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介绍了东梁区地层、构造、辉绿岩、水文地质,分析了该区的地质条件,并对其地热资源作出相应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地热水补给条件、封阻条件、盖层条件、地温条件、水质类型。论述了地热综合开发利用前景,提出了进一步研究、评价、勘查、开发利用该区地热水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阜新盆地阜新市区的地质、构造情况。并对该区地热资源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初步确定了热储、盖层、导水和控热构造。详细的对地热流体的化学成分、有用组分以及有害成分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勘察、评价、开发利用该区地热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地热资源是重要的绿色能源矿产,变质岩地区的地热赋存条件与断裂构造关系及其密切.充分的构造研究工作可有效提高变质岩地区地热资源靶区预测的可靠性.综合分析地质—物探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地温测量和氡气测量等工作方法,通过地质—物探成果综合解释,查明了研究区的深部断裂特征和具体展布位置.经综合研究得到了本区构造发育,且热源、通道、储层和盖层等地热地质条件较为良好的结论,并在地质构造和地热条件良好部位预测了地热找矿靶区,为下一步的地热勘查开发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地质和物探依据,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地热能是清洁能源勘探开发利用的焦点。选择青海同仁盆地开展地热物探勘查实践。首先以1∶5万地面高精度磁测资料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划分断裂构造、隐伏岩体范围,圈定地热异常靶区。对其中的M3靶区进行了大比例尺地球物理探测和钻探查证。通过地球物理方法组合(主要利用微动探测法并在电磁干扰较小的地段补充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基本查明了同仁盆地地热勘查类型为兼有层状热储和带状热储特征、彼此存在成生关系、地质构造条件比较复杂的Ⅱ-3型,为后续在该区开展地热资源勘查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南阳市地热资源丰富,目前正处于积极开发阶段,受多种因素制约,近年来陆续实施的地热资源勘查效果都不理想.在汇总整理本地有关地热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区内热源、热储等条件以及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指出地热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利用现状及地热地质条件,提出了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郝杰  万维  任路  陈元春  王明汕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24):10409-10416
地热资源具有清洁、可再生、储量大等特点,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重要资源。唐山市地热资源丰富,但现阶段开发利用的主要层系为南部平原区新近系馆陶组砂岩热储,北部基岩热储则少有开发利用。本文通过唐山市北部区域地质特征、地热地质条件的分析研究,开展地热资源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唐山市北部发育蓟县系雾迷山组白云岩热储埋藏深、水温高、涌水量大,是该区最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地热资源。  相似文献   

7.
南海是世界上第三大边缘海,也是中国最大的边缘海。复杂的构造应力和演化过程成就了该区域优质的地热背景条件。本文以南海海域大地热流、热储、流体地热数据为依据,基于南中国海的热历史、热状态以及流体地热特征认识基础上,分析研究莺-琼盆地11个地层水样和13件样品岩石热物性参数,从盆地热演化、岩石圈热结构、构造背景、热源、热储、盖层条件等方面探讨了南海盆地地热地质条件,对地热资源形成进行了分析。认为其是5 Ma以来活动构造最为活跃的地带,发育海山、高压流体底辟、气烟囱等,是热事件最活跃区;地幔热流与地表热流之比为0.59,具有“冷壳热幔”的岩石圈热结构特征;洋中脊、红河断裂等深大断裂带、以伸展构造为主的断块、底辟核心影响区等,提供了深部热物质上涌“热通道”,造成现今地温异常;以莺-琼盆地为例,按热储区域封盖组合特点,由浅层乐东组到深层崖城组,划分了浅层中-低温地热系统,中深层高温地热系统、深层超温地热系统。南中国海地热资源的勘探和利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结合海洋地热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对比南海地热资源优势,从技术、经济角度探讨海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地热资源评价是贯穿地热勘查和开发全程的一项工作。不同地热勘查和开发阶段资料的丰富程度不同,评价方法也不同。体积法在地热调查初期或大区域地热资源评价中应用广泛,此时数据较少并呈现较大的空间变化,可结合蒙特卡罗等随机模拟和风险评价方法计算。然而当地质结构较为复杂时,热储温度和体积不易确定。本文基于体积法,通过地质建模求取热储温度和体积,并采用蒙特卡罗法进行模拟,对雄县地区3000 m以浅砂岩和碳酸盐岩热储的地热资源储量进行了评价,可为区域地热资源静态储量的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对平庄盆地地质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从断层的切割深度、导水性及补给水源等方面论述了该盆地具有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发育的良好条件;阐明了宁城热水热田的控热导水构造、补水水源及地温场特征;最后,根据地热地质条件、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信息,在该盆地北部确定了新的地热勘查靶区,并提出相关的勘查步骤、方法以及进一步研究的地热地质内容.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地热资源较丰富.介绍了山东省地热资源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根据热储特征划分了全省地热资源的类型,进而进行了地热分区,并分别对各分区地热地质特征进行了论述.对山东省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出:要加强基础地质研究工作,避免盲目开发造成浪费;为保护环境和地热资源,应加强地热尾水处理及回灌技术的研究,实现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陇东地区地热地质条件较好,典型代表为泾川县何家坪地热资源.为进一步估算、评价地热资源并服务于可行性勘查工作,在收集相关资料、野外勘查的基础上,依据地热地质条件及其勘查成果,确定白垩系洛河组和侏罗系直罗组是该地区最具开发、利用价值的2个热储层.