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橄榄蚶含水量、肥满度和生化成分的周年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于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测定了采自浙江灵昆岛潮滩的橄榄蚶含水量、肥满度和生化成分,分析其周年变化.结果显示:橄榄蚶含水量、肥满度和各生化成分的月间变化差异显著.含水量和肥满度的周年变化范围为74.59%-81.36%和6.92%-14.11%,橄榄蚶肥满度与含水量的周年变化呈显著的负相关;软体部干物质中蛋白质、脂肪、可溶性糖、总糖和灰分的周年变化范围分别为55.17%-66.80%、5.60%-16.81%、2.43%-6.42%、6.82%-21.20%和4.37%-12.13%,不同生理变化阶段的生化成分主要与繁殖周期有关.  相似文献   

2.
泥蚶的性腺发育和生殖周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根据生殖细胞发育的宏观和组织切片观察以及各期生殖细胞在滤泡中所占的比例,泥蚶的生殖腺发育过程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五个阶段。按肥满度的变化并结合性腺组织切片确定,泥蚶的性腺发育在青岛海区一年一个周期。繁殖期在7月上旬至8月下旬,繁殖盛期在7月中旬互8月中旬。至少有二次集中排放过程。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饲料脂肪水平对曼氏无针乌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试验以鱼油为脂肪源,配制脂肪水平分别为6%、8%、10%、12%和14%的5种饲料,对平均初始体重为(1.45±0.15)g的曼氏无针乌贼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实验,在饲养30 d和60 d时各取样一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饲养30 d和60 d时,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曼氏无针乌贼的相对增重率、肝体比、肥满度、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和成活率都呈抛物线变化,但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和成活率差异显著(P0.05),肝体比和肥满度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各项指标并分析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和成活率的回归关系,推测曼氏无针乌贼配合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水平为8.92%~9.19%.  相似文献   

4.
对野外捕获的463号微尾鼩标本进行秋季和冬季肥满度比较.结果表明:微尾鼩肥满度秋季明显高于冬季,其中雌性微尾鼩秋、冬两季肥满度差异极显著,雄性差异不显著;雌、雄微尾鼩肥满度除成体Ⅱ组(Ⅲ)秋季差异显著外,其余各组秋、冬季差异不显著;不同年龄组的雌性微尾鼩秋季肥满度变化不稳定,冬季肥满度随年龄组增加而降低,雄性微尾鼩秋、冬两季肥满度随年龄组增加而降低,导致以上原因可能与食物丰富度和繁殖有关.  相似文献   

