至,求近文,遂亲书以寄。多难畏事,钦之爱我,必深藏之不出也。又有《后赤壁赋》,笔倦未能写,当俟后信。’”又有近年辑出的佚作《赤壁二赋》大书跋》②,内容相近:“去岁作《赤壁赋》…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写于1844年的《巴黎手稿》从劳动实践、对象性、类、社会等许多方面对人的本质进行了规定,说明多样性是人的本质规定的一个重要特点。人的本质规定多样性的特点对我们正确理解和研究人的本质规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环境对人的成长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功效,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空间影响行为,环境塑造人格”;而司马迁在《史记》中也写道“非其地,树之不生;非其意,教之不成。都说明了环境对人成长的重要性。6.14岁的孩子正处在一个受榜样影响的心理年龄阶段。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生活的校园中,我们可以创设符合时代特征的,符合学生年龄需求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以人的实践本质为主题,深入地论述了九个哲学观点:(1)实践的实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2)实践导致异化又克服异化;(3)实践最终促使人趋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4)自然界既是人生存的基础又是人作用的对象;(5)人在社会性的劳动中创造历史;(6)实践也是一种感性的审美的活动;(7)实践的本质力量必然酿成(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相统一的)现实的人道主义;(8)哲学辩证法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实践辩证法;(9)实践哲学是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6.
劳动、异化及人是马克思《手稿》中的三个互相联系的基本范畴。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批判根源于他对“人”的理解,“人”是马克思据以批判私有制的基础和前提。马克思所理解的“人”既是历史的、现实的,又是理想的、完满的,因而是二重的。马克思关于“人”的思想是西方人道主义传统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约200年前的1798年,Malthus(马尔萨斯)发表了著名的《人口论》(EssayonthePrincipleofPopulation),指出人口增长呈非线性,而粮食的增长则保持线性,两者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二战”后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1995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的Brown(布朗)发表了《谁养活中国人》(WhoWillFeedChina)。他考虑中国的人口的增长、膳食结构的变化、耕地的减少、水资源的紧缺、粮食单产的徘徊等五项因素,从中国粮食的人均产…  相似文献   

18.
浅议作文素养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了《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标准》第一次提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就作文而言,“工具性”是指写什么、怎样写两方面,“人文性”是指为何要写、写的过程如何两方面。实际上,在写作的过程中,工具性与人文性是有机统一的,统一在处理作文与做人的关系上。常言说,“作文如做人”即是此理。其中,明确为什么要写是教学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的过程;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是追求作文教学的价值观问题。质言之,作文素养即考察作文育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因写于巴黎,世人亦称之为《巴黎手稿》。虽然该书不是美学专著,却一直为美学研究者所重视。这是由于马克思将人类的审美意识同他们的社会生产活动联系起来,提出了“劳动创造了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6页,以下只注页  相似文献   

20.
民大学者     
夏建新,男,1969年出生,湖北省黄冈市人,2002年由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到中央民族大学工作,现任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1)以环境地学和计算流体力学为基础,开展地表环境演化过程模拟与预测研究;(2)以多相流体动力学为基础,开展工程应用研究.已经出版学术著作《水沙环境学》和教材《全球环境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