对何家坪地热资源储量、地热流体允许开采量进行计算与评价,可为该地区地热资源的进一步勘查与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地热资源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的新能源。大庆长垣西部地区地处松辽盆地地温梯度的高值构造带,属于典型的沉积盆地型中低温地热资源。该区地温场受到莫霍面埋深浅、深大断裂发育等因素的影响,中部含油气组合等热储层温度较高,通过对各个热储的物性特征以及地温特征进行综合评价,将研究区划分为了三类热储,并估算了控制资源量,有效地指导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曲乃亥温泉地质特征及成因,通过地热地质调查、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测量(CSAMT)、水样测试和阳离子温标计算等方法对该区地质、断裂构造、温泉水化学特征及热储温度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曲乃亥温泉主要接受北西侧山区大气降水补给,沿东西向张性下多隆断层及节理裂隙下渗至深部,经深部放射性热源加热后,热水沿近北北西向曲乃亥逆断层迁移至浅部。由于曲乃亥逆断层下盘相对阻水,热水在该逆断层与下多隆断裂交汇的共用上盘地势较低处出露成泉。该温泉水温最高96.6℃,水化学类型属Cl-Na型,热储温度为165.08℃,温泉天然放热量为3 604.22×10~7 kJ/a,折合标准煤1 230 t/a。本研究成果可为该温泉区地热资源合理勘查开发利用及保护提供基础数据及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丰城市圳头地区地热资源丰富、储量大,现已发现4处出露地表的温泉,但仅有2处得到开发,温泉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为了探明控制研究区地热产出的深部断裂构造,在该地区部署了4条音频大地电磁(audio-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AMT)测深剖面,采用非线性共轭梯度(nonlinear conjugate gradient,NLCG)法对经过去噪处理后的AMT数据进行三维反演,获得研究区的深部三维电性结构。在综合已有钻井和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划分了热储层结构和热流通道,查明该区地热系统的地质、构造控热以及地下水运移特征。区内地热活动沿断裂活动带分布,并作为水热资源在断裂带的交叉复合部位形成温泉点。断裂既是该区域的导热构造又是导水构造,控制地下水的温度变化,在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中起主导作用。研究结果为研究该地区地热系统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电磁证据。  相似文献   

15.
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地热能已成为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通过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实现热储空间结构透明化,有利于地热资源精细化管理,从而实现因地制宜开发。以天津双窑凸起构造区为例,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与地质对象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geology object computer aided design, GOCAD)相结合的方法,利用GIS对钻孔、平面地质图、地质剖面、地球物理资料、文献等多源数据资料综合分析,并对数据可信度进行优先级排序,利用GOCAD对构造、地层面和地质实体进行了构建,建立了热储三维地质模型。模型实现了对研究区新近系、奥陶系、寒武系、蓟县系等不同层位热储及其边界断裂的空间发育情况的三维刻画,研究结果可以为热储结构研究、地热资源评价和因地制宜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开封凹陷区地热田地热资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开封凹陷区地热田地热地质构造特征、热储层特征及其埋藏条件、地热流体化学特征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地热流体流场特征及其动态,初步建立热储概念模型,并对地热流体可采量及其质量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向及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太原市地热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原市位于汾渭地堑地热带,地热资源丰富。文章对太原市热矿水分布状况、地热地质背景、热储模型、地热资源状况和开发利用前景等进行初步分析,为今后太原市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减少风险提供了水文地质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禹城市地热田被齐河-广饶断裂将其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地区位于临邑凹陷(Ⅴ级),南部地区位于阳谷-齐河凸起(Ⅴ级)中,面积为990km2。通过已有钻探资料及近年的勘查项目研究成果,对禹城市地热田的地热资源的地质背景、水文地质特征、地球物理化学特征等进行了综合研究分析,认为,禹城市地热田属于层控型低温地热田,在凹陷区热储层主要为新近纪明化镇组下段、馆陶组、古近纪东营组地层;隆起区热储层主要为新近纪馆陶组及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纪地层。该区的地温梯度主要受构造控制,地下热水矿化度较大,成因主要为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山东省地热水水化学特征及赋存特征,利用2015年采集的104组山东省地热水样的分析检测结果,开展对地热分区的水化学特征的论述。研究发现鲁东隆起地热区水化学类型以HCO_3·SO_4-Na型水和Cl-Na·Ca型水为主,鲁中南地热区水化学类型较为复杂,主要为SO_4型水,鲁西北坳陷地热区水化学类型以Cl-Na型水为主;根据山东省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和地热水赋存特征等因素,将全省地热水资源分成鲁东、鲁西北和鲁中南3个大区,其中鲁中南区又可划分为4个亚区。从热储层岩性、热储类型、盖层特征及其成因类型等方面对各地热分区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20.
为系统梳理广安市铜锣山地热勘探试验井取得的突破性成果,评估岩溶地热水开发利用潜力,通过地热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探、地热钻探工程、地球物理测井、水文地质试验、水化学和同位素分析方法,结合已有的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研究了广安市铜锣山背斜热储结构和热储富水能力。结果表明:广安市铜锣山地热勘探试验井首次划定了区内地层界线,查清了热储层结构,并准确获取了三叠系岩溶热储层水文参数信息。该井的成功实施及取得的地热地质成果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川东褶皱带岩溶热储系统理论,助推广安市温泉小镇的规划和建设,并为区内后续岩溶热储资源勘查与开发提供经验和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