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采用最优线性联想记忆(Optimal Linear Associative Memory)神经网络分析X荧光谱时,可用多种方式对谱作预处理,如去掉多余数据、取对数、横向压缩、标准化等.针对实验测得的水泥生料X荧光谱,分别用上述方法进行预处理,然后再用神经网络分析,与化学分析的偏差作对比.结果表明,去掉多余数据、横向压缩可以减少信息处理量,减少存储空间,提高运算速度,且对精度影响较小;标准化处理对含量较少的成分有优势,对含量大的成分误差太大;对数方法则不适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PCA的RBF神经网络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成分分析(PCA)法可以提取样本集的主成分,实现样本的最优压缩,从而降低样本的维数。针对用RBF神经网络进行多因素时间序列预测时样本特征指标过多的问题,提出用统计理论的PCA方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再选出几个主成分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节点.仿真实验表明,基于PCA的RBF神经网络模型在拟合预测中与一般的RBF神经网络模型相比有较好效果,简化了网络结构,改善了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3.
数据预处理在电子鼻评价鸡蛋新鲜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子鼻技术对鸡蛋新鲜度进行评价,采用主成分分析处理电子鼻响应数据.为选取合适的电子鼻数据预处理方法,以主成分贡献率及马氏距离分辨力为指标,比较了4种数据预处理方法对电子鼻检测鸡蛋新鲜度准确性的差异,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Z-标准化对电子鼻数据预处理的方法能较好地区分鸡蛋新鲜度差异.  相似文献   

4.
作者针对X荧光分析中散射峰干扰和直线拟合精度差等问题,采用最优线性联想记忆(OLAM)神经网络方法解谱,研究了无散射峰标准谱的产生和本底干扰问题.通过用一维高斯分布随机数模拟本底计数产生无散射峰标准谱的方法,提高了分析精度.  相似文献   

