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广泛地分布着网螱属(Reticulitermes)、乳螱属(Coptotermes),大螱属(Macrotermes)和土螱属(Odontotermes)等种类。其中尤以土螱属和大螱属的某些种类对人工林造成的危害更甚。过去对这二属螱类危害种的化学防除,通常采用六六六、DDVP插管等烟剂鼓风压烟及铁筒自然压烟以及灭蚁灵(Mirex)粉剂喷射等法,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这些方法都有污染环境、费用较高、耗药量大等问题。 为此,我们于1983年8月下旬~1984年12月上旬在宜兴县林场进行了应用“胶冻剂毒饵”灭治林地白蚁的野外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导如下: 一、试验林地的选择 选择土囟螱(O.fontanellus)、黄翅大螱(M.barneyi)和黄胸网螱(R.flaviceps)危害严重而过去未经防治的林地。 试验林地选定在茅山工区。确定茅山护林房下、沟北路东约7亩人工杉木林为试验林。1983年8月25日抽样调查,从南到北任选两排植株检查白蚁危害情况。结果见表1。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菌圃、杂交鹅掌楸树干外表皮、密粘褶菌松木粉培养物共3种提取液对黑翅土白蚁采食工蚁的踪迹活性,揭示培菌白蚁在食物采集、加工、分配过程中信息联系机制,以便开发出针对培菌白蚁的高效食性饵剂。【方法】利用划线法测定采食工蚁对上、中、下层主巢菌圃与副巢菌圃的踪迹反应率与选择系数,选出最佳提取试剂; 比较菌圃、杂交鹅掌楸外表皮、密粘褶菌松木粉培养物提取液对采食工蚁的踪迹活性,测定采食工蚁对菌圃提取液踪迹活性的浓度效应。【结果】正己烷提取液的踪迹活性最高,乙醇、丙酮和乙酸乙酯提取液之间踪迹活性呈现不规律变化,蒸馏水提取液踪迹活性最低; 主巢下层菌圃踪迹活性物质含量高,为最佳提取材料; 经拟合,得到浓度(x)-踪迹反应率(y)方程:y = 1.695 8x3-13.346x2 + 30.137x + 33.409。【结论】菌圃材料最佳提取溶剂为正已烷,黑翅土白蚁共生菌圃对采食工蚁具有明显的踪迹活性,踪迹活性强度显著高于林间采集材料(杂交鹅掌楸树干外表皮)的影响,与密粘褶菌松木粉培养物相近。采食工蚁在主巢下层菌圃踪迹活性最高,上层菌圃次之,中层菌圃和副巢菌圃最低,但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从白蚁巢(菌台、菌圃)(comb)上分离培养出产生鸡(土从)菌(Termitomyces albumi-nosus)子实体原基的小白球(spherules),菌台上除优势种鸡(土从)菌外,还发现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青霉(Penicillium sp.)、拟青霉(Paecilomyces sp.)、炭角菌(Xylaria sp)和酵母类(yeast)等真菌共同组成一个真菌“群落”;为模拟鸡(土从)菌的营养条件,还检测了菌台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研究了添加小白球菌发酵液对人工饲养的黑翅土白蚁建立单腔巢的影响。结果表明,繁殖蚁在饲养120天后,小白球菌发酵液对形成单腔有菌巢及存活率无明显影响,而在150天时这种影响则达显著水平。添加小白球菌发酵液可有效提高人工饲养黑翅土白蚁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葡萄座腔菌属所致树木溃疡病发生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 spp.)真菌能引多种林木及果树溃疡病,在国内外分布十分广泛。通过对近50年来关于该属菌所致树木溃疡的有关献进行统计归纳和分析研究,概述了该属菌所致树木溃疡病的发生与为害状况、引起溃疡病的病原真菌及其寄主种类;分析讨论了树木溃疡病的发生规律以及多年来在防治该病上所开展的研究工作;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鸡(土从)菌科(Termitomycetaceae)的研究史和范围.笔者认为,它包含两个属:鸡(土从)菌属(Termitomyces Heim)和华鸡(土从)菌属(Sinotermitomyces Zang).提出了该科己知种的详目,并对该科的种的分类和鉴定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常规方法研究西藏6个分布于海拔4,240~4,850m 的高山草原土的放线菌数量,对从6个土样中分离纯化所得的454株放线菌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84株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西藏同一土类不同土样中放线菌数量差异很大;84株代表性菌可分为9个属,链霉菌属(76.2%)占优势。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发菜(Nostocflagelliforme)伴生菌对其生理代谢的影响,进一步了解发菜的生长体系以及发菜与伴生菌的相互作用,本文采用平板划线法从发菜固体培养基上分离出11株伴生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LC-q To F-MS)鉴定伴生菌产生的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类分子(AHLs)种类.通过质谱图可知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sp.)ABNF-1产生C12-HSL,根瘤菌属(Rhizobiumsp.)ABNF-4产生C6-HSL、C10-HSL、C12-HSL,戈登氏菌属(Gordoniasp.)ABNF-9产生C6-HSL、C10-HSL,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balearicasp.)ABNF-10产生C10-HSL、C12-HSL.对发菜AHLs产生菌共培养的代谢产物分析表明,主成分分析(PCA-X)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的评分都呈现明显的离散现象,表明共培养组的代谢产物发生了变化,发菜的脂肪酸代谢和碳代谢发生了显著变化.通过外源添加AHLs发现,当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HLs浓度为5μmol/L以上时,AHLs能...  相似文献   

