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温陶瓷过滤器的冷态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几种不同滤料的过滤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和筛选。以微孔陶瓷为滤料进行了单管和三管过滤试验,研究了脉冲喷吹清灰系统的结构及主要参数对清灰能力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合理选择运转参数可以实现长期稳定的过滤;按管排顺序喷吹清灰有利于保持过滤的平稳操作。  相似文献   

2.
在由三根滤管组成的陶瓷过滤器实验装置上 ,利用热线风速仪测定了脉冲反吹过程中滤管内瞬态流场 ,分析了喷吹压力对滤管内流场瞬态速度波形的影响。结果表明 ,滤管内气体流动可分为进气过程和排气过程 ,穿过滤管壁的平均径向反吹速度和回流速度沿滤管轴向分布不均匀是导致滤管外表面清灰不均匀的重要原因。适当增加喷吹压力可以提高滤管进气气流速度 ,进而改善脉冲反吹清灰效果  相似文献   

3.
脉冲反吹过程中陶瓷过滤器滤管内流场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由三根滤管组成的陶瓷过滤器实验装置上,利用热线风速仪测定了脉冲反吹过程中滤管同瞬态流场,分析了喷吹压力对滤管流场瞬态速度波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滤管内气体流动可分为进气过程和排气过程,穿过滤管壁的平均径向反吹速度和回流速度沿滤管轴向分布不均匀是滤管外表面清灰不均匀的重要原因。适当增加喷吹压力可以提高滤管进气气流速度,进而改善脉冲反吹清灰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一套由3根滤管组成的高温陶瓷过滤实验装置上,在常温至573 K范围内进行了过滤与脉冲反吹循环性能实验,分析了操作温度、过滤气速、反吹压力等操作参数对循环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过滤循环初始阶段滤管残余压降上升较快,随后上升趋势逐渐变缓;随着温度的升高,滤管的初始压降升高,形成的粉尘层也越疏松.过滤气速越低,滤管初始压降越低,反吹间隔越长.提高反吹压力有利于提高清灰效果,但压力过高反吹间隔反而变短.最后通过在573 K下的连续循环实验得出了滤管残余压降,为高温陶瓷过滤器的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一套由3根滤管组成的高温陶瓷过滤实验装置上。在常温至573K范围内进行了过滤与脉冲反吹循环性能实验,分析了操作温度、过滤气速、反吹压力等操作参数对循环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过滤循环初始阶段滤管残余压降上升较快,随后上升趋势逐渐变缓;随着温度的升高,滤管的初始压降升高,形成的粉尘层也越疏松。过滤气速越低,滤管初始压降越低,反吹间隔越长。提高反吹压力有利于提高清灰效果,但压力过高反吹间隔反而变短。最后通过在573K下的连续循环实验得出了滤管残余压降,为高温陶瓷过滤器的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袋式除尘器脉冲清灰效果进行数值模拟,考察了喷吹压力(p)、喷嘴直径(D)、喷吹距离(S)和脉冲宽度(tp)对脉冲喷吹性能的影响.基于响应曲面法,建立滤袋壁面平均峰值压力与各因素之间多元回归方程式.研究结果表明,增加脉冲喷吹压力与喷嘴直径有利于脉冲清灰,增加脉冲间隔对脉冲喷吹效果不利,当喷嘴直径为...  相似文献   

