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V.S.奈保尔自1950年离开西印度群岛,始终将英国当成自己的家园。在受到西方批评界追捧的同时,奈保尔遭遇第三世界学者的抨击:认为作家竭力试图离开殖民地,到达宗主国。笔者通过梳理奈保尔的作品,发现作家移居海外之后,却在文学上“到达”了西印度群岛的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2.
V.S.奈保尔是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的移民作家。《游击队员》是奈保尔的一部重要作品,反映了加勒比海某岛国独立后混乱无序的后殖民状态,揭露了黑人革命运动的本质,暗示了其革命领袖者边缘人的地位。小说多处运用象征手法,使其展现出深刻的隐喻意义和丰富的人物心理内涵。  相似文献   

3.
在帝国的背后抵达或流浪--论奈保尔的文学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奈保尔通过自己的叙述为我们建立了一个具有某种超越性的文学世界.在阅读奈保尔大量文本的基础上,揭示奈保尔文学世界的独特性,这对当下世界有深刻的认知价值.  相似文献   

4.
童年时代跨文化熏陶,为奈保尔成为飞散作家奠定了文化底蕴。青年时代跨文化教育,让奈保尔产生身份认同危机和文化归属困惑,这是奈保尔成为飞散作家的动因。中、老年时代跨文化旅行写作促使奈保尔不断地在他独一无二的话语里寻找身份认同、文化归属和精神家园。奈保尔是后殖民时代典型的飞散作家。  相似文献   

5.
追风人物     
正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去世据外媒报道,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印度裔作家奈保尔近日去世,享年86岁。8月11日,奈保尔的家人公布了这一消息。奈保尔1932年8月出生于中美洲的特立尼达,之后在牛津大学学习英语文学。他的代表作为《通灵的按摩师》《重访加勒比》《非洲的假面具》等。奈保尔曾与鲁西迪、石黑一雄被称为"英国文坛移  相似文献   

6.
在奈保尔的代表作小说《河湾》中,奈保尔大量使用了水葫芦的意象。特对水葫芦这一意象从新生事物、无序状态和飘零状态三个方面分析其象征意义。奈保尔通过水葫芦的意象,揭示了第三世界国家独立后面临的各种矛盾和困难,展示了生活在独裁统治国家的暴政和腐败下的人们的恐惧、悲观和飘零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7.
V.S.奈保尔是当今世界最负盛名的英语作家之一,象征手法的出色运用是其小说<河湾>的一大艺术特色.从河湾、水葫芦、蚂蚁、面具、大人物、黑暗等几个意象对小说中的象征手法作了探讨,指出象征手法的运用营造了作品的气氛,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奈保尔的小说《河湾》为我们描述了后殖民非洲的生动画卷,也向我们展现了独立后的非洲本土女性的生活图景。政治上的独立并没有给非洲女性带来多少进步,她们由于遭受白人中心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的双重压制,而成为“属下的属下”,“边缘的边缘”。  相似文献   

9.
奈保尔独特的人生经历使他身上融汇了多元文化因素。就对西印度群岛的认同而言,奈保尔的小说创作经历了最初的试图背离到最终自觉回归这一过程,尤其是他早期和中期的小说创作,无不明显体现出西印度群岛的滋养与影响。  相似文献   

10.
V.S.奈保尔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离散作家之一,《抵达之谜》是他200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扛鼎之作。小说中,看似零散无序模糊文字实质是奈保尔对自身三十多年来个人私密世界进行了剖析,在家园,宗主国,印度,死亡等重大主题上有了哲理的思考。此时的他将目光转移到人文关怀,勇敢地、更加真实地揭示了在心中隐藏已久的那个抵达之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