9.
主要研究西沙群岛野生诺尼叶片中可培养内生菌的多样性。利用常规平板分离方法进行菌株分离。通过测定真菌核糖体基因翻译间隔序列(ITS序列)和细菌16S r DNA基因序列,结合系统发育研究对所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分析。共分离到32株内生菌,分为19种。其中2种霉菌,共2株,分别属于炭层菌属(Nemania sp.)和毛壳菌属(Chaetomium sp.);细菌17种,共30株,分别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 sp.)、微球菌属(Micrococcus sp.)、土地芽孢杆菌属(Terribacillus sp.)、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 sp.)、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 sp.)等7个已知属,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为绝对优势属,共20株,11种。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已记载钩扭螱属 Pseudocapritermes 2种,原扭螱属 Procapritermes 6种。最早有大岛正满和牧茂市郎于1919年对台湾省南投县雾社的标本定名为 Procapritermesmushae Oshima et Maki,后来有 Light,S.F.于1924年先用福州市北岭和鼓山的鼓岭标本定名为 Capritermes sowerbyi Light,1931年又用南平的材料作了补充记述,修订为 Procapritermes sowerbyi(Light)。这两种原扭螱被记载为我国常见的种类。作者在整理福建省上述两种标本时。属模种 Procapritermes setiger(Haviland)标本作比较,研究了 Krishna,(1968)将 Pseudocapritermes 合并入 Procapritermes 的意见,采用 Ahmad,M.and M.S.Akhtar(1981)整理的系统,对我国有关类群作了较大的修订。现记述1新属,7新种,6新组合,冀能供作进一步的研讨。本文属种名录如下:  相似文献   

11.
广西异虫科一新种(虫目:异虫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树椿  陈培昶 《广西科学》1997,4(2):124-125
记述华枝Xiu属一新种--臀沟华枝,对新种描述,并与近似种比较区别,附主要特证图,新种模式标本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产于中国广西的一个美口菌属Calostoma的新种:广西美口菌Calostoma guangxiensis Fan et Liu sp. nov.。  相似文献   

13.
报道我国烟管螺科、管螺亚科、拟管螺属3新种:即西昌拟管螺新种Hemiphaedusxichangensissp.nov.,勐仑拟管螺新种Hemiphaedusamenglunanensissp.nov.,灌阳拟管螺新种Hemiphaedusaguanyangensissp.nov..对新种进行了描述,对其近似种进行了讨论和比较.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采自山东聊城的桡足类新种-聊城荡镖水蚤Neutrodiaptomus liaochengensisi sp. nov.描述了新种形态特征,并与其相似种类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记述并图示中科院动物所姚建先生在西藏采得的四眼隐翅虫属一新种 ,西藏四眼隐翅虫Omaliumxizangensis模式标本保存在四川师院生物系 .  相似文献   

16.
结合贵州灵芝菌物分类研究工作,采集了灵芝菌物标本200余号。经分类研究,灵芝菌物在贵州分布有45种,隶属3个属(灵芝属、假芝属和网孢芝属)其中有15种为贵州省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7.
中国贵州灵芝科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灵芝科(Ganodermataceae)真菌我国已报道93种。本文报道采自贵州境内的灵芝科真菌30种;其中发现1新种:高盘灵芝Ganoderma cupreopodium X.L.Wu et X.Q.Zhang sp.nov,模式标本存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18.
记述采自广西的You目昆虫3新种,即You科的兴安短肛You(Baculumxinganensesp.nov.)异You科的广西原异You(Proscelesguangxiensissp.nov)和蓝胸蔷You(Asclescaeciussp.nov.)对其形态进行了描述,与近缘种作比较,并附特征图。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记述耳叶蝉科耳叶蝉族(同翅目:叶蝉总科)一新属一新记录属四新种,即新属葛耳叶蝉属Kuohledra gen nov、中国新记录属角耳叶蝉属Eleazara rec. nov. ,并首次报道该属的雄性及其外生殖器构造;以及新种葛耳叶蝉K. kuohi sp. nov. 、赵氏葛耳叶蝉K. zhaoi sp. nov. 、郑氏葛耳叶蝉K. zhengi sp.nov.和杨氏角耳叶蝉E. yangi sp. nov. 。模式标本采于我国内蒙古、北京、浙江、云南和台湾,分别收藏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安徽农业大学及中国农业大学。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