7.
针对在使用刚性陶瓷过滤器时难以解决其脉冲喷吹清灰的问题 ,利用气体动力学和流体瞬变理论建立了脉冲喷吹系统内气体流动的动态仿真模型 ,从而解决了由于实际管路内气体为非稳态流动而按稳态方法分析其流场会产生较大误差的问题。将由模型计算出的喷吹气体质量流量与热线风速仪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对比 ,确定出脉冲阀的时间特性参数。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储气罐容积、管线长度、喷嘴直径等参数对喷吹气体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模型可用于分析脉冲喷吹系统的结构参数和流动参数对喷吹清灰性能的影响 ,且此模型的建立对气体过滤器脉冲喷吹系统的优化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在使用刚性陶瓷过滤器时难以解决其脉冲喷吹清灰的问题,利用气体动力学和流体瞬变理论建立了脉冲喷吹系统内气体流动的动态仿真模型,从而解决了由于实际管路内气体为非稳态流动而按稳态方法分析其流场会产生较大误差的问题。将由模型计算出的喷吹气体质量流量与热线风速仪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对比,确定出脉冲阀的时间特性参数。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储气罐容积、管线长度、喷嘴直径等参数对喷吹气体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可用于分析脉冲喷吹系统的结构参数和流动参数对喷吹清灰性能的影响,且此模型的建立对气体过滤器脉冲喷吹系统的优化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采用Fluent软件对烧结板除尘器的脉冲清灰气流特性进行模拟计算,得到不同喷嘴数量、喷嘴直径、喷吹压力、脉冲时间、喷射间距模型的壁面峰值压力,计算结果表明:增加喷嘴数量和增大喷嘴直径能够增大壁面峰值压力,有效改善清灰效果;当喷吹压力增大时,能够增大壁面峰值压力,改善脉冲清灰性能;选取合适的喷射间距能取得最大的壁面压力峰值;脉冲时间对清灰效果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在直管、渐缩和缩放三种结构型式的脉冲反吹喷嘴作用下滤管内的压力波形 ,分析了喷吹压力、脉冲宽度等因素对滤管内瞬态压力的影响规律。对缩放式喷嘴的不同进出口位置的动态压力进行了测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喷嘴的结构型式对脉冲反吹有重要影响 ,并为分析缩放式喷嘴内的流动状态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由三根陶瓷滤管组成的过滤器实验装置上,采用压电式压力传感器和热线风速仪分别测定了脉冲反吹过程中滤管内、外动态压力和滤管外瞬态流场。实验结果表明,在脉冲反吹即将终止而过滤过程尚未开始的过渡过程中,滤管内存在严重的低压区,滤管外存在较大的回流区,此时部分原已离开滤管壁的粉尘重新沉降在滤管壁上甚至穿嵌于滤管壁内,严重妨碍了刚性陶瓷过滤器的长周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2.
对金属管高温气体过滤除尘脉冲反吹过程的流体流动与传热过程建立了二维柱坐标下的数值模拟模型,进而采用SIMPLEC方法进行了数值计算。采用R.Cross,M.Hecken ,U.Renz的实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符合较好。针对实际设计的喷嘴结构,数值研究了所应用的文氏嘴结构参数对脉冲反吹再生效果的影响,获得了合适的喷吹距离,为改进文氏嘴和过滤装置的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将陶瓷过滤器滤管内流场简化为二维轴对称、可压缩、非稳态湍流流场 ,采用贴体网格和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脉冲反吹系统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 ,在脉冲反吹过程中 ,引射空间和滤管内、外流场均为非稳态流场。在气体引射过程中 ,喷吹气流与被引射气流的相互作用不断变化。在初始阶段 ,由于喷吹气体速度较小 ,引射器入口区域存在二次引射现象。随着喷吹气体速度的增大 ,引射气量也逐渐增加 ;当脉冲反吹过程临近结束时 ,管内气体首先在引射器入口外侧的集气室内流动 ,随后逐渐扩展到引射器内部区域。  相似文献   

14.
采用悬升式(垂直螺旋输送的机械方式)连续过滤技术进行了污水连续过滤、悬浮物富集分离、清水稳定排出的实验研究,考察了螺旋转速、滤层高度、过滤速度以及操作时间对悬升连续过滤装置的过滤效率、出口水质及连续稳定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操作条件,为悬升连续过滤装置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小流量营养盐分析传感器运行中过滤器件污染堵塞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反冲式营养盐在线过滤系统。过滤元件应用微孔陶瓷滤芯,系统采用二级进样、二级过滤、滤液定期反冲的总体方案,并确定了过滤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过滤系统出水浊度稳定,在0.2~0.3 NTU之间,适用范围在150 NTU以下,过滤后5项营养盐回收率基本都在90%~110%之间。  相似文献   

16.
由于滤网具有良好的颗粒捕集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或民用领域,但对其微观捕集机理研究尚且有限.本文通过建立一套显微观测系统真实记录滤网捕集颗粒的全过程,研究其在捕集颗粒过程中的微观表现,分析影响单纤维过滤及滤网网孔架桥堵塞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过滤风速的减小,滤网的未堵塞孔面积与孔总面积之比逐渐降低,且最终会出现一个稳定状态;而随着滤网孔径的减小,该比值逐渐降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具体使用条件合理选择过滤风速和滤网孔径,对于长时间使用的滤网应及时清灰避免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7.
首次提出采用袋滤技术降低柴油机微粒排放的方法,选择了滤料、清灰方式及滤袋结构,可行性试验表明,袋滤器在不同工况下,均可命名柴油机排气的烟度降至0.2BSU以下;稳定工况下,袋滤器压降与时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滤袋变形清灰方式的清灰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