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塑造先进榜样感召青年、引领青年发展、凝聚青年奋斗力量是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显著筋脉。从中国共产党塑造青年榜样形象的鲜明特点来看,大致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四个阶段。根据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青年的期待建构榜样、按照青年发展的特点及其需要塑造榜样、重视传承榜样的崇高精神是党塑造青年榜样的鲜明特点。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青年榜样塑造的领导是根本;在尊重青年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基础上塑造青年榜样是基本规律;仪式性荣誉表彰建构集体记忆,扩大榜样影响力是基本方法。以上经验对新时代榜样教育赋能铸魂育人、汇聚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青年力量有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刻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和我国发展现实需要,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描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制定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  相似文献   

3.
学习研究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应从六个方面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阐释,即:党的二十大的主题、主要成果、新观点;“两个确立”“两个维护”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本质要求、目标和重大原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任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保持清醒头脑,应对风险挑战等。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号角,选出了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总舵手,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部署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各项重大任务,规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航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一定能够达到,中国式现代化一定能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1]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宣言,指明了当代中国前进的方向,凝聚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持续强劲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对于我们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并用来指导实践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另外,科学发展观凝聚了新中国50多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体现了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和我们党发展思想的与时俱进,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根据不同历史阶段工作任务的转变,与时俱进地创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凝聚了青年力量。认真梳理党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百年历程,厘清实践逻辑,对于加强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有关文化领导权建设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理论渊源看,新时代中国文化领导权建设思想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谱系的继承和创新性发展;从内涵意蕴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文化领导权建设的根本保证,坚持人民性是其价值导向,坚持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其持久动力,坚持提升国际话语权是其重要要求;从实践方法看,新时代中国文化领导权建设可从加强党的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融媒体平台、提升国际传播力等途径加强巩固。全面系统地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文化领导权建设,有助于坚持党对文化领导权的牢固把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坚持和发展,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8.
追求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来源于物质生产生活,生发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原理,升华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定位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于物质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特征、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民族文化的力量之源、党的执政之基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石。新时代推进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需要加强党的领导、凝聚共识、团结统一,不断推动人民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和充裕。  相似文献   

9.
 40年前,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学大会,掀开了科学春天的序章。4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栉风沐雨,砥砺奋进,贡献卓著。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为汇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值此“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谨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出如下倡议。  相似文献   

10.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具有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是一个内涵丰富、意蕴深远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坚持共享的发展理念的有机统一,它有效地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价值旨归和重要保障。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不仅阐释了共同富裕“是什么”的理论问题,也明确了共同富裕“怎么干”的实践问题,为实现共同富裕宏伟夙愿提供了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擘画了将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电子学会迈入建设世界一流学会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举旗定向,学深悟透十九大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明确部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安排。金华市科技局第一时间组织系统党员干部收看十九大开幕式,第一时间召开会议传达贯彻精神,第一时间邀请  相似文献   

13.
教育现代化是支撑、推动和引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教育现代化的国家战略,其领导下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理论演进和实践探索史。中国共产党教育现代化经历了从新民主主义教育、恢复和发展人民教育、转变教育地位、教育体制改革、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到给人民更好的教育为核心的演进历程,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与时代特色的教育现代化的实践逻辑。中国共产党教育现代化理论不但推动了我国教育现代化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而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体现了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教育现代化理论是与其自身所处时代相契合并与未来的可能性相衔接的,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样,在本体论层面和方法论层面都有创新的价值蕴含。实践证明,中国教育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会更好地实现现代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为新形势下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指明了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通过讲话、座谈、书信等多种方式从时代青年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新时代青年寄予深切厚望,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时代性的青年教育新理念新论断,在青年一代健康成才培育、高校教育工作目标取向、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等方面有着独特且深刻的认知。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情真意切且立意高远,对于新时代青年健康成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领导力量。党必须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党;党必须不断改进执政方式、完善执政方略,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党必须珍惜和培育执政的合法性资源,在执政实践中,对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既要坚持又要完善,在推进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时既要加快又要全面,使党成为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为民造福的执政党;党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在党的自身建设上既要全面推进又要重点提高执政能力,使党成为政治坚定、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开始,对人口问题的认识,就不断经历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历经曲折,最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口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以实现人民利益为中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在动态变化中与时俱进,形成了一套独具中国特色的、科学的、战略性、具有鲜活生命力的人口思想体系。党的人口思想具有以下鲜明特色:始终坚持以人民幸福为主线;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党的人口思想是一套以人为本、以实现人民幸福为目标的、全面综合的思想体系,绝非仅仅局限在人口控制。党的人口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是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共同富裕既是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期望,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更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的目标追求。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共同富裕根植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富裕思想,积淀于中国共产党人对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不断成熟,其核心要义是全民共富、全面共富、共建共富、逐步共富。新时代继续推进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高质量发展,实现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足协调发展,从而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绘就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美好蓝图。  相似文献   

18.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力量来自组织。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组织建设是新时代“伟大工程”和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基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科学、系统、有效推进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必须做到:在理论维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历史维度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组织建设成败的经验与教训,深刻吸取苏联以及东欧各国共产党组织建设失败的沉痛教训;在现实维度紧扣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着力完善政治统领、体系塑形、教育保先、队伍聚智汇力、基层组织力提升“五位一体”的实践机制。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上所作的报告,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系统回答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最受广大科技工作者关注的是,报告着眼于全球发展格局的深刻变化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崭新实践,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一系列新的部署,突出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为深入  相似文献   

20.
方元 《安徽科技》2018,(3):38-39
正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铜陵创新发展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谋划新时代铜陵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奋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铜陵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