5.
葵花籽作为中国需求量很大的油料作物,常用的化学检测方法虽然准确性高,但是时间久,破坏样本完整性,难以实现快速检测。为了研究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无损检测葵花籽中蛋白、脂肪及水分含量的准确性,使用454份葵花籽样本近红外光谱数据及蛋白质、水、脂肪三个含量信息为测试对象,随机选取其中383份作为测试集,71份作为验证集,对测试集使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之后分别进行PLS(partial least-square method)和BP神经网络建模,并通过验证集对模型进行预测分析。结果发现:①PLS模型预测中发现小波变换的预处理方法对蛋白质含量的预测最好,小波变换的预处理方法对水分含量的预测最好,标准化的预处理方法对脂肪含量的预测最好;②BP神经网络预测中一阶导数+均值中心化对蛋白质含量的预测最好,一阶导数对水分含量的预测最好,一阶导数+标准化对脂肪含量的预测最好。比较两种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PLS模型预测精度要高于BP神经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使用Gabor滤波和PCA主成分分析法来实现人脸特征提取并使用蚁群优化BP神经网络进行人脸识别的方法.首先,使用Gabor滤波器对预处理后的图像生成不同尺度和方向下的特征向量,然后使用PCA主成分分析法对特征向量进行压缩,为了提高BP神经网络对表情的分类精度和减少训练时间,使用蚁群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各参数,最后使用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人脸识别.仿真实验表明文中的方法能有效地实现对人脸表情进行分类,且较其他方法具有更高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7.
采空区危险性评价方法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更合理精确地评价采空区危险性,对利用神经网络评价的方法进行优化,建立主成分分析法与神经网络结合的采空区危险性评价模型.从地质和工程条件出发,综合考虑影响采空区稳定性的13项主要因素,统计样本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采空区稳定性的样本进行预处理,将分析结果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数据,减少输入变量,消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加快数据处理速度,提高预测精度.将该方法应用于锡矿山的采空区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预测误差在8%以内,较未经主成分分析的神经网络预测精度有了很大提高.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神经网络结合建立的采空区危险性评价模型具有分析速度快、预测精度高等优点.该方法科学合理,为采空区危险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更完善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葵花籽作为国内需求量很大的油料作物,常用的化学检测方法虽然准确性高,但是时间久,破坏样本完整性,难以实现快速检测。为了研究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无损检测葵花籽中蛋白、脂肪及水分含量的准确性,本文使用454份葵花籽样本近红外光谱数据及蛋白质、水、脂肪三个含量信息为测试对象,随机选取其中383份作为测试集,71份作为验证集,对测试集使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之后分别进行PLS和BP神经网络建模,并通过验证集对模型进行预测分析。结果发现:(1)PLS模型预测中发现小波变换的预处理方法对蛋白质含量的预测最好RMSECV=0.343,RMSEP=0.296,小波变换的预处理方法对水分含量的预测最好RMSECV=0.299,RMSEP=0.354,标准化的预处理方法对脂肪含量的预测最好RMSECV=0.285, RMSEP=0.316;BP神经网络预测中一阶导数+均值中心化对蛋白质含量的预测最好RMSEP=0.341,一阶导数对水分含量的预测最好RMSEP=0.329,一阶导数+标准化对脂肪含量的预测最好RMSEP=0.312。(2)BP神经网络模型与PLS模型预测对比发现,PLS模型预测精度要高于BP神经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感器数据的多样性, 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和神经网络数据融合的改进方法. 首先, 对传感器数据进行预处理; 然后, 用小波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优化数据; 最后, 利用计算传感器可信度对数据进行融合. 传感器数据融合效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 该算法针对数据预处理和数据融合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均较好, 融合结果的离散程度优于加权数据融合和Kalman数据融合等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感器数据的多样性, 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和神经网络数据融合的改进方法. 首先, 对传感器数据进行预处理; 然后, 用小波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优化数据; 最后, 利用计算传感器可信度对数据进行融合. 传感器数据融合效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 该算法针对数据预处理和数据融合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均较好, 融合结果的离散程度优于加权数据融合和Kalman数据融合等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人工免疫网络算法对先验知识应用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人工免疫网络的有监督学习数据分类方法.首先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为免疫网络提供疫苗(初始种群),将此疫苗作为免疫网络的初始抗体群,种群再经过克隆选择、网络压缩、免疫成熟、记忆等算子的不断扩展和压缩,形成一个由浓缩后的训练数据构成的抗体网络,最终基于该抗体网络采用“邻近原则”构造分类器.由于各算子的协调作用,该方法能够在高浓缩率的情况下更好地代替样本空间.UCI(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数据集的仿真实验证明,与aiNet方法相比,该方法在分类准确率和数据浓缩率上分别高出7.26%和11.16%,而且更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2.
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桩土接触面特性对水平受荷桩受力特性的影响,并通过对工程实例的分析验证了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实例分析表明,设置接触面对于正确模拟桩土受力特性有较大影响.计算所得的桩身弯矩和位移曲线表明,水平受荷桩的入土深度有个临界值,桩身过长对提高水平承载力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数据融合的安全问题,提出了数据融合和安全RAISM机制.采用粗糙集约简,建立属性特征库,保存已上传数据包的特征信息,分析、整合、压缩数据包,以达到消冗的目的;同时,通过免疫系统自我学习、记忆和选择,进一步优化待传数据包,利用记忆细胞记忆已传数据包特征,建立入侵检测库,检测融合后的数据安全性.实验结果证明,本机制消除了数据冗余,减少了传输数据量,提高了检测效率,保证了数据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制氧厂氮气纯度波动的问题,提出一种控制措施——动态隔离。动态隔离即将空分和氮压机按生产能力大致匹配,分成若干组,各组间通过相应设备联锁控制的隔离阀以实现动态隔离(非完全隔离),各组内空分与氮压机建立停机联锁。在事故发生时动态隔离阀组能够将事故区域与其他区域迅速隔离,从而有效控制由于设备突然停机造成大的压力波动所引起的氮气纯度波动,同时各组之间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得设备交叉运行方便,编制设备运行程序后,易于实现计算机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15.
用曲线拟合法解算矿山开采沉陷领域中下沉盆地剖面表达式的参数,其实质类似于测量间接观测平差问题。当新参数个数少于原参数个数时.或当剔除了无效观测值后的观测数目少于新参数个数时,参数就无定解.进而说明了使用参数识别方法解算地表移动参数的可识别程度。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数据挖掘方法存在挖掘精度低、速度慢、占用内存多而不适于实际应用等缺点,提出一种属性受限状态下低维冗余聚类数据挖掘方法。通过计算低维冗余聚类数据的支持度,把低维冗余聚类数据挖掘问题转变成频繁项集挖掘问题;利用支持度与可信度对关联规则产生结果进行评价,并添加属性对其进行限制,以减少无用规则的产生。通过属性位复用方法建立候选区域,产生关联规则集,对符合关联规则集的低维冗余数据进行聚类,实现对其挖掘。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所提方法对属性受限状态下低维冗余数据进行挖掘,挖掘速度快,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7.
现有结合特征提取与预测模型的方法不能准确把握金融时间序列的混沌性与交互性,导致预测精度不高。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二次分解与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 term memory, LSTM)网络的金融时间序列预测算法。使用变分模态分解方法与集成经验模态分解方法依次解析金融时间序列数据,得到能表达数据混沌性特征的模态;将模态信息输入到融合有因子分解机(factorization machine, FM)的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中,融合获取到的长记忆性特征与交互性特征,进而预测最终的结果;选取沪深300指数的历史数据作为实验数据集,通过多组对比实验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可以有效提升模型的预测能力,同时表达金融时间序列的混沌性、长记忆性、交互性。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静态图像压缩方法.将图像作多次小波分解后,对高频系数进行适当量化以减少其符号数,然后对量化后的系数作Huffman编码及RLE编码.实验证明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编码方法,消除了方块效应,且该算法可得到不同的质量等级和比特率,适合网络图像传输.  相似文献   

19.
锂离子电池的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是电池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锂离子电池剩余使用寿命预测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门控循环单元和马尔科夫链的锂离子电池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方法.首先,对数据进行数据清洗和数据规范,选择构建特征矩阵;然后,搭建基于门控循环单元网络的预测模型,并运用马尔科夫链算法对预测模型的初步结果进行误差修...  相似文献   

20.
油指纹鉴别中特征比值的t检验比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于油品特征比值进行油指纹鉴别的t检验比较法,包括方法原理、特征比值的筛选及鉴别原则,并分别以某原油及其风化样品的油指纹鉴别和2种不同原油的油指纹鉴别为例,说明了t检验法在两个油品鉴别中应用的有效性,该方法将传统油指纹鉴别中繁杂的谱图比较或抽象的数值比较转化直观简洁图形判别,减小了目视谱图比较的主观随意性和人为差别,并提出了量化指标,使得鉴别结果更加可靠,利于油指纹鉴别方法的标准化和推广.同时综合文献也给出应用t检验法进行油指纹鉴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