5.
泥蚶低温保活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超声波净化减菌后的泥蚶在不同温度下保活,以探讨超声波净化后泥蚶在低温条件下保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保活温度为0℃,在此温度下泥蚶保活11d,存活率达100%、失重率为0.166%;泥蚶在一定的低温和适当厌氧环境下,有利于延长泥蚶的保活,温度在4℃时,普通封口包装存活天数可达17d,对照为15d,而真空封口包装不利泥蚶的保活,无论在什么温度下保藏存活时间都不超过1d;同时随着保活时间的延长,水分、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而灰分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2010年10月于长江木洞江段采集圆筒吻鮈Rhinogobio cylindricus 107尾,其中1~4龄雌鱼67尾,1~3龄雄鱼40尾,分别测定鱼体脊椎骨轮径、化学组成及能量密度.随着年龄的增加,圆筒吻鮈雌鱼、雄鱼鱼体体长和体质量的特定生长率(SGR)均呈下降趋势,而其肥满度变化趋势不明显.同龄组圆筒吻鮈雌、雄鱼之间各化学组成没有显著差异.其总样本的含水量(WAT)、脂肪质量分数(FAT)、蛋白质质量分数(PRO)、灰分质量分数(ASH)和能量密度(E)的平均值范围分别为68.07%~70.27%,10.43%~11.87%,11.58%~15.65%,3.19%~3.36%和7.61~8.36kJ/g;鱼体含水量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1龄组鱼蛋白质质量分数显著低于其他3组,4龄组鱼能量密度显著高于其他3组,而脂肪质量分数和灰分质量分数在各年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蛋白质质量分数与体长和体质量的关系式为PRO=0.331L+8.344(r=0.66,n=107,p<0.05)和PRO=0.026 2 M+12.119(r=0.58,n=107,p<0.05);脂肪质量分数和能量密度与含水量存在显著负线性关系,得到方程FAT=-0.910 WAT+74.31(r=0.82,n=107,p<0.05)和E=-0.378WAT+34.10(r=0.97,n=107,p<0.05).通过讨论认为该种鱼较高的脂肪质量分数与其活动范围小、身体消耗量小及全年不停食的生活习性相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分布于横断山区中缅树鼩的肥满度进行测定,探讨中缅树鼩肥满度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将56只体重相近的中缅树鼩随机分为7组(每组8只):对照组(自由取食,control);分别禁食12h(F12h)组、24h(F24h)组和36h(F36h)组;以及禁食36h后重喂食12h(R12h)组、48h(R48h)组和7d(R7d)组.实验结束后测定动物的体重和体长.采用体重与体长立方的比值(K=100 W/L3)作为测定肥满度的指标.结果发现:中缅树鼩雌雄个体肥满度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年龄组之间肥满度差异不显著.中缅树鼩不同季节的肥满度差异极显著,肥满度的季节变化趋势为:冬季最高,秋季较高,春季较低,夏季最低.禁食和重喂食极显著影响中缅树鼩的肥满度,禁食后肥满度降低,禁食24h时达到极显著水平,禁食36h时最小,重喂食7d后能恢复到对照组水平.中缅树鼩肥满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模式与其生存的食物波动大、高海拔低纬度和年平均温度较低的横断山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社鼠肥满度与气候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金华北山社鼠肥满度的研究表明,社鼠肥满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4月 ̄5月,7月 ̄9月和11月 ̄12月分别为肥满度高峰期;6月、10月和2月肥满度显著下降。社鼠肥满度与气候因子的气温,地下30cm土层温度成显著性相关,与降雨量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群泥蚶肉游离氨基酸及无机元素的含量和组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广西北海、浙江乐清湾和山东乳山湾的3个野生种群和1个养殖种群泥蚶肉的游离氨基酸和无机元素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养殖泥蚶的风味并不亚于野生泥蚶,不同种群泥蚶肉含有丰富的游离氨基酸和无机元素,泥蚶体内As、Cd、Cu、Pd的含量均符合标准。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氨氮对不同年龄阶段泥蚶的急性毒性试验。经双因子方差分析表明:氨氮浓度、温度以及氨氮浓度和温度的相互作用均极显著地影响二龄和三龄泥蚶96 h的成活率。在24℃、28℃、32℃时,总氨氮对二龄泥蚶的96 h LC50分别为348.40、312.99、219.06 mg/L,SC分别为34.84、31.30、21.91 mg/L;总氨氮对三龄泥蚶的96 h LC50分别为681.25、443.20、285.84 mg/L,SC分别为68.13、44.32、28.58 mg/L。  相似文献   

11.
乐清湾泥蚶Tegillarca granosa (Linnaeus)核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胚胎细胞做成的染色体制片,对乐清湾泥蚶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乐清湾泥蚶核型为2N=38,32m 6sm,NF=76。  相似文献   

12.
泥蚶人工育苗技术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就泥蚶亲贝选择与培养、催产与孵化、幼虫培育、附着变态及稚贝培育等一系列技术环节进行说明,并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看法,强调了技术规范化对生产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浙江自然海域养殖贝类3种重金属含量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原子吸收法对2009年6-10月所采集的浙江自然海域68个样品中重金属Pb、Cu、Cd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贝类体内重金属的含量和累积,对不同海区的贝类生物体中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比较,对贝类的质量安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泥蚶、缢蛏、紫贻贝和牡蛎体内重金属含量大小顺序均为Cu〉Cd〉Pb,而青蛤的含量大小顺序为Cu〉Pb〉Cd。5种贝类体内重金属含量Cu最高。不同贝类品种间重金属累积存在明显差异,泥蚶含Cd量最高,牡蛎含铜量最高。缢蛏、紫贻贝和青蛤体内重金属含量处于正常范围和轻污染水平,但部分泥蚶体内Cd为重污染水平,部分牡蛎体内Cu为严重污染水平,其食用安全性存在一定风险,应该引起政府部门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泥蚶数量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量了泥蚶壳长、壳宽、壳高等壳性状和活体重、软体部重等经济性状。分析表明,泥蚶各性状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高与壳长、壳宽,壳长与壳宽,体重与软体部重呈线性相关;壳高与体重、软体部重呈幂函数相关。多元回归分析建立的壳长(SL)、壳高(SH)和壳宽(SW)估计体重(WB)和软体重(WF)的回归方程为:WB=-3.08 0.05 SL 0.67 SW-0.22 SH,WF=-1.04 0.04 SL 0.18 SW-0.07 SH。  相似文献   

15.
不同种群泥蚶的三种同工酶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广西自然种群、乐清自然种群、山东自然种群、韩国自然种群和乐清养殖种群泥蚶(Tegillarcagranosa)的过氧化物酶、酯酶及淀粉酶等3种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OD同工酶除韩国自然种群外,其它种群的表达一致;AMY同工酶除乐清养殖种群外,其它种群的表达一致。EST酶谱中,广西自然种群与乐清自然种群的酶谱表达一致,而山东自然种群、乐清养殖种群和韩国自然种群的表达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连续选育多代以后泥蚶形态性状对全重和软体部重的影响,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对330个2龄“乐清湾1号”泥蚶的壳长L、壳高H、壳宽W、全重Y1和软体部重Y2等5个性状指标进行分析,并建立形态性状对全重、软体部重的最优回归方程。结果显示:1)所测5个数量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宽与全重的相关系数最大(0.952),壳长与软体部重的相关系数最大(0.928)。2)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壳宽对全重的直接影响最大(0.479),是影响全重的主要因素;壳长和壳高主要通过壳宽间接影响全重,是影响全重的次要因素;对软体部重的直接影响最大的是壳长(0.415),其次是壳宽(0.390),两者是影响软体部重的主要因素。3)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壳长、壳高、壳宽估计全重和软体部重的最优回归方程:Y1=-18.798+0.265L+0.294H+0.646W;Y2=-7.194+0.143L+0.088H+0.203W。  相似文献   

17.
多疣壁虎个体状态及一些贮能部位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多疣壁虎(Gekko japonicus)成幼体和雌雄成体的状态指数无显著差异,状态指数的月间差异显著,休眠开始时的11月下旬最大。雌雄成体躯干、肝脏和胃肠道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躯干、肝脏和胃肠道水分含量的月间差异不显著。雌雄成体躯干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躯干灰分含量的月间差异不显著。成雌脱脂躯干灰分含量显著大于成雄,雌雄成体脱脂躯干灰分含量的月间差异不显著。雌雄的肝脏指数和胃肠道数差异显著,成雌的肝指数、胃肠道指数及成雄的胃肠道指数月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热风微波联合干燥过程中南美白对虾滋味物质的变化,测定了其呈味核苷酸与游离氨基酸含量,同时根据干燥过程中虾肉水分含量计算两者的干基含量变化,并计算虾肉味精当量。研究结果表明:虾肉干燥过程中,呈味核苷酸中肌苷酸含量最高,干制虾肉肌苷酸含量为405.96mg/100g,且始终高于阈值,对干制虾肉的鲜味形成有显著贡献;相比鲜样,干制南美白对虾中肌苷酸与单磷酸腺苷干基含量均显著下降;在虾肉中谷氨酸对鲜味形成有显著贡献,甘氨酸、丙氨酸与精氨酸对甜味形成有贡献,苯丙氨酸、赖氨酸与组氨酸能产生苦味;而在干燥过程中鲜、甜味氨基酸相对含量不断上升,分别从3.77%和17.03%上升到4.29%和35.84%;游离氨基酸总干基含量始终下降,但甘氨酸、丙氨酸、精氨酸与脯氨酸4种可以形成良好滋味的游离氨基酸干基含量上升;虾肉中肌原纤维蛋白与肌浆蛋白的干基含量均不断下降,部分分解为游离氨基酸;虾肉味精当量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但在微波干燥初期(前40s)显著下降,干制南美白对虾味精当量为3.50g/100g,远高于鲜虾(0.53g/100g),且虾肉味精当量始终远高于阈值。研究结果表明,由热风微波联合干燥引起的水分挥发与物质变化能够促进南美白对虾滋味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